期刊文献+
共找到2,791篇文章
< 1 2 1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学术交流新生态下资料室的发展机遇——以河南大学文学院资料室为例
1
作者 刘焱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198-200,共3页
处于夹缝中生存的资料室需要在学术交流新生态下寻找发展的机遇。随着信息时代图书发行、用户需求、阅读模式的转换,馆藏文献资源建设要适应高校的发展战略,资料管理应紧随图书馆的转型而转型;图书资料的采购模式也应从静态被动转为动... 处于夹缝中生存的资料室需要在学术交流新生态下寻找发展的机遇。随着信息时代图书发行、用户需求、阅读模式的转换,馆藏文献资源建设要适应高校的发展战略,资料管理应紧随图书馆的转型而转型;图书资料的采购模式也应从静态被动转为动态主动形式,对文献资源的管理理念则须从以"藏"为主置换为以"用"为主。同时,对原有纸质文献应加强保护,对骨干管理人员亦应强化现代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以提高其服务教学、科研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交流 智慧馆藏 采购模式 以“用”为主
下载PDF
综合性大学中文师范生中学语文教育状况调查报告——以河南大学为例
2
作者 张伟丽 《语文教学通讯(学术)(D)》 2017年第1期5-8,共4页
"综合性大学中文师范生中学语文教育状况"的调查,以河南大学文学院2011级师范生为对象,意在借助中文师范生这个特殊的窗口观察近年来语文课程改革的效果,增强教师教育工作的针对性。调查发现,调查对象的语文偏好不良,重阅读... "综合性大学中文师范生中学语文教育状况"的调查,以河南大学文学院2011级师范生为对象,意在借助中文师范生这个特殊的窗口观察近年来语文课程改革的效果,增强教师教育工作的针对性。调查发现,调查对象的语文偏好不良,重阅读轻写作、重时文轻古典、重审美轻实用、重内容轻形式;对语文教师职业素养的认识片面,重人文素养、轻教学技能;虽然认识到教学理念的重要性,但对学习新课标、新课改缺乏耐心;仅有少部分学生认识到了教学内容的重要性,而大部分学生对语文学科教学层面问题的复杂性认识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教育 中文师范生 语文教育状况
下载PDF
鹜外红销一缕霞——河南新文学运动早期的临颍飞霞文学社 被引量:2
3
作者 刘景荣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53-258,共6页
临颍飞霞文学社是河南新文学运动早期的重要文学社团。它于1925年3月成立,1927年3月停止活动,历时2年。创作上坚持“人生写实”的观念,拓展和深化了徐玉诺开创的表现兵匪蹂躏下河南人民苦难生活的“火灾”题材;创办了全国最早的新文学... 临颍飞霞文学社是河南新文学运动早期的重要文学社团。它于1925年3月成立,1927年3月停止活动,历时2年。创作上坚持“人生写实”的观念,拓展和深化了徐玉诺开创的表现兵匪蹂躏下河南人民苦难生活的“火灾”题材;创办了全国最早的新文学理论批评专刊,并在河南率先运用马克思主义文艺观指导创作和研究。飞霞文学社的产生与活动,展示了河南第一代新文学作家群体意识的觉醒,为河南新文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为近百年来文学豫军的艰难崛起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 新文学社团 飞霞文学社
下载PDF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河南家族文学 被引量:1
4
作者 马予静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34-37,共4页
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势力的膨胀 ,导致这一时期文学的发展带有明显的家族性特点。河南是士族较为集中的地区 ,浓厚的门第观念及推崇个性才情的时代风尚 ,促成士族对文化的垄断。特别是东晋以来河南士族大批南迁 ,侨居的身份及以后寒庶力... 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势力的膨胀 ,导致这一时期文学的发展带有明显的家族性特点。河南是士族较为集中的地区 ,浓厚的门第观念及推崇个性才情的时代风尚 ,促成士族对文化的垄断。特别是东晋以来河南士族大批南迁 ,侨居的身份及以后寒庶力量的崛起 ,使文学的家族性特点得到加强。这不仅体现在文学之士累世而出 ,而且还表现为创作上的共性特征 ,以至于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家族文学集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河南文学 士族 家族文学
下载PDF
从“目视的文学”到“耳听的文学”——解放区的方言写作与文体形式的创制
5
作者 刘进才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3-92,共10页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以后,解放区作家在改造自我的思想浪潮中更进一步深入生活、深入民间,作家的思想情感逐渐融入底层老百姓的生活实践,文学创作在不断汲取民间文艺资源中得到本土化与民族化的铸造,诗歌上产生了注...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以后,解放区作家在改造自我的思想浪潮中更进一步深入生活、深入民间,作家的思想情感逐渐融入底层老百姓的生活实践,文学创作在不断汲取民间文艺资源中得到本土化与民族化的铸造,诗歌上产生了注重日常口语并诉诸听觉形式的墙头诗及“快板诗”运动,民间说唱艺术也大量渗透到小说文体中,赵树理开创的板话小说体式成为许多小说追摹的对象,新歌剧及新秧歌剧及融说、唱、舞为一体,这些文类在形式上表现出与传统的民间说唱文学更多的历史联系,通过对民间艺术传统的创造性转化,成为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民族文学新形式。方言写作与民间形式的关联进一步凸显了文学对口语和声音的重视,彰显出民族文学之根依然在民间具有强大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言写作 解放区文学 文体创制
下载PDF
隋唐五代河南文学概述
6
作者 张大新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37-41,共5页
本文是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河南文学史》第四编的“概述”。从隋唐五代时期社会心理和文学思潮演进的整体态势看,处在这一时期的前沿位置上的河南籍作家,对唐诗及其他各体文学的繁荣作出了杰出贡献。中原地区的文化精英在建构唐代文学... 本文是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河南文学史》第四编的“概述”。从隋唐五代时期社会心理和文学思潮演进的整体态势看,处在这一时期的前沿位置上的河南籍作家,对唐诗及其他各体文学的繁荣作出了杰出贡献。中原地区的文化精英在建构唐代文学大厦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河南文学 概述
下载PDF
2013年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综述——以河南省为例
7
作者 李晔 张先飞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5期48-52,共5页
2013年河南文学批评界对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学的外部世界,侧重于版本史料的考证、作家研究以及文学与社会、政治、历史等关系问题。同时也涉及到人物形象、叙述方法、文体结构等文学内部世界。文章以2013年度河南省为例,从... 2013年河南文学批评界对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学的外部世界,侧重于版本史料的考证、作家研究以及文学与社会、政治、历史等关系问题。同时也涉及到人物形象、叙述方法、文体结构等文学内部世界。文章以2013年度河南省为例,从史料发掘与文学史研究、鲁迅研究、左翼文学与解放区文学、女性文学等几个方面,对中国现代文学年度研究成果中具有代表性的学术观点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研究 左翼文学 解放区文学 女性文学 现代文学
下载PDF
“周口作家群”对河南影视产业的影响
8
作者 李佳霏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82-85,共4页
“周口作家群”以其丰硕的文学成果和不竭的文学创作力,成为河南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群。“周口作家群”作品目前与影视虽有一些互动,但成功之作并非河南影视出品。实际上,中原作为华夏文明的发源地,周口文化作为中原文化的一支,较容易使... “周口作家群”以其丰硕的文学成果和不竭的文学创作力,成为河南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群。“周口作家群”作品目前与影视虽有一些互动,但成功之作并非河南影视出品。实际上,中原作为华夏文明的发源地,周口文化作为中原文化的一支,较容易使接受群体产生文化认同与身份归属感,具有良好的受众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口作家群 河南影视 文化认同
下载PDF
论息县八景诗的艺术特色与文学价值
9
作者 张逸飞 焦体检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47-50,共4页
息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山川秀丽,历史底蕴深厚。现存明清息县方志所见八景诗共112首,涉及诗人27位,八景诗题10个。在艺术特色方面,息县八景诗用典丰富、对仗工整,艺术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八景诗人结合息县的自然人文风光,围绕着固定的景... 息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山川秀丽,历史底蕴深厚。现存明清息县方志所见八景诗共112首,涉及诗人27位,八景诗题10个。在艺术特色方面,息县八景诗用典丰富、对仗工整,艺术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八景诗人结合息县的自然人文风光,围绕着固定的景观内容进行创作,彰显出浓厚的地域特色。在文学价值方面,息县八景诗整体呈现出天人合一的和谐之美与贯穿古今的沧桑之感,具有独特的文学地域学价值和审美意蕴。同时,息县八景诗在保存息县作家作品、研究息县本土文学发生学等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息县 八景诗 艺术特色 文学价值
下载PDF
重返《生死场》、女性主义批评与20世纪90年代知识氛围——重读刘禾《作为合法性话语的文学批评》
10
作者 杨希帅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17,共9页
刘禾的《作为合法性话语的文学批评》是《今天》杂志“重写文学史”运动的重要收获。但是,作为女性主义文本的《生死场》与萧红小说《生死场》之间的缝隙与错位,显示出刘禾以女性主义方法照亮被“民族国家文学”宰制的《生死场》时,有... 刘禾的《作为合法性话语的文学批评》是《今天》杂志“重写文学史”运动的重要收获。但是,作为女性主义文本的《生死场》与萧红小说《生死场》之间的缝隙与错位,显示出刘禾以女性主义方法照亮被“民族国家文学”宰制的《生死场》时,有意无意地对这篇小说进行削足适履式的解读,从而压抑了小说自身更加丰富的意义可能性。刘禾对《生死场》的解读方式体现了女性主义批评方法在重新解读中国现代文学文本时可能产生的一些偏离和误区,这些偏离和误区可以看作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中国知识范式转换的症候式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为合法性话语的文学批评》 《生死场》 女性主义批评 20世纪90年代知识范式
下载PDF
唐诗中洛阳龙门文学景观浅论
11
作者 孙若梦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8-11,共4页
龙门位于洛阳的南郊,它见证了古都的兴衰荣辱,是著名的历史文化景观。唐代诗人宋之问、李峤、李白、杜甫、李贺等留下了歌咏龙门的佳作,从而建构了龙门的文学地理。唐代诗人的龙门书写,在初唐、盛唐集中表现为对盛世景象的歌颂赞美,在... 龙门位于洛阳的南郊,它见证了古都的兴衰荣辱,是著名的历史文化景观。唐代诗人宋之问、李峤、李白、杜甫、李贺等留下了歌咏龙门的佳作,从而建构了龙门的文学地理。唐代诗人的龙门书写,在初唐、盛唐集中表现为对盛世景象的歌颂赞美,在中唐以白居易为代表重在“独善”“兼济”的志向抒发。龙门作为驿站又是相聚离别的场所,诗人失意宦游的伤别哀叹又构成文学主调。唐诗中洛阳龙门文学景观的独特风貌,为中国文学地理学研究提供了典型样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阳龙门 唐诗 文学景观
下载PDF
民生新闻的精神趋向与困境——以河南电视台8套《DV观察》栏目为例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敏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30-232,共3页
《DV观察》是河南电视台8套播出的民生新闻类栏目,它既体现了民生新闻的精神趋向,又体现了此类栏目所遭遇的困境。它以"民主"的面目出现,实际上仅仅是在营造"民主"的表象。它在"娱乐"精神的主宰下,一味... 《DV观察》是河南电视台8套播出的民生新闻类栏目,它既体现了民生新闻的精神趋向,又体现了此类栏目所遭遇的困境。它以"民主"的面目出现,实际上仅仅是在营造"民主"的表象。它在"娱乐"精神的主宰下,一味注重感官刺激,放弃了精神思考与人文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生新闻 《DV观察》 民主 娱乐
下载PDF
河南林州方言的相对时结构“X动”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鹏飞 张雪平 《殷都学刊》 2018年第1期116-120,共5页
本文研究河南林州方言(南区)"X动"的结构特点和语义功能。能进入"X动"结构的主要是谓词性成分,也可以是表示时点的名词性成分。"X动"为表示时点意义的短语,它只具有相对时功能,为另一活动提供时间参照点... 本文研究河南林州方言(南区)"X动"的结构特点和语义功能。能进入"X动"结构的主要是谓词性成分,也可以是表示时点的名词性成分。"X动"为表示时点意义的短语,它只具有相对时功能,为另一活动提供时间参照点,表同时意义,不能表示绝对时意义。以往研究从绝对时角度探讨其表时功能未能触及其本质。"X动"与普通话"……的时候"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是语法手段(粘着形式),后者是词汇手段(分析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州方言 相对时 X动
下载PDF
从《歧路灯》看十八世纪河南方言词汇 被引量:8
14
作者 张生汉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1年第4期3-5,共3页
《歧路灯》是清代河南作家李绿园 ( 170 7-1790 )用鲜活纯正的河南话写的一部长篇白话小说 ,也是一种不可多得的语言学资料。它所反映出的十八世纪河南方言词汇 ,具有鲜明的区域性色彩和突出的时代特征 ,而这二者又是相互依存、互为表... 《歧路灯》是清代河南作家李绿园 ( 170 7-1790 )用鲜活纯正的河南话写的一部长篇白话小说 ,也是一种不可多得的语言学资料。它所反映出的十八世纪河南方言词汇 ,具有鲜明的区域性色彩和突出的时代特征 ,而这二者又是相互依存、互为表里的。拿现代河南方言词汇与之比较 ,相同点和不同处都很明显 ,继承的一面和发展的一面体现都很充分。作为十八世纪———汉语由近代向现代演进的关键时期———的作品 ,《歧路灯》中新旧词语的兴替现象、旧有的属于近代汉语的意义用法与新生的趋向于现代汉语的意义用法并存的现象相当普遍 ,具有明显的过渡性特质。认真调查这些现象 ,对汉语词汇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话小说 《歧路灯》 词汇 区域性 时代性 词汇史 十八世纪 河南方言
下载PDF
《河南新闻联播》中普通话语音问题及对策
15
作者 刘冬冰 李水仙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3期65-67,共3页
《河南新闻联播》是河南省推广普通话的重要窗口,然而,笔者通过认真调查,感到这栏节目播音员的普通话状况并不尽如人意,特别在语音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本文对此进行了披露。
关键词 河南新闻联播 播音 普通话 现状 对策
下载PDF
蔡元培与中国现代大学的创建 被引量:2
16
作者 关爱和 《长江学术》 2023年第1期30-45,共16页
建立中国国家大学的想法,始于戊戌变法之年。其后,国家大学的建设步履艰难。民国元年,蔡元培出任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制定了《大学令》,史称壬子学制。从1917年1月到1923年1月,蔡元培掌北京大学六年。六年间,蔡元培围绕《大学令》的... 建立中国国家大学的想法,始于戊戌变法之年。其后,国家大学的建设步履艰难。民国元年,蔡元培出任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制定了《大学令》,史称壬子学制。从1917年1月到1923年1月,蔡元培掌北京大学六年。六年间,蔡元培围绕《大学令》的基本框架,从课程、师资、运行、制度诸方面改革北京大学,使北京大学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家大学。蔡元培提升北京大学现代品质的依据,一是熟谙多灾多难的国家民族急需,二是善于借鉴欧美大学的经验。把国家需要和欧美经验结合,走出一条中国大学的成长之路。蔡元培引导国家大学从“书院旧法”的张百熙时代、“中学渐为饰品,西学止于贩卖”的严复时代,走到了共同研究学问、循思想自由原则、行兼容并收主义的北京大学时代。北京大学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成为新思想新文化新学术的发源地。蔡元培努力将北大的成功与欧美大学的经验带入全国教育的布局,其国立与省立并举兴学强国的思想,在中国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中,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而重审百余年前的这段历史,对当下中国教育现代化发展新的实践也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蔡元培 现代大学 北京大学 新文化运动
下载PDF
亘古不变的精神家园——论宋代河南作家的创作背景及其成就
17
作者 吴河清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6期86-89,共4页
汴京曾是北宋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当时生活在这里的河南作家,对宋代文学事业的蓬勃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本文试图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结合宋代文学史上的典型事例,揭示出宋代河南作家的创作背景与成就之间的内在关联。
关键词 宋代 河南作家 创作背景 文学繁荣
下载PDF
“大历史”中的“小世界”——论“三言二拍”的宋史书写与文学想象
18
作者 梅东伟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23年第4期45-52,共8页
“三言二拍”关注宋朝的“大历史”,如熙宁变法、靖康之变等大事件和宋高宗、王安石、贾似道等大人物;但小说家叙述的重点却非“大历史”的波澜壮阔,而是“大历史”中的“小世界”,以此展现历史剧变下人物的艰难处境和人生体验,或是历... “三言二拍”关注宋朝的“大历史”,如熙宁变法、靖康之变等大事件和宋高宗、王安石、贾似道等大人物;但小说家叙述的重点却非“大历史”的波澜壮阔,而是“大历史”中的“小世界”,以此展现历史剧变下人物的艰难处境和人生体验,或是历史人物的逸闻趣事和适意生活,“小世界”未必契合正史叙述,却不违历史逻辑,并在“情理”维度丰富了“大历史”。“三言二拍”借“小世界”展开的宋史书写既有对市民趣味的迎合,也有文人趣味的表达,折射出明人对宋史的多元认知和历史观,尤其小说家对“靖康之变”的诸多关注,折射着明人的危机认识与社会焦虑以及对宋代的文化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历史 小世界 宋史书写 三言二拍 文化认同
下载PDF
元代文学研究的新创获 ——评杨亮教授《混一风雅:元代翰林国史院与元诗风尚》
19
作者 李金松 《殷都学刊》 2023年第2期123-124,共2页
《混一风雅:元代翰林国史院与元诗风尚》是杨亮教授研究元代文学的新创获。该书从翰林国史院这一制度探讨元代的诗歌书写,运思周至,考述坚确,论述精深,胜义迭出,将学界对元代文学的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关键词 诗歌 翰林国史院 制度 文士
下载PDF
新媒介语境下一流课程教学的新路径与新方法——以文学概论课程为例
20
作者 杜智芳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29-36,共8页
在新媒介、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时代浪潮下,文学概论一流课程教学必须树立课程建设新理念,推进课程改革创新,积极探索教学的新路径与新方法。“新路径”指的是对文学理论的知识重估,建构融合马列文论、基础理论、前沿问题的“文艺学... 在新媒介、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时代浪潮下,文学概论一流课程教学必须树立课程建设新理念,推进课程改革创新,积极探索教学的新路径与新方法。“新路径”指的是对文学理论的知识重估,建构融合马列文论、基础理论、前沿问题的“文艺学大理论”课程体系。“新方法”指的是综合文本细读、多媒体、对话交流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树立马克思主义文艺观,激活基础文艺理论“旧话语”,了解掌握学科前沿动态,在批评实践中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文科人才。新媒介语境下文学概论教学的新探索,彰显出对中国特色文艺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自觉追求,也同“新文科”建设存在一定的“学理耦合”,更是从文艺学走向“新文科”的一次尝试性跨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介 一流课程 文学概论 新路径 新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