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先秦汉语的体表达及其类型特征
1
作者 刘永华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10年第7期45-47,共3页
古今汉语的体系统分属综合式和分析式两种语言类型,先秦汉语的体意义主要隐含在动词情状之中,体意义到近代汉语才由体标记呈现出来。先秦的“矣”“方”等小品词的体标记地位不能得到当时语料的普遍证明,故不是当时主要的体表达手段。
关键词 先秦汉语 类型
下载PDF
河南登封方言的儿化闪音 被引量:6
2
作者 段亚广 《方言》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2-77,共6页
河南登封方言中大部分儿化韵有闪音存在,这是登封方言儿化韵音变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特殊现象。从语图观察,闪音有冲值条,并造成谐波的不连续性和后面元音的高频能量减弱,同时对声母和介音的发音也会产生影响。
关键词 中原官话 河南登封方言 儿化 闪音
原文传递
河南宁陵方言音系 被引量:3
3
作者 段亚广 《方言》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68-178,共11页
本文描写河南宁陵方言的语音系统,归纳了其语音特点,列出了同音字汇。
关键词 宁陵方言 中原官话 音韵特点 同音字汇
原文传递
河南方言词语释源四则 被引量:2
4
作者 张生汉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31-135,共5页
河南方言中的不少词语历史悠久,弄清楚它们的来源,不仅是现代河南方言词汇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汉语词汇史研究的组成部分。河南话中蝉的幼虫有"爬叉"和"老故融"两种叫法,"爬叉"源于爬行义的"爬沙(扒... 河南方言中的不少词语历史悠久,弄清楚它们的来源,不仅是现代河南方言词汇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汉语词汇史研究的组成部分。河南话中蝉的幼虫有"爬叉"和"老故融"两种叫法,"爬叉"源于爬行义的"爬沙(扒扠)",最早见于唐代文献;"老故融"源于缓慢蠕动的"蛄融"(或写作"咕踊"),二者得名的缘由相一致。称锄柄为"锄橿"之"橿"在《说文》中已有解说,其实它与杠杆的"杠"原为一个词。表示等份的量词"亭(儿)"与"订""停"都表示均平的意思,它们有语源上的关联,方言中作为量词的用法也由来已久。"杌树"的"杌"表示截去、截断之义,在汉魏时已有用例,文献中的"杌树"与"兀树""髡树"意思一样,"杌""髡"与"兀"是同源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方言 词语 来源 解释
原文传递
河南上蔡方言的及比句
5
作者 刘永华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24-130,共7页
及比句是表示比较主体在比较参量上达到或略微超出比较基准的比较结构,"达到或略微超出"两种意义融合成一个整体,不同于平比、极比和差比的切分方式,是一种意义较为独特的比较类型,主要分布于东北亚。河南上蔡方言的及比句使... 及比句是表示比较主体在比较参量上达到或略微超出比较基准的比较结构,"达到或略微超出"两种意义融合成一个整体,不同于平比、极比和差比的切分方式,是一种意义较为独特的比较类型,主要分布于东北亚。河南上蔡方言的及比句使用频率较高,其及比标记有"撵上""赶上""朝(住)""聑[thi53](住)""扛(住)""抵(住)""顶(住)"等,数量繁多且富有特色,形成了一个显赫的语法语义范畴。这些比较标记的语源义有达到、抗衡和贴近三种,可以追溯到中古汉语;其语法结构形式可以追溯到上古和中古的差比句。汉语方言及比标记词以上蔡为最多,周边县市依次减少,外省仅见于山东、山西和四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蔡方言 比较句 撵上 朝住 扛住
原文传递
基于数据库的《广雅疏证》与《广雅疏义》比较研究
6
作者 丁喜霞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36-145,共10页
王念孙的《广雅疏证》和钱大昭的《广雅疏义》(合称"二疏")均集疏义与校勘于一书,是清代《广雅》注释与研究的集大成之作,对清代训诂学成就具有总结性意义。"二疏"体例不尽相同,补正脱文讹字各有详略,训释字义则十... 王念孙的《广雅疏证》和钱大昭的《广雅疏义》(合称"二疏")均集疏义与校勘于一书,是清代《广雅》注释与研究的集大成之作,对清代训诂学成就具有总结性意义。"二疏"体例不尽相同,补正脱文讹字各有详略,训释字义则十同八九。论搜辑之博,疏解之精,二者难分轩轾。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学界对《疏义》的研究严重不足,对其内容和价值更是缺乏客观的认识。在全面把握"二疏"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通过讨论"二疏"比较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尝试建立关系数据库,全面、客观地展示"二疏"在撰著体例、词义训释、文字校勘、佚文辑释等方面的异同,通过开展多层面的专题比较研究,以改变学界长期形成的重《疏证》轻《疏义》的研究现状和弥补二者各自研究的不足;同时,复原清代《广雅》注疏的真实样态和整体面貌,纠正《疏证》价值远高于《疏义》的认识偏误,为客观评价《疏义》和《疏证》的学术地位提供可靠的材料依据,也为人文学术研究的数字化建设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系数据库 《广雅疏证》 《广雅疏义》 雅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