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体外循环和常规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冠心病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车建波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13期136-137,共2页
目的分析和研究非体外循环和常规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冠心病治疗效果。方法我们选取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常规冠状动脉搭桥术的冠心病患者36例作为对照组,选取同期采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冠心病患者36例作为观察组,将两组患者... 目的分析和研究非体外循环和常规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冠心病治疗效果。方法我们选取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常规冠状动脉搭桥术的冠心病患者36例作为对照组,选取同期采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冠心病患者36例作为观察组,将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和出血量、辅助呼吸的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医疗费用等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和出血量、辅助呼吸的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医疗费用等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对心肌的保护效果较好,术后的心脏功能恢复较快速,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有效节省医疗资源,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搭桥术 非体外循环 体外循环
下载PDF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二尖瓣疾病和心房颤动患者同期行冠状动脉搭桥联合二尖瓣置换术和双极射频消融术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2
作者 王一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2期155-158,共4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二尖瓣疾病和心房颤动患者同期行冠状动脉搭桥联合二尖瓣置换术和双极射频消融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河南大学淮河医院收治的132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二尖瓣疾病...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二尖瓣疾病和心房颤动患者同期行冠状动脉搭桥联合二尖瓣置换术和双极射频消融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河南大学淮河医院收治的132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二尖瓣疾病和心房颤动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冠状动脉搭桥和二尖瓣机械瓣膜置换手术;观察组患者给予冠状动脉搭桥和二尖瓣机械瓣膜置换术,并同期行双极射频消融术。观察2组患者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术中出血量、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24 h胸腔积液量、重症监护室(ICU)入住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术前和术后6个月左心房内径、左心室短轴缩短率、左心室射血分数及出院时和术后6个月窦性心律转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体外循环时间及主动脉阻断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 <0. 01)。2组患者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胸腔积液量、ICU入住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患者术前左心房内径、左心室短轴缩短率、左心室射血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2组患者术后6个月左心房内径显著小于术前,左心室短轴缩短率及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高于术前(P <0. 05)。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左心房内径显著小于对照组,左心室短轴缩短率及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对照组患者出院时和术后6个月窦性心律转复率分别为45. 5%(30/66)和22. 7%(15/66),观察组患者出院时和术后6个月窦性心律转复率分别为69. 7%(46/66)和80. 3%(53/66);观察组患者出院时及术后6个月窦性心律转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7. 940、43. 801,P <0. 01)。结论冠状动脉搭桥联合二尖瓣置换术和双极射频消融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心功能状况,并提高术后窦性心律转复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双极射频消融术 心房颤动
下载PDF
采用持续低负压吸引胸内食管胃吻合口周围防治吻合口瘘的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李勇 李晓辉 +2 位作者 王培 施巩宁 马红兵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第11期75-76,共2页
目的分析采用持续低负压吸引胸内食管胃吻合口周围防治吻合口瘘的临床疗效。方法 187例食管癌或贲门癌患者,依据术后引流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95例)与研究组(9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留置引流管、原位冲洗引流方式,研究组采取吻合口... 目的分析采用持续低负压吸引胸内食管胃吻合口周围防治吻合口瘘的临床疗效。方法 187例食管癌或贲门癌患者,依据术后引流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95例)与研究组(9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留置引流管、原位冲洗引流方式,研究组采取吻合口旁预置负压引流管、持续低负压吸引方式。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吻合口瘘发生率、引流相关指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期间对照组死亡2例,其余患者发生吻合口瘘7例(7.5%);研究组死亡1例,其余患者发生吻合口瘘1例(1.1%);研究组吻合口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置管时间、正常饮食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胸内食管胃吻合术后患者,持续低负压吸引有助于减少吻合口瘘的发生,缩短患者恢复时间,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吻合口瘘 食管肿瘤 低负压引流 临床疗效
下载PDF
选择性淋巴结清扫治疗胸段食管癌的研究
4
作者 李勇 李晓辉 +2 位作者 王培 施巩宁 马红兵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21期68-69,共2页
目的探讨分析选择性颈胸腹三野琳巴结清扫在胸段食管癌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并总结相关临床经验。方法 61例胸段食管癌患者,住院期间均行食管癌根治术,术中采取选择性颈胸腹三野淋巴结清扫。术后随访6-66个月,统计患者生存率及围手术期并... 目的探讨分析选择性颈胸腹三野琳巴结清扫在胸段食管癌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并总结相关临床经验。方法 61例胸段食管癌患者,住院期间均行食管癌根治术,术中采取选择性颈胸腹三野淋巴结清扫。术后随访6-66个月,统计患者生存率及围手术期并发症情况。结果术中共发现淋巴结转移56例(91.8%),共清扫淋巴结1592枚(26.1枚/例);经病理学证实已发生转移的淋巴结316枚(19.8%)。胸部淋巴结转移51例(83.6%),其中胸上段18例(72.0%,18/25),胸中段25例(96.2%,25/26),胸下段8例(80.0%,8/10),各胸段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吻合口瘘、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率为24.6%(15/61)。至随访结束,死亡27例(44.3%),复发6例(9.8%),存活≥5年者5例(8.2%),存活≥3年且〈5年者11例(18.0%),存活≥1年且〈3年者23例(37.7%)。结论对于胸段食管癌,采用选择性三野淋巴结清扫根治术可提高临床疗效,减少病灶局部复发,且并不明显增加围手术期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胸段 选择性三野琳巴结清扫 临床疗效
下载PDF
经胸腹腔镜行食管癌根治术中腹腔镜技术改进研究
5
作者 李勇 李晓辉 +2 位作者 王培 施巩宁 马红兵 《临床研究》 2016年第7期143-144,共2页
目的 探讨分析腹腔镜关键技术的改进措施在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并对其操作要点和安全性进行分析总结.方法 2014年12月-2015年10月收住我院的食管癌患者57例,住院期间均行胸腹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术中采取改进的腹腔镜技术... 目的 探讨分析腹腔镜关键技术的改进措施在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并对其操作要点和安全性进行分析总结.方法 2014年12月-2015年10月收住我院的食管癌患者57例,住院期间均行胸腹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术中采取改进的腹腔镜技术,即对术中腹腔镜下胃游离技术(双向和无抓持)、胸段食管胸腔镜截取无瘤技术以及剑突下小切口技术进行改进.观察改进后手术操作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总结相关临床操作经验.结果 部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围术期未出现死亡病例,术中1例(1.8%)患者因肿瘤发生严重腹腔外侵而中转开腹.余56例患者病变平均最大径为(6.8±2.1)cm,平均腹腔清扫淋巴结(7.2±2.3)枚,腹部操作平均时间为(60.3±17.9)min,平均出血量(45.2±10.5)mL,术后于ICU停留时间为(18.3±4.2)h,平均住院时间为(11.7±4.2)d.围手术期发生吻合口瘘1例(1.8%),肺部感染5例(8.8%),未见切口感染及腹腔脏器损伤.随访6-12个月,未见胃排空延迟、管状胃瘘以及切口种植转移.结论 对于胸腹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中采用改进的腹腔镜操作更为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 腹腔镜 食管癌 安全性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老年冠心病的效果及对免疫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王一 《医药论坛杂志》 2018年第8期122-124,共3页
目的评价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临床应用效果及其对机体免疫平衡的影响。方法选择收治的122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体外循环组和非体外循环组各61例,体外循环组患者行体外循环辅助心脏停跳下... 目的评价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临床应用效果及其对机体免疫平衡的影响。方法选择收治的122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体外循环组和非体外循环组各61例,体外循环组患者行体外循环辅助心脏停跳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非体外循环组患者行心脏不停跳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两组患者麻醉诱后5 min、手术结束后5 min、24 h及48 h的白介素-4(IL-4)、干扰素-γ(INF-γ)进行检测,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指标(输血量、桥血流量、气管插管时间、血管搭桥数、呼吸机应用时间、住院时间、二次开胸率、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肺部感染、急性肾衰竭、新发房颤、脑梗死、呼吸衰竭)进行观察记录。结果两组患者手术结束后5 min及24 h的IL-4水平显著高于麻醉诱导后5 min,且非体外循环组患者的手术结束后5 min的IL-4水平显著低于体外循环组,而INF-γ/IL-4显著高于体外循环组(P<0.05)。非体外循环组患者的输血量、桥血流量、气管插管时间、血管搭桥数、呼吸机应用时间、住院时间、二次开胸率、死亡率及肺部感染、急性肾衰竭、新发房颤、脑梗死、呼吸衰竭的发生率显著低于体外循环组(P<0.05)。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较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机体免疫平衡的影响较小,且治疗效果好,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非体外循环 老年 免疫平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