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眼底激光疗法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的应用研究
1
作者 胡婷婷 晁小蕊 +1 位作者 霍方方 谢艳艳 《淮海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480-483,共4页
目的:观察眼底激光疗法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黄斑水肿的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择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2年8月—2023年8月收治的120例DR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激光组(60例)和联合组(60例),激光... 目的:观察眼底激光疗法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黄斑水肿的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择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2年8月—2023年8月收治的120例DR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激光组(60例)和联合组(60例),激光组予以眼底激光疗法治疗,联合组采用雷珠单抗联合眼底激光疗法治疗。比较2组患者住院时间、出血吸收时间、黄斑水肿消散时间、渗出吸收时间,黄斑中心凹厚度、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眼压最佳矫正视力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住院时间、出血吸收时间、黄斑水肿消散时间、渗出吸收时间[(1.35±0.46)周、(2.25±0.34)周、(4.22±1.36)周、(10.24±2.25)周]均低于激光组[(2.14±0.76)周、(2.88±0.82)周、(5.41±1.75)周、(12.33±3.14)周](P<0.05);联合组治疗1、3个月后的黄斑中心凹厚度[(331.25±20.61)μm、(251.22±20.46)μm]均低于激光组[(345.25±20.52)μm、(265.25±20.41)μm](P<0.05),黄斑区视网膜厚度[(324.33±20.65)μm、(241.54±20.37)μm]均低于激光组[(340.45±20.72)μm、(255.36±20.73)μm](P<0.05);联合组治疗1、3个月后的眼压[(15.44±3.46)mmHg、(12.49±3.61)mmHg]均低于激光组[(18.76±4.27)mmHg、(15.36±3.77)mmHg](P<0.05),最佳矫正视力[(0.66±0.19)、(0.81±0.25)]均高于激光组[(0.48±0.16)、(0.59±0.21)](P<0.05);联合组的并发症发生率(6.67%)低于激光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眼底激光疗法联合雷珠单抗能加快DR患者康复进程,对改善视网膜结构参数及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均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黄斑水肿 眼底激光疗法 雷珠单抗 视网膜结构
下载PDF
那他霉素滴眼液与伏立康唑滴眼液对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作用对比研究
2
作者 谢艳艳 洪萌 +1 位作者 李权达 胡婷婷 《临床研究》 2024年第1期60-62,共3页
目的研究比较真菌性角膜炎患者使用那他霉素滴眼液、伏立康唑滴眼液治疗的作用。方法将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期间在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收的50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完全随机设计法分成常规组和试验组,每组各有患者2... 目的研究比较真菌性角膜炎患者使用那他霉素滴眼液、伏立康唑滴眼液治疗的作用。方法将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期间在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收的50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完全随机设计法分成常规组和试验组,每组各有患者25例。常规组予伏立康唑治疗,试验组予那他霉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病情控制率、症状改善时间、溃疡面积、视力及眼表疾病指数量表(OSDI)评分。结果试验组病情控制有效率(96.00%)高于常规组(7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症状改善时间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溃疡面积均有明显降低,且实验组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视力水平显著提高、OSDI评分显著降低,且试验组高于常规组,OSDI评分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真菌性角膜炎患者采用那他霉素滴眼液治疗的整体效果优于伏立康唑滴眼液,能快速控制症状、减少溃疡面积、提高视力及减轻角膜受损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立康唑 视力 那他霉素 治疗效果 真菌性角膜炎
下载PDF
布林佐胺滴眼液在青光眼治疗中的疗效观察与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彬 晁小蕊 +2 位作者 洪萌 谢艳艳 石荣先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3年第2期141-144,共4页
目的:对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单用与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结合布林佐胺滴眼液两种治疗青光眼方法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并了解其安全性。方法:选取某院2015年3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青光眼患者92例,随机分为G组与D组,各46例。D组患者治... 目的:对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单用与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结合布林佐胺滴眼液两种治疗青光眼方法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并了解其安全性。方法:选取某院2015年3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青光眼患者92例,随机分为G组与D组,各46例。D组患者治疗仅仅用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G组患者治疗采用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结合布林佐胺滴眼液的方法,对G组和D组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疗效、心率、眼压以及不良反应率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2、4、8周后眼压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G组下降幅度大于D组(P<0.05);两组发生不良反应率没有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青光眼治疗中,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与布林佐胺滴眼液联用疗效较佳,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 布林佐胺滴眼液
下载PDF
开封市部分城区7~12岁儿童弱视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预防保健措施研究
4
作者 胡婷婷 晁小蕊 谢艳艳 《哈尔滨医药》 2023年第5期1-4,共4页
目的 分析开封市部分城区7~12岁儿童弱视的流行病学特征并对其预防保健措施进行探讨。方法 以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开封市部分城区5所小学的34690例儿童作为本次研究调查对象。均进行裸眼视力的检查,对裸眼视力<0.7的儿童进一步... 目的 分析开封市部分城区7~12岁儿童弱视的流行病学特征并对其预防保健措施进行探讨。方法 以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开封市部分城区5所小学的34690例儿童作为本次研究调查对象。均进行裸眼视力的检查,对裸眼视力<0.7的儿童进一步开展散瞳验光和眼底检查,依据《弱视诊断专家共识(2011年)》确诊弱视。统计弱视儿童不同年龄、性别、弱视类型的患病情况,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弱视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次调查的开封市部分城区的34690例儿童中,弱视298例,其患病率为0.84%,其中男性和女性的弱视患病率分别为0.86%、0.85%;7~8岁、9~10岁、11~12岁年龄段儿童的弱视患病率依次为0.75%、0.82%、1.02%;屈光不正性、屈光参差性、斜视性、形觉剥夺性弱视的占比依次为45.97%、34.22%、12.75%、7.0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在斜视、弱视家族史、早产史占比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斜视(P=0.020,OR=4.170)、弱视家族史(P=0.018,OR=3.550)、早产史(P=0.007,OR=2.399)是弱视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开封市部分城区7~12岁儿童弱视的患病率为0.84%,其中屈光因素是造成弱视发生的主要原因。且斜视、弱视家族史、早产史是弱视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应对相关因素予以有效控制,施以有针对性的弱视防治措施以此来降低开封市城区的弱视患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视 儿童 流行病学 影响因素 保健措施
下载PDF
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术与玻璃体切割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临床对比研究
5
作者 李权达 洪萌 +1 位作者 谢艳艳 晁小蕊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3年第3期164-166,共3页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PPV)联合内界膜剥除术(ILMP)与PPV治疗高度近视MHRD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纳入2017-02-2022-04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行手术治疗的高度近视MHRD患者,依据手术方法分为PPV联合ILMP组(A组)和PPV组(B组)。比较2组...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PPV)联合内界膜剥除术(ILMP)与PPV治疗高度近视MHRD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纳入2017-02-2022-04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行手术治疗的高度近视MHRD患者,依据手术方法分为PPV联合ILMP组(A组)和PPV组(B组)。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记录术后视网膜复位率及裂孔闭合率。统计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最小分辨角对数视力(LogMAR)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共纳入106例(106只眼)患者,每组53例。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时A组视网膜复位率、裂孔闭合率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LogMAR值均较术前逐渐降低,其中A组的LogMAR值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PPV比较,PPV联合ILMP治疗高度近视MHRD患者,能提高视网膜复位率及裂孔闭合率,促进视力改善,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效果肯定。但仍需进一步开展大样本、前瞻性随机对照等研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切割 内界膜剥除术 视网膜脱离 高度近视
下载PDF
儿童弱视综合治疗802例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21
6
作者 石荣先 晁小蕊 +3 位作者 张建华 方亚飞 李彬 张向东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81-882,897,共3页
目的评价儿童弱视综合治疗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02例(1370眼)经综合治疗并随访3a以上的弱视儿童病历,按弱视类型、开始治疗的年龄、弱视程度、注视性质各分为3组进行研究。按弱视类型分:屈光不正组579眼、屈光参差组76眼、... 目的评价儿童弱视综合治疗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02例(1370眼)经综合治疗并随访3a以上的弱视儿童病历,按弱视类型、开始治疗的年龄、弱视程度、注视性质各分为3组进行研究。按弱视类型分:屈光不正组579眼、屈光参差组76眼、斜视组715眼。按开始治疗的年龄分:3—6岁组740眼、7—8岁组486眼、9~12岁组144眼。按弱视程度分:轻度组610眼、中度组600眼、重度组160眼。按注视性质分:中心注视组850眼、旁中心注视组504眼、周边注视组16眼。结果802例(1370眼)弱视中基本治愈901眼(65.77%),进步388眼(28.32%),无效81眼(5.91%),总有效率94.09%。弱视治疗效果与弱视类型、开始治疗年龄、程度、注视性质密切相关。各类型弱视中,以屈光不正性弱视疗效最好,各类型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年龄越小,治疗效果越好,各年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弱视程度越轻,治疗效果越好,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中心注视组疗效最好,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结论儿童弱视采用综合治疗可以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弱视 综合治疗 远期疗效
下载PDF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发病机制探讨 被引量:10
7
作者 张建华 盖秀花 +2 位作者 许国强 杜耀武 刘卫华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65-366,共2页
目的 观察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循环免疫复合物的变化过程,探讨迟发性急性葡萄膜炎的发病机制。方法 成年大耳白兔20只,完成右眼透明晶状体乳化吸出囊袋内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别在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采耳静脉血,用聚乙二醇比浊法测定... 目的 观察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循环免疫复合物的变化过程,探讨迟发性急性葡萄膜炎的发病机制。方法 成年大耳白兔20只,完成右眼透明晶状体乳化吸出囊袋内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别在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采耳静脉血,用聚乙二醇比浊法测定循环免疫复合物;并在裂隙灯下观察眼内炎症反应情况。结果 术后循环免疫复合物显著升高(t′=15.07,P<0.01),并在术后2~4周内维持较高水平。早期服内炎症反应在术后2周内基本消失。结论 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迟发性急性葡萄膜炎是由免疫复合物介导的急性葡萄膜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术后 迟发性葡萄膜炎 发病机制 循环免疫复合物 白内障
下载PDF
白内障膨胀期继发青光眼4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张建华 石荣先 +2 位作者 方亚非 晁小蕊 李彬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78-880,共3页
目的探讨白内障膨胀期继发青光眼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42眼白内障膨胀期继发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2眼行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两联术);9眼行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三联术);1眼行白内障摘出联... 目的探讨白内障膨胀期继发青光眼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42眼白内障膨胀期继发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2眼行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两联术);9眼行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三联术);1眼行白内障摘出联合小梁切除术。随访6~12个月,观察裸眼视力及矫正视力,测量眼压;术后3个月测量前房深度并检查房角情况。结果术后39眼(92.9%)在不用任何药物治疗的情况下,眼压完全控制;3眼(7.1%)加用局部降眼压药物治疗后眼压降至正常。40眼术后矫正视力不同程度提高(95.2%);37眼矫正视力≥0.3,其中0.3~0.5者19眼(45.2%),0.6~0.8者15眼(35.7%),1.0者3眼(7.1%)。与术前眼压控制后的视力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H=11.32,P=0.002)。前房深度由术前的(1.27±0.42)mm增加至(2.48±0.43)mm(t=4.79,P=0.008),房角也重新开放或部分开放增宽(H=5.21,P=0·02)。结论白内障膨胀期继发青光眼,根据药物治疗后眼压控制情况及房角检查结果选择二联或三联术,可以有效地控制眼压、提高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膨胀期 继发性青光眼 白内障摘出 人工晶状体植入
下载PDF
青光眼滤过术后合并睫状体脉络膜脱离的恶性青光眼 被引量:6
9
作者 张建华 石荣先 +3 位作者 连丽红 方亚非 高景春 李彬 《临床眼科杂志》 2010年第5期419-421,共3页
目的探讨青光眼滤过术后合并睫状体脉络膜脱离的恶性青光眼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预防。方法对4例(4只眼)青光眼滤过术后合并睫状体脉络膜脱离的恶性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例(4只眼)在术后早期即出现Ⅱ°、Ⅲ... 目的探讨青光眼滤过术后合并睫状体脉络膜脱离的恶性青光眼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预防。方法对4例(4只眼)青光眼滤过术后合并睫状体脉络膜脱离的恶性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例(4只眼)在术后早期即出现Ⅱ°、Ⅲ°浅前房,通过眼底检查、手术及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检查发现睫状体脉络膜脱离、睫状环阻滞,经睫状体脉络膜上腔放液,并根据病情联合玻璃体水囊抽吸、前段玻璃体切除以及晶状体手术等,所有患眼眼压均恢复正常,前房加深,脉络膜脱离消失。结论睫状体脉络膜脱离是发生恶性青光眼的诱发因素,预防睫状体脉络膜脱离是预防恶性青光眼发生的关键;对术后早期即出现的Ⅱ°、Ⅲ°浅前房,及时进行UBM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可减少治疗的盲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梁切除术 术后并发症 睫状体脉络膜脱离 恶性青光眼
下载PDF
眼睑板腺癌中端粒酶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10
作者 程浩 夏天 +2 位作者 洪海峰 夏阳 孙克清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9年第7期1262-1264,共3页
目的:检测端粒酶在人眼睑板腺癌(meibomian gland carci-noma,MGCA)中的表达,探讨其在睑板腺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为其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选取18例睑板腺癌患者切除后的手术标本,采用PCR-ELISA法及PCR-PAGE法检测其端粒酶的含... 目的:检测端粒酶在人眼睑板腺癌(meibomian gland carci-noma,MGCA)中的表达,探讨其在睑板腺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为其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选取18例睑板腺癌患者切除后的手术标本,采用PCR-ELISA法及PCR-PAGE法检测其端粒酶的含量及表达。结果:所选18例患者中端粒酶检测呈阳性表达16例(89%)。ELISA结果显示其中阳性病例中绝大多数呈中、高度表达,仅1例△A值<0.4,为低度表达。电泳结果显示为多少不等的梯形条带,其中16例显示为4条以上。结论:睑板腺癌患者端粒酶活性明显增高,可能是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抑制端粒酶活性有可能成为睑板腺癌的新型疗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酶 睑板腺癌 表达 ELISA
下载PDF
上睑下垂眉部额肌筋膜瓣悬吊术效果观察 被引量:6
11
作者 马杰 张建华 +3 位作者 马秀琴 陈永 李丹 陈春瑞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37-438,共2页
目的探讨眉部额肌筋膜瓣悬吊术治疗上睑下垂的优缺点及远期效果。方法采用眉部额肌筋膜瓣悬吊睑板治疗上睑下垂,对其术中操作、术后功能改善、局部美容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所治疗的15例中,除1例术后外观改善不明显,术后3月再次手术矫正外... 目的探讨眉部额肌筋膜瓣悬吊术治疗上睑下垂的优缺点及远期效果。方法采用眉部额肌筋膜瓣悬吊睑板治疗上睑下垂,对其术中操作、术后功能改善、局部美容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所治疗的15例中,除1例术后外观改善不明显,术后3月再次手术矫正外,其余14例额部皱纹及眉毛上抬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眉部额肌筋膜瓣悬吊术操作相对简单,局部组织损伤较小,术后恢复快,效果确切,适应证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睑下垂 手术 眉部额肌筋膜瓣
下载PDF
双手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12
作者 夏天 石荣先 程浩 《眼科新进展》 CAS 2008年第6期457-459,共3页
目的观察双手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治疗Ⅲ级以上硬核型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64眼)Ⅲ级以上硬核型老年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A、B2组,其中A组31眼行常规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B组33眼行双手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术... 目的观察双手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治疗Ⅲ级以上硬核型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64眼)Ⅲ级以上硬核型老年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A、B2组,其中A组31眼行常规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B组33眼行双手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术中观察前房稳定性、能量释放及时间,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观察角膜水肿和视力情况。结果术中B组前房稳定性略低于A组,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中能量使用及乳化时间B组明显少于A组。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B组角膜水肿情况明显少于A组(P<0.05);术后第7天B组视力恢复情况明显好于A组(P<0.05)。结论双手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疗效好的手术方式,尤其对于硬核型白内障来说,优于传统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手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 硬核型白内障
下载PDF
上睑下垂手术矫正不足者再手术的方法探讨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建华 马杰 +1 位作者 李丹 陈春瑞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03-205,共3页
目的探讨上睑下垂手术矫正不足者冉手术的方法。方法本组24例29眼,男14例,女10例;年龄14~35岁(平均20.7岁)。均因“先天性上睑下垂”而进行过手术治疗,术后遗留有轻、中度上睑下垂,提上睑功能尚好。这些患者冉次手术行睑板结... 目的探讨上睑下垂手术矫正不足者冉手术的方法。方法本组24例29眼,男14例,女10例;年龄14~35岁(平均20.7岁)。均因“先天性上睑下垂”而进行过手术治疗,术后遗留有轻、中度上睑下垂,提上睑功能尚好。这些患者冉次手术行睑板结膜部分切除术加以矫正。两次手术间隔6月~20年。结果术后随访6月~3年,本组24例(29H艮)上睑下垂均矫正满意或基本满意:早期均有不同程度的睑裂闭合不全情况,但于术后3~5月内完全消失,无其它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上睑下垂手术矫正不足者,术后半年以后,对提上睑功能尚好的轻、中度上睑下垂患者,可选择睑板结膜部分切除术,此手术操作简单,并发症少,而且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睑下垂 手术 矫正不足 睑板结膜部分切除
下载PDF
先天性上斜肌麻痹3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石荣先 方亚非 +1 位作者 张建华 连黎红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75-376,380,共3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上斜肌麻痹的临床特征、常规检查方法及手术设计方法,评价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45眼)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原在位垂直斜视度、下斜肌亢进程度及其合并症不同共采取6种手术方法,术后随访3~10a。... 目的探讨先天性上斜肌麻痹的临床特征、常规检查方法及手术设计方法,评价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45眼)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原在位垂直斜视度、下斜肌亢进程度及其合并症不同共采取6种手术方法,术后随访3~10a。结果38例(45眼)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患者,通过6种手术方式进行1期手术,治愈30例,占78.9%;好转4例,占10.5%;无效4例,占10.5%;总有效率为89.5%。结论先天性上斜肌麻痹临床表现复杂,无固定的手术模式和固定的手术量,须灵活选择符合具体病情的相应术式。[眼科新进展2010;30(4):375-376,3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斜肌麻痹 下斜肌亢进 外科手术
下载PDF
深层巩膜咬切术后浅前房临床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建华 盖秀花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60-261,共2页
目的 探讨深层巩膜咬切术后低眼压性浅前房的发生机制。方法 对不同类型青光眼 3 5例深层巩膜咬切术进行回顾性总结与分析。结果  3 5例术后有 2 5例发生浅前房 ,发生率为 71.42 % ,其中低眼压性浅前房 2 4例 (结膜切口渗漏 2例 ,大... 目的 探讨深层巩膜咬切术后低眼压性浅前房的发生机制。方法 对不同类型青光眼 3 5例深层巩膜咬切术进行回顾性总结与分析。结果  3 5例术后有 2 5例发生浅前房 ,发生率为 71.42 % ,其中低眼压性浅前房 2 4例 (结膜切口渗漏 2例 ,大滤过泡 5例 ,睫状体脉络膜脱离 4例 ,未查明原因 13例 ) ,经手术修补结膜切口 2例及保守治疗 2 2例 ,在术后 5~ 16天 ,平均 8 3天前房逐渐形成。随访半年~ 6年 ,眼压控制理想 ,结膜滤过泡弥散或局限 ,无严重并发症或后遗症。结论 深层巩膜咬切术 ,手术操作简单 ,降压效果肯定。注意术前降低眼压 ,术中操作轻巧、准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深层巩膜咬切术 浅前房 手术疗法 临床分析
下载PDF
视网膜母细胞瘤组织中PTEN蛋白表达的意义 被引量:2
16
作者 连黎红 杨万广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3期2183-2184,共2页
目的:探讨PTEN蛋白在视网膜母细胞瘤(RB)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36例RB和10例正常视网膜组织石蜡标本中PTEN的表达情况.结果:21例(58.3%)RB组织中PTEN蛋白表达阳性,与正常视网膜组织相比(0%)存在显著性差异(P... 目的:探讨PTEN蛋白在视网膜母细胞瘤(RB)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36例RB和10例正常视网膜组织石蜡标本中PTEN的表达情况.结果:21例(58.3%)RB组织中PTEN蛋白表达阳性,与正常视网膜组织相比(0%)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00).PTEN蛋白在分化和未分化RB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是73.7%和41.2%(P<0.05);在Ⅰ,Ⅱ,Ⅲ期RB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是75.0%,62.5%和41.7%(P<0.05).随肿瘤细胞病理分型、临床分期的增高,PTEN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降低.结论:PTEN蛋白异常表达在RB的进展中有重要作用,检测PTEN的表达有助于判断病情与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母细胞瘤 PTEN蛋白 免疫组化 肿瘤细胞
下载PDF
眼压对眼轴长度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建华 王予东 +3 位作者 金家岩 石荣先 李彬 晁小蕊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26-829,共4页
目的探讨眼压对眼轴长度的影响,为临床高眼压状态下准确计算人工晶状体的屈光度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成年健康兔10只建立实验性动物高眼压模型,以右眼为实验眼,左眼为对照眼;实验前分别测量左、右眼眼压及眼轴长度;在实验眼眼压基... 目的探讨眼压对眼轴长度的影响,为临床高眼压状态下准确计算人工晶状体的屈光度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成年健康兔10只建立实验性动物高眼压模型,以右眼为实验眼,左眼为对照眼;实验前分别测量左、右眼眼压及眼轴长度;在实验眼眼压基础上增加眼压至14 mmHg(1 kPa=7.5 mmHg)、16 mmHg、18 mmHg、20 mmHg和30 mmHg、40 mmHg、50 mmHg、60mmHg、70 mmHg、80 mmHg,分别测量相应眼压值时的眼轴长度;摘除左、右眼进行病理分析,测量角膜和巩膜的厚度。结果实验前左、右眼眼压分别为(12.31±0.89)mmHg和(12.37±0.94)mm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右眼眼轴长度分别为(16.28±0.15)mm和(16.32±0.18)mm,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眼压为14 mmHg、16 mmHg、18 mmHg、20 mmHg时,测得的相对应的眼轴长度分别为(16.33±0.18)mm、(16.36±0.18)mm、(16.43±0.19)mm和(16.54±0.19)mm;当眼压等于或大于18 mmHg时测得的眼轴长度与实验前眼轴长度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眼压为30 mmHg、40mmHg、50 mmHg、60 mmHg、70 mmHg和80 mmHg时,测得的相对应的眼轴长度分别为(16.86±0.21)mm、(17.07±0.19)mm、(17.17±0.17)mm、(17.26±0.15)mm、(17.27±0.15)mm和(17.27±0.15)mm;在眼压小于60 mmHg的情况下,眼压与眼轴长度的变化呈正相关(r=0.943,P=0.000)。病理检查,实验眼角膜组织水肿、厚度为(694.6±20.8)μm,与对照眼角膜厚度(662.6±14.9)μm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眼巩膜厚度为(363.8±5.6)μm,与对照眼巩膜厚度(381.4±6.6)μm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眼压引起眼轴长度增加,对于无屈光参差的高眼压白内障患者,术前确定眼轴长度时应参考对侧眼的眼轴长度并考虑眼压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避免术后发生人工晶状体屈光意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压 眼轴长度 白内障
下载PDF
下斜肌亢进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1
18
作者 石荣先 连黎红 +1 位作者 刘卫华 盖秀花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629-630,共2页
目的 探讨下斜肌亢进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下斜肌亢进 80例 ,根据垂直斜视度亢进程度及并发症不同 ,将下斜肌手术方式分为 3类 (3组 ) :截除组 48例 ,鞘内断腱组 16例 ,转位组 16例。结果  80例随访平均 6月 ,截除组治愈44例 (91 ... 目的 探讨下斜肌亢进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下斜肌亢进 80例 ,根据垂直斜视度亢进程度及并发症不同 ,将下斜肌手术方式分为 3类 (3组 ) :截除组 48例 ,鞘内断腱组 16例 ,转位组 16例。结果  80例随访平均 6月 ,截除组治愈44例 (91 67% ) ;鞘内断腱组治愈 14例 (87 5% ) ;转位组治愈 10例 (62 5% )。下斜肌截除组效果最好 ,经统计学处理 ,3组间治愈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结论 下斜肌亢进没有固定的手术模式 ,根据术前垂直斜视角大小、下斜肌亢进程度及是否合并垂直分离性斜视 (DVD) ,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均能取得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斜肌亢进 外科手术 治疗 手术方法 疗效
下载PDF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误诊34例分析 被引量:9
19
作者 连黎红 连永红 石荣先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279-280,共2页
关键词 青光眼 闭角型/诊断 误诊
下载PDF
急性一过性核间性眼肌麻痹临床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建华 陈文武 +2 位作者 方亚非 石荣先 李彬 《临床眼科杂志》 2010年第3期254-256,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一过性核间性眼肌麻痹的发病机制及预防措施。方法对急性一过性核间性眼肌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8例患者中男6例,女2例;年龄最大76岁,最小54岁,平均63.7岁。临床上突然出现复视,伴有头晕、恶心;诊为前... 目的探讨急性一过性核间性眼肌麻痹的发病机制及预防措施。方法对急性一过性核间性眼肌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8例患者中男6例,女2例;年龄最大76岁,最小54岁,平均63.7岁。临床上突然出现复视,伴有头晕、恶心;诊为前核间性右眼内直肌麻痹5例,前核间性左眼内直肌麻痹3例。结果所有患者在发病后8~19h,平均14.3h内完全恢复,无任何并发症和后遗症发生。结论急性一过性核间性眼肌麻痹是由于一过性内侧纵束局部血液供应障碍,或者是脑供血不足的局部表现所致。积极治疗脑供血不足可以有效的预防本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间性 眼外肌麻痹 一过性脑缺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