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声乐艺术中唱法跨界的问题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李蓓 《戏剧之家》 2015年第20期86-86,共1页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欣赏艺术的视野也逐渐开阔,单一的歌唱方式已然不能满足人们日益成熟的审美需要,为了顺应时代文化的发展,唱法跨界出现了。唱法跨界又称作跨界演唱,它是现代声乐艺术领域中的一个时尚现象,唱法...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欣赏艺术的视野也逐渐开阔,单一的歌唱方式已然不能满足人们日益成熟的审美需要,为了顺应时代文化的发展,唱法跨界出现了。唱法跨界又称作跨界演唱,它是现代声乐艺术领域中的一个时尚现象,唱法跨界打破了当前固有的歌曲演唱方式,昭示着声乐艺术史上出现了多元化的艺术发展,丰富了人们精神上所熟悉的声乐认知。一个歌手如果能完美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演唱方式进行歌曲的演绎,那必然受到广大听众的欢迎,跨界演唱的兴起已经成了一个社会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对此种现象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分析,并且尝试在一定层面上深入了解它存在的意义,以便人们更加详细地了解我国的声乐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乐艺术 唱法跨界
下载PDF
浅谈流行音乐中李氏情歌的情感表达 被引量:1
2
作者 李蓓 《北方音乐》 2015年第16期43-43,共1页
本文从李宗盛的李氏情歌入手,对流行音乐的演唱、歌曲的诠释、气息与情感的结合、流行音乐嗓音的重要性、李氏情歌的特点以及他对中国流行音乐起到的作用等问题做了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 李氏情歌 流行音乐 气息 情感
下载PDF
浅谈经典唱段《一首桃花》的作品处理 被引量:1
3
作者 田平平 《戏剧之家》 2018年第5期34-34,共1页
《一首桃花》,是歌剧《再别康桥》中的经典唱段。徽因在双清养病,志摩来看她,她的内心感受,和回忆起往事的起伏波澜,及她在歌唱与表演上的相辅相成,相互融合,是作为歌剧演员们应该学习的重要一课,也是为我们在舞台上"唱与表"... 《一首桃花》,是歌剧《再别康桥》中的经典唱段。徽因在双清养病,志摩来看她,她的内心感受,和回忆起往事的起伏波澜,及她在歌唱与表演上的相辅相成,相互融合,是作为歌剧演员们应该学习的重要一课,也是为我们在舞台上"唱与表"的结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剧 再别康桥 一首桃花 林徽因
下载PDF
女性视角下豫剧《风雨故园》的人物形象分析——以朱安为例
4
作者 田平平 《戏剧之家》 2018年第12期34-34,共1页
《风雨故园》讲述了鲁迅先生与原配夫人之间发生的事情,即使是鲁迅这样一位现代文豪也无法逃离封建社会包办婚姻所带来的伤害。作品从鲁迅先生回家并被迫接受一段包办婚姻开始,引入了朱安这样一位传统观念深入内心,但又追求美好婚姻的... 《风雨故园》讲述了鲁迅先生与原配夫人之间发生的事情,即使是鲁迅这样一位现代文豪也无法逃离封建社会包办婚姻所带来的伤害。作品从鲁迅先生回家并被迫接受一段包办婚姻开始,引入了朱安这样一位传统观念深入内心,但又追求美好婚姻的封建女性,并根据不同时期的处境,细节刻画了其内心世界。本文主要针对朱安这一人物的特点及不同时期的心理变化,进行作品人物形象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视角 豫剧 《风雨故园》 人物形象
下载PDF
中国音乐剧如何走进老百姓心中——观民族音乐剧《大红灯笼》有感 被引量:1
5
作者 李蓓 《大舞台》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10,共2页
"音乐剧"一词对于中国老百姓来说并不陌生,它是一门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以及舞台艺术和视听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从美国百老汇音乐剧流入我国的那一刻起,我国的音乐人就一直在摸索、探索一条适合我们中国的音乐剧路... "音乐剧"一词对于中国老百姓来说并不陌生,它是一门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以及舞台艺术和视听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从美国百老汇音乐剧流入我国的那一刻起,我国的音乐人就一直在摸索、探索一条适合我们中国的音乐剧路子。但多年来,"音乐剧"这种新兴的艺术形式始终未能真正走入中国老百姓的心中,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很多,本文以民族音乐剧《大红灯笼》为例,提出了一些常见的问题,以期与喜爱音乐剧的同仁共同商榷,促使中国的音乐剧能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剧 剧本 色彩渲染 交流 宣叙调
原文传递
试论太康道情戏之地域文化特征
6
作者 黄慧慧 《戏曲研究》 CSSCI 2014年第3期279-288,共10页
一太康道情的历史渊源关于道情的嬗变,就史料上来看,从唐代"道曲"到宋代"鼓子词","一直到明代才产生了讲述道教故事的叙事体和道情剧。"~①从剧目来看,道情的早期剧目多反映道家生活和宣扬道教教义,如《... 一太康道情的历史渊源关于道情的嬗变,就史料上来看,从唐代"道曲"到宋代"鼓子词","一直到明代才产生了讲述道教故事的叙事体和道情剧。"~①从剧目来看,道情的早期剧目多反映道家生活和宣扬道教教义,如《二度林英》、《高楼庄》、《经堂会》等。明人朱权称"道家所唱者,飞驭天表,游览太虚、俯视八方,志在冲漠之上,寄傲宇宙之间,慨古感今,有乐道徜徉之情,故日‘道情’……"~②可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情戏 太康 地域文化特征 道教文化 道曲 晋北道情 邱祖 叙事体 戏曲形式 二度
原文传递
何良俊与明代南京剧坛
7
作者 张英 《戏曲研究》 CSSCI 2015年第4期246-253,共8页
在中国古典戏曲理论发展史上,何良俊的"本色论"等曲学理论是当代和后世曲学家争论的焦点问题之一,这也奠定了何良俊在明代曲论发展史乃至中国古典戏曲理论史上的重要地位。对此,陈维昭先生曾指出:"何良俊有着不容忽视的... 在中国古典戏曲理论发展史上,何良俊的"本色论"等曲学理论是当代和后世曲学家争论的焦点问题之一,这也奠定了何良俊在明代曲论发展史乃至中国古典戏曲理论史上的重要地位。对此,陈维昭先生曾指出:"何良俊有着不容忽视的意义。尽管在他所有的论述中,讨论戏曲的文字所占的篇幅甚小,但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良俊 中国古典戏曲 陈维昭 曲学 戏曲创作 曲论 理论发展史 戏曲活动 黄姬水 戏曲理论
原文传递
浅谈“想象和联想”的运用对声乐学习的重要性
8
作者 李倩倩 《明日风尚》 2017年第2期125-126,共2页
声乐艺术是一门抽象化的艺术门类,它没有具体可感的实物作为理论依据,全凭歌唱先辈们在发声、演唱的过程中不断的的感知、调控、总结,才有了一整套的发声理论。但仅仅作为后来者学习借鉴的参考,不能一概取之。不同的人学习声乐都有不同... 声乐艺术是一门抽象化的艺术门类,它没有具体可感的实物作为理论依据,全凭歌唱先辈们在发声、演唱的过程中不断的的感知、调控、总结,才有了一整套的发声理论。但仅仅作为后来者学习借鉴的参考,不能一概取之。不同的人学习声乐都有不同的感受,本文作者从本阶段学习声乐的感受出发,从对'发声技巧和作品处理'两大方面出发,浅谈'想象和联想'的运用对声乐学习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乐艺术 发声技巧 作品处理 想象和联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