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独立学科到独立门类:中国艺术学理论研究概览(2006-2012年) 被引量:2
1
作者 陈宗花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16年第1期211-217,共7页
2006-2012年是艺术学从独立学科跨越成为独立门类的黄金发展时期,围绕独立学科与独立门类建设,其理论研究成果收获颇丰,主要包括学科本质、艺术学各类分支学科、学科定位、学科建设,以及中外艺术史、艺术批评等方面的研究,无论其研究领... 2006-2012年是艺术学从独立学科跨越成为独立门类的黄金发展时期,围绕独立学科与独立门类建设,其理论研究成果收获颇丰,主要包括学科本质、艺术学各类分支学科、学科定位、学科建设,以及中外艺术史、艺术批评等方面的研究,无论其研究领域,还是研究视野、研究方法,均有较大的创新与扩展,文章通过归纳、分析2006-2012年艺术学理论各类研究成果,梳理艺术学从独立学科到独立门类演进过程中的理论发展轨迹,以期透视当代中国艺术学理论的发展规律及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学 2006-2012年 独立学科 独立门类
下载PDF
创意城市建设与高等院校艺术教育良性互动关系研究
2
作者 王新 《美与时代(创意)(上)》 2021年第2期110-112,共3页
艺术教育和创意人才的培养质量影响着创意城市的建设质量和市民创意生活的品质。然而,部分高等院校的艺术教育却存在着知识更新缓慢、专业实践落后于创意产业需求等滞后现象。为了适应创意城市建设的需求,高等院校艺术教育需要在培养目... 艺术教育和创意人才的培养质量影响着创意城市的建设质量和市民创意生活的品质。然而,部分高等院校的艺术教育却存在着知识更新缓慢、专业实践落后于创意产业需求等滞后现象。为了适应创意城市建设的需求,高等院校艺术教育需要在培养目标、师资配备、课程设置、实习实践和学习评价等方面作出相应的调整和优化,以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创意城市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意城市 艺术教育 创意教育 互动关系
下载PDF
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话语体系建构与路径选择
3
作者 从云飞 贾涛 《新闻爱好者》 2024年第7期49-52,共4页
“话语”在人类文明交流与互鉴中发挥着标识性、基础性、前提性作用。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的中华文化在国际传播中往往因话语体系的“错位”与形式、方法的“无味”而阻断或迟滞。打通传播堵点,提升传播效果,基于人类共性的理念、... “话语”在人类文明交流与互鉴中发挥着标识性、基础性、前提性作用。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的中华文化在国际传播中往往因话语体系的“错位”与形式、方法的“无味”而阻断或迟滞。打通传播堵点,提升传播效果,基于人类共性的理念、价值、精神与美的追求等话语体系建构是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重要策略,国际化的叙事逻辑创意与现代数字技术赋能的方法创新是重要的路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明 国际传播 途径
下载PDF
中小学音乐教师培训中民歌“即兴”教学法运用问题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宗花 《昌吉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99-103,共5页
高校在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的过程中,呼应国家最新教育方针,探索出将民歌“即兴”创作特征运用到中小学教师的培训教学中,创立民歌“即兴”教学法,并将之运用到教学实践中,这将对培养中小学学生的创新思维有着积极意义。文章首先探讨“... 高校在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的过程中,呼应国家最新教育方针,探索出将民歌“即兴”创作特征运用到中小学教师的培训教学中,创立民歌“即兴”教学法,并将之运用到教学实践中,这将对培养中小学学生的创新思维有着积极意义。文章首先探讨“即兴”教学法的构成理论,在从具体操作层面探讨设置民歌“即兴”教学法的实践方案,即第一个层面“教学理念的学习”;第二个层面“能力的获取”,包括三个步骤:“把握民歌类型”、“培养对民歌曲式、调式、调性等结构的分析能力”、“培养民歌的‘即兴’编创能力”;第三个层面是“科研能力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音乐教师培训 民歌 “即兴”教学法
下载PDF
从追问社会到无墙学院——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教学旨趣与方法论探索 被引量:1
5
作者 尤汪洋 《艺术生活》 2018年第1期66-69,65,共5页
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教学旨趣近年向现代科技化与社会化服务推进,践行独乐与众乐先锋创造精神与无墙学院理念,拓深城市雕塑公共社区境域与地方向度之人文关怀和性灵互动,以视觉文化创造个案伸展国族个体及公众素质与社会核... 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教学旨趣近年向现代科技化与社会化服务推进,践行独乐与众乐先锋创造精神与无墙学院理念,拓深城市雕塑公共社区境域与地方向度之人文关怀和性灵互动,以视觉文化创造个案伸展国族个体及公众素质与社会核心价值叙事,雕塑与铸造华夏审美真善精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美之路大典》 中国美术学院 雕塑 公共艺术 教学旨趣 方法论
下载PDF
通会之路——于安澜的学术与艺术人生
6
作者 贾涛 《新华月报》 2024年第13期93-98,共6页
学术“通会”最先应具备的是本专业知识的精通,甚或是本领域里的专家;其次是融会贯通的能力,以及学术的敏锐和境界,要明白自己的强项是什么,从哪些地方通联,在哪些地方突破,对哪个领域提炼出新;如此等等,都需要智慧和眼界,于安澜恰恰有... 学术“通会”最先应具备的是本专业知识的精通,甚或是本领域里的专家;其次是融会贯通的能力,以及学术的敏锐和境界,要明白自己的强项是什么,从哪些地方通联,在哪些地方突破,对哪个领域提炼出新;如此等等,都需要智慧和眼界,于安澜恰恰有这样的基础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人生 融会贯通 专业知识 通联 学术 强项 能力
原文传递
清儒陆世仪琴事考述
7
作者 范晓利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6期15-18,共4页
陆世仪在《思辨录》中明确提出琴学主张并切实践行于人生。他经常与友人雅集唱和,为善琴者作传,彰显儒者情怀的同时也为琴坛上"儒派"的形成做出了卓越贡献。正是在多位如陆世仪一样的儒者不经意间的推动下,琴坛之"儒派&q... 陆世仪在《思辨录》中明确提出琴学主张并切实践行于人生。他经常与友人雅集唱和,为善琴者作传,彰显儒者情怀的同时也为琴坛上"儒派"的形成做出了卓越贡献。正是在多位如陆世仪一样的儒者不经意间的推动下,琴坛之"儒派"虽无意立派,专精古琴演奏的艺术家们亦偶有微词,但是终被琴人认可。遗憾的是,此事为当代学界同仁忽略良久。考证陆世仪的琴事活动,考察古琴艺术与其人生之渊源,不仅是琴学界的课题,也是对陆世仪儒学思想的有益补充,极具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世仪 琴事 “儒派”
下载PDF
民国留法女雕塑家陈芝秀的几则史料
8
作者 李晗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44-151,共8页
民国早期留法的女雕塑家陈芝秀,历来备受关注,然而相关史料一直严重匮乏。陈芝秀(1910—1979),浙江诸暨人,我国著名装饰图案艺术家、设计教育家常沙娜先生的母亲,20世纪二三十年代留学法国里昂和巴黎学习染织图案和雕塑,中国留法艺术学... 民国早期留法的女雕塑家陈芝秀,历来备受关注,然而相关史料一直严重匮乏。陈芝秀(1910—1979),浙江诸暨人,我国著名装饰图案艺术家、设计教育家常沙娜先生的母亲,20世纪二三十年代留学法国里昂和巴黎学习染织图案和雕塑,中国留法艺术学会(常书鸿为主要组织者之一)会员。本文以民国时期四卷本《艺风》期刊(孙福熙编)为依据,陆续整理出陈芝秀的一些史料并进行分类;同时,又新发现了同样作为"留法艺学会"重要会员的陈士文留法录取信息。这些新史料对于研究这一时期的留法学生状况及20世纪近现代艺术进程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芝秀 早期留法 民国女雕塑家 敦煌 陈士文 《艺风》
下载PDF
新诗、德奥风、美声唱法与20世纪早期中国艺术歌曲格范的确立 被引量:3
9
作者 韩梅 《音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24-132,共9页
20世纪早期中国的新诗运动与西方浪漫主义思潮基于相同的时代背景,有着共同的强调激情,抒发主观情感,表现个性的诗意追求;既是放飞诗的“天足”,又赋予古词以新的“节奏”,给古词“放足”。中国早期艺术歌曲通过旋律与诗意结合来追求诗... 20世纪早期中国的新诗运动与西方浪漫主义思潮基于相同的时代背景,有着共同的强调激情,抒发主观情感,表现个性的诗意追求;既是放飞诗的“天足”,又赋予古词以新的“节奏”,给古词“放足”。中国早期艺术歌曲通过旋律与诗意结合来追求诗性表达,以此追求德奥风格。上海国殳音专等中国早期专业音乐教育机构,积极推进了以美声唱法为代表的现代音乐教学体系,使中国艺术歌曲的格范得到进一步确立。20世纪早期艺术歌曲格范是中国早期知识分子通过改造自身、创造崭新而获得的新成就,是学界以历久弥新的成分创造“古典现代性”,使传统活起来的中国新音乐范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音乐 作曲技术 美声唱法 古典现代性
原文传递
宋代雅乐研究综论
10
作者 陈宗花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4-61,共8页
国内宋代雅乐研究始自民国之初,20世纪10-60年代的研究成果开辟了国内宋代雅乐研究的基本路径与方向,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运动又启动了宋代雅乐的复原探索,历史研究工作与复原实践探索开始齐头并进。宋代雅乐研... 国内宋代雅乐研究始自民国之初,20世纪10-60年代的研究成果开辟了国内宋代雅乐研究的基本路径与方向,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运动又启动了宋代雅乐的复原探索,历史研究工作与复原实践探索开始齐头并进。宋代雅乐研究在雅乐历史研究、雅乐形态研究、雅乐复原综合研究等三个方面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中都取得了突出成绩:在历史研究领域,重视系统的历史文献整理与精细考辨,强调历史演进、艺术社会功能、文化交流的多维审视;在形态研究领域,立足于严格的实证研究,充分重视考古发现,并吸收现代考古学、声学、音律学等科学成果,在乐器研究方面有所突破;在复原综合研究领域,基于对大晟钟的科学研究,在复原研究和复原实践方面成绩显著。百年宋代雅乐研究形成了历史研究与复原实践探索紧密结合、二重证据法运用、充分吸纳科学成果与技术手段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雅乐 雅乐历史 雅乐形态 雅乐乐器 雅乐复原
原文传递
被遮蔽的冲突:《学衡》前史中的梅光迪与吴宓
11
作者 黄彦伟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 2023年第2期205-214,共10页
在“学衡派”的研究中,学术界一贯强调的是学衡群体的内在趋同性,而忽略了他们学术理念歧异的一面。这尤其表现在“学衡派”核心人物梅光迪、吴宓之间。《学衡》创刊于1922年1月,至1923年初,梅、吴之间的间隙便已显现出来。
关键词 学衡派 吴宓 《学衡》 梅光迪 学术理念 趋同性 前史 核心人物
原文传递
丝路双声音乐及其文化阐释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文革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04-116,共13页
流行于欧亚大陆的人声双声、人—器双声、器乐双声的共性特点为:循环呼吸、"公—母"相称、与神话伴生、依存于宗教仪式。"循环呼吸法"的本质是借表演来象征世间万物遵循春华秋实生生不息的节律。公-母双声与"... 流行于欧亚大陆的人声双声、人—器双声、器乐双声的共性特点为:循环呼吸、"公—母"相称、与神话伴生、依存于宗教仪式。"循环呼吸法"的本质是借表演来象征世间万物遵循春华秋实生生不息的节律。公-母双声与"上—下"二元体现了手段与意义的关系,其地形学意义的彰显深化了人类面对生死困惑寻求再生的理性与宗教诉求。双声乐器形态从人声双声→人器双声→并置双声→组合双声的历时演变,与神话中神的形象演变一起承担对于神话意义的解释功能。神话、双声乐器、循环呼吸吹奏技法、"公—母"称谓四者借助神话与仪式之间内在同一性,通过外部接触与内部联系在信仰—仪式一体中实现"持久不灭"地传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声音乐 丝路交流 重生神话 意义逻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