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7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反哺:农村老年群体的短视频实践研究——基于中部地区B村的学术考察 被引量:5
1
作者 赵红勋 史可凡 《新闻与传播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3-105,共13页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泛化渗透,农村老年群体的日常实践逐渐被短视频所裹挟。然而,农村老年群体仍属于数字技术实践的弱势群体,需借助数字反哺的话语逻辑来接洽其短视频的实践意义。在数字反哺理论的观照下,通过参与式观察、深度访谈和叙事...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泛化渗透,农村老年群体的日常实践逐渐被短视频所裹挟。然而,农村老年群体仍属于数字技术实践的弱势群体,需借助数字反哺的话语逻辑来接洽其短视频的实践意义。在数字反哺理论的观照下,通过参与式观察、深度访谈和叙事分析等研究方法,考察中部地区B村老年群体的短视频实践问题。研究发现:接入、技术和文化是农村老年人短视频实践的三重反哺类型;反哺场域以家庭代际为核心主体,辅以趣缘社群的关系接连;娱乐、实用和社交构成了老年人短视频反哺的重要内容;反哺层次主要表现为浅层次参与;虽然老年人短视频实践的数字反哺存在浅层次、机械化、模式化等问题,但短视频实践作为反哺的初步成果为农村老年人的社会参与,甚至是乡村振兴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活力,为平衡当代社会的数字化与老龄化之间的内在冲突做出了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反哺 老年群体 媒介实践 短视频 乡村社会
下载PDF
主体区隔·主题多元·研究深化——2023年我国学术期刊研究的主要特征与未来展望
2
作者 赵红勋 胡栩睿 段艳文 《出版发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9-77,共9页
2023年,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以及探索建设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战略布局对期刊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学术期刊研究在此背景下焕发出新活力。文章以中国知网数据库的689篇文献为样本,借助CiteSpace、VOSviewer等软件对学术期刊研究进行文献计... 2023年,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以及探索建设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战略布局对期刊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学术期刊研究在此背景下焕发出新活力。文章以中国知网数据库的689篇文献为样本,借助CiteSpace、VOSviewer等软件对学术期刊研究进行文献计量与主题分析。从研究主体来看,点状分布的研究机构间合作关系松散,学界与业界间的“区隔”使发文量长尾效应凸显,研究者群体较为多元,其合作关系展现出典型的圈群化特征;从研究主题来看,顶层指引、实践模式、技术关切、角色认知等构筑了学术期刊的研究经纬,回应了国家战略布局与行业发展的迫切需要。未来相关研究可在整体布局上提高研究站位、推进理论体系建设,并通过加强学界与业界间交流合作、拓展研究视野等下沉路径提升实践深度与理论厚度,不断延展学术期刊研究的想象力与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23年 学术期刊研究 研究主体 研究主题 未来展望
下载PDF
从独立学科到独立门类:中国艺术学理论研究概览(2006-2012年) 被引量:2
3
作者 陈宗花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16年第1期211-217,共7页
2006-2012年是艺术学从独立学科跨越成为独立门类的黄金发展时期,围绕独立学科与独立门类建设,其理论研究成果收获颇丰,主要包括学科本质、艺术学各类分支学科、学科定位、学科建设,以及中外艺术史、艺术批评等方面的研究,无论其研究领... 2006-2012年是艺术学从独立学科跨越成为独立门类的黄金发展时期,围绕独立学科与独立门类建设,其理论研究成果收获颇丰,主要包括学科本质、艺术学各类分支学科、学科定位、学科建设,以及中外艺术史、艺术批评等方面的研究,无论其研究领域,还是研究视野、研究方法,均有较大的创新与扩展,文章通过归纳、分析2006-2012年艺术学理论各类研究成果,梳理艺术学从独立学科到独立门类演进过程中的理论发展轨迹,以期透视当代中国艺术学理论的发展规律及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学 2006-2012年 独立学科 独立门类
下载PDF
中国古代艺术理论研究中文献的鉴别与运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张自然 《民族艺术研究》 2017年第6期109-113,共5页
欲求得对中国古代艺术理论的正确阐释,进而客观准确地解释艺术现象发生的原因、总结艺术发展的规律,必须面对如何鉴别和运用传世艺术文献的问题。在相关研究中,应遵循先征实后课虚的原则,从鉴别文献真伪、校勘文字正误,到文本细读、内... 欲求得对中国古代艺术理论的正确阐释,进而客观准确地解释艺术现象发生的原因、总结艺术发展的规律,必须面对如何鉴别和运用传世艺术文献的问题。在相关研究中,应遵循先征实后课虚的原则,从鉴别文献真伪、校勘文字正误,到文本细读、内容分类、考察源流、发挥联想等,对文献进行符合作者原意的解读,并构建出其完整系统的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理论 艺术文献 鉴别与运用 征实 课虚
下载PDF
国产科幻电影赋能文化自信的理路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井晓雪 乔新玉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67-70,共4页
国产科幻电影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产物,自改革开放以来不断探索,并于近年来取得了重大进展。与好莱坞科幻电影的文化殖民不同,深植于中国文化的国产科幻电影惯以价值理性的叙事,呈现集体英雄主义图像志,并通过将文化认同导向中国式现代化... 国产科幻电影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产物,自改革开放以来不断探索,并于近年来取得了重大进展。与好莱坞科幻电影的文化殖民不同,深植于中国文化的国产科幻电影惯以价值理性的叙事,呈现集体英雄主义图像志,并通过将文化认同导向中国式现代化,进而实现文化自信的再生产。研究认为,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理性的追求,是国产科幻电影的文化自信赋能,具有促进中国式现代化国内认同、国际认同良性互动的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产科幻电影 文化自信 中国式现代化 集体英雄主义
下载PDF
可视化报道技术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的路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乔新玉 马岱 《中国传媒科技》 2023年第5期17-21,共5页
【目的】图像具有营造信心、凝聚共识、社会动员的力量,以图像为叙事语言的可视化报道技术如何融入、服务进而赋能中国式现代化是文章研究的主要目的。【方法】文章借助技术哲学的理论,结合中国可视化报道的实践,分析中国新闻事业利用... 【目的】图像具有营造信心、凝聚共识、社会动员的力量,以图像为叙事语言的可视化报道技术如何融入、服务进而赋能中国式现代化是文章研究的主要目的。【方法】文章借助技术哲学的理论,结合中国可视化报道的实践,分析中国新闻事业利用可视化报道技术赋能中国现代化的可行路径。【结果】新闻媒体可以通过满足四个自信的共鸣需求、对中国高质量发展实践的可视化表达,将可视化报道技术的价值旨归导向中国式现代化的高水平开放。【结论】通过社会记忆建构、命运共同体催化,可视化报道技术在赋能中国式现代化方面具有强大的社会动员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视化新闻 可视化技术 中国式现代化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数字化时代非虚构新闻的场景建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侯珮桦 《新闻论坛》 2023年第2期29-31,共3页
进入数字化时代以来,非虚构新闻逐渐从仅依赖于文本的扁平化场景走向作者、文本与数字技术共构的多元立体场景,主要表现为沉浸化场景、真实化场景与多元化场景。非虚构新闻场景的建构不仅有利于提升受众观感与新闻到达率,而且有助于丰... 进入数字化时代以来,非虚构新闻逐渐从仅依赖于文本的扁平化场景走向作者、文本与数字技术共构的多元立体场景,主要表现为沉浸化场景、真实化场景与多元化场景。非虚构新闻场景的建构不仅有利于提升受众观感与新闻到达率,而且有助于丰富新闻场景的建构手段,拉动新闻产业的发展。但是,数字技术的过度入侵会导致非虚构新闻场景成为一个披着华丽“外衣”的空壳,新闻工作者必须时刻保持警惕,重视文本质量,把握技术使用的度,以此保障非虚构新闻场景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时代 非虚构新闻 场景建构
下载PDF
拟造的“真实”:Sora的叙事逻辑及其伦理边界 被引量:2
8
作者 赵红勋 王佳慧 《新闻爱好者》 CSSCI 2024年第7期22-26,共5页
文生视频大模型Sora不仅印证了生成式AI在技术之维的突破,而且也在即时可得的视觉影像中映现出全新的叙事逻辑。文本、时空、主体等三重叙事逻辑昭示着Sora超越既往生成式AI“复刻”惯例的叙事构想;仿若现实的感官体验、人与机器的共鸣... 文生视频大模型Sora不仅印证了生成式AI在技术之维的突破,而且也在即时可得的视觉影像中映现出全新的叙事逻辑。文本、时空、主体等三重叙事逻辑昭示着Sora超越既往生成式AI“复刻”惯例的叙事构想;仿若现实的感官体验、人与机器的共鸣连接,镜中世界的自我演绎则阐明了Sora的叙事逻辑价值;但超真实的叙事逻辑或将深陷数字幻觉这一伦理困境,并导致个体认知偏态、记忆错位等,需通过提升算法可释力、动态读取道德因子等路径来重构叙事伦理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AI SORA 叙事逻辑 伦理边界
下载PDF
中国高校影视教育研究30年图谱探寻 被引量:8
9
作者 高红波 王婷婷 《新闻爱好者》 2014年第8期15-18,共4页
综观我国高校影视教育研究的30年,可划分为起步期、发展转型期以及新媒体时代下的影视教育三个阶段,并盘点了学者们关注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成为研究重镇、新技术条件下高校影视教育的应对、中美影视教育的比较研究、我国现阶段高校... 综观我国高校影视教育研究的30年,可划分为起步期、发展转型期以及新媒体时代下的影视教育三个阶段,并盘点了学者们关注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成为研究重镇、新技术条件下高校影视教育的应对、中美影视教育的比较研究、我国现阶段高校影视教育面临的问题、新媒体时代高校影视教育的发展五大热点问题,从而探求我国高校影视教育研究的新动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视专业 高校教育 影视教育
下载PDF
汉魏六朝咏琴文学的艺术学解读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自然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16年第4期125-134,共10页
咏琴文学是指专门咏琴的文学作品,而不包括为琴曲所撰写的歌辞以及琴学著作。据现存文献来看,真正以琴作为歌咏对象的文学作品至迟在西汉就已出现。从内容来看,汉魏六朝时期的咏琴文学作品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歌咏作为具体的"... 咏琴文学是指专门咏琴的文学作品,而不包括为琴曲所撰写的歌辞以及琴学著作。据现存文献来看,真正以琴作为歌咏对象的文学作品至迟在西汉就已出现。从内容来看,汉魏六朝时期的咏琴文学作品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歌咏作为具体的"物"的琴,属于咏物文学;一类是描写弹琴、听琴等表演或欣赏之类的艺术活动。这些作品不仅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珍贵遗产,也是中国古代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丰富的艺术思想内涵,属于重要的艺术文献。用今天的学科分类标准来看,汉魏六朝咏琴文学中所体现的艺术思想涉及设计艺术学、文学和音乐学等多个学科。从艺术学的角度看,这些作品让我们了解到当时文人是如何认识古琴与古琴艺术的,可以看出时代生活与艺术接受之间的关系,从而对传统琴文化有更加全面的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咏琴文学 艺术文献 汉魏六朝 造物思想 情感表达 音乐思想 琴德
下载PDF
物联网对视频媒介进化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高红波 陈成 《新闻爱好者》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4-36,共3页
从物联网概念所涉及的诸多领域出发,梳理当前物联网与视频媒介联姻的典型案例和应用情景,笔者认为,物联网正在重构视频生产系统、塑造新的视频终端、增加视频分发环节、丰富提升智能家居等方面给视频媒介进化带来影响。
关键词 物联网 视频媒介 媒介进化 应用情景
下载PDF
20世纪上半叶中国画学发展的得失之于艺术学理论建设的借鉴意义 被引量:2
12
作者 贾涛 《民族艺术研究》 2018年第1期162-168,共7页
20世纪上半叶中国画学发展潮头兴起,兴盛一时;但是也有不少局限,主要体现在:第一,从著作出版到文章发表,从社团活动到国际交流,虽然丰富多彩,却几乎没有涉及画学学科建设方面的内容;第二,其学术展开过程中,目标没有明确设置,学科没有精... 20世纪上半叶中国画学发展潮头兴起,兴盛一时;但是也有不少局限,主要体现在:第一,从著作出版到文章发表,从社团活动到国际交流,虽然丰富多彩,却几乎没有涉及画学学科建设方面的内容;第二,其学术展开过程中,目标没有明确设置,学科没有精准定位,效果没有智慧预见,纷繁而无统领,丰富而无头绪,致使对画学走向何处的学理认识根本性不足;第三,学科与绘画创作之关联、在美术大学科中的定位与地位、与其他学科的区别与联系、与西方画论之沟通等,皆不甚明了;第四,基本的学科理论问题没有解决,只能拘泥于某些具体层面的推进,而难以系统提升;第五,由于时代的局限,其研究囿于学科自身,不能融通其他艺术理论,未能打通学科关节要害,无法整合为统一的学理认识。针对20世纪上半叶中国画学发展的局限性,试图从多角度检视中国画学学科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从而为我国艺术学理论学科体制机制的建构寻求更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上半叶 中国画学 局限性 艺术学理论
下载PDF
时间的媒介化:短视频对时间话语的重塑
13
作者 赵红勋 宋文凯 《新闻爱好者》 CSSCI 2024年第11期35-38,共4页
作为人类实践的重要标识,“时间”的存在价值离不开媒介技术的支持,甚至走向“媒介化”境地。在短视频日渐流行的当代社会,“时间话语”经由媒介的形塑力正在被重构,具体表现为:短视频不仅同步性演绎了受众的“日常生活”,而且重新解构... 作为人类实践的重要标识,“时间”的存在价值离不开媒介技术的支持,甚至走向“媒介化”境地。在短视频日渐流行的当代社会,“时间话语”经由媒介的形塑力正在被重构,具体表现为:短视频不仅同步性演绎了受众的“日常生活”,而且重新解构了“历史时间”的脉络层次,还无形中消解了“仪式时间”的神圣感。短视频对时间话语的重塑解构了人们的时间感知体系,导致碎片感、沉迷感和怅然感的发生,从而异化了现代社会的时间观念与生活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视频 时间 日常时间 仪式时间 历史时间
下载PDF
作为关系拓扑的手机地图:技术、空间与文化三重维度的透视
14
作者 赵红勋 王飞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20,40,共10页
在移动互联技术深度嵌入日常交往结构的过程中,手机地图经由地理信息、遥感技术以及定位系统的多元组接,重塑了主体间的拓扑关系网络。手机地图的关系拓扑网络主要通过技术、空间与文化等三重维度进行体现:搜索、导航、个性推荐等技术... 在移动互联技术深度嵌入日常交往结构的过程中,手机地图经由地理信息、遥感技术以及定位系统的多元组接,重塑了主体间的拓扑关系网络。手机地图的关系拓扑网络主要通过技术、空间与文化等三重维度进行体现:搜索、导航、个性推荐等技术物语构建了手机地图的拓扑基质,为人际交往实践的生发铺设了基本座架;科学空间、类型空间以及心理空间合力搭建了手机地图的拓扑结构,促进社会关系的多维延展;社区、地方和消费的文化想象激活了手机地图的关系拓扑意义,加速了媒介化关系生产的当代转向。手机地图的关系拓扑所展陈的社会关系图示,映射着资本话语的无形渗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机地图 关系拓扑 技术 空间 文化
下载PDF
身体修辞与文化阐述:科幻电影的生命美学逻辑
15
作者 赵红勋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8-111,共4页
作为一种融合了科技性与想象力的影像文本,科幻电影力图在当代现实与想象世界的虚拟性叙述中形塑对人生的终极关怀,投射出关乎生命美学的阐释逻辑。科幻电影的生命美学经由身体修辞与文化阐释进行意义铺陈。身体修辞通过视觉的身体、反... 作为一种融合了科技性与想象力的影像文本,科幻电影力图在当代现实与想象世界的虚拟性叙述中形塑对人生的终极关怀,投射出关乎生命美学的阐释逻辑。科幻电影的生命美学经由身体修辞与文化阐释进行意义铺陈。身体修辞通过视觉的身体、反抗的身体与解放的身体诠释了个体生命的生成;文化阐释借由科技文化与想象文化诠释生命美学的内在质感,重构大众对生命的美学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修辞 文化阐述 生命美学 科幻电影
下载PDF
汉代铜质印章制作问题相关文献考察与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梦笔 《美与时代(创意)(上)》 2018年第11期50-52,共3页
关于汉代铜质印章的制作问题,从元代以来争议颇多,主要体现在究竟是铸造,还是凿刻而成。站在艺术的立场,凿印或是铸印对当代篆刻艺术最大的影响主要是对刀法的借鉴和表现,凝重和恣肆、端庄和放纵风格对明清以后篆刻艺术有着深远的影响,... 关于汉代铜质印章的制作问题,从元代以来争议颇多,主要体现在究竟是铸造,还是凿刻而成。站在艺术的立场,凿印或是铸印对当代篆刻艺术最大的影响主要是对刀法的借鉴和表现,凝重和恣肆、端庄和放纵风格对明清以后篆刻艺术有着深远的影响,不难窥探出刀法是篆刻艺术的核心这一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铜印 铸造 镌刻 文献考察
下载PDF
数字迷雾与重返真实:青年群体的情感交往实践
17
作者 赵红勋 王佳慧 《青年发展论坛》 2024年第4期50-57,共8页
在新技术话语不断融渗的当代社会,青年群体日常生活实践的情感交往结构镌刻了数字化纹理。青年群体情感交往的数字纹理主要经由情感交互的空间流动、虚实间生的关系网络、异质并行的情感探索等方面进行体现。然而,量化情感下的恐惧效应... 在新技术话语不断融渗的当代社会,青年群体日常生活实践的情感交往结构镌刻了数字化纹理。青年群体情感交往的数字纹理主要经由情感交互的空间流动、虚实间生的关系网络、异质并行的情感探索等方面进行体现。然而,量化情感下的恐惧效应、极化情感环境中的自我陷落、混沌情感界限导致的主题游离等数字迷雾问题日渐凸显,破坏了青年群体社会交往关系的良性运转。由此,需通过形塑技术理性认知、强化身体媒介化作用,以此摹绘出契合当代社会发展的青年数字化情感交往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媒介化 青年群体 情感 情感交往
下载PDF
移动互联语境下青年群体工作实践的媒介化转向
18
作者 赵红勋 王文静 《未来传播》 CSSCI 2024年第1期49-59,125,共12页
在充斥着“劳动”意指的当代“工作实践”中,青年的主体价值得以彰显。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强力渗透,青年工作实践的主体、场景以及关系等多重维度日渐呈现出“媒介化”转向。从实践主体向度来看,青年与媒介的融合互嵌重塑了工作的主体角... 在充斥着“劳动”意指的当代“工作实践”中,青年的主体价值得以彰显。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强力渗透,青年工作实践的主体、场景以及关系等多重维度日渐呈现出“媒介化”转向。从实践主体向度来看,青年与媒介的融合互嵌重塑了工作的主体角色,并借由行动逻辑铺展了新的媒介化惯习;在实践场景方面,新媒介在常态化的运行中融入青年工作的诸多环节,并通过即时性场景搭建将工作内容延伸至生活空间;从实践关系维度来看,媒介化交往正在改写青年工作关系的网络谱系,严肃性的层级结构被瓦解,媒介化的联结关系走向了交际的中心。当然,青年工作实践的媒介化转向之中浸润着资本的运行逻辑。媒介在弱化青年工作制度的同时,也建构了更为隐蔽的权力关系模式,不仅扩大了青年的资源差距,而且重新分配了青年的自我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群体 工作实践 媒介化 劳动
下载PDF
新时代电视理论节目的审美意涵
19
作者 赵红勋 袁培博 《视听界》 2024年第2期45-49,53,共6页
电视理论节目已成为以理服人、以文浸心的美蕴载体,其正确处理理论宣讲、视听艺术与受众审美之间的关系,通过意象书写、主体擘画与数字图景的三重美学勾连,在纪实、叙事与技术样态层面传递出节目的多元审美内涵,从而在拓展理论节目以理... 电视理论节目已成为以理服人、以文浸心的美蕴载体,其正确处理理论宣讲、视听艺术与受众审美之间的关系,通过意象书写、主体擘画与数字图景的三重美学勾连,在纪实、叙事与技术样态层面传递出节目的多元审美内涵,从而在拓展理论节目以理论宣讲和价值阐释为独特审美内核的同时,也触及了观众不断升级的精神诉求与审美旨趣,掀起了大众学习党史、解读理论的价值传播新热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理论节目 审美意涵 纪实 叙事 技术
下载PDF
解蔽、连接与嵌合:乡村振兴语境下青年媒介实践的三重逻辑
20
作者 赵红勋 王佳慧 《中国传媒科技》 2024年第3期159-160,共2页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时代语境下,波澜壮阔的乡村画卷在青年这一实践主体的参与下渐次展现,而包含搜索、展示、在场、归档[1]等在内的媒介实践恰成为青年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的重要环节。融于日常生活的媒介实践不仅深刻影响青年的思维...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时代语境下,波澜壮阔的乡村画卷在青年这一实践主体的参与下渐次展现,而包含搜索、展示、在场、归档[1]等在内的媒介实践恰成为青年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的重要环节。融于日常生活的媒介实践不仅深刻影响青年的思维程式与行动取径,也为青年重新嵌入乡土社会、参与乡村振兴建设提供了支点。基于此,青年媒介实践的内在逻辑及其推动乡村振兴建设的原初意旨等成为亟待考量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归档 实践主体 时代语境 乡土社会 媒介实践 新图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