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韧带骨化症型胸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 被引量:21
1
作者 张海波 王义生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505-507,共3页
[目的]探讨黄韧带骨化症型胸椎管狭窄症(OLF-TSS)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1998年10月~2007年2月采用整块半关节突全椎板切除术治疗38例OLF-TSS患者。其中男25例,女13例;年龄29~71岁,平均48岁。病变位于T10~L13个椎间盘水平3... [目的]探讨黄韧带骨化症型胸椎管狭窄症(OLF-TSS)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1998年10月~2007年2月采用整块半关节突全椎板切除术治疗38例OLF-TSS患者。其中男25例,女13例;年龄29~71岁,平均48岁。病变位于T10~L13个椎间盘水平31例(占81.6%)。平均病程10个月。5.3%合并胸椎间盘突出。[结果]38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1~8年,平均3年6个月。4例术中发生硬脊膜损伤;3例术后发生脑脊液漏,均经以俯卧位为主的综合保守治疗后痊愈。按照王自立临床疗效评价标准,优25例,良11例,无改变2例,优良率94.7%。未出现定位错误和神经功能恶化者。[结论]OLF-TSS临床表现复杂,常见症状包括下肢麻木无力、腰背痛、间歇性跛行、束带感和括约肌功能障碍。症状和体征结合X线、MRI及CT检查是确诊的有效手段。采用整块半关节突全椎板切除术进行胸椎管后壁减压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减少失误和并发症的对策是确定责任节段和规范手术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韧带骨化症 胸椎管狭窄症 外科治疗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对胫骨平台骨折分型及治疗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7
2
作者 张海波 王义生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4期1857-1859,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容积重组技术(VRT)和多平面重建(MPR)在胫骨平台骨折(TPF)分型及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5年8月-2009年2月对45例49侧TPF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32例,女13例;年龄20~65岁(平均46岁)。...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容积重组技术(VRT)和多平面重建(MPR)在胫骨平台骨折(TPF)分型及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5年8月-2009年2月对45例49侧TPF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32例,女13例;年龄20~65岁(平均46岁)。4例为双侧TPF。所有患者均行X线检查和64层螺旋CT扫描仪扫描。在轴位CT扫描后行VRT和MPR成像。按照Schatzker分型标准,应用X线片与64层螺旋CT扫描(包括VRT、MPR成像)分别进行分型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结果]参考VRT、MPR成像后,更改X线分型13侧(13/49)、更改治疗方案8侧(8/49)、发现胫骨髁间嵴骨折15侧(漏诊率46.9%)和腓骨近端骨折6例(漏诊率28.6%)。[结论]MSCT(VRT+MPR)可以清晰显示TPF塌陷的范围和程度、细节及隐匿骨折,有助于骨折的正确分型、降低漏诊率和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是X线片和轴位CT扫描有效的补充手段,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SCHATZKER分型 计算机体层成像
下载PDF
新鲜高能量跖跗关节骨折脱位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策略 被引量:3
3
作者 张海波 李华强 王晓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4期1841-1843,共3页
[目的]回顾分析空心螺钉结合克氏针或单纯空心螺钉内固定方法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探讨新鲜高能量跖跗关节骨折脱位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策略。[方法]2002年9月-2008年4月应用空心螺钉结合克氏针或单纯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43例新鲜高能量跖跗... [目的]回顾分析空心螺钉结合克氏针或单纯空心螺钉内固定方法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探讨新鲜高能量跖跗关节骨折脱位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策略。[方法]2002年9月-2008年4月应用空心螺钉结合克氏针或单纯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43例新鲜高能量跖跗关节骨折脱位患者,男35例,女8例;年龄18~55岁,平均37.5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5例,重物压砸伤21例,高处坠落伤7例。左足28例,右足15例。按照Myerson分型:A型9例,B1型2例,B2型25例,C1型4例,C2型3例。其中开放性损伤8例(GustiloⅠ型6例,GustiloⅡ型2例),闭合性损伤35例。伤后至手术内固定的时间平均4.6d(2.5h~21d)。所有患者术后4~6周拆除石膏开始功能锻炼,术后16~18周去除内固定后开始部分负重行走。[结果]43例获得13~38个月(平均26个月)随访。无感染、断钉、内固定松动、骨不连和足弓塌陷等并发症。参照周许辉疗效标准,优26例,良15例,中2例,优良率为95.3%。6例出现创伤性关节炎,均伴有伤后关节面的损伤。[结论]对新鲜高能量跖跗关节骨折脱位患者采取正确的诊断方法和标准均能确诊。早期诊断和正确分型、把握手术时机、解剖复位、合理的内固定和外固定及适时的功能锻炼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能量损伤 跖跗关节 骨折脱位 手术治疗
下载PDF
浮肘损伤的手术治疗方法选择(附24例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张海波 王义生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8-149,共2页
[目的]探讨浮肘损伤(FEl)的手术治疗方法及其预后。[方法]2004年9月~2007年5月对24例FEI患者进行开放复位和固定治疗,按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JOA)评定肘关节功能。[结果]24例患者术后获平均16个月(12~23个月)随访。所有骨折均获愈合。... [目的]探讨浮肘损伤(FEl)的手术治疗方法及其预后。[方法]2004年9月~2007年5月对24例FEI患者进行开放复位和固定治疗,按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JOA)评定肘关节功能。[结果]24例患者术后获平均16个月(12~23个月)随访。所有骨折均获愈合。JOA评分优良率83.3%。2例伤口浅表感染。无骨髓炎和前臂骨筋膜室综合征发生。[结论]在正确把握手术时机的前提下,应根据FEI中肱骨和尺桡骨的具体骨折情况确定最佳的手术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肘损伤 骨折固定术 疗效评估
下载PDF
带蒂骶棘肌瓣在症状性骶管囊肿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张海波 徐满 杨定群 《颈腰痛杂志》 2009年第6期483-485,共3页
目的探讨带蒂骶棘肌瓣在治疗症状性骶管囊肿(SSCC)的临床应用价值,报道其应用于临床的初步效果。方法自2002年8月-2008年4月,行囊肿壁大部分切除后应用带蒂骶棘肌瓣填塞交通孔法治疗具有明确交通孔的SSCC患者20例,其中L5-S1平面1例,L5-S... 目的探讨带蒂骶棘肌瓣在治疗症状性骶管囊肿(SSCC)的临床应用价值,报道其应用于临床的初步效果。方法自2002年8月-2008年4月,行囊肿壁大部分切除后应用带蒂骶棘肌瓣填塞交通孔法治疗具有明确交通孔的SSCC患者20例,其中L5-S1平面1例,L5-S3平面2例,S1平面2例,S1-S2平面5例,S1-S3平面3例,S2平面1例,S2-S3平面6例。结果随访1年~4年10个月,平均21.6个月。未发生皮下积液和脑脊液漏。术后MR复查示囊肿消失。症状完全缓解16例,部分缓解4例,所有患者均未见复发,恢复日常工作和生活。结论带蒂骶棘肌瓣填塞封堵交通孔法是治疗具有明确交通孔且术中有较多囊肿壁残留的SSCC的理想术式,明显优势表现在操作简单安全、充分消除残腔及有效防止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管 蛛网膜囊肿 带蒂骶棘肌
下载PDF
腰椎管狭窄症狭窄因素的CT影像学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张海波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9年第36期87-87,共1页
目的:探讨CT检查在腰椎管狭窄症(LSS)狭窄因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统计59例LSS患者的CT影像学资料,总结各狭窄节段管壁狭窄因素的发生情况。结果:59例患者共88个狭窄节段10类椎管管壁狭窄因素,其发生情况为:上关节突增生82节,下关... 目的:探讨CT检查在腰椎管狭窄症(LSS)狭窄因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统计59例LSS患者的CT影像学资料,总结各狭窄节段管壁狭窄因素的发生情况。结果:59例患者共88个狭窄节段10类椎管管壁狭窄因素,其发生情况为:上关节突增生82节,下关节突增生71节,椎板增厚或重叠64节,椎板间黄韧带增厚62节,椎间盘突出(包括合并椎间盘钙化)52节,关节囊黄韧带增厚45节,椎弓根内聚或增生8节,椎体后缘骨赘6节,椎板间黄韧带钙化4节,后纵韧带钙化3节。术前、术后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CT检查是全面和准确把握LSS各管壁狭窄因素的主要影像学诊断方法,对于减压手术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狭窄因素 CT 影像学
下载PDF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多发跖骨基底部不稳定骨折合并跖跗关节损伤 被引量:30
7
作者 张海波 李勇 蔡友芳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59-562,共4页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多发跖骨基底部不稳定骨折合并跖跗关节损伤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1月~2011年7月,收治35例多发跖骨基底部不稳定骨折合并跖跗关节损伤患者。男22例,女13例;年龄20~58岁,平均37.4岁。均采用切开...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多发跖骨基底部不稳定骨折合并跖跗关节损伤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1月~2011年7月,收治35例多发跖骨基底部不稳定骨折合并跖跗关节损伤患者。男22例,女13例;年龄20~58岁,平均37.4岁。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方法治疗。共89处跖骨基底部骨折,其中第2、3跖骨骨折9例,第3、4跖骨骨折7例,第2、3、4跖骨骨折19例。跖跗关节损伤分型:单纯中间柱损伤2例,内侧柱伴中间柱损伤7例,外侧柱伴中间柱损伤10例,三柱损伤16例。针对第2、3跖骨基底部骨折应用微型钢板跨关节固定。[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0个月,平均22.5个月。术后未发生切口感染、皮肤坏死、内固定断裂等并发症。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为8~17周,平均13.9周。按照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中足评分标准,优11例,良18例,一般4例,差2例,优良率82.9%。[结论]跖跗关节和跖骨基底部的解剖复位和可靠固定对足部功能的恢复同等重要,能减少中足骨性关节炎的发生率并取得良好疗效。固定方式的选择应根据损伤类型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跖骨骨折 跖跗关节损伤 微型钢板 骨折固定术
原文传递
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难复性下颈椎外伤性滑脱伴关节突交锁 被引量:20
8
作者 张海波 王晓 +1 位作者 王义生 贾思明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641-644,共4页
[目的]总结前后路联合减压复位内固定治疗难复性下颈椎外伤性滑脱伴关节突交锁的临床经验和疗效。[方法]2005年10月~2009年2月收治34例难复性下颈椎外伤性滑脱伴关节突交锁患者,其中男25例,女9例;年龄21~61岁。经三维CT检查证实:... [目的]总结前后路联合减压复位内固定治疗难复性下颈椎外伤性滑脱伴关节突交锁的临床经验和疗效。[方法]2005年10月~2009年2月收治34例难复性下颈椎外伤性滑脱伴关节突交锁患者,其中男25例,女9例;年龄21~61岁。经三维CT检查证实:双侧关节突交锁21例,单侧关节突交锁13例。手术方式均为前后路联合减压复位内固定,其中13例Ⅰ期行前路减压、后路解锁融合固定、前路融合固定手术,21例Ⅰ期行后路解锁融合固定、前路减压融合固定手术。将Frankel分级作为脊髓恢复情况的疗效评价标准。[结果]术后随访7~35个月,平均16个月。术中所有螺钉(包括侧块螺钉和椎弓根螺钉)均成功置入。术后关节突交锁及脱位均得到解除和复位。无围手术期死亡、切口感染、内固定松动断裂及术后神经功能损伤加重等发生。随访期问所有患者均获得良好骨性融合。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Frankel分级恢复一级者23例,恢复二级者8例,无变化者3例。[结论]前后路联合减压复位内固定是治疗难复性下颈椎外伤性滑脱伴关节突交锁的理想术式,具有操作相对安全和固定牢固等优点。只要正确掌握颈椎侧块和椎弓根的解剖学特点和毗邻结构,术中仔细操作,可避免大多数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滑脱 关节突交锁 前后路联合手术
原文传递
微型钛板单开门颈椎管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疗效分析 被引量:13
9
作者 张海波 王晓 +1 位作者 王楠 王义生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13-215,共3页
[目的]探讨微型钛板单开门颈椎管成形术(EOLP)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CSM)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2010年5月具有完整资料的33例行微型钛板EOLP的多节段CSM病例,男25例,女8例。开门减压节段均为C3~7。采用日本矫形外... [目的]探讨微型钛板单开门颈椎管成形术(EOLP)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CSM)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2010年5月具有完整资料的33例行微型钛板EOLP的多节段CSM病例,男25例,女8例。开门减压节段均为C3~7。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估系统评价脊髓功能恢复情况,在X线侧位片上测量术前术后颈椎曲度变化。[结果]术后随访时间12~41个月,平均25.6个月。术后3个月轴性症状发生率为18.2%。JOA评分术前为9.3±1.1、术后6个月为13.9±0.9,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术后6个月JOA评分改善率为56.8%±10.5%。术后6个月颈椎曲度为16.5°±7.9°,与术前16.1°±8.2°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微型钛板EOLP治疗多节段CSM安全、有效,可减少术后颈椎曲度的丢失。正确选择病例和操作技术熟练是手术成功的重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单开门颈椎管成形术 微型钛板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内固定联合反鼓取皮筛状移植治疗下肢骨折合并大面积皮肤撕脱伤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海波 刘亚峰 +2 位作者 李华强 张中原 张青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04-206,共3页
[目的]评价内固定联合反鼓取皮筛状移植治疗下肢骨折合并大面积皮肤撕脱伤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05年8月~2011年2月,采用一期内固定联合反鼓取皮筛状移植技术治疗下肢骨折合并大面积皮肤撕脱伤25例。[结果]25例患者术后获12~26个月... [目的]评价内固定联合反鼓取皮筛状移植治疗下肢骨折合并大面积皮肤撕脱伤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05年8月~2011年2月,采用一期内固定联合反鼓取皮筛状移植技术治疗下肢骨折合并大面积皮肤撕脱伤25例。[结果]25例患者术后获12~26个月(平均14.5个月)随访。20例移植皮肤Ⅰ期愈合,5例有少量点状皮肤坏死,换药2~3周后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2~9.5个月(平均4.8个月)。随访效果评定:外形满意23例,尚可2例;功能正常19例、基本正常6例。[结论]下肢骨折合并大面积皮肤撕脱伤是下肢严重复合伤,严格适应证前提下的内固定联合反鼓取皮筛状移植是一种可靠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固定 反鼓取皮 筛状移植 骨折 皮肤撕脱伤
原文传递
解剖锁定钢板结合MIPPO技术治疗粉碎性低位股骨粗隆下骨折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海波 王义生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17-419,共3页
[目的]探讨解剖锁定钢板结合MIPPO技术治疗粉碎性低位股骨粗隆下骨折(LSFF)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5月~2011年8月,采用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结合MIPPO技术治疗粉碎性LSFF 40例。其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20~75岁,平均44.8... [目的]探讨解剖锁定钢板结合MIPPO技术治疗粉碎性低位股骨粗隆下骨折(LSFF)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5月~2011年8月,采用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结合MIPPO技术治疗粉碎性LSFF 40例。其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20~75岁,平均44.8岁。按Seinsheimer标准分型并根据改良Harris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随访时间为12~35个月(平均22.5个月),均获骨性愈合。改良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平均93.2分(83~100分),其中优31例,良9例。[结论]解剖锁定钢板结合MIPPO技术治疗粉碎性LSFF具有微创、固定可靠、骨折愈合率高等优点,允许早期髋关节不负重条件下功能锻炼从而获得理想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下骨折 解剖锁定钢板 内固定 MIPPO技术
原文传递
钛网在下颈椎前上角泪滴样骨折单节段融合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海波 王义生 刘静宇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2191-2193,共3页
[目的]探讨钛网在下颈椎前上角泪滴样骨折单节段融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6年3月~2011年4月应用钛网单节段融合+前路锁定钛板内固定技术治疗下颈椎前上角泪滴样骨折18例。男16例,女2例;年龄22~60岁(平均38.6岁)。均为单一椎体前上... [目的]探讨钛网在下颈椎前上角泪滴样骨折单节段融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6年3月~2011年4月应用钛网单节段融合+前路锁定钛板内固定技术治疗下颈椎前上角泪滴样骨折18例。男16例,女2例;年龄22~60岁(平均38.6岁)。均为单一椎体前上角骨折伴移位合并上位椎体向前I度滑脱,其中发生于C7者14例。[结果]全部病例获12~29个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7.6个月。术后平均4.6个月获骨性融合。无切口感染、钛网和钛板螺钉移位松动及术后神经症状加重等发生。ASIA分级恢复一级者10例,恢复二级者5例。[结论]钛网单节段融合联合前路锁定钛板治疗下颈椎前上角泪滴样骨折具有安全快捷、固定牢靠和疗效确切等优点,同时认真选择适应证和规范手术操作是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泪滴样骨折 椎间融合术 钛网
原文传递
V-Y肌腱瓣修复治疗KuwadeⅢ型陈旧性跟腱断裂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海波 王义生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1743-1745,共3页
[目的]探讨V-Y肌腱瓣修复治疗KuwadeⅢ型陈旧性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3年5月~2009年8月采用V-Y肌腱瓣修复治疗29例KuwadeⅢ型陈旧性跟腱断裂患者,男21例,女8例,年龄9~58岁,平均39.6岁。所有患者均采用跟腱止点外侧至小腿中... [目的]探讨V-Y肌腱瓣修复治疗KuwadeⅢ型陈旧性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3年5月~2009年8月采用V-Y肌腱瓣修复治疗29例KuwadeⅢ型陈旧性跟腱断裂患者,男21例,女8例,年龄9~58岁,平均39.6岁。所有患者均采用跟腱止点外侧至小腿中部的略S形切口和V-Y肌腱瓣修复术治疗。[结果]术后获14~46个月(平均28个月)随访。无皮缘坏死、伤口感染和神经损伤并发症。按照Arner-Lindholm疗效评定标准,优25例,良4例,优良率为100%。患侧跟腱外形均与健侧一致。[结论]V-Y肌腱瓣修复术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适用于跟腱缺损3~6 cm时(即KuwadeⅢ型)陈旧性跟腱断裂的重建治疗,具有不增加局部体积、切口易愈合,跟腱外观恢复理想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腱断裂 陈旧性 V-Y肌腱瓣
原文传递
双节段连续型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手术治疗
14
作者 张海波 李勇 王义生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1888-1890,共3页
[目的]探讨双节段连续型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手术治疗及其效果。[方法]2006年2月~2011年9月,采用颈椎前路单椎体(不稳定椎)次全切除减压、3个椎间隙植骨融合及颈椎带锁钛板(cervical spine locking plate,CSLP)内固定术治疗双节段连续... [目的]探讨双节段连续型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手术治疗及其效果。[方法]2006年2月~2011年9月,采用颈椎前路单椎体(不稳定椎)次全切除减压、3个椎间隙植骨融合及颈椎带锁钛板(cervical spine locking plate,CSLP)内固定术治疗双节段连续型下颈椎骨折脱位31例。男26例,女5例;年龄25~61岁,平均32.4岁。不稳定节段为C4或C5。[结果]本组所有患者术后获得12~35个月(平均22.6个月)随访。颈椎椎间高度、生理曲度维持良好,脊髓前方压迫解除,无螺钉松动或脱出。植骨均获骨性愈合。JOA评分由术前(6.13±3.08)分提高至术后12个月的(13.89±3.09)分,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2个月改善率为0.723 0±0.204 7。[结论]对于双节段连续型下颈椎骨折脱位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进行选择性单椎体次全切除、3个椎间隙融合和前路CSLP内固定,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骨折 脱位 双节段 椎体次全切 手术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