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膝关节后侧腓肠肌内外侧头间隙入路应用可吸收螺钉联合锚钉治疗10例后交叉韧带撕脱骨折的疗效分析
1
作者 宋朋飞 刘春光 李兴华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852-854,共3页
目的探讨经膝关节后腓肠肌内外侧头间隙入路应用可吸收螺钉联合带线锚钉治疗后交叉韧带(PCL)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20年8月至2023年12月河南大学附属郑州市骨科医院采用改良膝关节后经腓肠肌内外侧头间隙入路应用可吸收螺钉系... 目的探讨经膝关节后腓肠肌内外侧头间隙入路应用可吸收螺钉联合带线锚钉治疗后交叉韧带(PCL)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20年8月至2023年12月河南大学附属郑州市骨科医院采用改良膝关节后经腓肠肌内外侧头间隙入路应用可吸收螺钉系统联合带线锚钉治疗10例PCL撕脱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术后1月、3月和6月复查的X线片评估骨折愈合情况;收集并比较术前、术后的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和Tegner评分。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均未出现血管神经损伤症状,随访时间3~12月,全部一期愈合,术前、术后Lysholm评分分别为(25.08±7.60)、(95.32±1.08)分;Tegner评分分别为(3.42±0.78)、(8.60±0.32)分;术后分值均显著优于术前,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65、2.304,P<0.05)。结论经膝关节后侧腓肠肌间隙入路应用可吸收螺钉联合带线锚钉治疗PCL撕脱骨折简单便捷,安全有效,暴露充分,无神经血管损伤风险,缩短手术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肠肌内外侧头间隙入路 可吸收螺钉系统联合带线锚钉 后交叉韧带撕脱骨折
原文传递
应用氨甲环酸对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隐性失血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3
2
作者 刘春光 宋朋飞 李兴华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66-368,共3页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在创伤骨折中的应用,评估氨甲环酸对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围手术期失血量的影响,尤其是对于术后隐性失血的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郑州市骨科医院收治的9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随...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在创伤骨折中的应用,评估氨甲环酸对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围手术期失血量的影响,尤其是对于术后隐性失血的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郑州市骨科医院收治的9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随机分为3组:氨甲环酸静脉滴注组(A组),静脉滴注联合局部用药组(B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氨甲环酸组手术开始前15 min按照100 ml生理盐水+20 mg/kg快速静脉滴注,静脉滴注联合局部用药组在手术开始前15 min按照100 ml生理盐水+20 mg/kg快速静脉滴注,切口关闭后由引流管逆行灌入2%氨甲环酸2 g+18 ml生理盐水,对照组予以等量100 ml生理盐水滴注+20 ml生理盐水灌入。记录术前血红蛋白和动态监测术后1、2、3 d血红蛋白及变化,术后1周、4周复查双下肢深静脉彩超,观察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情况。多组间整体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法,计数资料采用率比较,组间比较采用χ^2,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氨甲环酸静脉滴注组围手术期总失血量、显性失血量、隐形失血量及输血量分别为(898.32±224.32)、(155.38±18.26)、(742.94±212.48)、(294.39±62.36)ml;氨甲环酸联合局部用药组围手术期总失血量、显性失血量、隐形失血量及输血量分别为(924.49±238.63)、(159.41±16.72)、(765.08±204.35)、(282.72±59.82)ml;对照组围手术期总失血量、显性失血量、隐形失血量及输血量分别为(1221.20±249.38)、(158.82±16.34)、(1062.38±238.74)、(404.28±71.92)ml。氨甲环酸静脉滴注组、静脉滴注联合局部用药和对照组围手术期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76、20.880、18.580、27.350、19.720、31.280,P<0.05);但氨甲环酸静脉滴注组、静脉滴注联合局部用药组围手术期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4.180、29.820、19.820,P>0.05),氨甲环酸静脉滴注组、静脉滴注联合局部用药组和对照组显性失血量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9.140、31.300、29.130,P>0.05)。3组患者术后1周、4周经行双下肢深静脉彩超检查,均未出现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甲环酸在减少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隐性失血方面效果显著,且不增加静脉血栓形成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甲环酸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股骨粗隆间骨折 隐性失血
原文传递
重建髓内钉内固定与钢板固定结合空心钉治疗同侧股骨干骨折合并股骨颈骨折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4
3
作者 吕志强 李兴华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75-978,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重建髓内钉内固定与钢板固定结合空心钉在同侧股骨干骨折(FFS)合并股骨颈骨折(FNF)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入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同侧FFS合并FNF患者40例,随机平均分为重建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组20例(A组)和钢板... 目的对比分析重建髓内钉内固定与钢板固定结合空心钉在同侧股骨干骨折(FFS)合并股骨颈骨折(FNF)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入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同侧FFS合并FNF患者40例,随机平均分为重建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组20例(A组)和钢板固定结合空心钉治疗组(B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采用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关节功能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评级等评价两组治疗效果,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组手术时间[(103.39±11.12)min比(117.24±14.87)min]、术中出血量[(272.63±76.85)ml比(426.42±161.47)ml]分别明显低于B组(P<0.05)。A组患者FFS愈合时间[(23.47±2.12)Wk比(24.08±2.46)Wk]、FNF愈合时间[(13.61±1.83)Wk比(14.19±1.90)Wk]、完全负重时间[(24.02±3.17)Wk比(25.64±3.35)Wk]、髋关节功能评分[(89.85±8.34)分比(86.26±9.04)分]、膝关节功能评分[(84.03±6.84)分比(81.80±7.32)分]、日常生活活动评级以及并发症总发生率(15.0%比25.0%),虽在数值上分别优于B组,但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建髓内钉内固定与钢板固定结合空心钉在治疗同侧FFS合并FNF中具有相似的临床效果,但前者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干骨折 重建髓内钉 锁定加压钢板 空心钉
原文传递
3D打印在治疗后Pilon骨折中的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刘春光 宋朋飞 李兴华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32-634,共3页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治疗后Pilon骨折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01月至2017年12月于郑州市骨科医院下肢1科收治的后Pilon骨折患者20例,其中男16例,女4例,平均年龄为43.8岁,以数字随机法分为实验组12例和对照组8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踝关...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治疗后Pilon骨折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01月至2017年12月于郑州市骨科医院下肢1科收治的后Pilon骨折患者20例,其中男16例,女4例,平均年龄为43.8岁,以数字随机法分为实验组12例和对照组8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踝关节CT平扫+二维+三位重建检查,其中实验组12例患者应用3D打印技术制备骨折模型,通过模型制定精准的手术策略,待手术时机成熟后行手术治疗,对照组根据X线、CT等相关检查结果进行术前规划和手术。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分别为(64±12) min,(72±8) ml;观察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05±21) min,(132±14) ml;两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270、14.320,P<0.05)。实验组术后功能效果:踇长屈肌力评分(43±13)分,踝关节ROM评分(46±10)分,踝-后足(AOFAS)评分(90±8)分;观察组术后功能效果:踇长屈肌力评分(22±9)分,踝关节ROM评分(24±7)分,AOFAS评分(76±7)分,两组患者术后踇长屈肌力、踝关节ROM、踝-后足(AOFA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230、21.260、19.320,P<0.05)。结论在术前3D打印技术辅助下,根据骨折类型通过后内侧或后外侧入路治疗后Pilon骨折,可明显缩减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提高复位固定质量及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减少踇长屈肌及周围软组织粘连,3D打印技术有助于治疗方案的个体化与精准化,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技术 后Pilon骨折 手术治疗
原文传递
加长柄水泥人工髋关节置换结合粗隆间重建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 被引量:3
5
作者 吕志强 李兴华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71-573,共3页
目的探讨加长柄水泥人工髋关节置换结合粗隆间重建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自2012至2020年使用加长柄水泥人工髋关节置换结合粗隆间重建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效果及其术后康复情况,患者临床资料68例患者,其中... 目的探讨加长柄水泥人工髋关节置换结合粗隆间重建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自2012至2020年使用加长柄水泥人工髋关节置换结合粗隆间重建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效果及其术后康复情况,患者临床资料68例患者,其中男28例,女40例,年龄70~96岁,平均81.6岁,左侧36例,右侧32例,其中新鲜骨折60例,陈旧性骨折8例,致伤原因,其中车祸伤18例,自行摔伤50例,均为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Evans-JensenⅢ型32例,Ⅳ型36例术后按Harris评分标准进行随访评价。结果本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平均3.5 d(3~14 d)。平均随访20.4个月(10~36个月),除1例感染外,未发现假体松动、下沉。术后根据Harris髋关节评分本组病例中优54例,良8例,中6例,优良率为91.2%(62/68)。结论加长柄水泥人工髋关节置换结合粗隆间重建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髋关节置换 股骨粗隆间骨折 高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