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成因剖析与破解之道--研究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17
1
作者 丁志帆 孔存玉 张河森 《教育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4-61,共8页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不仅是民生问题,更关系到中国产业转型升级与创新型国家建设。根据供给-需求分析框架,本文对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形成机理进行了细致剖析,从高等教育结构与制度改革、产业转型升级、消除行业垄断与劳动力市场的制度...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不仅是民生问题,更关系到中国产业转型升级与创新型国家建设。根据供给-需求分析框架,本文对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形成机理进行了细致剖析,从高等教育结构与制度改革、产业转型升级、消除行业垄断与劳动力市场的制度性分割等方面提出了化解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可能机制。未来研究应聚焦于大学毕业生就业率评价指标设计与就业数据统计口径规范、"高等教育结构-产业结构-大学生就业"动态分析框架构建以及相关内容量化研究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毕业生 就业难 供给 需求
下载PDF
河南省教育业与其他产业投入产出关联效应测度研究
2
作者 杨凤娟 程甜甜 《统计理论与实践》 2022年第11期27-33,共7页
随着教育业的不断发展,教育与信息产业、计算机设备产业、房地产、文化产业等部门的关联程度逐渐增强。以投入产出表为分析工具,研究教育与其他产业的关联效应,首先将河南省2002年、2007年、2012年和2017年投入产出表按照产业活动的同... 随着教育业的不断发展,教育与信息产业、计算机设备产业、房地产、文化产业等部门的关联程度逐渐增强。以投入产出表为分析工具,研究教育与其他产业的关联效应,首先将河南省2002年、2007年、2012年和2017年投入产出表按照产业活动的同质性对表中产业进行归并和调整,编制各个年份的可比价投入产出表;其次利用Leontief逆矩阵测算各个部门的列向关联效应和行向关联效应,并进行比较分析;最后利用结构分解技术把行向关联效应分解为乘数效应、反馈效应和溢出效应,进一步测得教育业的三种效应。测算结果表明:河南省教育业关联效应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2017年教育业列向关联效应大于房地产,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文化、体育和娱乐和其他第三产业;通过分解技术测得教育业的乘数效应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占总关联效应的90%以上,表明教育业自身发展能力较强,但是产业关联能力和感应能力较弱。建议通过教育信息化、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等措施,进一步提高教育业对其他产业的关联效应,促进河南省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业 关联效应 结构分解技术
下载PDF
不确定性冲击的统计测度与经济效应研究——一个文献综述 被引量:3
3
作者 丁志帆 《现代经济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38-47,共10页
作为经济与金融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具有时变特征的经济不确定性与宏观经济稳定和经济政策制定息息相关。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作为驱动衰退的重要因素之一,经济不确定性再次成为理论界与决策层的关注焦点。研究者或是修正经济不... 作为经济与金融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具有时变特征的经济不确定性与宏观经济稳定和经济政策制定息息相关。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作为驱动衰退的重要因素之一,经济不确定性再次成为理论界与决策层的关注焦点。研究者或是修正经济不确定性测度的指标体系与统计方法,或是深度解析经济不确定性的影响机制及其实施效力,将经济不确定性研究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沿着主要的研究脉络,该文对国内外关于经济不确定统计测度与经济效应的前沿研究进行了系统梳理与总结,提炼出经济不确定性研究的国际动态特征,进而提出未来可供拓展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不确定性 统计测度 特征事实 经济效应 传导机制
下载PDF
数字经济增加值核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杨凤娟 武丽沅 程甜甜 《统计理论与实践》 2022年第4期35-40,共6页
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出现和发展,加剧了商业和生活模式的转变,推动了全球数字经济的发展,如何核算数字经济规模引起学术界的关注。采用文献综述法梳理了国内外关于数字经济的界定、特征和产业基础的研究成果;基于国民... 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出现和发展,加剧了商业和生活模式的转变,推动了全球数字经济的发展,如何核算数字经济规模引起学术界的关注。采用文献综述法梳理了国内外关于数字经济的界定、特征和产业基础的研究成果;基于国民经济核算中增加值核算方法,给出数字经济增加值的核算思路和面临的问题;基于增长核算框架给出数字赋能产业增加值的核算方法和相关问题的处理方法,以期为数字经济的增加值核算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增加值 核算方法
下载PDF
消费增长与消费平等的福利比较——基于城镇分组消费数据的数值模拟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丁志帆 孔存玉 《消费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1-48,共8页
本文将消费习惯引入Córdoba and Verdier(2008)模型,构建了消费增长放缓与消费不平等的福利效应测度模型,运用1985-2012年中国城镇分组消费数据测算并比较了消费增速放缓和消费不平等的福利效应。研究发现:第一,消费增速放缓与消... 本文将消费习惯引入Córdoba and Verdier(2008)模型,构建了消费增长放缓与消费不平等的福利效应测度模型,运用1985-2012年中国城镇分组消费数据测算并比较了消费增速放缓和消费不平等的福利效应。研究发现:第一,消费增速放缓与消费不平等均具有显著的社会福利效应。第二,在合理的参数取值下,消费不平等的福利效应大于消费增速放缓的福利效应更为普遍。第三,在既定风险偏好条件下,两类福利成本的比值与习惯强度之间呈倒U型关系;当习惯形成不变时,两类福利成本的比值与相对风险规避系数之间呈负相关关系。因此,政府在促进城镇居民消费增长的同时,至少应当对消费平等问题给予同等程度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增长 消费平等 消费习惯 社会福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