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演义及其文体生成的佛经渊源 被引量:1
1
作者 李金松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1-66,共6页
关于演义这一概念及其文体的生成,目前学术界认为是渊源自儒家学者对经典的阐释。本文认为,成为后世章回体小说代称的演义这一概念及其文体的生成,渊源自佛经,是由佛教法师向广大民众宣传佛经经义的俗讲发展而来:俗讲将佛经的文体传导... 关于演义这一概念及其文体的生成,目前学术界认为是渊源自儒家学者对经典的阐释。本文认为,成为后世章回体小说代称的演义这一概念及其文体的生成,渊源自佛经,是由佛教法师向广大民众宣传佛经经义的俗讲发展而来:俗讲将佛经的文体传导给话本小说,话本小说又将自俗讲传导过来的佛经文体传递给讲史的平话,最后在讲史平话基础上形成演义体章回小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演义 话本小说 佛经 俗讲 文体
下载PDF
“神思”新释——兼论一般观念与《文心雕龙》的理论渊源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宏林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8-72,共5页
中古时期普遍认为人体是神、气、形的统一,其中神是生命的主宰,能够控制形体,并具有思考功能,这种观念被刘勰吸收。《神思》主要从神对创作活动所起主宰作用的角度立论,神指精神,思指思考,神思指精神的思考活动,在文章创作中即指精神的... 中古时期普遍认为人体是神、气、形的统一,其中神是生命的主宰,能够控制形体,并具有思考功能,这种观念被刘勰吸收。《神思》主要从神对创作活动所起主宰作用的角度立论,神指精神,思指思考,神思指精神的思考活动,在文章创作中即指精神的构思作用。从一般观念的角度有利于解决包括"神思"在内的众多《文心雕龙》理论范畴的争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思” 一般观念
下载PDF
王恽著述、诗文创作及学术成就价值重估 被引量:1
3
作者 杨亮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19-22,共4页
王恽作为元初北方文学史、学术史上的重要文士之一,其著述及诗文、学术成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王恽著述宏富,现存《秋涧集》在元、明、清三代均有刊行,其中以元刊本与明刊本最有价值。其诗文创作强调以"有用"为本,为文朴实刚... 王恽作为元初北方文学史、学术史上的重要文士之一,其著述及诗文、学术成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王恽著述宏富,现存《秋涧集》在元、明、清三代均有刊行,其中以元刊本与明刊本最有价值。其诗文创作强调以"有用"为本,为文朴实刚健、中和沉稳,广泛反映社会现实,其诗则温醇典雅,格局较为开朗,是元初文士的代表之一。总体而言,王恽在诗文创作,学术旨趣及文化交往层面均是元初历史语境中的重要代表,对于元代北方学术、诗文创作整体面貌的还原与重新发掘,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恽 元代北方 诗文创作 学术
下载PDF
钱谦益对散文艺术的开拓
4
作者 李金松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1-70,159,共10页
钱谦益是明清之际的散文大家。他的散文写得铺张扬厉、雄健恣肆,而且词采富赡、比喻新奇。他将奇与偶、骈与散融合在一起,骈散兼擅,创造了一种新体散文。这种新体散文既不像秦汉派经典作家的散文作品,也不像唐宋派经典作家的散文作品,... 钱谦益是明清之际的散文大家。他的散文写得铺张扬厉、雄健恣肆,而且词采富赡、比喻新奇。他将奇与偶、骈与散融合在一起,骈散兼擅,创造了一种新体散文。这种新体散文既不像秦汉派经典作家的散文作品,也不像唐宋派经典作家的散文作品,而是别具一格,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古代散文的美学形态。可以说,钱谦益对散文艺术所作的开拓,为中国古代散文艺术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谦益 散文 排比 比喻 艺术缺失
下载PDF
清初“重文乃所以重道”说及其文学史意义
5
作者 李金松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45-151,共7页
清初古文家方楘如针对明末清初古文唐宋派、语录派与小品派对文章书写艺术性的轻忽,提出了古文书写"重文乃所以重道"的理论主张,倡导文、道并重,重建了文、道关系,推扬了古文书写的艺术性,创新了关于古文的观念及其艺术形态... 清初古文家方楘如针对明末清初古文唐宋派、语录派与小品派对文章书写艺术性的轻忽,提出了古文书写"重文乃所以重道"的理论主张,倡导文、道并重,重建了文、道关系,推扬了古文书写的艺术性,创新了关于古文的观念及其艺术形态。可以说,他的这一古文书写主张与方苞的古文"义法"说、"雅洁"说桴鼓相应,代表了当时文坛对古文文学性与审美性的理论诉求,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历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楘如 创作 艺术形态 古文
下载PDF
宋元易代之际南方文士心态蠡测——以舒岳祥、戴表元为例
6
作者 杨亮 《元史及民族与边疆研究集刊》 CSSCI 2013年第1期32-46,共15页
"易代"是传统文学关注点之一,而其中士大夫命运也在此背景下展开并发生了变化。"忠义"、"遗民"、"贰臣"等分类标签成为描述和易代之际士大夫心态及诗文的主要理论基础之一。而这其中的复杂性... "易代"是传统文学关注点之一,而其中士大夫命运也在此背景下展开并发生了变化。"忠义"、"遗民"、"贰臣"等分类标签成为描述和易代之际士大夫心态及诗文的主要理论基础之一。而这其中的复杂性其及其诗文表现的特点往往会被"过滤性"认识。本文试图从当时文献史料和舒岳祥、戴表元的文本解读出发,将易代之际的时代大背景和士大夫的日常生活结合,以此来分析宋末元初易代之际南方文士的命运变化。认为其历经了由拒绝到认同,再到主动合作的变化过程。这一历程在南士群体中具有典型性。他们对元政权有着复杂的心理,一方面元朝统治格局的扩大、雄浑使南士认为其可以和历史上的唐、宋相媲美;另一方面南士生存处境却迅速恶化,失去了往日士大夫阶层的荣耀感、优越感。显然,日常生存的困境迫使他们更需彰显自身之价值,不仅为了维护其生存的需要,而且要体现其尊严的价值。因而从这一角度出发,我们对宋元易代之际的群体研究,不必夸大其遗民身份或所谓高洁之品质。生存境遇之选择与人生终极理想的难以实现使他们的选择趋于务实、灵活,以此会对宋元之际南方文士的诗文有一个更明确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元易代 戴表元 舒岳祥 心态转变
下载PDF
历史、文化与权力视野中的太一道
7
作者 杨亮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9期13-18,共6页
有关金代太一道的记载因为其传承之特殊,历来文献记载不足。通过对"太一三元法箓之术"一词的考述,将其教派放在大的历史文化背景之中,就会发现太一信仰是一个广泛的存在,而且蒙元统治者严格继承了这一传统。同时太一道对祭祀... 有关金代太一道的记载因为其传承之特殊,历来文献记载不足。通过对"太一三元法箓之术"一词的考述,将其教派放在大的历史文化背景之中,就会发现太一信仰是一个广泛的存在,而且蒙元统治者严格继承了这一传统。同时太一道对祭祀仪式的特殊要求和符箓之术的强调,使其对功法和灵验性尤为重视。虽然元以后不见太一教之传承,但其对仪式的重视、法术的强调确实会对其他教派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元之际 太一道 太一三元法箓之术 符箓之术 仪式谱系
下载PDF
宗唐:《四六丛话》的骈文艺术蕲向 被引量:2
8
作者 李金松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71-179,共9页
关于《四六丛话》的骈文艺术蕲向,有"取法汉魏"与"推重欧、苏而薄徐、庾"之说。但是,将孙梅在《四六丛话》中关于汉魏、六朝、唐代、宋元各个时期骈文书写的相关论述综合起来看,孙梅认为唐代是骈文的极盛时代,他的... 关于《四六丛话》的骈文艺术蕲向,有"取法汉魏"与"推重欧、苏而薄徐、庾"之说。但是,将孙梅在《四六丛话》中关于汉魏、六朝、唐代、宋元各个时期骈文书写的相关论述综合起来看,孙梅认为唐代是骈文的极盛时代,他的骈文艺术蕲向或者说艺术宗尚,是唐代的骈文书写,而不是汉、魏或宋代以欧、苏为代表的骈文书写。孙梅之所以以唐代的骈文书写作为自己的骈文艺术蕲向,一是唐代的骈文将审美性与实用性合而为一,无六朝、宋代骈文之短而兼有两者之长,较好地解决了意义表达与形式之间的内在矛盾;二是唐代骈文最能体现庙堂文学的格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六丛话》 孙梅 骈文书写 唐代
下载PDF
清代士人游幕的文学意义——以乾嘉时期士人的游幕为考察对象
9
作者 李金松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7-147,共11页
清代幕府制度采用的是延聘制,与此前幕府采用的辟署制、命官制大为不同,这使担任幕僚成为有清一代士人的职业选择。幕游不仅使清代士人开阔了视野,产生了新的情感体验,而且幕游士人彼此之间以及与幕主之间等,可以交流文学经验。因此,游... 清代幕府制度采用的是延聘制,与此前幕府采用的辟署制、命官制大为不同,这使担任幕僚成为有清一代士人的职业选择。幕游不仅使清代士人开阔了视野,产生了新的情感体验,而且幕游士人彼此之间以及与幕主之间等,可以交流文学经验。因此,游幕促成了他们文学风格的转变、创作水平的提高以及文学作品传播方式的多元化。幕游使士人对社会现实有极为深刻的认识,赋予了他们的作品深邃的思致、深切的艺术感染力,以及显著的社会意义。因此,游幕无论是对士人还是整个清代文学生态而言,具有极为重要的文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幕府 延聘制 士人 文学书写
下载PDF
刘向《列女传》女性类型的认知特征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利锁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1-43,共3页
刘向《列女传》是我国文化史、文学史上最早的人物杂传,也是最系统的集女性传、女性史、女性学于一体的女性研究专著。《列女传》对女性类型的认知表现出鲜明的行为品性等级意识、两元对立观念和属类多元化倾向的特征。《列女传》女性... 刘向《列女传》是我国文化史、文学史上最早的人物杂传,也是最系统的集女性传、女性史、女性学于一体的女性研究专著。《列女传》对女性类型的认知表现出鲜明的行为品性等级意识、两元对立观念和属类多元化倾向的特征。《列女传》女性类型的认知观念对我国古代女性文化学的建构和女性形象的塑造产生过深远影响,其历史贡献不可低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向 《列女传》 女性类型 认知特征
下载PDF
论《唐诗三百首》的经典观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宏林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2-118,共7页
《唐诗三百首》是以《唐诗别裁集》初刻本为蓝本编选而成,主要表现为编选体例和选诗宗旨相近,所选篇目相合率较高。《唐诗三百首》选诗既重"诗教",又重诗歌的艺术感染力。它在沿袭《唐诗别裁集》初刻本推尊盛唐观念的同时,降... 《唐诗三百首》是以《唐诗别裁集》初刻本为蓝本编选而成,主要表现为编选体例和选诗宗旨相近,所选篇目相合率较高。《唐诗三百首》选诗既重"诗教",又重诗歌的艺术感染力。它在沿袭《唐诗别裁集》初刻本推尊盛唐观念的同时,降低了初唐诗的比重,突出了中晚唐诗歌,并把李商隐归举为唐诗大家。《唐诗三百首》的经典观反映了清代中期诗学思潮对唐诗经典体系的重新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诗三百首》 《唐诗别裁集》初刻本 诗教 诗必盛唐 四唐分期
下载PDF
从齐驱并驾到异响竞流——汉魏诗歌的分野及其诗学意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宏林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0-147,共8页
汉魏诗歌走向分野是明清诗论家对魏诗不同于汉诗的特质深入探讨的结果,也是格调论诗渐趋严密的表现。王世贞首先指出曹植成就不如曹操,胡应麟详细论述了汉魏诗歌的不同,指出汉诗天然古质,魏诗刻意追求辞采之美、讲究修辞技巧,这种观念... 汉魏诗歌走向分野是明清诗论家对魏诗不同于汉诗的特质深入探讨的结果,也是格调论诗渐趋严密的表现。王世贞首先指出曹植成就不如曹操,胡应麟详细论述了汉魏诗歌的不同,指出汉诗天然古质,魏诗刻意追求辞采之美、讲究修辞技巧,这种观念影响了《古诗归》《古诗源》《古诗赏析》等众多选本对汉魏诗歌的选评,汉魏有别逐渐成为清代诗学的主流观念。与明人相比,清代诗论家对魏诗新变特点多有肯定,一方面是由于清人所建构的诗歌经典体系更加宽广,另一方面是清代中叶开始实行以诗取士制度,有法可循的魏诗对初学者而言更加便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诗 魏诗 天然古质 流丽工巧 格调说
下载PDF
从《诗经·颂》拟测《诗经》的最终编订者——兼及孔子删诗说的含义与成立 被引量:1
13
作者 郭宝军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83-86,共4页
今本《诗经.颂》中鲁、商二颂与周颂的不类,反映出《诗》的最终编订者的意图,由此拟测《诗》的最终编订者为孔子。以之考察孔子删诗的含义当是在前人编纂基础上剔除重复篇章并适当编序而成。孔子删诗说是成立的。
关键词 编订 删诗
下载PDF
臧懋循《元曲选》的梦境图及其搬演 被引量:1
14
作者 元鹏飞 《艺苑》 2013年第1期61-64,共4页
臧懋循编《元曲选》时注意到了图文并茂的阅读效果,为明清小说戏曲版画刊印史上留下了一批精致作品。这些图像中除了为元杂剧标题为"梦"的剧作插配了相应的图像,还按照剧作重点表现的内容,尤其是注意到戏曲舞台上演出梦境的实... 臧懋循编《元曲选》时注意到了图文并茂的阅读效果,为明清小说戏曲版画刊印史上留下了一批精致作品。这些图像中除了为元杂剧标题为"梦"的剧作插配了相应的图像,还按照剧作重点表现的内容,尤其是注意到戏曲舞台上演出梦境的实况,插配了一些梦境图像,托梦或祈梦以及元杂剧特有的"境界"观念等。这些图像是研究古代人梦境观念和明代戏剧舞台实况的宝贵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曲选》 梦境表现 境界 思想观念 舞台实践
下载PDF
汉音、魏响与别调:沈德潜对魏诗的分期与定位
15
作者 叶飞 王宏林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49-158,共10页
沈德潜将魏诗定位为"汉音""魏响""别调"三种审美典型,迥异于前人。曹操乐府诗对"俗乐"的赓续,"以诗写史"的实录精神,是构成"汉音"的重要因素。曹丕、曹植轻合乐而尚音韵,... 沈德潜将魏诗定位为"汉音""魏响""别调"三种审美典型,迥异于前人。曹操乐府诗对"俗乐"的赓续,"以诗写史"的实录精神,是构成"汉音"的重要因素。曹丕、曹植轻合乐而尚音韵,淡化叙事而侧重情感抒发,尚作用而远自然,由慷慨激昂转向温婉轻靡的审美取向,构成了"魏响"的核心要义。阮籍融随兴寓言、玄思意趣于一体,比、赋连用的表现手法,形成了"别调"的独特风貌。沈德潜以"汉音""魏响""别调"定位魏诗,体现了其所代表的清代格调派取法更广的诗学倾向,纠正了前代诗学以"建安风骨"代指魏诗的偏颇,更加准确地揭示出魏诗的总体特征、流变轨迹和艺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德潜 魏诗 汉音 魏响 别调
下载PDF
《谈艺录》与钱锺书的清诗研究
16
作者 李金松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24-30,共7页
钱锺书是功力精深的诗学研究大家。他在《谈艺录》中对清诗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不但揭示了清代诗人与前代诗人或前辈诗人甚或年辈相接诗人之间的渊源关系,而且比较了不同诗人诗歌书写的异同,彰显了他们各自的艺术特征,识见卓越精深。... 钱锺书是功力精深的诗学研究大家。他在《谈艺录》中对清诗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不但揭示了清代诗人与前代诗人或前辈诗人甚或年辈相接诗人之间的渊源关系,而且比较了不同诗人诗歌书写的异同,彰显了他们各自的艺术特征,识见卓越精深。此外,他对制约清代诗人诗歌书写行为的诗学观念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他对清诗所做的这些工作,极大地拓宽与丰富了学界对清诗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锺书 《谈艺录》 清诗 诗歌书写 诗学观念
下载PDF
地域视野下宋代诗文总集的编纂及新变
17
作者 陈丽丽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3-90,共8页
诗文总集编纂在宋代达到一个新高度,其中以地域命名的选本尤为突出。与前代相比,除了继承唱和地意识、乡邦观念外,宋代地域诗文集还呈现出新的特色:郡邑与名胜两类各具千秋;通代性、总结性特征显著,可作为方志的参照与补充,不仅具有存... 诗文总集编纂在宋代达到一个新高度,其中以地域命名的选本尤为突出。与前代相比,除了继承唱和地意识、乡邦观念外,宋代地域诗文集还呈现出新的特色:郡邑与名胜两类各具千秋;通代性、总结性特征显著,可作为方志的参照与补充,不仅具有存人存作的价值,还清晰展示出当地的风物景致,生动记录文人在此地的生活状态;增补、续修现象十分显著。地方官员大力参与到地域诗文集的编纂、刊刻中,这与宋代官员考核制度,尤其是南渡后朝廷对文献的重视密不可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诗文总集 地域文学 方志
原文传递
论清代“学人之诗”的多重内涵与诗学意义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宏林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2-138,共7页
“学人之诗”是清代诗学批评话语的常用概念,其内涵是研究者近年来关注较多的问题。清代诗论家普遍推重“学人之诗”,但各家对其内涵的理解并不一致:杭世骏、陈文述等人认为这类诗歌的特点是关注时事、有益政教;孙原湘、朱一新等人认为... “学人之诗”是清代诗学批评话语的常用概念,其内涵是研究者近年来关注较多的问题。清代诗论家普遍推重“学人之诗”,但各家对其内涵的理解并不一致:杭世骏、陈文述等人认为这类诗歌的特点是关注时事、有益政教;孙原湘、朱一新等人认为是采用赋的写作手法;全祖望、翁方纲等人则认为是以学问知识为素材。尽管袁枚等人反对以考据入诗,但也认同丰厚的知识学问是优秀诗人的基础。清人对“学人之诗”的推重反映出在重学的背景下,《雅》《颂》诗学传统逐渐取得了与《国风》传统相同的正宗地位,也反映出清代诗坛对诗人学养的重视和宋代诗歌的接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人之诗 诗人之诗 《雅》《颂》传统 以学入诗
下载PDF
论《金瓶梅》中潘金莲三种角色的转换
19
作者 尚福星 张进德 《昆明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64-66,70,共4页
潘金莲是《金瓶梅》中塑造得最成功的女性之一。婢女、妻子和侍妾是中国古代女子担当的三种重要角色,而此三种角色恰恰贯穿潘金莲的一生。婢女阶段的潘金莲形象,折射出不合理的封建婢女制度和人口买卖现实;作为妻子的潘金莲,是封建婚姻... 潘金莲是《金瓶梅》中塑造得最成功的女性之一。婢女、妻子和侍妾是中国古代女子担当的三种重要角色,而此三种角色恰恰贯穿潘金莲的一生。婢女阶段的潘金莲形象,折射出不合理的封建婢女制度和人口买卖现实;作为妻子的潘金莲,是封建婚姻制度的殉葬品,体现了女性在封建婚姻生活中的不幸和对自主婚姻的企盼;侍妾身份的潘金莲,昭示了一夫多妻制的不合理和身为人妾的不幸。这一形象的塑造深刻反映了明代社会的世相、世情和世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瓶梅 潘金莲 婢女 妻子 侍妾 古代女性 社会地位
下载PDF
乾嘉时期士人游幕与诗风嬗变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金松 《长江学术》 CSSCI 2022年第2期37-44,共8页
士人游幕,其诗歌主题、题材、形式以及风格往往会发生相应的改变:题材更为丰富,形式更多元化。这种改变一是受幕主影响,一是因江山之助。游幕士人在幕主魅力的感召下,接受幕主的文学主张,诗歌风格发生改变;而游幕地的自然与人文环境使... 士人游幕,其诗歌主题、题材、形式以及风格往往会发生相应的改变:题材更为丰富,形式更多元化。这种改变一是受幕主影响,一是因江山之助。游幕士人在幕主魅力的感召下,接受幕主的文学主张,诗歌风格发生改变;而游幕地的自然与人文环境使其文学审美趣味发生改变,诗歌风格亦因之而发生嬗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嘉时期 士人游幕 诗歌创作 诗歌风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