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对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的病理观察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王乃峰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年第16期76-77,共2页
目的探讨绝经后阴道出血的原因和相关病理类型的关系。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50例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进行临床和病理分析。结果 150例中良性病变73例(48.7%),非器质性病变36例(24.0%),不典型增生26例(17.3%),恶性病变15例(10.0%)。结论年龄... 目的探讨绝经后阴道出血的原因和相关病理类型的关系。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50例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进行临床和病理分析。结果 150例中良性病变73例(48.7%),非器质性病变36例(24.0%),不典型增生26例(17.3%),恶性病变15例(10.0%)。结论年龄越大,绝经时间越长,恶性肿瘤发生率越高。对绝经后阴道出血的患者应注重常规妇科检查,并及时行诊刮术做病理检查,以明确病因,早发现早治疗可阻止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出血 绝经后 子宫内膜 恶性肿瘤
下载PDF
82例胃肠间质瘤的临床病理观察及免疫组化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赵帅华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年第2期28-29,共2页
目的探讨胃肠间质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对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对我院收治的82例胃肠间质瘤患者予以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并根据胃肠间质瘤的生物学行为判定标准将全部患者分为A、B、C、D四组,并对四组患者的检测... 目的探讨胃肠间质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对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对我院收治的82例胃肠间质瘤患者予以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并根据胃肠间质瘤的生物学行为判定标准将全部患者分为A、B、C、D四组,并对四组患者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A、B两组的肿瘤直径为(2.2±0.6)cm,肿瘤质地坚实,界限清晰,切面呈灰白色,编织状。肿瘤切片少见核分裂相,瘤细胞异型性小,且少见肿瘤继发性改变,无转移患者。C、D两组的肿瘤直径为(9.7±1.6)cm,肿瘤质地较软,与周围组织或存在界限清晰,或存在假包膜,或出现浸润性表现。每50个高倍镜视野下核分裂象在3-15个。全部患者中CD117、CD34、SMA、Desmin、S-100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约占89.0%、75.6%、37.8%、15.9%、8.5%。结论CD117及CD34阳性表达在胃肠间质瘤确诊的过程中作用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间质瘤 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中枢神经细胞瘤的病理学特征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王乃峰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年第5期87-88,共2页
目的 加强中枢神经细胞瘤的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特征的认识,提高对该肿瘤诊断的准确率。方法 收集我院2001-01-2011-12经手术切除的脑肿瘤标本,将切除的标本采用4%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后切片,HE染色,并在光镜下行病理检查,同时,采用SP法... 目的 加强中枢神经细胞瘤的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特征的认识,提高对该肿瘤诊断的准确率。方法 收集我院2001-01-2011-12经手术切除的脑肿瘤标本,将切除的标本采用4%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后切片,HE染色,并在光镜下行病理检查,同时,采用SP法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设立阳性及阴性对照。结果 光镜下检查显示为分化良好的组织学表现,肿瘤由大小相同的圆形细胞构成,核圆规则且居中,部分可见1~2小核仁,无核分裂相,呈菊花形团状排列,肿瘤细胞在部分范围密度较多,同时与无核的密度较稀疏的范围交替出现,瘤细胞聚集成片或巢状。全部标本NSE、Syn、NeuN均为阳性表达,6例标本肿瘤细胞中NF及GFAP呈阴性表达;2例标本中肿瘤细胞NF及GFAP同时呈阳性表达。8例患者中5例行肿瘤全切术,3例行次全切术,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 中枢神经细胞瘤是一种分化较好的神经元肿瘤,通常在脑室内外的中枢神经细胞上发生,临床上首选肿瘤切除术进行治疗,在术后继续放疗,预后较满意,在组织学形态上易与神经母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瘤、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及透明细胞型室管膜瘤等神经系统肿瘤混淆,而中枢神经细胞瘤的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对该瘤的诊断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细胞瘤 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下载PDF
儿童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病理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王乃峰 《中国实用医刊》 2014年第3期100-101,共2页
目的总结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病理特征。方法对32例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32例患儿病理分型中,系膜增生性肾炎、微小病变、IgA肾病、局灶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目的总结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病理特征。方法对32例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32例患儿病理分型中,系膜增生性肾炎、微小病变、IgA肾病、局灶增生性肾小球肾炎、非典型膜性肾病、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分别占46.9%、15.6%、15.6%、9.4%、6.3%、6.3%。经治疗随访后,完全缓解22例,约占68.8%,5例患儿仍存在复发情况。3例激素依赖患儿采用免疫抑制剂序贯治疗后,仍未见好转。2例患儿进入尿毒症期。结论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儿通常以激素长程治疗为主,辅以其他治疗,尽早采取肾穿刺活检,以辅助预后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病综合征 难治性 儿童 激素耐药 病理活检
原文传递
宫颈鳞状上皮癌中Bcl-2、P53的表达及其相关临床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王乃峰 《中国实用医刊》 2011年第6期122-123,共2页
目的 探讨宫颈鳞状上皮癌中Bcl-2、P53的表达及其相关临床研究.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0例宫颈鳞状上皮非典型性增生患者,50例原位癌患者和60例浸润性宫颈鳞状上皮癌患者中Bcl-2、P53表达情况.结果 Bcl-2在鳞状上皮非典型性增生... 目的 探讨宫颈鳞状上皮癌中Bcl-2、P53的表达及其相关临床研究.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0例宫颈鳞状上皮非典型性增生患者,50例原位癌患者和60例浸润性宫颈鳞状上皮癌患者中Bcl-2、P53表达情况.结果 Bcl-2在鳞状上皮非典型性增生、原位癌浸润、鳞状上皮癌中表达率分别为26.7%、44.0%和43.3%.表达在不典型增生与癌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和组织分化程度有关.P53在三者之间表达率分别为6.7%、8.0%和26.7%,角化型和非角化型鳞状上皮癌之间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颈鳞状上皮非典型性增生和鳞状上皮癌中均有Bcl-2和P53表达,表明它们在鳞状上皮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且P53异常表达是宫颈癌的早期事件,和宫颈癌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BCL-2 P53 病理特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