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于骨质疏松椎体骨折的评估 被引量:10
1
作者 尚伟 李保庆 刘安龙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4年第2期286-288,共3页
目的探讨椎体扩散加权成像(DWI)对骨质疏松相关椎体骨折的评估价值。方法 77例女性,年龄30~80岁,平均年龄(53±11)岁。志愿者先行腰椎常规矢状面T2WI、T1WI和横轴面T2WI扫描;常规扫描结束后采用SS-SEEPI DWI序列(b=300s/mm2)进行L2... 目的探讨椎体扩散加权成像(DWI)对骨质疏松相关椎体骨折的评估价值。方法 77例女性,年龄30~80岁,平均年龄(53±11)岁。志愿者先行腰椎常规矢状面T2WI、T1WI和横轴面T2WI扫描;常规扫描结束后采用SS-SEEPI DWI序列(b=300s/mm2)进行L2~L4椎体横轴位DWI扫描,并测量相应椎体中部横断面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结果随年龄增大椎体ADC值呈逐步减低趋势。骨质疏松椎体骨折组平均ADC值(0.237×10-3 mm2/s)低于正常椎体组(0.557×10-3 mm2/s),P<0.01;ADC值判断椎体骨折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面积为0.802(95%CI 0.687~0.916)。结论椎体骨髓变化状况可以通过DWI进行无创性地评估,进而来评估骨髓的变化对于骨质疏松椎体骨折所带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扩散成像 脊柱 骨折
下载PDF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于肾脏恶性肿瘤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7
2
作者 尚伟 刘安龙 +1 位作者 李保庆 林光武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27-531,共5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于肾脏常见恶性肿瘤不同病理类型的鉴别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经我院手术病理证实的肾脏恶性肿瘤患者的术前DWI图像,测量肿瘤部位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并结合T1及T2加权图像及相关临床...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于肾脏常见恶性肿瘤不同病理类型的鉴别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经我院手术病理证实的肾脏恶性肿瘤患者的术前DWI图像,测量肿瘤部位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并结合T1及T2加权图像及相关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肾细胞癌的平均ADC值为(2.93±1.35)×10-3mm2/s,肾盂移行细胞癌的平均ADC值为(1.72±0.78)×10-3mm2/s,两者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然而两者T1及T2加权图像上的信号强度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进一步统计显示肾细胞癌中透明细胞癌ADC值明显低于非透明细胞癌的ADC值(P<0.05),两者ADC值分别为(1.67±0.45)×10-3mm2/s和(3.81±1.81)×10-3mm2/s。同时有淋巴结或远处转移的肾占位ADC值明显低于无转移的肾占位ADC值(P<0.05)。分别为有淋巴结转移的肾占位平均ADC值为(1.13±0.34)×10-3m m2/s、无转移者平均A DC值为(2.97±1.20)×10-3m m2/s;有远处转移的肾占位平均ADC值为(1.07±0.31)×10-3m m2/s,无转移者平均A DC值为(2.54±1.35)×10-3m m2/s。结论: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可用于肾脏恶性肿瘤的诊断及病理分型,并能对临床治疗及预后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扩散加权成像
下载PDF
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17
3
作者 李文清 尚伟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7年第11期35-37,59,共4页
目的分析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本院2014年1月-2016年5月确诊的18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常规MRI、SWI检查,比较不同序列对脑梗死出血性转化(HT)的检出情况。结果 180... 目的分析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本院2014年1月-2016年5月确诊的18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常规MRI、SWI检查,比较不同序列对脑梗死出血性转化(HT)的检出情况。结果 180例患者中HT30例,占16.67%,其中HI型25例,PH型5例;常规MRI检出HT18例,其中HI型14例,而SWI检出HT30例,其中HI型25例,SWI对HT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MRI检查(P<0.05)。SWI对梗塞伴急性期、梗塞伴亚急性期、小梗死及大面积脑梗死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MRI检查(P<0.05)。SWI显示梗死周围微小血管18例,而常规MRI检查无显示。结论 SWI相比常规MRI检查在脑梗死出血性转化检测中有明显优势,对继发出血发现时间更早,对病灶周边微小血管可清晰显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敏感加权成像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出血性转化
下载PDF
右冠状动脉起自左冠状窦的双源CT评价 被引量:2
4
作者 宋喜明 宋游 +3 位作者 李力 李东春 赵钒宇 唐艳军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33期105-106,共2页
右冠状动脉开口于左冠状窦者,可产生心绞痛、呼吸困难、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是青年人猝死的重要原因。双源CT(DSCT)能更好的显示冠状动脉的解剖分布,而且可多期相观察冠状动脉在心动周期内的变化情况。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价DSCT在观... 右冠状动脉开口于左冠状窦者,可产生心绞痛、呼吸困难、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是青年人猝死的重要原因。双源CT(DSCT)能更好的显示冠状动脉的解剖分布,而且可多期相观察冠状动脉在心动周期内的变化情况。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价DSCT在观察右冠状动脉起源左冠状窦异常中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冠状动脉 左冠状窦 CT评价 急性心肌梗死 冠状窦异常 呼吸困难 解剖分布 心动周期
下载PDF
MSCT多期增强扫描诊断肝门区胆管癌15例 被引量:4
5
作者 张天柱 杨文魁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84-188,共5页
目的:评价MSCT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对肝门胆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病理确诊的肝门区胆管癌的临床资料及MSCT图像特征,所有病例均行平扫及四期动态增强扫描(即早动脉期、晚动脉期、门脉期及延迟期).结果:15例肝门胆管癌按CT... 目的:评价MSCT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对肝门胆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病理确诊的肝门区胆管癌的临床资料及MSCT图像特征,所有病例均行平扫及四期动态增强扫描(即早动脉期、晚动脉期、门脉期及延迟期).结果:15例肝门胆管癌按CT表现形式分为肿块型、结节型及管壁浸润型,所有病灶均表现为等密度或略低密度.7例肿块型动脉期肿块边缘呈轻度不均匀强化,晚动脉期、门静脉期及延迟期病灶进一步强化;5例结节型多表现为肝门部<2cm的结节,动脉期主要为边缘环状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期持续明显强化,且向中心部充填;3例管壁浸润型表现为肝门部胆管壁局限性不规则增厚>2mm,增厚的胆管壁四期扫描均呈明显环状强化,其中2例表现为延迟强化.结论:MSCT四期动态增强扫描对于肝门区胆管细胞癌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癌 肝门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DWI联合MRI常规序列对早期子宫内膜癌术前评估的价值 被引量:9
6
作者 李文清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4年第5期809-811,815,共4页
目的:探讨DWI联合M RI常规序列对早期子宫内膜癌术前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I~Ⅱ期子宫内膜癌的M RI资料,观察肿瘤信号、侵及范围,测量肿瘤实质部分的ADC值,并进行肌层浸润深度评估。结果与正常子宫... 目的:探讨DWI联合M RI常规序列对早期子宫内膜癌术前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I~Ⅱ期子宫内膜癌的M RI资料,观察肿瘤信号、侵及范围,测量肿瘤实质部分的ADC值,并进行肌层浸润深度评估。结果与正常子宫内膜相比,肿瘤T1 WI多呈等信号,T2 WI呈高信号,DWI为明显高信号,ADC值降低。Ia、Ib及II期肿瘤实质部分ADC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 RI常规序列及DWI联合M RI常规序列判断肌层浸润深度的准确率分别为81.4%和86.0%。结论 DWI联合M RI常规序列对早期子宫内膜癌术前判断肌层浸润深度较准确,可作为子宫内膜癌术前评估的重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加权成像 磁共振成像 子宫内膜癌 术前评估
下载PDF
急性颅脑损伤诊断中MRI与CT技术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7
7
作者 刘枫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16期49-50,共2页
目的分析核磁共振成像(MRI)与CT对急性颅脑损伤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98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在受伤3 d内均接受CT与MRI检查,观察记录两种方法确诊率与漏诊率,对比特殊部位检出率。结果 MRI与CT在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与颅骨骨折... 目的分析核磁共振成像(MRI)与CT对急性颅脑损伤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98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在受伤3 d内均接受CT与MRI检查,观察记录两种方法确诊率与漏诊率,对比特殊部位检出率。结果 MRI与CT在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与颅骨骨折的诊断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上,CT的敏感度高于MRI,而在脑叶挫裂伤与脑深部挫伤的诊断上,MRI较CT更为敏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的特殊部位检出率明显高于CT(P<0.05)。CT与MRI的敏感度分别为75.5%、85.7%,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比CT有更为明显的诊断效果,CT对脑干、小脑、颞叶边缘部位的损伤并不敏感,临床可据实际需要灵活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成像 CT 急性颅脑损伤
下载PDF
膝关节盘状半月板分型及损伤的MRI诊断表现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张天柱 《当代医学》 2012年第5期71-72,共2页
目的探讨膝关节盘状半月板分型及损伤的MRI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盘状半月板的MRI图像表现,并与盘状半月板进行分型对照。结果 42例盘状半月板中,水平撕裂15例(35.7%),复合裂19例(45.2%),放射状撕裂6例(14.3%),纵形撕裂2例(4.7%)。... 目的探讨膝关节盘状半月板分型及损伤的MRI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盘状半月板的MRI图像表现,并与盘状半月板进行分型对照。结果 42例盘状半月板中,水平撕裂15例(35.7%),复合裂19例(45.2%),放射状撕裂6例(14.3%),纵形撕裂2例(4.7%)。冠状位MRI上外侧半月板体部宽度与同层面外侧胫骨平台的比率超过50%,矢状位连续3层或3层以上盘状半月板前后角相连形成"蝴蝶结"样改变,为盘状半月板诊断的可靠依据。结论 MRI具有无创和影像清晰的特点,是检查盘状半月板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状半月板 MRI 诊断
下载PDF
DR系统静脉肾盂造影100例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宋喜明 辛安民 +5 位作者 陈鹤 屈林江 唐艳军 翟志坚 李东春 迟宏璐 《中原医刊》 2005年第2期32-33,共2页
关键词 静脉肾盂造影 数字化摄影 IVP检查 DR系统 器质性病变 尿路 肾盏 造影方法 泌尿系统 诊断价值
下载PDF
探讨膝关节外伤后低场磁共振成像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
10
作者 梁红艳 《当代医学》 2011年第3期73-74,共2页
目的探讨膝关节外伤后低场磁共振成像(MRI)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临床及手术证实X线和CT检查未见异常的62例膝关节外伤患者的低场MRI的各种影像表现进行分析。结果半月板撕裂22例。前交叉韧带撕裂16例,后交叉韧带撕裂8例,前交叉韧带和后... 目的探讨膝关节外伤后低场磁共振成像(MRI)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临床及手术证实X线和CT检查未见异常的62例膝关节外伤患者的低场MRI的各种影像表现进行分析。结果半月板撕裂22例。前交叉韧带撕裂16例,后交叉韧带撕裂8例,前交叉韧带和后交叉韧带同时撕裂3例;胫侧副韧带损伤14例,腓侧副韧带损伤7例,同时损伤2例;髌上囊、关节腔积液(血)60例;隐匿性骨折4例;骨挫伤14例。结论低场MRI能准确显示膝关节外伤的部位、性质、严重程度,从而做出全面准确的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MRI是膝关节外伤后的最佳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外伤 低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小脑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MRI诊断价值 被引量:4
11
作者 尚伟 刘安龙 李保庆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3年第2期96-98,共3页
目的:探讨小脑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MRI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脑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MRI表现,主要包括肿瘤的部位、形态、信号、强化方式等特点。结果:11例小脑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中主要位于小脑蚓部... 目的:探讨小脑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MRI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脑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MRI表现,主要包括肿瘤的部位、形态、信号、强化方式等特点。结果:11例小脑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中主要位于小脑蚓部者8例,位于小脑半球者3例。MRI平扫显示肿瘤境界较清楚,可表现为囊性(1例)、囊实性(6例)、实性(4例),瘤周未见明显水肿带;增强扫描囊壁瘤结节和实性瘤体部分明显强化;囊壁光滑、可强化或无明显强化。结论:小脑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为诊断该病的首选影像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颈动脉狭窄兔模型的DSA与CTA评价 被引量:2
12
作者 宋喜明 刘恒方 +3 位作者 齐尚书 董洪林 张福全 唐艳军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09年第6期361-366,共6页
目的:探讨粥样硬化性颈动脉狭窄兔模型的DSA及CTA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通过植入硅橡胶圈于兔颈动脉外膜加胆固醇饲料喂养的40只颈动脉狭窄模型兔,经股动脉插管方法行DSA及CTA检查,观察模型兔颈动脉狭窄程度及影像学征像。结果:DSA技术... 目的:探讨粥样硬化性颈动脉狭窄兔模型的DSA及CTA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通过植入硅橡胶圈于兔颈动脉外膜加胆固醇饲料喂养的40只颈动脉狭窄模型兔,经股动脉插管方法行DSA及CTA检查,观察模型兔颈动脉狭窄程度及影像学征像。结果:DSA技术及CTA的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 IP)和三维容积漫游(VRT)等技术均可显示兔模型的颈动脉管腔狭窄的部位、形态、范围、程度及颈动脉的血管走向。结论:DSA与CTA均能较好的反应模型兔的颈动脉狭窄部位、形态,DSA能动态观察其血液动力学的变化;CTA既可观察其形态学改变,同时也可观察血管外组织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模型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CT血管成像
下载PDF
MRI多序列扫描在脑胶质瘤术前术后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安龙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8年第10期22-24,27,共4页
目的分析MRI多序列扫描在脑胶质瘤术前术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3月-2016年3月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脑胶质瘤的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手术前后均接受MRI多序列扫描,分析MRI在脑胶质瘤术前诊断及术后评估中的价值。结果脑... 目的分析MRI多序列扫描在脑胶质瘤术前术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3月-2016年3月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脑胶质瘤的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手术前后均接受MRI多序列扫描,分析MRI在脑胶质瘤术前诊断及术后评估中的价值。结果脑胶质瘤患者MRI检出单发39例(81.25%),多发9例(18.75%);肿瘤位于额叶13例(27.08%),颞叶8例(16.67%),顶叶10例(20.83%),枕叶8例(16.67%),颞顶叶交界区4例(8.33%),额顶叶交界区5例(10.42%);T1WI序列呈低信号或等信号36例(75.00%),T2WI序列呈稍高或高信号48例(100.00%),T1FLAIR呈等信号或低信号30例(62.50%),呈混杂信号18例(37.50%),T2FLAIR呈高信号34例(70.83%);MRI见伴囊变、坏死19例(39.58%),伴出血3例(6.25%),见钙化1例(2.08%);增强扫描呈明显环状强化35例(72.92%),结节状强化3例(6.25%),呈轻度强化7例(14.58%),未见明显强化3例(6.25%);见占位效应及水肿带44例(91.67%),4例(8.33%)未见占位效应及水肿带;术后恢复良好者MRI见片状软化灶,伴肿瘤残留或播散者原发灶见明显强化,边界不清。结论 MRI多序列扫描可为明确脑胶质瘤部位、大小、形态、特点及强化特征,鉴别肿瘤性质,为手术方式制定提供参考,而术后进行MRI检查则可明确患者术后肿瘤残留及复发情况,为患者预后改善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磁共振成像 手术 诊断
下载PDF
MRI在多发性硬化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梁红艳 《当代医学》 2011年第17期57-58,共2页
目的分析多发性硬化(MS)的MRI影像表现,探讨MRI检查对MS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8例经临床及影像诊断为MS病例的影像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MS为白质内多发圆形或卵圆形T1WI为中等或稍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影为主的病灶,增强扫描急性期病灶... 目的分析多发性硬化(MS)的MRI影像表现,探讨MRI检查对MS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8例经临床及影像诊断为MS病例的影像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MS为白质内多发圆形或卵圆形T1WI为中等或稍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影为主的病灶,增强扫描急性期病灶强化。冠、失状面显示多发性硬化的"垂直脱髓鞘征"特征性表现。结论根据MRI不同扫描方位、不同扫描序列及增强扫描的影像表现,密切结合临床资料,可以对MS作出诊断,并可以判断病灶的消退、进展及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 多发性硬化(MS) “垂直脱髓鞘征”
下载PDF
肋骨骨折X线胸片漏诊原因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梁红艳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2年第15期1896-1897,共2页
目的:分析X线胸片肋骨骨折漏诊原因,总结漏诊病例的经验教训,以提高肋骨骨折的检出率。方法:对我院近年来胸部创伤中19例肋骨骨折漏诊患者的常规胸片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漏诊的肋骨骨折中单发肋骨骨折11例,多发肋骨骨折8例。结论:... 目的:分析X线胸片肋骨骨折漏诊原因,总结漏诊病例的经验教训,以提高肋骨骨折的检出率。方法:对我院近年来胸部创伤中19例肋骨骨折漏诊患者的常规胸片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漏诊的肋骨骨折中单发肋骨骨折11例,多发肋骨骨折8例。结论:肋骨骨折的漏诊原因有胸部结构因素、投照因素、患者因素、人为因素等。只有不断地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改进方法,才能尽可能的减少漏诊,提高骨折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肋骨骨折 X线胸片 漏诊
下载PDF
MRI在诊断肝脏局灶性病变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天柱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2期92-92,共1页
目的探讨MRI在肝脏局灶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8例经病理证实为肝脏局灶性病变,分析和评价其MRI扫描资料。结果 15例为单发病灶,3例为多发病灶,总计22个病灶;MRI平扫19个病灶T1WI稍低、T2WI稍高信号,3个呈等信号;22个病灶动脉期明... 目的探讨MRI在肝脏局灶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8例经病理证实为肝脏局灶性病变,分析和评价其MRI扫描资料。结果 15例为单发病灶,3例为多发病灶,总计22个病灶;MRI平扫19个病灶T1WI稍低、T2WI稍高信号,3个呈等信号;22个病灶动脉期明显强化,10个病灶周边见增粗、扭曲的供血动脉。动脉期18个病灶中央瘢痕均未强化,延迟期14个病灶可见中央瘢痕强化。结论 MRI可有效检查肝脏局灶性病变情况,可以为手术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 肝脏局灶性病变 诊断
下载PDF
核磁共振检查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17
作者 梁红艳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1年第3期320-321,共2页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MRI)检查对主动脉夹层(AD)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6例经临床和MRI确诊的AD患者的MRI表现进行分析。结果:16例MRI均清晰显示出真、假2腔,14例显示撕裂的内膜片,9例显示出破裂口,2例有附壁血栓。结论:主动脉夹层具有较...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MRI)检查对主动脉夹层(AD)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6例经临床和MRI确诊的AD患者的MRI表现进行分析。结果:16例MRI均清晰显示出真、假2腔,14例显示撕裂的内膜片,9例显示出破裂口,2例有附壁血栓。结论:主动脉夹层具有较典型的MRI表现,MRI对AD具有诊断价值。早期确诊、早期合理治疗是降低AD病死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 主动脉夹层
下载PDF
CT对食管癌的术前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8
作者 梁红艳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1年第1期80-81,共2页
目的:探讨CT对食管癌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54例经纤维内窥镜和/或手术病理证实的食管癌患者及其临床资料,54例食管癌患者均行胸部及上腹部CT扫描。结果:54例患者术前CT表现为食管壁不同程度不规则增厚、管腔狭窄、腔内肿... 目的:探讨CT对食管癌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54例经纤维内窥镜和/或手术病理证实的食管癌患者及其临床资料,54例食管癌患者均行胸部及上腹部CT扫描。结果:54例患者术前CT表现为食管壁不同程度不规则增厚、管腔狭窄、腔内肿块、病变以上食管扩张或见积液。部分患者侵及周围器官,伴发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脏器转移。51例做了开胸手术,手术成功切除肿瘤及淋巴结清扫42例,行姑息性手术切除9例,姑息治疗3例。结论:食管癌术前CT检查可了解食管癌向外侵犯的程度、与周围器官的关系、有无纵隔内及远处淋巴结转移、有无远处脏器的转移,对判断其能否手术切除提供重要依据,CT扫描是食管癌术前评价较理想的影像检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食管癌 术前检查
下载PDF
非常见部位硬膜下血肿的CT、MRI诊断 被引量:1
19
作者 吴桂平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0年第24期76-77,共2页
目的分析大脑镰、小脑幕硬膜下血肿的CT、MRI表现,提高其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80例大脑镰、小脑幕硬膜下血肿的CT和MRI资料。结果 80例中发生于单侧65例,双侧15例;大脑镰硬膜下血肿25例表现为条索状,10例呈小带状,发生于两侧4... 目的分析大脑镰、小脑幕硬膜下血肿的CT、MRI表现,提高其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80例大脑镰、小脑幕硬膜下血肿的CT和MRI资料。结果 80例中发生于单侧65例,双侧15例;大脑镰硬膜下血肿25例表现为条索状,10例呈小带状,发生于两侧4例,MRI表现为双轨征,小脑幕下血肿7例呈片状,5例呈扇形,MRI表现为片带状高信号影,小脑幕并大脑镰硬膜下血肿6例呈"Y"形,3例呈镰刀状。结论通过80例大脑镰、小脑幕硬膜下血肿的CT、MRI表现的比较分析,得到了进一步的认识,有助于提高诊断符合率,MRI在定位诊断方面优于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肿 硬膜下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X线检查诊断踇外翻的价值 被引量:1
20
作者 梁红艳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1年第5期564-564,共1页
目的:分析踇外翻的X线表现,探讨X线检查诊断踇外翻的价值。方法:收集分析64例踇外翻的X线表现。结果:64例踇外翻患者119足,其中轻度踇外翻患者14例26足,中度踇外翻患者28例51足,重度踇外翻患者22例42足。99足内侧籽骨不同程度外移,41足... 目的:分析踇外翻的X线表现,探讨X线检查诊断踇外翻的价值。方法:收集分析64例踇外翻的X线表现。结果:64例踇外翻患者119足,其中轻度踇外翻患者14例26足,中度踇外翻患者28例51足,重度踇外翻患者22例42足。99足内侧籽骨不同程度外移,41足第一跖骨头内侧形成骨赘,23足踇趾的跖趾关节轻度半脱位,19足踇趾的跖趾关节产生骨性关节炎。结论:X线检查在判断踇外翻程度及确定治疗方案中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检查 踇外翻 踇外翻角 第一、二跖骨间角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