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0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少年社会化问题的解读机制研究——基于青少年自我认同与社会定义二维度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高中建 别楠楠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89-193,共5页
在青少年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我们假设必然会出现两种定义结果:相悖或相符,即青少年自我认同与社会定义二者之间的差异性与一致性——差异性主要体现在成长过程中产生的自我认同危机以及社会转型过程中凸显的定义偏颇;一致性主要表现在... 在青少年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我们假设必然会出现两种定义结果:相悖或相符,即青少年自我认同与社会定义二者之间的差异性与一致性——差异性主要体现在成长过程中产生的自我认同危机以及社会转型过程中凸显的定义偏颇;一致性主要表现在青少年的自我认同与社会定义相一致,会出现二者都较高、较低以及都恰当的三种情况,而自我认同与社会定义公约失范导致二者不恰当地一致性也会造成一定的社会化问题。基于此,应协助青少年构建积极的自我认同,科学引导社会定义,同时加大规制力度,减少社会误判,消减歧视与污名现象,增加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适应能力,使其在自我认同与社会定义都正确的情况下促成二者的一致性,最终促进青少年发展与社会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化问题 解读机制 自我认同 社会定义
下载PDF
青少年发展的情感支持研究——兼论情感在青少年社会认同和社会建设参与中的地位和作用 被引量:7
2
作者 高中建 董莎莎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68-171,共4页
在科学研究迅猛发展的今天,人们对情感的认知在不断深入,中西各理论流派都十分重视情感因素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情感是人类社会的基本属性,人的发展离不开情感支持。情感本身不仅是青少年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还对青少年发展的其... 在科学研究迅猛发展的今天,人们对情感的认知在不断深入,中西各理论流派都十分重视情感因素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情感是人类社会的基本属性,人的发展离不开情感支持。情感本身不仅是青少年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还对青少年发展的其它方面起到动力作用。将情感置于青少年发展与社会认同和社会建设参与的关系中考量,推论出情感对于青少年发展的强大支撑作用,而青少年发展的情感支持应该是全面而均衡的,需要从向度、适度、广度三个方面予以科学调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发展 情感 社会认同 社会建设参与
下载PDF
青少年权益保障之非政府组织介入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高中建 张琳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0-43,共4页
权益的有效保障和实际享有是青少年发展之前提和基础。检视政府于青少年权益保障中的政策疏漏及行为偏差,是“强国家,弱社会”时代的逻辑必然。国家权力的旁落与公民社会的强盛需要新型社会组织的回应,而非政府组织置于政府急需适度放... 权益的有效保障和实际享有是青少年发展之前提和基础。检视政府于青少年权益保障中的政策疏漏及行为偏差,是“强国家,弱社会”时代的逻辑必然。国家权力的旁落与公民社会的强盛需要新型社会组织的回应,而非政府组织置于政府急需适度放权的青少年权益保障领域具有理论与现实之契合性,于是双方合作模式之建构和角色之定位也成为了研究青少年权益保障问题的应有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权益保障 政策行为 非政府组织
下载PDF
社会管理视角下的青少年维权实务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高中建 赵明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2-47,共6页
青少年维权和社会管理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二者统一于服务青少年成长与和谐社会建设,建基于共同的理论基础和体制结构。从社会管理视角分析,青少年维权存在着主体局限、制度局限和机制局限等现实局限性。现实操作上,青少年维权可结合社会... 青少年维权和社会管理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二者统一于服务青少年成长与和谐社会建设,建基于共同的理论基础和体制结构。从社会管理视角分析,青少年维权存在着主体局限、制度局限和机制局限等现实局限性。现实操作上,青少年维权可结合社会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从诉求渠道的建构与拓展、维权对象的甄别与应对、维权内容的区分与把握、维权工作的评价与矫正等四个方面来进行匡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社会管理 维权实务
下载PDF
新媒体环境下青少年亚文化的“新风格化” 被引量:16
5
作者 刘怀光 乔丽华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7-140,共4页
青少年亚文化通过一系列符号系统表达自身独特的风格化追求,这种风格化在现代社会与新媒体结缘,新媒体环境下青少年亚文化的表达核心在于价值观的后现代性和社会观中对话语权的争夺,具体表现在个性追求和娱乐精神方面的"新风格化&q... 青少年亚文化通过一系列符号系统表达自身独特的风格化追求,这种风格化在现代社会与新媒体结缘,新媒体环境下青少年亚文化的表达核心在于价值观的后现代性和社会观中对话语权的争夺,具体表现在个性追求和娱乐精神方面的"新风格化"。在文化意义上,这种"新风格化"与主流文化既存在着矛盾与抵抗,也存在着联系,同时,"新风格化"也在引领着新的主流文化发展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 青少年亚文化 新风格化
下载PDF
青少年同辈群体道德养成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高中建 孙嵩 《教育探索》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90-91,共2页
道德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它涵盖着知、情、行等方面的发展,并意味着对道德养成外部环境条件的要求。同辈群体是青少年成长中的重要外部环境因素。同辈群体中人与人之间所具有的较强的心理认同感和内聚力、自己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平... 道德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它涵盖着知、情、行等方面的发展,并意味着对道德养成外部环境条件的要求。同辈群体是青少年成长中的重要外部环境因素。同辈群体中人与人之间所具有的较强的心理认同感和内聚力、自己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平等的成员关系和角色体验机会等特征与养成教育对外部环境的要求相契合,有利于道德养成的实现。同辈群体内青少年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养成,主要是通过群体所提供的道德氛围、角色承担机会以及归属感从而使青少年产生从众、摹仿、移情等心理效应而得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同辈群体 道德养成
下载PDF
“亚文化”视野中的青少年流行时尚文化 被引量:19
7
作者 李庆广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26-128,共3页
在青少年这一特殊的文化群体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亚文化。青少年流行时尚文化就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青少年道德发展状况日益引起人们高度关注的今天,研究这一文化并将其作为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就显得格外迫切。青... 在青少年这一特殊的文化群体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亚文化。青少年流行时尚文化就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青少年道德发展状况日益引起人们高度关注的今天,研究这一文化并将其作为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就显得格外迫切。青少年流行时尚文化应放在"亚文化"的大背景中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审视,进而采取积极的措施促进青少年流行时尚文化的健康发展,从而建构新时期道德教育的有效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亚文化 流行时尚文化 学校德育
下载PDF
传统孝文化在青少年道德教育中的价值探讨 被引量:5
8
作者 高中建 张英敏 《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 2007年第6期91-93,共3页
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以道德修养为第一要义,青少年的道德践行离不开传统文化的维持和强化。本文以传统孝文化与青少年道德养成的相关性为切入点,阐述孝文化在青少年道德教育中的重要意义。传统孝文化有很多优秀的道德内容是青少年德... 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以道德修养为第一要义,青少年的道德践行离不开传统文化的维持和强化。本文以传统孝文化与青少年道德养成的相关性为切入点,阐述孝文化在青少年道德教育中的重要意义。传统孝文化有很多优秀的道德内容是青少年德育不可忽视并需要借鉴的,但是随着当前的社会转型、制度变迁,青少年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孝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出现混乱。孝文化的当代困境,不利于青少年的道德教育与全面发展,因此,如何通过加强孝文化价值来促进青少年道德教育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孝文化 青少年 道德教育 价值
下载PDF
社会角色理论对青少年网络游戏行为的解读 被引量:13
9
作者 曹殿朕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07-209,共3页
青少年是热衷网络游戏的主要群体,网络游戏自身的逼真性、多元性、互动性和虚拟现实性对青少年产生极大的吸引力,从而对青少年的角色社会化产生了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有助于在角色扮演中克服角色紧张、进行角色定位、促进角色社会化,增... 青少年是热衷网络游戏的主要群体,网络游戏自身的逼真性、多元性、互动性和虚拟现实性对青少年产生极大的吸引力,从而对青少年的角色社会化产生了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有助于在角色扮演中克服角色紧张、进行角色定位、促进角色社会化,增强自我意识与合作精神;另一方面容易导致青少年角色认知不清,产生角色冲突,引发人格的自我同一性,影响正确角色观念的形成。社会角色理论是一种以角色概念为核心的解释人类行为的研究取向,强调在社会互动过程中个体角色行为的形成和完善,基于此理论对青少年网络游戏行为进行有效的匡正,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角色理论 角色社会化 青少年 网络游戏
下载PDF
青少年网络欺凌的历史回放及现实预防 被引量:4
10
作者 高中建 杨月 《青年发展论坛》 2017年第2期60-71,共12页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青少年网络欺凌作为传统校园欺凌的一种新形式出现在人们的视野,成为关注的对象。通过对我国典型性案例的剖析,以及对校园欺凌与校园暴力、青少年网络欺凌和传统校园欺凌的理论认知,对青少年网络欺凌行为作出界定...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青少年网络欺凌作为传统校园欺凌的一种新形式出现在人们的视野,成为关注的对象。通过对我国典型性案例的剖析,以及对校园欺凌与校园暴力、青少年网络欺凌和传统校园欺凌的理论认知,对青少年网络欺凌行为作出界定,并从教育学、传播学、社会学的角度对这一现象的成因进行分析和解读,继而从学习借鉴国外经验、团结凝聚社会力量、多种教育相互合作三方面着手,提出综合的预防治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网络欺凌 校园欺凌 学理响应 综合治理
下载PDF
网络媒介情结与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 被引量:2
11
作者 路琳 闫帅旗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54-257,共4页
网络媒介情结是指人们因过度依赖网络媒体而在其潜意识内所形成的集网络需求、网络情感以及网络意志为一体的一种错综复杂的心理状态,对青少年影响很大,需要科学引导。新形势下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要加强对青少年媒介情结的研究,进一步... 网络媒介情结是指人们因过度依赖网络媒体而在其潜意识内所形成的集网络需求、网络情感以及网络意志为一体的一种错综复杂的心理状态,对青少年影响很大,需要科学引导。新形势下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要加强对青少年媒介情结的研究,进一步拓展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的内涵;积极建构学校、家庭、社区一体化教育机制;注重建立青少年同伴之间的有效互动机制;强化媒介素养教育价值性与艺术性的有机结合;重视网络媒介在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中的载体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媒介情结 青少年 媒介素养教育
下载PDF
青少年社会网络与其权益保障之关系新思考 被引量:2
12
作者 高中建 孟利艳 《青少年犯罪问题》 CSSCI 2009年第1期33-35,共3页
青少年社会网络与其权益保障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一方面,社会网络是社会保障体系之外的社会援助体系,青少年的社会网络对其权益保障起着保护作用,另一方面,青少年权益遭受侵害的重要来源正是其社会网络,而青少年在权益遭受侵害时又... 青少年社会网络与其权益保障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一方面,社会网络是社会保障体系之外的社会援助体系,青少年的社会网络对其权益保障起着保护作用,另一方面,青少年权益遭受侵害的重要来源正是其社会网络,而青少年在权益遭受侵害时又多会求助于自己的非制度性的社会网络,并且青少年社会网络的结构要素如网络规模、角色类别次数等也是其权益遭受侵害的生成性因素。在青少年权益保障中,社会网络承担的是"守门人"角色,国家应当承担的是"守夜人"角色。从社会网络的角度视之,不仅可以看出青少年维权的缺失面,也可为其权益保障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及现实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益保障 社会网络 有关问题
下载PDF
我国青少年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状况调查 被引量:7
13
作者 聂立清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4-136,共3页
认同是主体对客体的认识、理解、认可、同意、接纳乃至欣赏、尊崇。它既是一种状态,更是一种过程。在市场体制和经济全球化、对外开放和文化多元化、科技发展和社会信息化、社会多样化和个性特色化发展等一系列新的时代背景下,当代青少... 认同是主体对客体的认识、理解、认可、同意、接纳乃至欣赏、尊崇。它既是一种状态,更是一种过程。在市场体制和经济全球化、对外开放和文化多元化、科技发展和社会信息化、社会多样化和个性特色化发展等一系列新的时代背景下,当代青少年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面临着严峻挑战,一定程度上出现了西化、形式化、边缘化、概念化、教条化、书本化、符号化等倾向,对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政治和社会稳定、和谐社会构建、接班人培养带来了严重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主流意识形态认同 调查研究
下载PDF
青少年网络新语的类化及其寓意 被引量:3
14
作者 高中建 别楠楠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9-65,共7页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使青少年群体更多地使用网络流行语代替传统语言,形成新的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作为典型的高频网络交流群体,青少年的网络新语可以从语言的表达主体、使用平台、表达形式以及表达效应四个维度进行类化分...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使青少年群体更多地使用网络流行语代替传统语言,形成新的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作为典型的高频网络交流群体,青少年的网络新语可以从语言的表达主体、使用平台、表达形式以及表达效应四个维度进行类化分析。中学生新语、大学生新语和社会青年新语反映出年龄构成和知识水平的差异;微博、朋友圈、BBS和QQ新语因为使用平台不同反映出青少年面对不同对象会选择性地使用各类语言来灵活应对;吐槽类、文艺类、缩略类和谐音类新语以不同表达方式反映出多元文化融合下青少年积极进取的价值观、双向开放的人际交往模式;正能量新语和负能量新语代表了青少年亚文化在严峻的就业乃至生存环境下对自我同一性和价值观产生的差异性影响。以网络新语为代表的青少年亚文化是青少年形象的生动展示,具体表现为求新变革、生活态度积极向上,但也有生存困境所迫产生消极颓废的一面,它的显著特点以及青少年的未来走向与主流文化的发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网络新语 类化 亚文化 寓意
下载PDF
文化消费对青少年德育的价值探讨 被引量:3
15
作者 高中建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0年第1期111-113,共3页
德育要取得良好效果必须与青少年的生活实际相结合。青少年的文化消费和德育具有通约性,从文化消费的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探究其对青少年德育的价值所在,有助于发掘青少年德育的有效资源,进而选择适合青少年需求的德育模式对青少年进行教... 德育要取得良好效果必须与青少年的生活实际相结合。青少年的文化消费和德育具有通约性,从文化消费的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探究其对青少年德育的价值所在,有助于发掘青少年德育的有效资源,进而选择适合青少年需求的德育模式对青少年进行教育,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文化消费 德育 价值
下载PDF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魅力状况的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以河南12所高校为例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东亮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92-97,共6页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魅力是高效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的基本条件,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通过实践调查把握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魅力的实际状况,研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魅力存在的问...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魅力是高效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的基本条件,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通过实践调查把握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魅力的实际状况,研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魅力存在的问题,探寻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能为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 教学魅力 调查分析 对策研究
下载PDF
毛泽东青少年思想教育实践观及其启示 被引量:1
17
作者 罗建平 朱巧英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68-70,共3页
毛泽东青少年思想教育实践观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理论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根本原则,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为根本方法,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与工农相结合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从毛泽东青少年思想教育实践观看,思想政治教育要努力培养青少年成为... 毛泽东青少年思想教育实践观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理论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根本原则,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为根本方法,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与工农相结合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从毛泽东青少年思想教育实践观看,思想政治教育要努力培养青少年成为具有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人。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应当创设以青少年为活动主体的实践过程,使之学会向社会学习、向劳动群众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青少年思想教育实践观 实践教学
下载PDF
当代美国青少年社会认同的特点与主流社会应对 被引量:2
18
作者 石方军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5-60,共6页
当代美国青少年群体有多元化的文化认同、消极的政治认同和分裂的身份认同。多元化的文化认同体现在这一群体在社会生活许多具体方面出现的文化冲突;消极的政治认同主要体现在远离政治传媒与消极的选举参与;分裂的身份认同是指美国本土... 当代美国青少年群体有多元化的文化认同、消极的政治认同和分裂的身份认同。多元化的文化认同体现在这一群体在社会生活许多具体方面出现的文化冲突;消极的政治认同主要体现在远离政治传媒与消极的选举参与;分裂的身份认同是指美国本土青少年与移民青少年具有不同的身份意识,大量移民及其后裔同化滞后。美国主流社会强调美国文化和美国意识,政治活动更多考虑青少年参与,加强对贫困青少年的救助,在青少年事务相关领域采取多种措施促进青少年的社会认同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青少年社会认同 文化认同 主流社会
下载PDF
后危机时代大学生的就业诉求与保障机制的构建——基于河南四所高校的调查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翔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9-13,共5页
后危机时代,在依然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正在悄然改变。就业选择更加务实、薪金期望更加理性、价值取向更加多元,同时有着较为现实的期望和诉求。高校、社会、政府应了解大学生群体的就业意愿,掌握他们的现实诉求,因势利导... 后危机时代,在依然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正在悄然改变。就业选择更加务实、薪金期望更加理性、价值取向更加多元,同时有着较为现实的期望和诉求。高校、社会、政府应了解大学生群体的就业意愿,掌握他们的现实诉求,因势利导,相互协作,改革教育模式,完善就业服务,广开就业渠道,健全政策与保障机制,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危机时代 大学生 就业诉求 保障机制
下载PDF
论青少年核心价值观念的培育 被引量:1
20
作者 孟利艳 高中建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 2008年第2期38-41,共4页
价值观念是青少年行为的动机和选择的基础,当前,青少年价值观念多元化、模糊化的现实表明了青少年核心价值观的缺失,核心价值观是青少年价值观念的核心和灵魂,重塑青少年的核心价值观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青少年 核心价值观念 培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