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锁定钢板在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1
作者 杨利斌 董玉珍 杨素敏 《当代医学》 2010年第7期97-98,共2页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粉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3例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采用锁定钢板治疗。结果随访10~17个月(平均14个月)。2例肱骨头坏死,21例X线片显示骨折愈合时间为术后5~12个月(平均7个月),无内固定松动、断...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粉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3例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采用锁定钢板治疗。结果随访10~17个月(平均14个月)。2例肱骨头坏死,21例X线片显示骨折愈合时间为术后5~12个月(平均7个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无肩关节脱位及肩峰撞击。肩关节功能根据Constant-murley评分:优13例,良6例,可2例,差2例,优良率为82.6%。结论肱骨近端锁定钢板能有效固定肱骨近端骨折,使患者能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改善关节功能,是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骨折 粉碎性 锁定钢板
下载PDF
记忆合金在髋臼骨折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杨利斌 宗海斌 +1 位作者 董玉珍 杨素敏 《中国医药导刊》 2010年第2期207-208,共2页
目的:探讨镍钛记忆合金内固定治疗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例髋臼骨折采用镍钛记忆合金内固定治疗。结果:随访15~22个月(平均18个月)。18例切口Ⅰ期愈合,2例延迟愈合。20例X线片显示髓臼骨折愈合时间为术后4~7个月(平均5.5月),... 目的:探讨镍钛记忆合金内固定治疗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例髋臼骨折采用镍钛记忆合金内固定治疗。结果:随访15~22个月(平均18个月)。18例切口Ⅰ期愈合,2例延迟愈合。20例X线片显示髓臼骨折愈合时间为术后4~7个月(平均5.5月),未见内固定物松动、断裂及脱落,无关节感染。创伤性关节炎2例(其中1例骨折移位3mm),股骨头坏死2例,发生异位骨化1例。髋关节功能根据Harris评分:优13例,良4例,中等2例,差1例,优良率为85%。结论:记忆合金内固定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少,骨折愈合率高,为髋臼骨折的解剖重建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骨折 镍钛记忆合金 内固定
下载PDF
cage联合椎弓根螺钉在不稳定性腰椎管狭窄症中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杨利斌 宗海斌 +1 位作者 董玉珍 杨素敏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5期38-40,共3页
目的探讨cage联合椎弓根螺钉在不稳定性腰椎管狭窄症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7例不稳定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取后路椎管减压和椎弓根螺钉固定,椎间隙植碎骨融合,从一侧由后斜向前呈45°置入cage。结果随访15~28个月(平均21个月)... 目的探讨cage联合椎弓根螺钉在不稳定性腰椎管狭窄症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7例不稳定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取后路椎管减压和椎弓根螺钉固定,椎间隙植碎骨融合,从一侧由后斜向前呈45°置入cage。结果随访15~28个月(平均21个月)。症状改善率82.4%,椎体融合率88.2%。3例椎间隙高度丢失1~1.5mm,3例出现固定相邻上或下腰椎不稳。未出现螺钉松动、断裂及cage明显后移。术后3例椎体滑移基本矫正,2例滑移小于1.5mm。结论cage联合椎弓根螺钉治疗不稳定性腰椎管狭窄症,症状改善明显,能有效复位椎体及恢复椎间隙高度,稳定椎体,提高融合率,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狭窄 腰椎不稳 内固定 脊柱融合术
下载PDF
颈椎前路内锁钢板固定的早期并发症及预防 被引量:3
4
作者 原晓景 李立新 +1 位作者 徐海斌 徐达传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4年第6期873-874,共2页
由于能够为颈椎提供即刻稳定性和提高椎间植骨融合率,近年来,颈椎前路钢板固定被广泛应用于颈椎骨折、退行性病变及肿瘤的治疗中.内植物断裂、螺钉松动等晚期并发症也时有发生[1-4].有关早期颈椎前路内植物失当甚至失败的报道较少.本文... 由于能够为颈椎提供即刻稳定性和提高椎间植骨融合率,近年来,颈椎前路钢板固定被广泛应用于颈椎骨折、退行性病变及肿瘤的治疗中.内植物断裂、螺钉松动等晚期并发症也时有发生[1-4].有关早期颈椎前路内植物失当甚至失败的报道较少.本文回顾颈椎前路内锁钢板系统临床应用45例(212枚螺钉),分析早期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外科学 骨板 内固定器 手术后并发症 预防和控制
下载PDF
退行性下颈椎不稳定症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2
5
作者 侯文根 梁秋冬 徐海斌 《中国医药导刊》 2011年第1期23-24,共2页
目的:探讨下颈推不稳症的诊断标准及治疗方法。方法:总结了2004年5月~2007年9月我科42例退行性下颈椎不稳症采用颈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和钢板内固定术的患者,其中:男29例,女13例。年龄(45~68)岁,平均56.5岁,占同期手术治疗颈椎病例的... 目的:探讨下颈推不稳症的诊断标准及治疗方法。方法:总结了2004年5月~2007年9月我科42例退行性下颈椎不稳症采用颈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和钢板内固定术的患者,其中:男29例,女13例。年龄(45~68)岁,平均56.5岁,占同期手术治疗颈椎病例的25.7%。结果:本组病例临床表现为肩臂部疼痛、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手部麻木、抖方肌、提肩肿肌压痛等,影像学检查表现为颈椎椎间隙狭窄、骨赞形成、生理弯曲消失、椎体间位移大于等于3.5mm或椎体间位移1mm~3mm呈阶梯样改变。全部病例随访(10~35)个月,平均随访20.5个月,术后疗效为优良33例,可例5例,差4例,优良率78.6%。结论:退行性下颈椎不稳定症,经正规保守治疗无效,应尽早采用颈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和钢板内固定术稳定,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关节不稳定症 临床治疗
下载PDF
髋臼记忆合金三维内固定系统治疗髋臼后壁骨折 被引量:3
6
作者 赵斌 徐海斌 《实用骨科杂志》 2010年第6期455-457,共3页
目的探讨髋臼记忆合金三维内固定系统在髋臼后壁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05年9月至2008年9月采用髋臼记忆合金三维内固定系统治疗髋臼骨折35例,男25例,女10例;年龄24-62岁,平均40.2岁。其中髋臼后柱、后壁横断性骨折17例,粉碎性骨折1... 目的探讨髋臼记忆合金三维内固定系统在髋臼后壁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05年9月至2008年9月采用髋臼记忆合金三维内固定系统治疗髋臼骨折35例,男25例,女10例;年龄24-62岁,平均40.2岁。其中髋臼后柱、后壁横断性骨折17例,粉碎性骨折18例。结果本组随访12-24个月,平均18个月。27例达解剖复位,8例为满意复位。术后4例出现并发症。参照美国矫形外科研究院标准进行功能评价,优25例,良8例,可2例,优良率为94.3%。结论髋臼记忆合金内固定系统为髋臼后壁骨折的解剖重建,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后壁骨折 记忆合金三维内固定系统 切开复位
下载PDF
高压氧及甲基强的松龙联合应用预防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7
作者 赵斌 黄媛霞 +2 位作者 吴大鹏 徐海斌 李康 《中国民康医学》 2008年第13期1406-1407,共2页
目的:探讨颈、胸椎管狭窄症患者围手术期应用高压氧疗法、甲基强的松龙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疗效。方法:对46例行颈、胸椎后路椎板减压治疗的颈、胸椎管狭窄症患者在术前、术后应用高压氧、甲基强的松龙治疗。结果:高压氧疗法与甲基... 目的:探讨颈、胸椎管狭窄症患者围手术期应用高压氧疗法、甲基强的松龙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疗效。方法:对46例行颈、胸椎后路椎板减压治疗的颈、胸椎管狭窄症患者在术前、术后应用高压氧、甲基强的松龙治疗。结果:高压氧疗法与甲基强的松龙联合应用能有效缓解或消除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症状。结论:高压氧疗法、甲基强的松龙是治疗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狭窄症 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SCII) 高压氧疗法 甲基强的松龙(MP)
下载PDF
脊椎结核治疗失误76例分析
8
作者 李立新 原晓景 徐达传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3年第7期1059-1060,共2页
关键词 结核 脊柱/治疗 治疗失误
下载PDF
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9
作者 杨利斌 《中外医疗》 2010年第3期42-42,44,共2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7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病人的21个椎体,经皮椎弓根向椎体内穿针并注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结果17例病人每个椎体注入骨水泥2.5~5mL,X线检查骨水泥充盈...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7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病人的21个椎体,经皮椎弓根向椎体内穿针并注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结果17例病人每个椎体注入骨水泥2.5~5mL,X线检查骨水泥充盈满意。术后6h~3d,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5例出现骨水泥渗漏至椎间、椎旁或椎体前沿。病人随访5~8个月,疼痛未复发,椎体形态未见改变。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能够迅速缓解疼痛,改善生活质量;增加骨强度,避免椎体继续压缩,是安全有效的微创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 骨折
下载PDF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结核分枝杆菌DNA诊断关节结核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7
10
作者 孙永生 吕卫新 +4 位作者 温建民 娄思权 焦长庚 杨素敏 徐海斌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CAS 2010年第3期11-15,共5页
目的评价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关节结核标本结核分枝杆菌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 acid,DNA)诊断关节结核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份标准标本(5份结核分枝杆菌标准菌株、5份卡介苗和10份其它细菌标... 目的评价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关节结核标本结核分枝杆菌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 acid,DNA)诊断关节结核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份标准标本(5份结核分枝杆菌标准菌株、5份卡介苗和10份其它细菌标本)分别应用PCR盲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DNA。对95例关节结核标本和98例非关节结核标本分别应用PCR检测结核分枝杆菌DNA。应用疾病诊断方法的临床评价原则对PCR诊断关节结核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进行评价。结果 (1)20份标准标本PCR检测中,结核分枝杆菌和卡介苗均为阳性,而其它细菌均为阴性;(2)95例关节结核标本中,PCR阳性78例、阴性17例;98例非关节结核标本中,PCR阳性9例、阴性89例;(3)PCR检测关节结核标本结核分枝杆菌DNA的敏感性为82.11%、特异性为90.81%、准确性为86.60%、阳性预测值为89.80%、阴性预测值为84.00%;(4)PCR整个检测过程自动化控制,可在3~6h内完成。结论 PCR是一种敏感、特异、快速、简便、无创、标本微量的关节结核标本结核分枝杆菌检测方法,对于关节结核的早期、快速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结核 聚合酶链反应 结核分枝杆菌 DNA 诊断 临床评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