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风险管理在神经内科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
作者 张建璞 马岩晓 王盼盼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7年第23期117-119,共3页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理念在神经内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患者100例,将其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风险管理,比较两组...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理念在神经内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患者100例,将其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在神经内科不良事件认知率和对临床护理工作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对神经内科各项住院不良风险事件的认知率、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护患纠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风险管理联合神经内科常规护理能明显提高住院患者对风险事件的认知率以及对服务态度的满意率,更能凸显患者对疾病的知情权和缓解紧张的护患关系,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具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管理 常规护理 神经内科 应用价值
下载PDF
浅析神经内科患者护理工作 被引量:2
2
作者 穆培霞 《医学信息(下旬刊)》 2010年第3期200-200,共1页
探讨了护理工作在各种神经内科患者中的重要性,并进行了分析,包括循证护理在神经内科患者的应用;神经内科患者睡眠障碍的护理;健康教育在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护理等。安全是人的基本需要,护理工作是保... 探讨了护理工作在各种神经内科患者中的重要性,并进行了分析,包括循证护理在神经内科患者的应用;神经内科患者睡眠障碍的护理;健康教育在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护理等。安全是人的基本需要,护理工作是保证患者安全的基本要求,护理工作应受到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工作 神经内科患者 安全 重视
下载PDF
改良强化胰岛素对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的影响分析
3
作者 吴强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6年第24期143-144,共2页
目的分析改良强化胰岛素对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5年10月新乡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接诊的100例危重症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改良强化胰岛素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 目的分析改良强化胰岛素对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5年10月新乡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接诊的100例危重症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改良强化胰岛素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胰岛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清蛋白下降比、感染率、病死率、胰岛素用量、治疗时间、低血糖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清蛋白下降高于对照组,胰岛素用量少于对照组,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感染率、病死率、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强化胰岛素治疗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可降低患者感染率和病死率,对患者良好预后具有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病 胰岛素 神经内科
下载PDF
颈内静脉置管术在神经内科穿刺困难病人中的应用
4
作者 任莉 《中国医药指南(学术版)》 2008年第2期199-200,共2页
目的观察颈内静脉置管术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穿刺困难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07年5月住院患者35例穿刺困难患者进行颈内静脉置管术。结果置管成功34例,成功率97%;失败1例,占3%。结论颈内静脉置管术是神经内科穿刺困难患者... 目的观察颈内静脉置管术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穿刺困难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07年5月住院患者35例穿刺困难患者进行颈内静脉置管术。结果置管成功34例,成功率97%;失败1例,占3%。结论颈内静脉置管术是神经内科穿刺困难患者维持静脉通路的有效手段,它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静脉置管术 神经内科 穿刺困难
下载PDF
常规静脉给药联合鞘内药物注射治疗急性期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乔燕燕 刘斌 路燕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513-1516,1522,共5页
背景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是一种对视神经、脊髓及大脑均具侵袭性的脱髓鞘疾病,虽然NMOSD已从多发性硬化症(MS)中独立出来,但二者在发病机制、基因易感以及治疗策略等方面存在差异的同时亦有重叠或相似的部分,近年来,鞘内药物注... 背景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是一种对视神经、脊髓及大脑均具侵袭性的脱髓鞘疾病,虽然NMOSD已从多发性硬化症(MS)中独立出来,但二者在发病机制、基因易感以及治疗策略等方面存在差异的同时亦有重叠或相似的部分,近年来,鞘内药物注射治疗MS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该方法对于NMOSD的治疗效果尚未明朗,临床有必要对此进一步明确。目的观察常规静脉给药联合鞘内药物注射治疗急性期NMOSD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6月在新乡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确诊的急性期NMOSD患者10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72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组根据干预方法分为观察亚组1(n=37)、观察亚组2(n=35)。患者均采用1~2种静脉药物行静脉注射常规治疗,观察亚组1在以上常规静脉给药基础上给予地塞米松(5.0 mg·次^-1·d^-1)与甲氨蝶呤(2.5 mg·次^-1·d^-1)联合行鞘内药物注射治疗;观察亚组2在常规静脉给药基础上选择地塞米松(5.0 mg·次^-1·d^-1)或甲氨蝶呤(2.5 mg·次^-1·d^-1)行鞘内药物注射治疗。治疗时间均在4周以上,出院后均随访24个月。统计患者的性别、年龄、入/出院神经功能缺损[扩展的功能障碍状况量表(EDSS)及其部分子项目]情况及差值、入/出院日常生活能力[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水平及差值、观察亚组1和观察亚组2的鞘内药物注射次数。结果观察组出院EDSS评分低于对照组,入/出院EDSS评分差值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亚组1入/出院EDSS评分差值大于观察亚组2(P<0.05);观察亚组1出院EDSS评分低于观察亚组2(P<0.05)。随访13~18、19~24个月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单纯静脉给药的治疗方式比较,联合鞘内药物注射治疗急性期NMOSD在改善患者运动功能、降低残疾程度及远期复发率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地塞米松与甲氨蝶呤的联合鞘内药物注射较两种药物之一的单药鞘内药物注射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脊髓炎 注射 脊髓 治疗结果 地塞米松 甲氨蝶呤
下载PDF
缺氧缺糖/复氧复糖对大鼠皮质及海马神经元ClC-3氯离子通道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周海燕 周立 范俊生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81-585,共5页
目的:研究原代培养大鼠前额叶皮质和海马神经元缺氧缺糖/复氧复糖后电压门控氯离子通道3(voltage-gated chloride channel 3,ClC-3)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方法:取原代培养8 d的大鼠皮质和海马神经元,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 目的:研究原代培养大鼠前额叶皮质和海马神经元缺氧缺糖/复氧复糖后电压门控氯离子通道3(voltage-gated chloride channel 3,ClC-3)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方法:取原代培养8 d的大鼠皮质和海马神经元,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缺氧缺糖30 min后再复氧复糖,于复氧复糖后6、24、48、72 h采用反转录酶-聚合酶链锁反应(RT-PCR)、Western blot技术检测ClC-3 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原代培养大鼠皮质和海马神经元ClC-3 mRNA及蛋白水平呈低水平表达。缺氧缺糖/复氧复糖24 h后培养皮质神经元ClC-3mRNA及蛋白水平开始上调,48 h仍然高表达,72 h后下降(P<0.05)。海马神经元ClC-3 mRNA在缺氧缺糖/复氧复糖6 h后即开始升高,高峰持续从24~48 h(P<0.05),72 h下降至略高于正常水平(P<0.05)。海马神经元ClC-3蛋白在24 h后表达开始逐渐升高,至72 h仍高表达(P<0.05)。结论:C1C-3通道表达上调可能增强复氧复糖后细胞对氧化应激、炎性反应的同时也促进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压门控氯离子通道3 额叶皮质 海马 缺氧缺糖 复氧复糖 大鼠
下载PDF
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与神经免疫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吴强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第14期98-100,共3页
目的分析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与神经免疫的关系。方法以我院2012-03—2015-03收治的100例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中毒后迟发性脑病68例,为DEACMP组;单纯一氧化碳中毒(ACOP)32例,为单纯ACOP组;选择同期行体检的50... 目的分析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与神经免疫的关系。方法以我院2012-03—2015-03收治的100例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中毒后迟发性脑病68例,为DEACMP组;单纯一氧化碳中毒(ACOP)32例,为单纯ACOP组;选择同期行体检的50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通过ELISA法对所有对象神经免疫指标(IL-4、IL-10、IFN-γ、TGF-β1)进行测定,比较3组相关指标。结果DEACMP组IL-4、IL-10、IFN-γ、TGF-β1与单纯ACO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EACMP组与对照组IL-4、IFN-γ、TGF-β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认知障碍程度DEACMP患者IL-4、IL-10、IFN-γ、TGF-β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EACMP发病及其认知功能障碍程度可能与神经免疫损伤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碳中毒 迟发性脑病 神经免疫 相关性
下载PDF
误诊为神经痛的带状疱疹30例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卢斌 刘会平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07年第7期44-44,共1页
在临床上,有不少带状疱疹病人表现为剧烈的头痛、胸痛或大腿等处皮肤痛,由于没有特定体征,初期往往易被误诊为神经痛,数日后才有皮疹出现,方可明确诊断。但患者往往因延误治疗时机,而造成顽固的后遗神经痛。为减少误诊的发生,现... 在临床上,有不少带状疱疹病人表现为剧烈的头痛、胸痛或大腿等处皮肤痛,由于没有特定体征,初期往往易被误诊为神经痛,数日后才有皮疹出现,方可明确诊断。但患者往往因延误治疗时机,而造成顽固的后遗神经痛。为减少误诊的发生,现将我科1993年9月-2007年3月收治的30例误诊为神经痛的带状疱疹病例总结分析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神经痛 误诊分析
下载PDF
刺五加治疗肾虚型神经失调44例
9
作者 卢斌 刘会平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07年第8期26-26,共1页
血管神经性头痛、头晕是临床常见症候群,其中伴有体虚乏力、失眠多梦、食欲不振、腰膝酸软者,属中医肾虚、脾虚症。临床实践中发现,刺五加对这种类型的神经失调疗效显著。现总结如下。
关键词 神经失调 肾虚型 刺五加 治疗
下载PDF
200例脑卒中患者医院感染调查
10
作者 吴强 张皎皎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8年第5期107-108,共2页
关键词 脑卒中 医院感染 调查
下载PDF
神经胶质瘤干细胞样细胞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初探
11
作者 李磊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21-24,共4页
目的分选神经胶质瘤C6细胞中的侧群(SP)细胞,探讨其相关生物学特性。方法 Hoechst33342染色流式细胞仪分选SP细胞,另取非侧群(NSP)细胞作为对照。MTT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平板克隆法检测细胞克隆形成能力,无血清悬浮培养观察细胞的球囊... 目的分选神经胶质瘤C6细胞中的侧群(SP)细胞,探讨其相关生物学特性。方法 Hoechst33342染色流式细胞仪分选SP细胞,另取非侧群(NSP)细胞作为对照。MTT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平板克隆法检测细胞克隆形成能力,无血清悬浮培养观察细胞的球囊形成能力,裸鼠移植瘤实验检测细胞的成瘤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CD133的表达。结果神经胶质瘤C6细胞中SP细胞的比例为(4.24±1.36)%。SP细胞的生长速度显著快于NSP细胞(P<0.05)。SP细胞在无血清条件下培养有形成球囊的特性,而NSP细胞无球囊性生长的特性。SP细胞的克隆形成率为(31.24±6.48)%显著高于NSP细胞的(9.63±1.16%)(P<0.01)。103、104、105、106个SP细胞接种裸鼠皮下,成瘤率分别为40.00%、60.00%、80.00%和100.00%,而NSP细胞的成瘤率分别为0、0、60.00%和70.00%,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SP细胞CD133表达的量为(61.74±7.32)%显著高于NSP的(1.06±0.81)%(P<0.01)。结论神经胶质瘤中存在SP细胞,SP细胞高表达干细胞标志蛋白CD133,SP细胞分选可以富集神经胶质瘤肿瘤干细胞样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肿瘤干细胞 侧群细胞 CD133
下载PDF
mTOR信号通路在神经胶质瘤干细胞样细胞中激活的意义研究
12
作者 李磊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29-32,共4页
目的分选神经胶质瘤C6细胞中的侧群(SP)细胞,探讨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蛋白对神经胶质瘤SP细胞的影响。方法 Hoechst33342染色流式细胞仪分选SP细胞,另取非侧群(NSP)细胞作为对照。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mTOR基因... 目的分选神经胶质瘤C6细胞中的侧群(SP)细胞,探讨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蛋白对神经胶质瘤SP细胞的影响。方法 Hoechst33342染色流式细胞仪分选SP细胞,另取非侧群(NSP)细胞作为对照。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mTOR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化学合成的双链SiRNA沉默mTOR基因的表达。结果 SP和NSP细胞中mTOR基因的2-△Ct值分别为(0.623±0.087)和(0.289±0.046),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mTOR蛋白的表达在SP细胞也显著高于NSP细胞。化学合成的靶向SiRNA可以显著下调mTOR的表达(P<0.01)。SiRNA下调mTOR表达后,SP细胞在C6细胞中的比例从5.67±1.46%减少到1.33±0.26%(P<0.01)。结论神经胶质瘤SP细胞高表达mTOR,下调mTOR的表达可以减少SP细胞的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肿瘤干细胞 侧群细胞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及同型半胱氨酸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被引量:50
13
作者 张敏 李卫征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2292-2294,共3页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DMCI)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同型半胱氨酸(Hcy)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1年5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102例首次发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其中DMCI患者44例,非糖尿病脑梗死(CI)患...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DMCI)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同型半胱氨酸(Hcy)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1年5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102例首次发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其中DMCI患者44例,非糖尿病脑梗死(CI)患者58例。所有患者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颈动脉有无斑块及斑块的稳定性,并检测hs-CRP和Hcy水平。结果 DMCI组hs-CRP和Hcy水平与CI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MCI组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86.4%)与CI组(69.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MCI患者中不稳定性斑块组和稳定性斑块组hs-CRP和Hcy水平与无斑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性斑块组hs-CRP与稳定性斑块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MCI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较高,可能与hs-CRP和Hcy升高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糖尿病 2型 动脉粥样硬化 超敏C反应蛋白 同型半胱氨酸
下载PDF
MRI和磁共振波谱在肝性脑病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0
14
作者 赵红领 高绚照 +1 位作者 刘惠萍 马连萍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66-268,共3页
目的探讨MRI和磁共振波谱(1H-MRS)在肝性脑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例肝性脑病患者行MRI和1H-MRS检查,检测基底节MRS的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酸(Cr)、胆碱(Cho)、谷氨酰胺复合物(Glx)、肌醇(mI)的峰值,计算Cho、mI、NAA与Cr的比值,... 目的探讨MRI和磁共振波谱(1H-MRS)在肝性脑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例肝性脑病患者行MRI和1H-MRS检查,检测基底节MRS的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酸(Cr)、胆碱(Cho)、谷氨酰胺复合物(Glx)、肌醇(mI)的峰值,计算Cho、mI、NAA与Cr的比值,并与5名正常对照者比较。结果 MRI检查显示,6例肝性脑病患者双侧基底节T1WI均出现高信号,其中1例累及内囊、2例累及尾状核、1例累及中脑被盖;5例患者T2WI未见明显异常信号,1例患者因并发弥漫性脑水肿T2WI出现广泛高信号影。1H-MRS显示,肝性脑病组双侧基底节Cho峰、mI峰、Cho/Cr和mI/Cr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Glx峰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0.005);两组NAA/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RI显示双侧基底节T1WI高信号是肝性脑病特征性改变。1H-MRS能准确地反映其脑代谢物质水平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性脑病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波谱
下载PDF
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100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5
作者 徐长水 徐军 +3 位作者 王勋伟 王慧娟 王文霞 李燕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8期693-694,共2页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灯盏细辛注射液 治疗 疗效观察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MRI和磁共振质子波谱分析对大脑胶质瘤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16
作者 赵红领 高绚照 +2 位作者 刘惠萍 马连萍 苗成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54-456,共3页
目的探讨MRI和磁共振质子波谱分析(1H-MRS)对大脑胶质瘤病(GC)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3.0 T磁共振机给9例GC患者作头颅常规MRI+增强扫描,以及7例患者行1H-MRS检查。检测病变区域和对侧相应区域MRS的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酸(Cr)、胆碱... 目的探讨MRI和磁共振质子波谱分析(1H-MRS)对大脑胶质瘤病(GC)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3.0 T磁共振机给9例GC患者作头颅常规MRI+增强扫描,以及7例患者行1H-MRS检查。检测病变区域和对侧相应区域MRS的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酸(Cr)、胆碱(Cho)、肌醇(mI)、乳酸(Lac)、脂质(Lip)峰值,计算NAA、Cho、mI与Cr及Cho与NAA的比值。结果 MRI检查示,病灶均侵犯2个或以上脑叶,位于颞叶9例、额叶6例、胼胝体5例、顶、枕叶和基底节区各4例、岛叶2例、小脑1例。病灶T1WI低或等信号,T2WI高或混杂高信号,占位效应轻。增强扫描,有结节或斑片状强化3例,无强化6例。1H-MRS检查示:与对侧比较,病变区域NAA/Cr降低,Cho/Cr升高,Cho/NAA升高(均P<0.05);NAA峰降低,Cho峰升高(均P<0.05);mI/Cr及mI、Lac、Lip峰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RI是诊断GC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MRS是其非常重要的补充。二者结合对GC的诊断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病 MRI 磁共振质子波谱分析
下载PDF
川芎嗪对内毒素性休克大鼠脑损伤的作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赵红领 李磊 苗成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708-1712,共5页
目的:研究川芎嗪(ligustrazine,Lig)对内毒素性休克大鼠脑损伤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LPS组和LPS+Lig组,每组16只,上述每组再分为2个亚组:6 h组和12 h组,各8只大鼠。以尾静脉注射5 mg/kg脂... 目的:研究川芎嗪(ligustrazine,Lig)对内毒素性休克大鼠脑损伤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LPS组和LPS+Lig组,每组16只,上述每组再分为2个亚组:6 h组和12 h组,各8只大鼠。以尾静脉注射5 mg/kg脂多糖(LPS)建立内毒素性休克大鼠模型,腹腔注射盐酸川芎嗪注射液200 mg/kg,分别在相应时点进行眼球摘除采血并断头取脑组织,ELISA法检测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含量,脑组织匀浆检测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含量,TUNEL染色法检测脑组织中海马区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Bax和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与LPS组相比,川芎嗪能降低内毒素性休克所致大鼠NSE和NO含量的上升,同时抑制海马区细胞的凋亡,增加Bax的蛋白表达并降低Bcl-2的蛋白表达。结论:川芎嗪通过降低NSE和NO含量,减轻内毒素性休克大鼠的脑损伤程度,可能与其调节Bax和Bcl-2蛋白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感染性休克 脑损伤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一氧化氮
下载PDF
大脑中动脉狭窄的TCD、CTA、DSA检测对比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李慧 张敏 +1 位作者 王夏红 赵建民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8年第12期60-61,共2页
目的以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为参照,比较TCD、CTA、DSA诊断大脑中动脉狭窄的准确性,评价其临床价值。方法对40例经DSA确诊的单双例72处大脑中动脉狭窄的患者,回顾分析TCD、CTA的检查结果,比较其对大脑中动脉(MCA)M1段、M2段狭窄诊断... 目的以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为参照,比较TCD、CTA、DSA诊断大脑中动脉狭窄的准确性,评价其临床价值。方法对40例经DSA确诊的单双例72处大脑中动脉狭窄的患者,回顾分析TCD、CTA的检查结果,比较其对大脑中动脉(MCA)M1段、M2段狭窄诊断的准确率。结果TCD、CTA、DSA诊断MCA M1段、M2段狭窄的准确率分别为82.5%、96.5%、100%及26.7%、80.0%、100%。三者对MCA M1段狭窄的诊断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诊断M2段狭窄,TCD与CTA、DSA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CTA与DSA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CTA、DSA均能准确显示MCA狭窄,TCD有局限性,均能为临床提供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多普勒 CT血管造影 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 大脑中动脉 狭窄
下载PDF
脑低灌注与脑梗死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12
19
作者 周俐红 李艳丽 许江飞 《中国当代医药》 2010年第10期143-143,共1页
目的:了解低灌注对脑梗死形成的影响,探讨如何保证正常的脑灌注,减少脑梗死的发病率的方法。方法:对60例低灌注性脑梗死患者的病因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了解各种原因导致的脑组织低灌注与脑梗死的关系。结果:60例低灌注脑梗死中,有重大... 目的:了解低灌注对脑梗死形成的影响,探讨如何保证正常的脑灌注,减少脑梗死的发病率的方法。方法:对60例低灌注性脑梗死患者的病因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了解各种原因导致的脑组织低灌注与脑梗死的关系。结果:60例低灌注脑梗死中,有重大手术者9例,占15.0%;发热、大量出汗后21例,占35.0%;急性胃肠炎、脱水者4例,占6.7%;需限水、限食、甚至禁食者11例,占18.3%;过量服用降压药物者15例,占25.0%。所有梗死部位均为分水岭梗死。结论:低灌注是导致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应当维持正常的脑灌注量、进行个体化治疗,以减少脑梗死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低灌注 脑梗死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6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吴强 马慧娟 +1 位作者 路法枝 张皎皎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8年第32期161-162,共2页
目的:研究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了60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以痴呆、精神症状、二便失禁为主,CT提示额、... 目的:研究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了60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以痴呆、精神症状、二便失禁为主,CT提示额、顶、枕叶皮质下白质密度降低。治疗主要为高压氧疗、激素、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有效率为89.1%,26.7%的患者可痊愈。结论:神经系统损害程度及预后与急性期吸入一氧化碳的浓度、昏迷时间长短、患者年龄、急性期是否及时行高压氧治疗、既往身体状况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碳中毒 迟发性脑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