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诊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蔡国成 解华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4年第14期102-103,共2页
目的:探讨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47例异常脑脊液细胞学检查。结果:47例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异常病例中,化脓性脑膜脑炎8例,结核性脑膜脑炎9例,病毒性脑膜脑炎11例,霉菌性脑膜脑炎2例,寄生虫感染... 目的:探讨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47例异常脑脊液细胞学检查。结果:47例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异常病例中,化脓性脑膜脑炎8例,结核性脑膜脑炎9例,病毒性脑膜脑炎11例,霉菌性脑膜脑炎2例,寄生虫感染2例;其余15例,其中包含多发性硬化8例,格林巴利症3例,脊髓炎3例,肿瘤1例。大部分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通过脑脊液细胞检查就可确诊,有时尚需结合其他检查,最后都能得到确诊。结论:脑脊液细胞学检查能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病因诊断提供客观依据,并能为临床药物疗效评价提供依据。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脊液细胞学检查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病因诊断
下载PDF
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3
2
作者 徐猛 《中国医学工程》 2011年第4期105-106,共2页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D-D)的动态变化与急性脑梗死(AC I)的梗死灶体积、病情轻重程度以及临床预后等的相关性。方法将首次患AC I的患者87例根据梗死灶体积分为大梗死组、中梗死组和小梗死组,于发病7d、14d及28d进行血浆D-D含量测定,于...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D-D)的动态变化与急性脑梗死(AC I)的梗死灶体积、病情轻重程度以及临床预后等的相关性。方法将首次患AC I的患者87例根据梗死灶体积分为大梗死组、中梗死组和小梗死组,于发病7d、14d及28d进行血浆D-D含量测定,于28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测定,同时收集年龄、性别与观察组相匹配的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血浆D-D含量测定。分别对四组患者D-D含量及临床预后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各梗死组血浆D-D含量在不同的时段均高于对照组(P均<0.001)。各梗死组血浆D-D含量显示,从发病时间方面:发病14 d>发病7d>发病28d,从梗死灶体积方面:大梗死组>中梗死组>小梗死组>对照组,各级之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均<0.01)。发病28d各梗死组CSS评分:大梗死组>中梗死组>小梗死组,各级之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均<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浆D-二聚水平在急性期逐步升高,在恢复期逐步降低,与梗死灶体积、病情轻重程度呈正相关,与临床预后呈负相关。血浆D-二聚水平可直接地反映机体的凝血、继发性纤溶状态和病情的变化,对诊断和预后判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二聚体 急性脑梗死 梗死灶体积 病情轻重程度 预后
下载PDF
石杉碱甲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8
3
作者 徐猛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2年第20期15-17,共3页
目的观察石杉碱甲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8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口服尼莫地平+吡拉西坦;治疗组口服尼莫地平+石杉碱甲。2组均治疗6个月。检测2组... 目的观察石杉碱甲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8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口服尼莫地平+吡拉西坦;治疗组口服尼莫地平+石杉碱甲。2组均治疗6个月。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MMSE、ADL、HDS-R评分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6个月后,2组患者的MMSE、ADL、HDS-R评分比治疗前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而治疗组MMSE、ADL、HDS-R评分改善更显著(P<0.01)。2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石杉碱甲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疗效显著优于吡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安全性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杉碱甲 尼莫地平 吡拉西坦 血管性痴呆
下载PDF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治疗观察 被引量:3
4
作者 徐猛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2年第14期73-74,共2页
高血压脑出血是临床常见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病死率的特点。死亡与致残的主要原因是血肿的颅内占位效应、脑水肿、脑室梗阻和出血对周围脑及脑血管损害产生的一系列病理变化。既往内科保守治疗病死率、致残率高,目前采用颅... 高血压脑出血是临床常见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病死率的特点。死亡与致残的主要原因是血肿的颅内占位效应、脑水肿、脑室梗阻和出血对周围脑及脑血管损害产生的一系列病理变化。既往内科保守治疗病死率、致残率高,目前采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取得一定发展,我院从2005年开展微创术以来取得了一定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清除术 高血压 脑出血
下载PDF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与治疗
5
作者 蔡国成 《中原医刊》 2006年第5期66-66,共1页
关键词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抗凝治疗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 出血性脑血管病 脑底异常血管网 脑实质出血 诊断 发病年龄 动静脉畸形 青少年发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