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玉米秸秆还田技术在小麦栽培中的应用——以河南鹤壁地区为例 被引量:9
1
作者 梅兹君 张同香 +1 位作者 刘亚伟 张国合 《农业科技通讯》 2020年第9期11-13,共3页
在小麦栽培中合理利用玉米秸秆还田技术可以改善土壤的成分,增加肥力,提升农业种植质量,促进小麦高产。笔者结合鹤壁地区小麦种植实际情况,探讨了玉米秸秆还田技术在小麦栽培中的应用,为充分利用玉米秸秆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玉米秸秆还田 小麦栽培 小麦种植 河南鹤壁
下载PDF
黄淮海区域农作物秸秆还田问题探析
2
作者 王怀苹 郭宇 +4 位作者 王国祥 宋双全 程玉红 马洪波 夏海东 《耕作与栽培》 2023年第6期136-138,共3页
作物秸秆含有较为丰富全面的营养成分、有机质和能量。农作物秸秆还田是最直接有效的利用方式,既能缓解因焚烧秸秆带来的环保压力,又能破除土壤板结、改良土壤结构、提升土壤肥力。黄淮海区域是一年两熟制耕作类型,秸秆量在19500~75000 ... 作物秸秆含有较为丰富全面的营养成分、有机质和能量。农作物秸秆还田是最直接有效的利用方式,既能缓解因焚烧秸秆带来的环保压力,又能破除土壤板结、改良土壤结构、提升土壤肥力。黄淮海区域是一年两熟制耕作类型,秸秆量在19500~75000 kg/hm^(2),秸秆全量还田腐熟不彻底或整地质量粗放可能会导致出苗差、苗弱现象,也会加重田间病虫害的发生。本文综合分析了农作物秸秆还田历史脉络,针对生产上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综合分析并提出了解决办法,加大研究、开发秸秆多途径综合利用力度,提升秸秆价值,削减农作物秸秆连年全量还田带来的负面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 秸秆还田 有机质 土壤改良
下载PDF
鹤壁市玉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军朝 王存纲 《农业科技通讯》 2016年第3期23-23,128,共2页
黄淮海地区是我国夏玉米集中产区,在国家粮食安全中占有重要地位。河南位居黄淮海玉米优势产区的核心部位,在我国玉米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鹤壁市是河南省粮食高产区,在玉米高产栽培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但在实际生产中,鹤壁市... 黄淮海地区是我国夏玉米集中产区,在国家粮食安全中占有重要地位。河南位居黄淮海玉米优势产区的核心部位,在我国玉米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鹤壁市是河南省粮食高产区,在玉米高产栽培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但在实际生产中,鹤壁市玉米产量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在玉米生产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我们着重从鹤壁市玉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两方面进行论述,旨在为今后鹤壁市玉米产量进一步提升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鹤壁市 玉米生产 存在问题 解决办法
下载PDF
小麦新品种淮麦33适宜播期播量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梅兹君 赵树政 +5 位作者 吴勇 章慧玉 杨美丽 原明月 艾振光 臧鑫 《中国种业》 2016年第11期45-47,共3页
为探明小麦新品种淮麦33的最佳播期和适宜播量,以半冬性小麦新品种淮麦33为研究材料,采取播期、播量两因素互作裂区试验设计,分析播期、播量互作条件下对产量及产量三要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组合A2B2、A3B5产量最高,淮麦33适宜播期... 为探明小麦新品种淮麦33的最佳播期和适宜播量,以半冬性小麦新品种淮麦33为研究材料,采取播期、播量两因素互作裂区试验设计,分析播期、播量互作条件下对产量及产量三要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组合A2B2、A3B5产量最高,淮麦33适宜播期为10月10日左右,适宜播量为222.0kg/hm2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麦33 产量 适宜播期 适宜播量
下载PDF
优质广适高产小麦新品种淮麦33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3
5
作者 梅兹君 刘平丽 靳海蕾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第13期46-47,共2页
介绍了小麦新品种淮麦33的特征特性,总结归纳其高产栽培技术,包括整地施肥、适期播种、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适期收获等方面内容,以期为该品种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技术参考,为农民增产增收提供有力技术指导。
关键词 小麦新品种 淮麦33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下载PDF
黄淮海地区夏玉米群体整齐度的影响因素及解决措施 被引量:3
6
作者 刘合军 洪玮 张军朝 《农业科技通讯》 2016年第1期183-185,共3页
黄淮地区是我国夏玉米集中产区,在国家粮食安全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在实际生产中,由于环境条件的差异和玉米群体内部单株间的竞争,致使玉米群体整齐度下降,限制了单产潜力的充分发挥。我们着重从影响黄淮海夏玉米群体整齐度的因素和解决... 黄淮地区是我国夏玉米集中产区,在国家粮食安全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在实际生产中,由于环境条件的差异和玉米群体内部单株间的竞争,致使玉米群体整齐度下降,限制了单产潜力的充分发挥。我们着重从影响黄淮海夏玉米群体整齐度的因素和解决措施两方面进行论述,旨在为今后黄淮海地区大面积提高夏玉米群体整齐度,进而提高夏玉米产量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淮海 夏玉米 群体整齐度 影响因素 解决措施
下载PDF
2015—2016年鹤壁市小麦新品种比较试验 被引量:2
7
作者 黎东亮 马洪波 +1 位作者 董红星 李源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第17期36-36,39,共2页
为探索适合河南省鹤壁区域种植的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小麦新品种,特开展了小麦新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百农418、周麦27、存麦11产量较高,可作为主导品种推广;中育9298、洛麦28可作为搭配品种种植。
关键词 小麦 新品种 生育期 产量 河南鹤壁 2015-2016年
下载PDF
玉米单粒精密播种机械筛选测试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梅兹君 张同香 +2 位作者 闫丽慧 侯现军 张国合 《农业科技通讯》 2020年第7期97-99,共3页
为进一步提高机械播种质量,选择本地代表性的单粒精播机(2BYF-3型玉米免耕施肥播种机)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该机器在播深、播量、重播率、漏播率、粒距合格指数等性能指标均符合机械设计;产量结果同大田人工播种基本持平,同时又起到节本... 为进一步提高机械播种质量,选择本地代表性的单粒精播机(2BYF-3型玉米免耕施肥播种机)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该机器在播深、播量、重播率、漏播率、粒距合格指数等性能指标均符合机械设计;产量结果同大田人工播种基本持平,同时又起到节本增效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精播机 粒距合格指数 产量
下载PDF
旱地小麦品种鹤麦801高产栽培技术
9
作者 梅兹君 杨美丽 +4 位作者 徐令超 吴勇 赵树政 章慧玉 刘平丽 《种业导刊》 2015年第7期8-9,共2页
介绍了鹤麦801的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和适宜推广地区,从科学配方施肥、深浅轮耕、提高整地质量、播前药剂拌种、适期适量播种、加强田间管理、防治病虫害和合理灌溉等方面介绍了鹤麦801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 旱地小麦 鹤麦801 栽培
下载PDF
高产节水小麦新品种浚晓9706的选育经过及栽培技术
10
作者 李九勤 李保峰 +3 位作者 董本坡 艾振光 李源 牛俊贝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第17期35-36,共2页
浚晓9706系河南省浚县春晓种业有限责任公司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2011年通过河南省审定。本文介绍了浚晓9706品种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产量表现,总结了其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小麦新品种 浚晓9706 选育经过 特征特性 产量表现 栽培技术
下载PDF
玉米新品种浚单509的亲本特性和高产制种技术
11
作者 张同香 李彦昌 +4 位作者 黎东亮 张素娟 程建梅 申亚飞 牛俊贝 《农业科技通讯》 2016年第9期197-199,共3页
浚单509是鹤壁市农业科学院于2010年以浚50X为母本、浚M9为父本进行杂交组配,育成的玉米新品种。通过连续两年在甘肃制种基地对浚单509亲本生物学特性的观察,提出了该品种在基地选择、种植密度、播期调节、水肥管理、去杂去劣及种子收... 浚单509是鹤壁市农业科学院于2010年以浚50X为母本、浚M9为父本进行杂交组配,育成的玉米新品种。通过连续两年在甘肃制种基地对浚单509亲本生物学特性的观察,提出了该品种在基地选择、种植密度、播期调节、水肥管理、去杂去劣及种子收获等方面的关键生产技术,以期为繁育浚单509优质种子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新品种 浚单509 亲本特性 高产制种技术
下载PDF
国审高产小麦新品种淮麦33高产栽培技术
12
作者 梅兹君 杨美丽 +2 位作者 徐令超 苏玉杰 程建梅 《农业科技通讯》 2016年第7期179-181,共3页
淮麦33是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经过7年精心培育的小麦新品种,2014年通过国家审定。介绍了该品种的主要品种特征特性,并根据其特性详细阐述了淮麦33在黄淮海地区,特别是在河南省范围内的主要高产栽培技术措施,以供广大种植户... 淮麦33是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经过7年精心培育的小麦新品种,2014年通过国家审定。介绍了该品种的主要品种特征特性,并根据其特性详细阐述了淮麦33在黄淮海地区,特别是在河南省范围内的主要高产栽培技术措施,以供广大种植户在淮麦33的种植和管理过程中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麦33 特征特性 栽培管理 高产技术
下载PDF
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冬小麦田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13
作者 王怀苹 赵丽萍 +4 位作者 郭宇 程玉红 夏海东 梅兹君 王国祥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4年第8期83-85,共3页
为进一步探索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冬小麦田土壤含水量的影响,结合生产实际设置了免耕覆盖(Ⅰ)、无秸秆翻耕(Ⅱ)、翻耕还田(Ⅲ)、旋耕还田(Ⅳ)等4个处理,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不同土层具有不同的影响。在冬小麦生育期的... 为进一步探索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冬小麦田土壤含水量的影响,结合生产实际设置了免耕覆盖(Ⅰ)、无秸秆翻耕(Ⅱ)、翻耕还田(Ⅲ)、旋耕还田(Ⅳ)等4个处理,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不同土层具有不同的影响。在冬小麦生育期的前期,各处理0~20 cm和20~40 cm的土壤含水量的高低顺序是Ⅱ>Ⅲ>Ⅳ>Ⅰ,即在这两层中处理I的土壤含水量都是最低的,但到了冬小麦生育期的后期处理Ⅰ的含水量却变成了最高的,尤其是在20~40 cm表现得尤为突出,比对照高出4.4个百分点,说明免耕覆盖具有显著的后期保水性;40~60 cm土层各处理间土壤含水量的高低顺序变化不太稳定;60~80 cm和80~100 cm土层,各处理土壤含水量变化趋势相似,但二者处理间的高低顺序略有变化,60~80 cm的土壤含水量的高低排列顺序是Ⅲ>Ⅱ>Ⅳ>Ⅰ,80~100 cm的土壤含水量的高低顺序是Ⅲ>Ⅳ>Ⅱ>Ⅰ,显示出处理Ⅲ在深层明显的保水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秸秆还田 土壤水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