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泌阳凹陷安棚油田深层系成岩作用研究及其在成岩圈闭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
22
1
作者
金振奎
陈祥
+3 位作者
明海慧
周新科
邹元荣
张响响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614-620,共7页
深层系一般指沉积盆地中埋藏深度在 2 5 0 0~ 2 70 0m以下的地层 ,其储集物性普遍很差 ,但在一定条件下 ,深部溶蚀作用可产生优质储层 ,形成成岩圈闭。然而这种成岩圈闭的预测一直是一个难题。安棚油田位于河南泌阳凹陷东南部 ,勘探成...
深层系一般指沉积盆地中埋藏深度在 2 5 0 0~ 2 70 0m以下的地层 ,其储集物性普遍很差 ,但在一定条件下 ,深部溶蚀作用可产生优质储层 ,形成成岩圈闭。然而这种成岩圈闭的预测一直是一个难题。安棚油田位于河南泌阳凹陷东南部 ,勘探成果表明 ,在该油田深层系下第三系核桃园组核三段下部 (简称 (核三下 )席状的扇三角洲砂体中存在成岩圈闭。本次通过定量的成岩作用研究和成岩阶段划分 ,对成岩圈闭的形成机理和分布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 ,该区核三下的砂体经历了压实、胶结、溶蚀等多种成岩作用 ,不同的成岩作用发生于不同的埋藏深度。 2 70 0~ 310 0m之间以胶结强烈为特征 ,属于胶结带。 310 0~ 390 0m之间以次生溶蚀孔隙发育为特征 ,尤其是 32 0 0~ 36 0 0m之间 ,属于深部溶蚀带。本区核三下砂体自南而北埋藏深度逐渐变浅 ,其上倾方向处于胶结带的部分由于强烈胶结而变成致密层 ,可封堵油气 ,而下倾方向处于溶蚀带的部分由于次生溶蚀孔隙发育而成为良好储层 ,从而形成成岩圈闭。根据不同埋藏深度、不同成岩阶段孔隙发育和保存的特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阳凹陷
安棚油田
成岩作用
圈闭
次生孔隙
储层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焉耆盆地构造变形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
9
2
作者
刘新月
余培湘
+1 位作者
李方清
周祖翼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8,共4页
焉耆盆地主要发育NWW、NW向两组逆冲断裂。断裂在平面上主要为两种组合形式 :“入”字型组合与雁列式组合 ;构造变形在平面上表现出南北分带、东西分块的特征。断裂在剖面上的组合主要为叠瓦式、背冲式、对冲式和正花状组合。盆地主要发...
焉耆盆地主要发育NWW、NW向两组逆冲断裂。断裂在平面上主要为两种组合形式 :“入”字型组合与雁列式组合 ;构造变形在平面上表现出南北分带、东西分块的特征。断裂在剖面上的组合主要为叠瓦式、背冲式、对冲式和正花状组合。盆地主要发育NWW向的构造带和NW向构造带 ,NWW向的构造带具左行压扭性 ,NW向构造带具右行压扭性 ,起主导变形作用的是压扭作用 ,构造变形机制为力源来自于SSW向的压扭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断裂
构造变形
压扭作用
焉耆盆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高温高压钻井液P-ρ-T特性及其对井眼压力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
11
3
作者
汪海阁
郝明惠
杨丽平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7-21,共5页
在高温高压环境下的钻井与完井 ,既困难 ,危险性又大。文中阐述了地温梯度、入口钻井液温度、钻井液类型等因素对当量静态钻井液密度的影响 ;建立了高温高压井中当量静态钻井液密度的计算模型 ;分析了钻井液密度变化对井底静压、动压、...
在高温高压环境下的钻井与完井 ,既困难 ,危险性又大。文中阐述了地温梯度、入口钻井液温度、钻井液类型等因素对当量静态钻井液密度的影响 ;建立了高温高压井中当量静态钻井液密度的计算模型 ;分析了钻井液密度变化对井底静压、动压、当量钻井液循环密度和动态波动压力的影响。结果表明 ,利用地面测量的钻井液密度计算井下压力 ,只适用于浅井和中深井 ;对于安全密度窗口很窄的高温高压井 ,必须考虑井筒温度和压力变化对钻井液密度及井内压力系统的影响 ,才能确保高温高压井的施工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
高压
钻井液密度
井眼压力
油气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泌阳凹陷安棚油田深层系成岩作用研究及其在成岩圈闭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
22
1
作者
金振奎
陈祥
明海慧
周新科
邹元荣
张响响
机构
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系
河南油田勘探处
出处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614-620,共7页
文摘
深层系一般指沉积盆地中埋藏深度在 2 5 0 0~ 2 70 0m以下的地层 ,其储集物性普遍很差 ,但在一定条件下 ,深部溶蚀作用可产生优质储层 ,形成成岩圈闭。然而这种成岩圈闭的预测一直是一个难题。安棚油田位于河南泌阳凹陷东南部 ,勘探成果表明 ,在该油田深层系下第三系核桃园组核三段下部 (简称 (核三下 )席状的扇三角洲砂体中存在成岩圈闭。本次通过定量的成岩作用研究和成岩阶段划分 ,对成岩圈闭的形成机理和分布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 ,该区核三下的砂体经历了压实、胶结、溶蚀等多种成岩作用 ,不同的成岩作用发生于不同的埋藏深度。 2 70 0~ 310 0m之间以胶结强烈为特征 ,属于胶结带。 310 0~ 390 0m之间以次生溶蚀孔隙发育为特征 ,尤其是 32 0 0~ 36 0 0m之间 ,属于深部溶蚀带。本区核三下砂体自南而北埋藏深度逐渐变浅 ,其上倾方向处于胶结带的部分由于强烈胶结而变成致密层 ,可封堵油气 ,而下倾方向处于溶蚀带的部分由于次生溶蚀孔隙发育而成为良好储层 ,从而形成成岩圈闭。根据不同埋藏深度、不同成岩阶段孔隙发育和保存的特征 。
关键词
泌阳凹陷
安棚油田
成岩作用
圈闭
次生孔隙
储层
Keywords
Biyang Sag, diagenetic trap, diagenesis, diagenetic stage
分类号
P618.130.2 [天文地球—矿床学]
T [一般工业技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焉耆盆地构造变形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
9
2
作者
刘新月
余培湘
李方清
周祖翼
机构
同济大学海洋地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河南油田勘探处
出处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8,共4页
文摘
焉耆盆地主要发育NWW、NW向两组逆冲断裂。断裂在平面上主要为两种组合形式 :“入”字型组合与雁列式组合 ;构造变形在平面上表现出南北分带、东西分块的特征。断裂在剖面上的组合主要为叠瓦式、背冲式、对冲式和正花状组合。盆地主要发育NWW向的构造带和NW向构造带 ,NWW向的构造带具左行压扭性 ,NW向构造带具右行压扭性 ,起主导变形作用的是压扭作用 ,构造变形机制为力源来自于SSW向的压扭作用。
关键词
逆断裂
构造变形
压扭作用
焉耆盆地
Keywords
reverse fault
deformation
compresso-shear
Yanqi basin
分类号
P542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高温高压钻井液P-ρ-T特性及其对井眼压力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
11
3
作者
汪海阁
郝明惠
杨丽平
机构
石油
勘探
开发科学研究院
河南油田勘探处
海洋石油总公司渤海公司
出处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7-21,共5页
文摘
在高温高压环境下的钻井与完井 ,既困难 ,危险性又大。文中阐述了地温梯度、入口钻井液温度、钻井液类型等因素对当量静态钻井液密度的影响 ;建立了高温高压井中当量静态钻井液密度的计算模型 ;分析了钻井液密度变化对井底静压、动压、当量钻井液循环密度和动态波动压力的影响。结果表明 ,利用地面测量的钻井液密度计算井下压力 ,只适用于浅井和中深井 ;对于安全密度窗口很窄的高温高压井 ,必须考虑井筒温度和压力变化对钻井液密度及井内压力系统的影响 ,才能确保高温高压井的施工安全。
关键词
高温
高压
钻井液密度
井眼压力
油气井
Keywords
high temperature high pressure drilling fluid density borehole pressure effect
分类号
TE254.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井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泌阳凹陷安棚油田深层系成岩作用研究及其在成岩圈闭预测中的应用
金振奎
陈祥
明海慧
周新科
邹元荣
张响响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
2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焉耆盆地构造变形特征及成因分析
刘新月
余培湘
李方清
周祖翼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高温高压钻井液P-ρ-T特性及其对井眼压力系统的影响
汪海阁
郝明惠
杨丽平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
1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