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消化性溃疡治疗中潘托拉唑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延领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3年第21期58-58,共1页
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治疗中潘托拉唑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5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各25例。观察两组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显效9例,有效15例,无效1例;对照组显效7例,有效15例... 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治疗中潘托拉唑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5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各25例。观察两组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显效9例,有效15例,无效1例;对照组显效7例,有效15例,无效4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性溃疡治疗中潘托拉唑能够显著提高治疗的总有效率,并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广为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 潘托拉唑 治疗结果
下载PDF
奥美拉唑、奥曲肽单独与联合应用对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钱红霞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5年第12期181-181,178,共2页
目的:分析探讨奥美拉唑、奥曲肽单独与联合应用对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来我院接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的患者117例,将其按照年龄、性别等随机分为对照组1组、对照组2组和试验组... 目的:分析探讨奥美拉唑、奥曲肽单独与联合应用对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来我院接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的患者117例,将其按照年龄、性别等随机分为对照组1组、对照组2组和试验组,每组患者39例.对照组1组患者采用奥美拉唑治疗方式,对照组2组患者采用奥曲肽治疗方式,试验组患者采用奥美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方式,比较三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平均止血时间等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平均止血时间等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1组、对照组2组患者,三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出血疾病可有效增强其止血效果,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其治疗成本,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曲肽 奥美拉唑 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
下载PDF
地西他宾治疗32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6
3
作者 郑冬丽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31期485-486,共2页
目的为了进一步研究地西他宾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实际效果,从而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之据。方法本文以我院2008年12月至2010年12月期间收治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观察组患者采用地西他宾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 目的为了进一步研究地西他宾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实际效果,从而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之据。方法本文以我院2008年12月至2010年12月期间收治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观察组患者采用地西他宾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亚砷酸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实施不同临床治疗方法后的总体生存期和无病生存期以及患者的治疗前后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结果①在总体生存期和无病生存期两项指标上,组间比较,观察组患者的两项指标水平均显著的高于对组患者,且P均<0.05;②治疗后1d、3d、7d、14d,观察组患者的得分水平显著的优于对照组患者的得分水平,且组间比较P均<0.05。结论在临床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实践过程中,采用地西他宾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是临床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可靠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西他宾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胃大部切除术后健康教育的体会 被引量:4
4
作者 孙敏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年第14期180-181,共2页
胃大部切除术是外科治疗胃癌以及胃、十二指肠溃疡病的常用方法,但手术切除了幽门括约肌,使胃的容量减少甚至改变了正常的解剖生理结构,术后由于胃肠道功能紊乱容易发生并发症。该手术对患者的打击较大,
关键词 胃大部切除术 健康教育 胃癌 十二指肠溃疡病
下载PDF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50例临床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王秋红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3期95-96,共2页
目的评价沙利度胺联合环孢素A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将50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5例。治疗组采用沙利度胺、环孢素A联合治疗方案,依患者耐受情况选用维持剂量并连用3~6个月;对照组... 目的评价沙利度胺联合环孢素A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将50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5例。治疗组采用沙利度胺、环孢素A联合治疗方案,依患者耐受情况选用维持剂量并连用3~6个月;对照组单用环孢素A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0%和4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不良反应主要为剂量依赖性和可逆性,经对症处理后好转。大多数患者耐受良好,无治疗相关性死亡。结论联合环孢素A和沙利度胺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疗效较单用环孢素A好,出现肝、肾功能异常是可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沙利度胺 环孢素A
下载PDF
联合使用高三尖杉酯碱与放血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王秋红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3期209-210,共2页
目的探讨联合使用高三尖杉酯碱与放血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自2009年12月至2011年9月期间收治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26例患者采用高三尖杉酯碱联合放血进行治疗。结果通过化疗以及放血治疗后,患者的头痛及头晕现象出... 目的探讨联合使用高三尖杉酯碱与放血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自2009年12月至2011年9月期间收治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26例患者采用高三尖杉酯碱联合放血进行治疗。结果通过化疗以及放血治疗后,患者的头痛及头晕现象出现减轻甚至消失,其皮肤色泽逐渐恢复正常,肝脏及脾脏出现回缩,血象值与骨髓象均恢复到正常范围。本组患者应用高三尖杉酯碱平均用量为(65.91±9.28)mg;平均给药时间为(31.22±15.23)d;平均放血量为(1451.02±412.61)mL。结论联合使用高三尖杉酯碱与放血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具有疗程短、见效快以及副作用小等诸多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三尖杉酯碱 放血治疗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临床疗效
下载PDF
环孢素A联合雄激素在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中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7
作者 郑冬丽 《中国卫生产业》 2014年第5期97-97,99,共2页
目的探讨环孢素A联合雄激素在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84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分别是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环孢素A治疗,治疗组给... 目的探讨环孢素A联合雄激素在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84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分别是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环孢素A治疗,治疗组给予环孢素A联合雄激素司坦唑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血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9.10%,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3.81%,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WBC、Hb、PLT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WBC、Hb、PL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环孢素A联合雄激素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显著提高患者WBC、Hb、PLT,临床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孢素A 雄激素 再生障碍性贫血
下载PDF
套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生存状况
8
作者 陈昭君 《淮海医药》 CAS 2020年第2期167-169,共3页
目的:探讨套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点与生存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套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套细胞淋巴瘤患者进行临床特点及影响生存状况危险因素的分析。结果:64例套细胞淋巴瘤患者男49例,女15例,男女之比为3.3∶1;中位年龄... 目的:探讨套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点与生存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套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套细胞淋巴瘤患者进行临床特点及影响生存状况危险因素的分析。结果:64例套细胞淋巴瘤患者男49例,女15例,男女之比为3.3∶1;中位年龄63(51~79)岁。确诊时处于Ⅲ~Ⅳ期患者52例,占81.3%。40例(62.5%)患者存在结外器官受侵。64例患者经过化疗后治疗总有效率为79.7%。随访至2016年6月,中位随访时间30(3~87)个月,3年总生存率78.1%,3年无进展生存率23.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B症状、KI-67指数、β2-微球蛋白水平、乳酸脱氢酶(LDH)水平、简易套细胞淋巴瘤国际预后指数(MIPI)对套细胞淋巴瘤生存状况有明显影响(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MIPI评分≥5分、KI-67指数≥30%、LDH水平上升为影响套细胞淋巴瘤生存状况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套细胞淋巴瘤多发生于老年男性患者,以晚期常见,年龄≥60、MIPI评分≥5分、KI-67指数≥30%、LDH水平上升患者预后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细胞淋巴瘤 临床特点 生存状况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化疗药物不良反应的护理措施 被引量:5
9
作者 孙敏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28期210-211,共2页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药物不良反应 白血病细胞浸润 恶性克隆性疾病 护理 化疗 造血干细胞 幼稚细胞
下载PDF
和胃化湿汤治疗胃肠道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效果观察 被引量:2
10
作者 钱红霞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9年第2期149-150,共2页
目的:观察和胃化湿汤治疗胃肠道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效果。方法: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用莫沙必利分散片治疗,和胃化湿组用和胃化湿汤治疗。结果 :和胃化湿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和胃化湿组恶心呕吐、早饱感、上腹... 目的:观察和胃化湿汤治疗胃肠道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效果。方法: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用莫沙必利分散片治疗,和胃化湿组用和胃化湿汤治疗。结果 :和胃化湿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和胃化湿组恶心呕吐、早饱感、上腹灼烧感、上腹疼痛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和胃化湿组排气时间、进食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和胃化湿汤治疗胃肠道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功能紊乱 胃肠道术后 和胃化湿汤 对照治疗观察
下载PDF
护理干预与常规护理对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患者的影响对比探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欢欢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6年第5期107-107,109,共2页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与常规护理对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患者的治愈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治疗的90例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患者进行抽样分组,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对...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与常规护理对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患者的治愈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治疗的90例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患者进行抽样分组,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对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总体治愈率和临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治愈率为91.11%,对照组为71.11%,对照组的治愈率明显比观察组低;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4.87%,对照组为74.36%,对照组的满意度明显比观察组低,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护理干预可提高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患者的总体治愈率和护理满意度,适合在临床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干预 常规干预 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 治愈率 满意度
下载PDF
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效果
12
作者 王秋红 《临床医学》 CAS 2022年第1期45-47,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选择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济源市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66例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3例。对照组选择CA...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选择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济源市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66例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3例。对照组选择CAG方案治疗,观察组选择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以及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肺部感染、恶心呕吐、发热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两组血小板减少、腹泻、脱发、肝功能损伤、心力衰竭等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组间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选择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治疗,不仅可提高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而且可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 地西他滨 CAG方案 疗效 不良反应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美沙拉嗪与柳氮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7
13
作者 钱红霞 《中国实用医刊》 2016年第2期68-69,共2页
目的:比较美沙拉嗪与柳氮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济源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10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美沙拉嗪组( A组)与柳氮磺吡啶组( B组),每组50例,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 目的:比较美沙拉嗪与柳氮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济源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10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美沙拉嗪组( A组)与柳氮磺吡啶组( B组),每组50例,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A组和B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6%和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A组头痛1例,腹泻1例,不良反应率为4%;B组腹痛2例,白细胞减少2例,恶心2例,头痛3例,不良反应率为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不良反应均经对症处理后好转。结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用美沙拉嗪治疗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可显著改善预后,特别是对磺胺类抗生素无法耐受的患者,采用美沙拉嗪可取得较好的疗效,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保障身心健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沙拉嗪 柳氮磺吡啶 溃疡性结肠炎 疗效评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