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活用不是错用——兼与钱欣葆同志商榷
1
作者 马双有 《写作》 2001年第1期37-38,共2页
贵刊载钱欣葆同志《避免错用词语》(2000年9期)一文,指出一些人把错用词语不当回事,“常常会把所表达的意思搞错,闹出笑话,让人啼笑皆非”。钱同志是位编辑,要求作者正确使用词语(主要是成语),以准确表情达意,其愿望和观点都是... 贵刊载钱欣葆同志《避免错用词语》(2000年9期)一文,指出一些人把错用词语不当回事,“常常会把所表达的意思搞错,闹出笑话,让人啼笑皆非”。钱同志是位编辑,要求作者正确使用词语(主要是成语),以准确表情达意,其愿望和观点都是无可厚非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词 词语 活用 意思 达意 成语 准确 笑话 作者 愿望
下载PDF
英勇而悲壮的鸟——《我爱这土地》赏析
2
作者 马双有 《语文天地》 2000年第2期11-12,共2页
去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首次用现代诗歌作为文学鉴赏题的材料;现代著名诗人艾青的力作《我爱这土地》首入题榜。由于不少考生对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缺乏了解,造成了此题的误判丢分。现将该诗作简要分析。这首诗写于1938年11月,其... 去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首次用现代诗歌作为文学鉴赏题的材料;现代著名诗人艾青的力作《我爱这土地》首入题榜。由于不少考生对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缺乏了解,造成了此题的误判丢分。现将该诗作简要分析。这首诗写于1938年11月,其时正是日寇铁蹄蹂躏,祖国山河破碎,人民蒙受苦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 语文 阅读辅导 诗歌 文学赏析 我爱这土地
下载PDF
英语课堂导入艺术探讨
3
作者 张建华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1年第18期96-96,共1页
英国教育学家罗素说过:“一切学科本质上应该从心智启迪开始,教学语言应当是引火线、冲击波、兴奋剂,要有撩人心智、激人思维的功效。”这句话用在课堂上再恰当不过了。一堂课有好的导入,往往能使学生兴趣倍增,印象深刻,既调动了... 英国教育学家罗素说过:“一切学科本质上应该从心智启迪开始,教学语言应当是引火线、冲击波、兴奋剂,要有撩人心智、激人思维的功效。”这句话用在课堂上再恰当不过了。一堂课有好的导入,往往能使学生兴趣倍增,印象深刻,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老师也能很快找到讲课的感觉。相反,如果导入欠佳,一开始就会令学生觉得这节课没意思,学生的精力就会分散,注意力也不集中,教师讲课的情绪也较低落。因此,要使学生对所教的课程感兴趣,课堂的导人是十分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入艺术 英语课堂 学生兴趣 教师讲课 学科本质 教育学家 教学语言 冲击波
下载PDF
至纯至真的情感——听《常回家看看》有感
4
作者 赵艳芬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 1999年第8期26-26,共1页
一首优美动听的歌《常回家看看》霎那间传遍了大街小巷,风靡了大江南北。它以最朴素的语言倾诉着人间至纯至真的情感,寄托着普天下所有父母和儿女的心愿。它唱在当今经济调整发展的时代,是对全社会的呼吁:有了妻儿,别忘爸妈;有了小家,... 一首优美动听的歌《常回家看看》霎那间传遍了大街小巷,风靡了大江南北。它以最朴素的语言倾诉着人间至纯至真的情感,寄托着普天下所有父母和儿女的心愿。它唱在当今经济调整发展的时代,是对全社会的呼吁:有了妻儿,别忘爸妈;有了小家,别忘老家;有了事业,也别忘老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至真 父母 游子
下载PDF
以诗论诗 光辉千古——简评杜甫《戏为六绝句》
5
作者 马双有 《语文天地》 2000年第3期13-13,共1页
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也是杰出的诗评家。不过,他的诗评不是以论文形式,而是用诗歌形式,以诗论诗,言简意赅,文采飞扬,大气磅礴,如一串璀璨的明珠辉耀诗坛,传诵千古。他的《戏为六绝句》就是一组代表性的以七言绝句形式写的... 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也是杰出的诗评家。不过,他的诗评不是以论文形式,而是用诗歌形式,以诗论诗,言简意赅,文采飞扬,大气磅礴,如一串璀璨的明珠辉耀诗坛,传诵千古。他的《戏为六绝句》就是一组代表性的以七言绝句形式写的诗论。这组诗评共有6首诗歌,针对初唐和盛唐中,一些文人学士为扭转因袭下来的柔靡文风而对齐梁文学进行猛烈批判时,连楚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为六绝句》 杜甫 图书评介
下载PDF
丰富多彩、稚趣盎然的儿童诗
6
作者 杨芳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 2009年第12期107-108,共2页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有不少数量的儿童诗,笔者在文章中对几种不同类型的儿童诗作了较为详细的归纳分析。
关键词 古典诗词 儿童诗 作品解读
下载PDF
一个近视眼的苦恼
7
作者 冯春雷 《中学生作文指导(初中版)》 2000年第1期45-46,共2页
关键词 高中生 作文 散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