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IDS并慢性腹泻的血液学变化与死亡的关系 被引量:3
1
作者 杨克利 龙翠英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5期2818-2819,共2页
目的:探讨艾滋病(A IDS)并发慢性腹泻的血液学改变与住院天数及死亡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70例A IDS并发慢性腹泻患者的血液学改变(包括Hb、W BC、ESR)住院天数及死亡人数并对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70例患者中发生贫血的52例,... 目的:探讨艾滋病(A IDS)并发慢性腹泻的血液学改变与住院天数及死亡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70例A IDS并发慢性腹泻患者的血液学改变(包括Hb、W BC、ESR)住院天数及死亡人数并对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70例患者中发生贫血的52例,W BC减少的30例、ESR增快的66例,分别占总人数的74.29%、42.86%、94.29%。在死亡的27例中有19例白细胞减少χ2=13.586>7.88,P<0.005,在存活的43例患者中白细胞减少的住院天数明显长于白细胞不减少的u=2.569>1.96,P<0.05。结论:W BC减少与否与住院天数有差异,与死亡有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并发症 腹泻/并发症 贫血/并发症 白细胞减少/并发症 慢性腹泻 AIDS 血液学变化 WBC减少 白细胞减少 血液学改变
下载PDF
肝炎患者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因子变化的临床分析
2
作者 乔玉峰 《中国现代医生》 2009年第24期57-57,59,共2页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因子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62例肝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及凝血因子,其中急性肝炎15例,慢性肝炎28例,肝硬化代偿期11例,肝硬化失代偿期8例。以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结果急性肝炎、慢性...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因子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62例肝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及凝血因子,其中急性肝炎15例,慢性肝炎28例,肝硬化代偿期11例,肝硬化失代偿期8例。以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结果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明显升高(P<0.01),且慢性肝炎血浆黏度也明显升高(P<0.01);肝硬化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代偿期患者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明显升高(P<0.01),失代偿期患者红细胞压积、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均明显降低(P<0.01)。动态观察从急肝-慢活肝-肝硬化的各阶段随肝脏损害程度的加重呈明显的下降趋势(P<0.05)。结论肝炎患者血液流变性、凝血因子异常是加重其疾病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血液流变学 凝血因子
下载PDF
34例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临床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罗广立 赵晓红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16期73-74,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方法回顾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患者34例进行研究总结。结果 34例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患者29例... 目的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方法回顾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患者34例进行研究总结。结果 34例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患者29例完全缓解,完全缓解率85.29%。结论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发生在白血病的任何时期,鞘内注射化疗是预防和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主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临床研究
下载PDF
非霍奇金淋巴瘤并病毒性乙型肝炎临床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罗广立 赵晓红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13期108-109,共2页
目的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并病毒性乙型肝炎临床诊治。方法 2001年6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非霍奇金淋巴瘤316例为非霍奇金淋巴瘤组,选取同期316例进行体检健康人群为健康对照组。对两组进行HBV检测,并进行HBV感染发生率比较;观察非霍奇金淋... 目的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并病毒性乙型肝炎临床诊治。方法 2001年6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非霍奇金淋巴瘤316例为非霍奇金淋巴瘤组,选取同期316例进行体检健康人群为健康对照组。对两组进行HBV检测,并进行HBV感染发生率比较;观察非霍奇金淋巴瘤治疗效果。结果 112非霍奇金淋巴瘤并病毒性乙型肝炎经恩替卡韦治疗后24周,患者按期继续化疗87例,继续化疗率77.67;因肝功能恶化而化疗中断25例,化疗中断率22.33。结论非霍奇金淋巴瘤乙型肝炎感染发生率高,应用恩替卡韦可以达到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霍奇金淋巴瘤 乙型肝炎 临床分析
下载PDF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合并缺铁性贫血35例治疗经验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罗广立 赵晓红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33期83-84,共2页
目的总结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合并缺铁性贫血的治疗经验。方法 35例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合并缺铁性贫血患者,随机划分为对照组(15例)和观察组(20例)。对照组实施硫酸亚铁治疗,观察组实施联合治疗,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清铁蛋... 目的总结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合并缺铁性贫血的治疗经验。方法 35例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合并缺铁性贫血患者,随机划分为对照组(15例)和观察组(20例)。对照组实施硫酸亚铁治疗,观察组实施联合治疗,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清铁蛋白、血常规、甲状腺功能。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促甲状腺素激素、血红蛋白、铁蛋白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甲状腺激素联合补充铁剂改善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缺铁性贫血,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缺铁性贫血 治疗经验
下载PDF
环孢素A与司坦唑醇片联合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罗广立 《当代医学》 2011年第23期133-134,共2页
目的探讨环孢素A与司坦唑醇片联合在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2008年2月~2010年6月收治的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108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联合组48例、司坦唑醇片组60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3.8%,司... 目的探讨环孢素A与司坦唑醇片联合在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2008年2月~2010年6月收治的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108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联合组48例、司坦唑醇片组60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3.8%,司坦唑醇片组总有效率55.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环孢菌素A联合雄性激素用于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轻微,是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首选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环孢素A 司坦唑醇片 疗效分析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误诊原因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罗广立 《当代医学》 2011年第15期77-78,共2页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误诊原因。方法选自2008年2月~2011年1月出现误诊多发性骨髓瘤172例,进行误诊原因分析,了解误诊构成。结果误诊为血液系统疾病8.72%、肾脏疾病13.37%、骨关节疾病44.76%、感染性疾病12.79%、心脏疾病2.90%、慢性肝...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误诊原因。方法选自2008年2月~2011年1月出现误诊多发性骨髓瘤172例,进行误诊原因分析,了解误诊构成。结果误诊为血液系统疾病8.72%、肾脏疾病13.37%、骨关节疾病44.76%、感染性疾病12.79%、心脏疾病2.90%、慢性肝病5.81%。结论临床中应加强对多发性骨髓瘤特征的认识,掌握疾病特点,详细询问病史,认真细致的体格检查,进行全面的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减少或防止发生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误诊 原因
下载PDF
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症62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
8
作者 罗广立 赵晓红 《中国当代医药》 2011年第22期162-162,165,共2页
目的:总结分析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症的临床观察。方法:选择本院2008年2月~2011年2月收治的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症62例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42例患者经糖皮质激素治疗2个月左右血常规完全恢复正常。14例经糖皮质激素疗效不佳者加用... 目的:总结分析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症的临床观察。方法:选择本院2008年2月~2011年2月收治的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症62例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42例患者经糖皮质激素治疗2个月左右血常规完全恢复正常。14例经糖皮质激素疗效不佳者加用或改用环孢素A者,6例应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无一例患者转化为AA、PNH及其他血液系统恶性疾病。结论:掌握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症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诊断和治疗特性,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症 治疗 临床观察 全血细胞减少症
下载PDF
全血细胞减少61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杨克利 《医药论坛杂志》 2005年第24期33-35,共3页
目的探讨全血细胞减少疾病的分类与发病机理。方法对610例全血细胞减少的患者进行外周血常规、骨髓象及相关检查。结果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疾病很多,如:再生障碍性贫血(CAA)、低增生性白血病(HAL)、巨幼细胞性贫血(MA)、骨髓增生异常综合... 目的探讨全血细胞减少疾病的分类与发病机理。方法对610例全血细胞减少的患者进行外周血常规、骨髓象及相关检查。结果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疾病很多,如:再生障碍性贫血(CAA)、低增生性白血病(HAL)、巨幼细胞性贫血(MA)、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脾功能亢进(脾亢)和免疫相关性疾病等。结论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疾病很多,不仅仅是再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血细胞减少 病因 分类
下载PDF
中药白茅根联合强的松治疗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观察
10
作者 杨克利 杜伟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6年第20期3924-3925,共2页
关键词 白茅根/治疗应用 泼尼松/治疗应用 紫癜 血小板减少性 特发性/中西医结合疗法
下载PDF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末梢神经损害45例原因分析
11
作者 罗广立 赵晓红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1年第19期66-67,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末梢神经损害原因分析。方法回顾2005-02~2011-02收治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末梢神经损害45例进行总结。结果白血病浸润原因22.22%,副肿瘤综合征原因24.44%,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原因44.44%,神经系统...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末梢神经损害原因分析。方法回顾2005-02~2011-02收治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末梢神经损害45例进行总结。结果白血病浸润原因22.22%,副肿瘤综合征原因24.44%,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原因44.44%,神经系统微小白血病病灶原因8.88%。结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末梢神经损害发生率较低,发生原因较为复杂,需要进行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综合分析,进行排除式诊断,及时明确原因,正确的对症治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末梢神经损害 原因分析
下载PDF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并发脑梗死36例临床分析
12
作者 罗广立 陈玉清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第22期50-52,共3页
目的探讨以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首发表现脑卒中的诊断及治疗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6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并发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治愈15例,占41.7%,显著改善9例,占25.0%,好转6例,占16.7%,无效2例,占5.6%,无死亡患者。结论... 目的探讨以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首发表现脑卒中的诊断及治疗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6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并发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治愈15例,占41.7%,显著改善9例,占25.0%,好转6例,占16.7%,无效2例,占5.6%,无死亡患者。结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并发脑梗死疾病治疗,应坚持原发病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脑梗死 经验
下载PDF
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和处理
13
作者 周亚敏 王芳 杨晓靖 《医学信息》 2012年第6期271-272,共2页
随着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城市、乡镇的环境污染的加剧,恶性肿瘤由2007年的全国第四位上升至2010年的全国第二位致人死亡疾病,成为威胁人类生命的”第二杀手”。恶性肿瘤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的多发病和常见病,而化疗是治疗... 随着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城市、乡镇的环境污染的加剧,恶性肿瘤由2007年的全国第四位上升至2010年的全国第二位致人死亡疾病,成为威胁人类生命的”第二杀手”。恶性肿瘤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的多发病和常见病,而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最重要也最基本的手段之一,而静脉化疗是常用的治疗手段。但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疗药物外渗 预防 恶性肿瘤 人类生命 生活节奏 环境污染 死亡疾病 静脉化疗
下载PDF
达雷妥尤单抗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效果及对肿瘤标志物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红菊 罗广立 《江西医药》 CAS 2022年第4期331-334,共4页
目的探究达雷妥尤单抗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效果及对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2019年12月至2020年10月于本院进行达雷妥尤单抗治疗的82例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达雷妥尤单抗治疗用药剂量的不同分为A组... 目的探究达雷妥尤单抗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效果及对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2019年12月至2020年10月于本院进行达雷妥尤单抗治疗的82例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达雷妥尤单抗治疗用药剂量的不同分为A组(剂量:16 mg/kg,n=48例)、B组(剂量:800 mg/次,固定剂量输注,n=29例)、C组(400 mg/次剂量输注,1次/周,n=5例)。观察使用达雷妥尤单抗治疗疗效及安全性,监测输注达雷妥尤单抗前后患者体内肿瘤标志物变化情况。结果A组总体缓解率为81.25%,B组总体缓解率为62.07%,C组总体缓解率为60.00%,使用达雷妥尤单抗治疗患者总体缓解率73.17%,三组总体缓解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三组M蛋白、β_(2)微球蛋白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5周后三组M蛋白、β_(2)微球蛋白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三组M蛋白、β_(2)微球蛋白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05%(23/82)。结论达雷妥尤单抗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总体缓解率较高,安全性较好,可显著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雷妥尤单抗 多发性骨髓瘤 临床疗效 肿瘤标志物
下载PDF
沙利度胺治疗难治多发性骨髓瘤32例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乔玉峰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190-191,共2页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药物疗法 沙立度胺/治疗应用
下载PDF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80例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乔玉峰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9期7283-7284,共2页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诊断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