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治疗25例骨科创伤感染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李红良 《吉林医学》 CAS 2014年第6期1272-1272,共1页
目的:对骨科创伤感染治疗中应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SD)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骨科创伤感染患者2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VSD治疗,对治疗效果与患者伤口愈合时间进行观察。结果:治疗后25例患者中显效14例,有效10例,无效1... 目的:对骨科创伤感染治疗中应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SD)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骨科创伤感染患者2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VSD治疗,对治疗效果与患者伤口愈合时间进行观察。结果:治疗后25例患者中显效14例,有效10例,无效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观察组伤口愈合时间为13。25d,伤口平均愈合时间为(16.4±6.2)d。结论:在骨科创伤感染治疗中VSD技术具有显著临床疗效,可促使患者创面快速愈合,降低患者痛苦并减少换药次数,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创伤感染 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 敷料
下载PDF
骨科创伤患者采用不同作用机制镇痛药物的疗效 被引量:2
2
作者 许战 《海峡药学》 2019年第3期82-83,共2页
目的针对骨科创伤患者采用帕瑞昔布钠、地佐辛、曲马多作用机制不同的三种镇痛药物的安全性及镇痛疗效进行比较。方法收集420例骨科创伤患者有关资料,随机平均分为三组,A组患者采用地佐辛注射液,B组患者采用帕瑞昔布钠粉针,C组患者采用... 目的针对骨科创伤患者采用帕瑞昔布钠、地佐辛、曲马多作用机制不同的三种镇痛药物的安全性及镇痛疗效进行比较。方法收集420例骨科创伤患者有关资料,随机平均分为三组,A组患者采用地佐辛注射液,B组患者采用帕瑞昔布钠粉针,C组患者采用盐酸曲马多注射液,对三组患者治疗后12h、24h、36h、72h的镇痛效果采用VAS评分法评价,并对产生不良反应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三组患者的VAS评分都比治疗前低,治疗后12h、24h、36h、72h,VAS评分最高的是B组患者,而C组患者治疗后12h、24h明显比A组患者高(P<0.05)。产生不良反应最少的是A组患者(P<0.05),B、C组患者产生不良反应的差异不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骨科创伤患者采用帕瑞昔布钠、地佐辛、曲马多进行镇痛都具有较为理想的效果,而效果更明显的是地佐辛产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也比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创伤患者 镇痛药物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探讨 被引量:2
3
作者 李琳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3年第2期76-78,共3页
目的 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05—2022-05漯河市中心医院骨科行手术治疗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术后发生谵妄的48例患者作为发生组,以1∶1配比选取同期术后未发生谵妄的48例患者... 目的 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05—2022-05漯河市中心医院骨科行手术治疗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术后发生谵妄的48例患者作为发生组,以1∶1配比选取同期术后未发生谵妄的48例患者作为未发生组。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结果 性别、年龄、骨折类型、糖尿病史、脑卒中史、术中出血量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发生谵妄无明显关联(P>0.05)。麻醉方式、术后低氧血症、夜间睡眠时间、手术时间、MoCA评分、VAS评分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发生谵妄的影响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麻醉方式、术后低氧血症、夜间睡眠时间≤5 h、手术时间、MoCA评分<26分、VAS评分>6分,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发生谵妄的因素较多,麻醉方式、术后低氧血症、夜间睡眠时间≤5 h、手术时间、MoCA评分<26分、VAS评分>6分是术后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临床对此应尽早采取措施预防,以减少谵妄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部骨折 谵妄 危险因素
下载PDF
SBAR沟通模式联合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谢穗光 《青岛医药卫生》 2023年第2期133-136,共4页
目的探讨现状-背景-评估-建议(SBAR)沟通模式联合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应用于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术后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2月至2022年2月本院收治的104例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按护理方式不同将术后行常规护理的52例作为对照组,将行SBA... 目的探讨现状-背景-评估-建议(SBAR)沟通模式联合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应用于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术后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2月至2022年2月本院收治的104例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按护理方式不同将术后行常规护理的52例作为对照组,将行SBAR沟通模式联合MEWS对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栓塞(DVT)进行预警和评估的52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应用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及家属、护士、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龄髋部骨折护理应用SBAR沟通模式联合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能够提高满意率,对术后DVT预警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AR沟通模式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 髋部骨折 深静脉血栓栓塞
下载PDF
再次膝关节镜手术的原因及对策 被引量:2
5
作者 齐志明 王立德 +2 位作者 王福生 潘孝云 王齐超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568-570,共3页
目的:探讨再次膝关节镜手术的原因,提高关节镜诊治水平。方法:回顾1989年4月~2004年4月间再次膝关节镜手术检查所见,总结二次手术的诊断、治疗方法及治疗结果。膝关节镜下手术的第二(再)次关节镜下手术21例。男6例,女15例;再手术年龄18... 目的:探讨再次膝关节镜手术的原因,提高关节镜诊治水平。方法:回顾1989年4月~2004年4月间再次膝关节镜手术检查所见,总结二次手术的诊断、治疗方法及治疗结果。膝关节镜下手术的第二(再)次关节镜下手术21例。男6例,女15例;再手术年龄18~62岁,平均32岁;距离第一次手术时间6d~18个月,平均6个月。外院转来17例,本院4例。结果:再次膝关节镜手术患者21例,术前、术中误诊11例,其中半月板损伤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4例,前交叉韧带断裂2例,剥脱性骨软骨炎2例,髌骨脱位1例;术中处理不当10例,半月板4例,其它6例。21例患者均通过再次膝关节镜检获得进一步诊断及治疗。术后随访至少6个月,再次关节镜术后机械性交锁症状(13例)均消失,积液、肿、痛6例均得到控制后出院,感染及僵硬各1例恢复正常。结论:提高术前、术中对疾病的正确诊断率及关节镜技术是减少再手术发生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检 膝关节 随访研究 再手术
下载PDF
自控微动带锁髓内钉内固定促进骨折愈合的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3
6
作者 王玉记 许纬洲 +1 位作者 杜靖远 王以进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5年第12期823-825,共3页
目的观察采用自控微动带锁髓内钉(autocontrolmicromotionlockingnail,AMLN)固定对骨折愈合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对14只山羊两侧股骨干横断截骨,分别采用AMLN和GK钉内固定,术后1、2、4、8周分批处死,采用扫描电镜观察骨折愈合过程中细胞... 目的观察采用自控微动带锁髓内钉(autocontrolmicromotionlockingnail,AMLN)固定对骨折愈合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对14只山羊两侧股骨干横断截骨,分别采用AMLN和GK钉内固定,术后1、2、4、8周分批处死,采用扫描电镜观察骨折愈合过程中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术后1~2周AMLN固定组骨痂丰富、排列有序,骨小梁的吸收陷窝内有胶原纤维不断形成;术后4~8周骨胶原纤维在吸收陷窝内外形成丰富,互相平行束状排列,与骨干主应力轴相一致,骨吸收和骨形成活跃,骨塑形改建迅速,哈佛氏系统结构完整,结构网架在骨质钙盐结晶沉积下十分坚韧;而GK钉固定组则无上述特征现象发生。结论AMLN钉固定使骨折端局部稳定、有轴向生理性应力刺激与应力传导,增加了成骨细胞的代谢活性,使骨小梁沿压应力轴线发育,骨折边愈合边塑形,给骨折愈合提供了较佳的力学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愈合 应力刺激 电镜观察 生物力学
下载PDF
高龄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被引量:8
7
作者 岳文莉 刘鹤云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36期217-218,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方法对31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及总结。结果经过精心的术前准备,细心的术后护理,31例老年患者均治愈出院,门诊随访,效果满意,患肢活动良好,行...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方法对31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及总结。结果经过精心的术前准备,细心的术后护理,31例老年患者均治愈出院,门诊随访,效果满意,患肢活动良好,行走正常。结论加强老年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全面、周到的护理,指导其术后有效、合理的功能锻炼,是使患者达到康复最佳状态的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股骨颈骨折 髋关节置换术 围手术期护理
下载PDF
LCP治疗C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被引量:2
8
作者 李红良 史鹏飞 刘跃华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34期95-96,共2页
目的研究经掌侧植入锁定加压钢板(LCP)对于C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例C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应用LCP治疗,并对其住院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评效,其中腕关节评分采用Dienst评分标准。结果依Dienst功能评定标准:优13例... 目的研究经掌侧植入锁定加压钢板(LCP)对于C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例C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应用LCP治疗,并对其住院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评效,其中腕关节评分采用Dienst评分标准。结果依Dienst功能评定标准:优13例,良6例,可1例,优良率95%。结论采用LCP治疗C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疗效优良,此方法包含以下优点:稳定固位,良好复位,完善关节功能,实现早期功能锻炼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定加压钢板 C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内固定
下载PDF
复杂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体会 被引量:1
9
作者 李红良 李军伟 刘跃华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33期64-64,共1页
目的:探讨复杂髋臼骨折的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自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44例行手术治疗的复杂髋臼骨折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44例患者均获得为期一年的随访,44例患者术后6个月内均愈合,且无一例... 目的:探讨复杂髋臼骨折的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自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44例行手术治疗的复杂髋臼骨折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44例患者均获得为期一年的随访,44例患者术后6个月内均愈合,且无一例患者出现感染、血管损伤、异位骨折、皮肤坏死等现象发生。44例患者中22例患者治疗效果为优,16例患者为良,4例患者为一般,2例患者为差;18例患者为解剖复位,21例患者为良好复位,5例患者为差复位。结论明确复杂髋臼骨折类型,同时选择合理的手术时机及手术入路,进行精确复位及固定,可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 髋臼骨折 手术治疗
下载PDF
复杂胫骨平台伴后髁骨折前后联合小切口治疗效果观察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红良 李军伟 刘跃华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4年第1期104-105,共2页
目的 对复杂胫骨平台伴后髁骨折前后联合小切口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方法 回顾性分析对37例复杂胫骨平台伴后髁骨折患者实施前后联合小切口治疗的效果的临床治疗资料.结果 本组术后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78.4%;术后行X线检查,24例... 目的 对复杂胫骨平台伴后髁骨折前后联合小切口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方法 回顾性分析对37例复杂胫骨平台伴后髁骨折患者实施前后联合小切口治疗的效果的临床治疗资料.结果 本组术后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78.4%;术后行X线检查,24例患者实现解剖复位,13例患者实现功能复位;有2例患者的切口皮缘发生坏死,经过后期的创伤清除基本实现愈合;术后进行12~24个月随访,骨折平均愈合时间8.2个月;未出现断钉、钢板松动等并发症.结论 对胫骨平台骨折进行三柱分型可以辅助进行手术入路及固定;复杂胫骨平台伴后骨骼折前后联合小切口治疗复杂胫骨平台伴后髁骨折行之有效,可以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胫骨平台 骨折 联合入路
下载PDF
LISS钢板治疗股骨远端粉碎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红良 李军伟 刘跃华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4年第2期94-94,共1页
目的探讨采取LiSS钢板治疗股骨远端粉碎骨折的疗效和方法。方法对80例股骨远端粉碎骨折患者采取LiSS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手术时间(97.3±14.3)min,术中出血量(99.4±22.6)mL,术后下床活动时间(55.4±12.1)d,... 目的探讨采取LiSS钢板治疗股骨远端粉碎骨折的疗效和方法。方法对80例股骨远端粉碎骨折患者采取LiSS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手术时间(97.3±14.3)min,术中出血量(99.4±22.6)mL,术后下床活动时间(55.4±12.1)d,骨折愈合时间(88.4±12.3)d,住院时间(22.3±5.7)d。术后1年优良率96.3%。结论对股骨远端粉碎骨折患者采取LiSS钢板内固定治疗,效果好而且操作简便,创伤较小,术后恢复较快,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远端粉碎骨折 LISS钢板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体会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红良 《吉林医学》 CAS 2014年第9期1924-1924,共1页
目的:研究分析胫骨平台骨折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6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分为甲组与乙组,每组30例.甲组采用钢板内固定治疗,乙组采用外固定支架方式固定,观察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随访时间1~2年,根据相关标准对膝关节功能进行... 目的:研究分析胫骨平台骨折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6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分为甲组与乙组,每组30例.甲组采用钢板内固定治疗,乙组采用外固定支架方式固定,观察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随访时间1~2年,根据相关标准对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价,优41例,良10例,可9例,优良率为85.0%.结论:在对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中,应根据患者的软组织类型、骨折类型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法,有利于患者骨折病症早日恢复,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 骨折手术 治疗效果
下载PDF
DHS结合防旋转钉治疗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18例分析
13
作者 梁超 孙以华 +3 位作者 李红良 张艳玲 马学芳 袁媛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7期6757-6758,共2页
目的:探讨DHS结合防旋转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DHS结合防旋转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18例。结果:本组术后获8~30个月随访,优13例,良5例,优良率100%。无髋内翻、内固定断裂、螺钉切割等并发症... 目的:探讨DHS结合防旋转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DHS结合防旋转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18例。结果:本组术后获8~30个月随访,优13例,良5例,优良率100%。无髋内翻、内固定断裂、螺钉切割等并发症发生。结论:DHS结合防旋转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其固定可靠、抗旋转力强,是一种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外科学 骨折固定术
下载PDF
人工股骨头置换和DHS内固定治疗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对比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许战 《中国伤残医学》 2014年第7期36-37,共2页
目的:对DHS内固定法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法在治疗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将我院收治的患有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高龄患者随机分为2组,一组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方法进行治疗,一组采用DHS内固定手术方法进行治疗... 目的:对DHS内固定法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法在治疗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将我院收治的患有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高龄患者随机分为2组,一组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方法进行治疗,一组采用DHS内固定手术方法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2组患者的手术均获成功,其中置换组患者在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住院天数等方面均明显优于DHS组患者,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治疗方法与DHS内固定治疗方法相比,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更好,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HS 人工股骨头 股骨粗隆间骨折 临床效果
下载PDF
跟骨骨折的手术治疗体会
15
作者 李红良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35期103-104,共2页
目的探讨分析跟骨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对本院自2008年5月~2010年5月收治的55例跟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闭合复位、解剖复位后,根据患者Essex—Lopresti分型结果分别给予患者非负重石膏管型固定、跟骨... 目的探讨分析跟骨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对本院自2008年5月~2010年5月收治的55例跟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闭合复位、解剖复位后,根据患者Essex—Lopresti分型结果分别给予患者非负重石膏管型固定、跟骨解剖接骨板内固定或距下关节I期融合,观察患者康复情况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成功进行,对患者进行为期0.5-3年随访,平均(1.3±0.6)年,采用MarylandFootScorc系统对患者术后功能进行评价,优24例,良22例,可8例,差1例,优良率为83.6%,患者术后出现5例并发症。结论手术是治疗跟骨骨折的有效手段,选择合适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配合术后合理康复训练,有助于促进患者足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闭合复位 解剖复位 骨折内固定术
下载PDF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髋臼骨折36例
16
作者 郑毅 王海鲛 +1 位作者 孙以华 魏东 《中原医刊》 2007年第17期53-54,共2页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髋臼骨折的疗效。方法手术治疗移位髋臼骨折36例,根据骨折类型选择手术入路,采用重建钢板及拉力螺钉固定。结果平均随访23个月(6~36月),参照美国矫形外科学会AAOS评价标准,对患者的髋关节功能评定优22例,...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髋臼骨折的疗效。方法手术治疗移位髋臼骨折36例,根据骨折类型选择手术入路,采用重建钢板及拉力螺钉固定。结果平均随访23个月(6~36月),参照美国矫形外科学会AAOS评价标准,对患者的髋关节功能评定优22例,良12例,尚可1例,差1例。总优良率94%。结论术前明确骨折分型,手术时机适当,合适入路,可靠内固定及满意复位是获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骨折 手术治疗 内固定
下载PDF
经胸骨前入路治疗上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远期效果
17
作者 王海蛟 张冠锋 李玉伟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1年第6期33-37,共5页
目的探讨经胸骨前入路行后纵韧带骨化块切除减压内固定术治疗上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的远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01—2018-01漯河市中心医院骨科收治的17例上胸椎OPLL患者的临床资料。男9例,女8例;年龄37~67岁,平均51.8岁;胸... 目的探讨经胸骨前入路行后纵韧带骨化块切除减压内固定术治疗上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的远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01—2018-01漯河市中心医院骨科收治的17例上胸椎OPLL患者的临床资料。男9例,女8例;年龄37~67岁,平均51.8岁;胸脊髓功能(JOA)评分3~7分。病变节段T_(1~3)。采用经胸骨前入路行后纵韧带骨化块切除减压内固定术。记录术中情况、术后临床指标。术后平均随访64.7个月(24~121个月),评价随访期间的疗效。结果17例均顺利完成手术,2例术中出现心跳缓慢,去除拉钩解除压迫后恢复正常。手术平均时间158.6 min(130~190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560.6 mL(300~800 mL)。3例发生脑脊液漏,未发生纵隔液体潴留引起的并发症。全部患者术后3~17个月恢复正常生活及从事体力劳动。末次随访JOA评分由术前平均5.4分增加到9.9分,术后JOA评分平均改善率80.4%(62.5%~100.0%);胸椎X线片及MRI均显示脊髓减压满意,植骨均获骨性融合。结论切开胸骨的前入路可有效显露T_(1~4)范围,能切除T_(1~3)后纵韧带骨化块,满足内固定操作;而且保留了脊柱后柱结构,远期疗效优良,是治疗上胸椎OPLL的理想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胸椎 前入路 椎管狭窄 后纵韧带骨化症
下载PDF
肱骨干骨折外固定架治疗96例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孙以华 李红良 +2 位作者 马学芳 郑毅 许纬洲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7年第30期7326-7327,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外固定架治疗肱骨干骨折并发症的防治办法。方法:通过对96例肱骨骨折患者应用骨外固定架治疗结果进行分析,以求获得并发症的防治策略。闭合性骨折91例,单环横形、斜形或螺旋形骨折54例,粉碎性骨折37例。开放性骨折5例... 目的:探讨应用外固定架治疗肱骨干骨折并发症的防治办法。方法:通过对96例肱骨骨折患者应用骨外固定架治疗结果进行分析,以求获得并发症的防治策略。闭合性骨折91例,单环横形、斜形或螺旋形骨折54例,粉碎性骨折37例。开放性骨折5例,Gustilo Ⅰ型3例,Ⅱ型2例。结果:82例得随访,随访时间为4~26个月。61例顺利临床愈合,功能恢复满意。26例出现骨折延迟愈合、桡神经损伤等不同类型并发症。结论:通过术中准确无误的操作及术后科学细致的管理,手术并发症可以有效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骨折/外科学 骨折固定术
下载PDF
联合应用软骨再生支架与突变型HIF-1α修饰BMSCs分泌的外泌体对晚期软骨缺损修复的促进作用 被引量:8
19
作者 田大川 李海乐 +4 位作者 肖大伟 周山健 苏永蔚 刘丹平 綦惠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16-222,共7页
目的:探讨突变型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分泌的外泌体对软骨细胞的保护作用,阐明其联合软骨再生支架促进晚期软骨缺损修复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超速离心法从野生型HIF-1α和突变型HIF-1α修饰的BMSCs中... 目的:探讨突变型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分泌的外泌体对软骨细胞的保护作用,阐明其联合软骨再生支架促进晚期软骨缺损修复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超速离心法从野生型HIF-1α和突变型HIF-1α修饰的BMSCs中分别提取外泌体(BMSCs-ExoWT与BMSCs-ExoMU),同时对其进行鉴定。在体外,采用白细胞介素1β(IL-1β)诱导软骨细胞发生炎症反应,分别将等量PBS、BMSCs-ExoWT(80mg·L-1)和BMSCs-ExoMU(80mg·L-1)分别与炎症反应下的软骨细胞共培养,实验分为空白组、炎症组、BMSCs-ExoWT组和BMSCs-ExoMU组,利用Hoechst33342染色检测各组软骨细胞凋亡小体数目;应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软骨细胞中AKT/p-AKT、ERK/p-ERK和p38/p-p38表达水平。12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4组,建立兔膝关节软骨缺损模型,分别将等量的生理盐水、支架+生理盐水、支架+BMSCs-ExoWT和支架+BMSCs-ExoMU作用于4组兔软骨缺损处。术后6周取材,通过大体观察、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蕃红O-固绿染色观察和比较各组软骨缺损的修复效果。结果:成功提取并鉴定BMSCs-ExoWT与BMSCs-ExoMU,电镜观察外泌体形态为近圆形,直径为40~100nm;Western blotting法显示两者分别表达特异性蛋白CD63和CD81。在体外实验中,炎症环境下BMSCs-ExoMU组软骨细胞凋亡小体数目低于炎症组和BMSCs-ExoWT组(P<0.01);Western blotting法,BMSCs-ExoMU组和BMSCs-ExoWT组软骨细胞中p-ERK1和p-ERK2水平低于炎症组(P<0.05),p-AKT和p-p38水平高于炎症组(P<0.05);且BMSCs-ExoMU的作用强于BMSCs-ExoWT(P<0.05)。在兔膝关节晚期软骨缺损模型中,支架+BMSCs-ExoMU组缺损处修复效果优于空白组、支架组和支架+BMSCs-ExoWT组。结论:软骨支架与BMSCs-ExoMU共同作用于软骨缺损处可促进缺损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再生支架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外泌体 软骨缺损 软骨细胞 白细胞介素1Β
下载PDF
骨盆外固定器救治严重骨盆骨折33例
20
作者 孙以华 田永军 +2 位作者 孙秋亚 许战 高峰 《中原医刊》 2007年第24期32-33,共2页
目的了解骨盆外固定器在救治严重骨盆骨折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对33例严重骨盆骨折病例应用骨盆外固定器抢救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死亡2例,随访时间为6个月~2.5年,失访3例。优22例,良5例,可1例。优良率95.7%,抢救成功... 目的了解骨盆外固定器在救治严重骨盆骨折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对33例严重骨盆骨折病例应用骨盆外固定器抢救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死亡2例,随访时间为6个月~2.5年,失访3例。优22例,良5例,可1例。优良率95.7%,抢救成功率94%。结论骨盆外固定器在救治严重骨盆骨折中能减少盆腔出血,促使生命体征的稳定,降低病死率。大部分病例可作为终末治疗手段直至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外固定器 严重骨盆骨折 盆腔出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