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南新县方言补语的可能式
1
作者 卢海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10年第6期92-94,共3页
河南新县方言处于中原官话和江淮官话的过渡地带,补语可能式的肯定形式有两种:"VC得"和"VC了得",这两种形式的补语直接粘附在述语后头:助词"得"位于补语之后,兼表可能性和确认语气;宾语位于述补结构之后、助词"得"之前。
关键词 新县方言 补语 可能式
下载PDF
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6
2
作者 黄卉 《教育学术月刊》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55-56,共2页
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是现代高等教育的两翼。长期以来,高校对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一直存在认识上的偏差,由此而导致人才培养方面的缺陷。要改革现状,必须从教学入手,增加“中华民族精神概论”、“中国传统文学修养”两门主体课程,以构成... 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是现代高等教育的两翼。长期以来,高校对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一直存在认识上的偏差,由此而导致人才培养方面的缺陷。要改革现状,必须从教学入手,增加“中华民族精神概论”、“中国传统文学修养”两门主体课程,以构成文化素质与人文精神一体化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建 大学公共基础课程 人文素质课程 一体化课程体系
下载PDF
语文教师职业素养浅谈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垂明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4期75-76,共2页
高等师范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合格的中学教师,那么,怎样的语文教师才算合格?应具备哪些素养?本文从政治素养、道德素养、学识素养、教学素养、教研素养五个方面对语文教师的个人素质进行了探讨,对上述问题做出了回答。
关键词 语文教师 职业素养
下载PDF
语文教学要注重人格教育探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闪明琴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6期77-79,共3页
本文围绕语文教学中的人格教育这一中心,运用现代教育理念,从养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重要性入手,比较系统地论述了人格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并对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格教育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语文教学 人格 人格教育
下载PDF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电视连续剧《恰同学少年》评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郜成有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2期38-39,共2页
一部以"同学少年"为主题,描写青年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求学生活的大型青春剧《恰同学少年》,展现了二十世纪初,以毛泽东、蔡和森、杨开慧、陶斯咏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青年风华正茂的学习生活和他们之间纯真美丽的爱情故事。&q... 一部以"同学少年"为主题,描写青年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求学生活的大型青春剧《恰同学少年》,展现了二十世纪初,以毛泽东、蔡和森、杨开慧、陶斯咏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青年风华正茂的学习生活和他们之间纯真美丽的爱情故事。"这是一部不一样的青春剧,除了立意新颖、清新自然外,还有很深刻的现实针对性和教育意义,揭示了"学生应该怎样读书,教师应该怎样育人"这个与当今社会紧密相关的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评析 探究
下载PDF
中晚唐怀古诗“虚实相生”的意境美
6
作者 石立干 《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127-129,共3页
虚实相生是意境的结构特征。中晚唐时期,诗坛上一个令人注目的现象是怀古题材的作品大量出现。诗人用自已的眼光,自已的体验,烛照历史的情境,面对眼前的古迹,投入冷峻的反思,使历史和现实沟通起来,在历史中映出现实,在现实中返观历史,... 虚实相生是意境的结构特征。中晚唐时期,诗坛上一个令人注目的现象是怀古题材的作品大量出现。诗人用自已的眼光,自已的体验,烛照历史的情境,面对眼前的古迹,投入冷峻的反思,使历史和现实沟通起来,在历史中映出现实,在现实中返观历史,使他们的作品有了深厚的历史感,同时又有了敏锐的现实感,形成"虚实相生"的意境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晚唐 怀古诗 虚实相生 意境美
下载PDF
恢弘雄伟 意境优美——读毛泽东词《水调歌头·游泳》
7
作者 郜成有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12年第12期42-43,2,共2页
全词情景交融,意境雄阔,形象飞动,词气夸张,豪情洋溢,兴会淋漓,充分地歌颂了中国人民改天换地的雄伟气魄。
关键词 气势雄伟 意境优美 虚实相生 一气呵成
下载PDF
“诗眼”的妙用
8
作者 黄守友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06年第12期39-40,共2页
诗是语言的艺术。古人读诗、写诗,非常讲究用字艺术。诗眼往往指诗歌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或一句话。诗人一字一句推敲,读诗评诗时若轻易放过,则不能领悟诗家妙处。宋阮阅编著的《诗话总龟》记载了贾岛苦吟“鸟宿池边树,僧... 诗是语言的艺术。古人读诗、写诗,非常讲究用字艺术。诗眼往往指诗歌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或一句话。诗人一字一句推敲,读诗评诗时若轻易放过,则不能领悟诗家妙处。宋阮阅编著的《诗话总龟》记载了贾岛苦吟“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而冲撞韩愈,结果结为布衣之交的佳话。宋朝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认为:“诗句以一字为工,自然新颖不凡,如灵丹一粒,点石成金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眼” 《苕溪渔隐丛话》 妙用 《诗话总龟》 用字艺术 宋朝 读诗 推敲
下载PDF
论语文接受教育与教学情韵的构建
9
作者 黄卉 《江西教育科研》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63-64,共2页
文本解读是接受教育的核心内容,语文学科的教学过程应当是一种精神享受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应使学生感受美,创造美。这就要求教育者以美的教学情韵构建和创造新型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接受能力。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接受教育 教学情韵 构建 教学过程 教学环境 高中 课程目标
原文传递
紧锁创新生成的逻辑框
10
作者 李鸿才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07年第4期170-171,共2页
追求创新是人类思维的品质,但在思维中存在紧锁思维创新生成的逻辑框.既权威框、从众框、经验框、本本框。只有认识到并能自觉清除这些逻辑框.思维才能轻装上阵.冲破框框.生成创新。
关键词 创新 思维 逻辑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