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掺杂4H-SiC电子结构的第一性原理计算 被引量:7
1
作者 林龙 祝令豪 +6 位作者 李先宏 张志华 何明 陶华龙 徐永豪 张战营 曹建亮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114-2119,共6页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平面波赝势方法研究Co掺杂4H-SiC的电子结构和磁性。计算结果表明:Co掺杂引入了空穴,产生自旋极化。Co掺杂4H-SiC的价带顶和导带底分别由Co的3d态和C的2p态占据,而Si的2p轨道作用较小。通过计算10种可...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平面波赝势方法研究Co掺杂4H-SiC的电子结构和磁性。计算结果表明:Co掺杂引入了空穴,产生自旋极化。Co掺杂4H-SiC的价带顶和导带底分别由Co的3d态和C的2p态占据,而Si的2p轨道作用较小。通过计算10种可能的掺杂位置,确定了铁磁性最稳定的组态。由于Co_0:3d-C:2p-Co_6:3d链之间存在一定的耦合关系,Co与C原子间强烈的d-p轨道杂化使得Co掺杂4H-SiC处于较稳定的铁磁基态。Co的引入使得基体空穴增加,缺陷调节下空穴载流子的远程交换(RKKY)机制导致了铁磁性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磁性半导体 电子结构 磁性 第一性原理 4H-SIC
下载PDF
Fe、La掺杂LiNbO3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的第一性原理 被引量:2
2
作者 林龙 陈瑞欣 +7 位作者 黄敬涛 余伟阳 祝令豪 王朋涛 徐永豪 李立新 郭艳 张战营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369-2378,共10页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平面波赝势方法,研究本征LiNbO3晶体以及Fe、La掺杂LiNbO3的电子结构及光学性质。计算LiNbO3晶体在不同掺杂体系下的折射率、反射率、吸收函数、能量损失谱以及光电导率等光学性质。结果表明:本征LiNbO...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平面波赝势方法,研究本征LiNbO3晶体以及Fe、La掺杂LiNbO3的电子结构及光学性质。计算LiNbO3晶体在不同掺杂体系下的折射率、反射率、吸收函数、能量损失谱以及光电导率等光学性质。结果表明:本征LiNbO3晶体没有磁性,但可以通过Fe原子的诱导产生自旋极化。Fe掺杂LiNbO3体系产生的总磁矩为8.54μB,其主要是由Fe的3d轨道自旋极化引起的,而Fe原子提供的磁矩为3.40μB。掺杂原子可以有效调控LiNbO3晶体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为改善LiNbO3晶体的性能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结构 光学性质 磁性 第一性原理 LINBO3
下载PDF
Cu掺杂SnO2(110)面对CO气敏机理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3
作者 林龙 王朋涛 +3 位作者 余伟阳 黄敬涛 祝令豪 张战营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145-7151,共7页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了有毒气体CO在本征和Cu掺杂SnO2(110)面不同原子位的吸附,通过对吸附能的比较得出了最佳吸附位置及吸附结构。计算结果表明,本征SnO2(110)面对CO的吸附很弱。而对于Cu掺杂SnO2的(110)面,掺杂浓度...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了有毒气体CO在本征和Cu掺杂SnO2(110)面不同原子位的吸附,通过对吸附能的比较得出了最佳吸附位置及吸附结构。计算结果表明,本征SnO2(110)面对CO的吸附很弱。而对于Cu掺杂SnO2的(110)面,掺杂浓度选2.7%和5.4%两组,分别用Sn15CuO24和Sn14Cu2O24表示。通过比较本征和不同Cu掺杂浓度下SnO2(110)面上CO的吸附能和电荷布居,发现Cu掺杂可显著提高CO的吸附性能,其中Cu掺杂浓度为5.4%的Sn14Cu2O24表面的吸附活性位点增加,吸附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性原理 SNO2 CO 气敏传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