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常见肝UGTs活性与抑制体外评价体系的建立与验证
1
作者 张静 李航 +1 位作者 张雪侠 刘帅兵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990-1996,共7页
目的 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可靠的体外评价体系,用于评估人肝UDP-葡萄糖醛酸转移酶活性及药物对人肝UGTs的抑制作用,并验证该体系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方法 选择了人肝微粒体UGTs酶6种主要亚型的6个探针底物,在优化的温孵条件下通过测定其... 目的 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可靠的体外评价体系,用于评估人肝UDP-葡萄糖醛酸转移酶活性及药物对人肝UGTs的抑制作用,并验证该体系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方法 选择了人肝微粒体UGTs酶6种主要亚型的6个探针底物,在优化的温孵条件下通过测定其代谢产物生成反映人肝微粒体UGTs酶的活性,代谢产物浓度测定利用经过确证的液相色谱-质谱法(LC-MS/MS)进行。同时应用已知抑制剂对所建立的温孵体系进行验证。结果 建立的LC-MS/MS分析方法符合生物分析要求;在本实验温孵体系下,已知的UGT抑制剂均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 该研究成功建立了一种准确可靠的体外评价体系,该方法可应用于评估药物对UGTs酶的体外抑制作用,该研究可为药物研发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重要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DP-葡萄糖醛酸转移酶 人肝微粒体 探针底物法 抑制作用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药物相互作用
下载PDF
野蔷薇根总黄酮对类风湿关节炎模型大鼠血管损伤的改善作用及机制
2
作者 李开言 张飞 +5 位作者 田萍 杨丹 张薇 王晓丽 屠万倩 刘一菲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31-935,共5页
目的研究野蔷薇根总黄酮对类风湿关节炎(RA)模型大鼠血管损伤的改善作用及其潜在机制。方法将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阿司匹林组(阳性对照,30mg/kg)和野蔷薇根总黄酮低、高剂量组(4.15、8.30g/kg,以生药量计),每组1... 目的研究野蔷薇根总黄酮对类风湿关节炎(RA)模型大鼠血管损伤的改善作用及其潜在机制。方法将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阿司匹林组(阳性对照,30mg/kg)和野蔷薇根总黄酮低、高剂量组(4.15、8.30g/kg,以生药量计),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采用胶原诱导+高脂饮食喂养建立RA模型。造模14 d后,各组大鼠灌胃相应药液/0.5%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每天1次,连续36d。定期评估大鼠的全身评分、关节炎指数和足爪肿胀数;末次给药后,检测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水平,观察大鼠胸主动脉血管组织病理学形态变化,检测胸主动脉血管组织中Toll样受体4(TLR4)蛋白表达水平和Janus激酶2(JAK2)、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STAT3)蛋白磷酸化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中IL-6、ICAM-1、VCAM-1水平和胸主动脉血管组织中TLR4蛋白表达水平及JAK2、STAT3蛋白磷酸化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胸主动脉血管组织可见动脉粥样斑块(粥瘤)、胆固醇结晶、淋巴细胞浸润及少量未破裂的泡沫细胞聚集。与模型组比较,在第28天时,野蔷薇根总黄酮各剂量组大鼠的全身评分(低剂量组除外)、关节炎指数和足爪肿胀数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在第49天时,野蔷薇根总黄酮低剂量组大鼠的全身评分、关节炎指数和足爪肿胀数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野蔷薇根总黄酮各剂量组大鼠血清和血管组织中其余定量指标均显著逆转(P<0.05或P<0.01),血管组织病理损伤明显减轻。结论野蔷薇根总黄酮可改善RA模型大鼠的血管损伤,其作用可能与降低血管组织中TLR4蛋白表达,抑制IL-6/JAK2/STAT3信号通路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蔷薇根总黄酮 类风湿关节炎 炎症 血管损伤 TLR4 IL-6/JAK2/STAT3信号通路
下载PDF
艾拉莫德片联合注射用氯诺昔康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效果
3
作者 孙敏 李开言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第4期423-424,共2页
目的探讨艾拉莫德联合氯诺昔康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100例R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艾拉莫德片治疗,观察组采用艾拉莫德片联合注射用氯诺昔康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实验室指标及免疫功能。结果治疗后,... 目的探讨艾拉莫德联合氯诺昔康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100例R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艾拉莫德片治疗,观察组采用艾拉莫德片联合注射用氯诺昔康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实验室指标及免疫功能。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ESR、CRP、PLT、IgG、IgA、IgM、CD3^(+)、CD4^(+)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艾拉莫德联合注射用氯诺昔康治疗RA可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恢复机体免疫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拉莫德 注射用氯诺昔康 类风湿性关节炎 免疫功能
下载PDF
地黄根系分泌物中毛蕊花糖苷招募的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
4
作者 张永祥 张宝 +6 位作者 林亮华 杨帆 薛淑娟 古力 张重义 张留记 陈随清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6-165,共10页
目的:鉴定地黄根系分泌物并研究其招募的特定根际微生物种群及功能,探讨地黄-土壤反馈调节模式与其连作障碍形成间的关系。方法:通过超高压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分析无菌条件下地黄幼苗胚根分泌物及大田地黄... 目的:鉴定地黄根系分泌物并研究其招募的特定根际微生物种群及功能,探讨地黄-土壤反馈调节模式与其连作障碍形成间的关系。方法:通过超高压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分析无菌条件下地黄幼苗胚根分泌物及大田地黄根际土壤中富集的根系分泌物;以相对含量较高的化合物为根系分泌物表征物进行土壤外源添加实验,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并通过PICRUSt和FUNGuild分别进行细菌和真菌的功能预测。结果:地黄根系分泌物中存在7种苯乙醇苷类化合物,毛蕊花糖苷含量显著高于其他6种。通过外源添加根系分泌物实验发现在毛蕊花糖苷富集的土壤中细菌属水平上表现为Agromyces、Pseudomonas、Lysobacter、Sphingobium、Pseudoxanthomonas、Sphingomonas等优势种群的形成;真菌种属水平上表现为Neocosmospora、Plectosphaerella和Dactylonectria;以及Neocosmospora rubicola、Plectosphaerella cucumerina、Dactylonectria alcacerensis和Fusarium solani等物种的富集。功能预测分析发现上述细菌种群可能通过利用、降解和转化苯乙醇苷类化合物实现自身的快速增殖,而一些潜在真菌性病原菌也成为了优势种。结论:地黄根系分泌物中苯乙醇苷类化合物可通过介导特定微生物种群的根际定植建立地黄-土壤反馈调节模式。对连续单一化栽培模式下地黄-土壤反馈调节模式的转变机制进行深入研究,或将为解读其连作障碍形成过程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黄 根系分泌物 连作障碍 毛蕊花糖苷 根际微生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