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学科团队协作模式下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效果
1
作者 赵建军 谢振军 +7 位作者 赵国红 张建华 孙华伟 白辉凯 张会峰 张东宾 肖二辉 朱国松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56-761,共6页
目的探讨多学科团队(MDT)协作模式下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糖尿病足溃疡(DFU)的临床效果。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观察性研究。2018年6月—2022年1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郑州大学人民医院)手足显微与创面修复外科收治49例符合入选标准的DF... 目的探讨多学科团队(MDT)协作模式下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糖尿病足溃疡(DFU)的临床效果。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观察性研究。2018年6月—2022年1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郑州大学人民医院)手足显微与创面修复外科收治49例符合入选标准的DFU患者,其中男28例、女21例,年龄47~68岁,2型糖尿病病程6个月~21年。在MDT协作模式下,内分泌科医师全面评估患者、稳定患者全身情况、控制并发症,血管外科医师评估和改善患者下肢血供,感染性疾病科医师提供抗感染治疗方案,麻醉手术部医师评估患者围手术期风险、保障患者围手术期安全,心内科、神经内科、营养科、康复科等科室医师根据患者情况主动适时参与治疗。手足显微与创面修复外科医师行创基准备,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创面。Ⅰ期行1次或多次清创后,创面面积为5.0 cm×4.5 cm~17.0 cm×10.0 cm。行1次或2次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后,Ⅱ期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面积为6 cm×5 cm~18 cm×11 cm)修复创面,将皮瓣的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及其伴行静脉分别与受区动、静脉吻合,皮瓣供区创面直接拉拢缝合。术后观察患者是否平稳度过围手术期、皮瓣成活情况、皮瓣供受区创面愈合情况;术后随访时,观察皮瓣质地、外形,有无新发溃疡及患者的行走能力。结果患者均平稳度过围手术期。46例患者皮瓣顺利成活;2例患者皮瓣完全坏死,其中1例患者行小腿带蒂皮瓣修复后溃疡愈合,另1例患者行小腿截肢;1例患者皮瓣部分坏死,经换药、移植皮片后愈合。患者皮瓣供受区创面均愈合良好。术后随访6~24个月,皮瓣质地良好、外形较佳,无新发溃疡,患者日常行走无明显障碍。结论MDT协作模式能充分地保障DFU患者围手术期安全。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DFU创面,皮瓣成活率较高,可降低截肢率,临床效果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溃疡 外科皮瓣 穿支皮瓣 显微外科手术 多学科团队 创面修复 保肢
原文传递
基于单细胞测序技术分析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单核吞噬细胞亚群特点的相关研究
2
作者 冯帅 谢振军 +2 位作者 黄金生 赵国红 周南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2-320,共9页
目的通过单细胞转录组测序(scRNA-seq)技术探讨大鼠周围神经损伤(PNI)模型中单核吞噬细胞(MPs)的分子特征,揭示MPs在PNI后的细胞亚群发展变化及相关的生物学过程。方法2023年7月至2023年12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郑州大学人民医院)手足显... 目的通过单细胞转录组测序(scRNA-seq)技术探讨大鼠周围神经损伤(PNI)模型中单核吞噬细胞(MPs)的分子特征,揭示MPs在PNI后的细胞亚群发展变化及相关的生物学过程。方法2023年7月至2023年12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郑州大学人民医院)手足显微与创面修复外科及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选取雄性SD大鼠(体质量200~300 g)27只,根据随机表法将大鼠分为假手术(Sham)组、挤压伤后3 d(3 dpc)组和挤压伤后7 d(7 dpc)组,每组各9只。经7 d环境适应后,对3 dpc和7 dpc组予以右侧坐骨神经卡压以制造卡压伤模型,Sham组仅予以假手术作为对照组。在相应的分组对应时间收集大鼠右侧坐骨神经各9条,制备单细胞悬液,经10X Genomics平台进行单细胞分离,使用Gel Bead Kit V3构建单细胞RNA-seq文库,Illumina Novaseq 6000测序仪对文库进行测序,并利用主成分分析和T分布随机领域嵌入进行降维,获得9个MPs亚群及对应细胞亚群的标记基因,对不同组MPs差异基因进行GO和KEGG分析以揭示其参与的生物学过程。通过Monocle程序进行拟时序分析以揭示损伤后周围神经中MPs发展轨迹。结果测序中共获取19054个细胞,结果显示PNI后周围神经中MPs比例显著上调,根据scRNA-seq数据聚类分析将MPs分为9个细胞亚群,分别为亚群1(3398个细胞)、亚群2(3388个细胞)、亚群3(3262个细胞)、亚群4(2825个细胞)、亚群5(2753个细胞)、亚群6(1894个细胞)、亚群7(648个细胞)、亚群8(492个细胞)、亚群9(394个细胞);根据不同细胞亚群标记物的表达,将坐骨神经Sham组、3 dpc组和7 dpc组中的MPs划分为9种细胞亚群,并鉴定不同MPs亚群在9例坐骨神经样本中的分布。其中,Sham组坐骨神经样本中的MPs细胞数最少(共2719个),且主要以亚群5(1119个)、亚群6(1240个)为主;3 dpc组MPs细胞数最多(共9760个),且主要以亚群2(1760个)、亚群3(3130个)、亚群4(2300个)为主;7 dpc组MPs(共6575个)以亚群1(2406个)、亚群2(1628个)为主;相较于Sham组,3 dpc组中显著上调DEGs的GO和KEGG注释结果显示,大鼠坐骨神经中MPs在损伤后3 d可能具备与胞外分子结合并清除损伤部位碎片的能力,7 dpc组可能具备激活神经修复相关信号通路的能力;拟时序分析揭示了在未损伤时,MPs主要为亚群5(Ccl17^(+)Cd80^(+))与亚群6(Fcmr^(+)Slc9a9^(+));损伤后3 d时,MPs发展为以亚群2(Cd8b^(+)Meis3^(+))、亚群3(Il10^(+)Cd163^(+))、亚群4(Ccl24^(+)Prg4^(+))为主的细胞类型;损伤后7 d时,MPs主要细胞类型中亚群2的效应状态仍得以保持,但其他部分发展为亚群1(Hspa1b^(+)Apobec1^(+))相关表型。结论通过scRNA-seq数据揭示周围神经中MPs的分子特征,有利于深入了解MPs在PNI后介导炎症反应和神经再生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损伤 单细胞转录组测序 单核吞噬细胞 细胞图谱 大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