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失眠障碍患者脑多巴胺D2受体改变及其意义初探 被引量:8
1
作者 尤阳 张红菊 +6 位作者 轩昂 张杰 付畅 孙萌萌 高永举 史大鹏 徐俊玲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385-390,共6页
目的探讨失眠障碍患者脑多巴胺通路多巴胺D2受体变化及其意义.方法纳入2016年1月至12月确诊的失眠障碍患者15例[男1例,女14例,年龄(44.3±8.6)岁]与健康志愿者(对照)15名[男3名,女12名,年龄(40.5±9.0)岁],2组性别、年龄匹配.... 目的探讨失眠障碍患者脑多巴胺通路多巴胺D2受体变化及其意义.方法纳入2016年1月至12月确诊的失眠障碍患者15例[男1例,女14例,年龄(44.3±8.6)岁]与健康志愿者(对照)15名[男3名,女12名,年龄(40.5±9.0)岁],2组性别、年龄匹配.研究对象接受静息脑11C-雷氯必利(Raclopride)PET/CT显像,应用分子影像动态分析工具箱(MIAKAT)软件计算多巴胺通路多巴胺D2受体结合力.采用两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u检验比较患者组与对照组D2受体结合力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瞬时记忆、图形记忆量表评分差异.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价患者组伏隔核、尾状核、壳核D2受体结合力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HAMD评分、病程、瞬时记忆及图形记忆量表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患者组较对照组双侧壳核(左侧:z=-2.717,右侧:z=-2.883,均P<0.01)、双侧伏隔核(左侧:t=-2.269,右侧:t=-2.410,均P<0.05)、左侧尾状核(t=-2.632,P<0.05)多巴胺D2受体结合力减低,右侧尾状核多巴胺D2受体结合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850,P>0.05).患者组HAMD评分较对照组高(t=10.273,P<0.01),瞬时记忆(t=-4.888,P<0.01)及图形记忆(t=-2.624,P<0.05)量表评分较对照组低.患者组双侧伏隔核、尾状核、壳核D2受体结合力与失眠病程均呈负相关(r值:-0.761^-0.682,均P<0.01).结论失眠障碍患者存在脑内多巴胺D2神经递质系统异常,该异常可能在失眠障碍的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睡和睡眠障碍 受体 多巴胺 雷氯必利 碳放射性同位素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骨外组织异常摄取99Tc^m-MDP对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2
作者 李夏黎 武新宇 +5 位作者 汤敏敏 李博 龙叶 李晓飞 徐俊玲 高永举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522-525,共4页
目的探讨骨外组织异常摄取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MDP)在良、恶性病变中的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8年3月266例骨外组织异常摄取99Tc^m- MDP的患者(男132例,女134例,年龄:8~85岁),以显像后2周内的组织病理学结果... 目的探讨骨外组织异常摄取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MDP)在良、恶性病变中的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8年3月266例骨外组织异常摄取99Tc^m- MDP的患者(男132例,女134例,年龄:8~85岁),以显像后2周内的组织病理学结果、实验室及相关影像学检查(CT、MRI、超声、SPECT/CT或PET/CT显像)结果为最终诊断,分析异常99Tc^m -MDP摄取的规律。良、恶性病变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266例骨外组织异常摄取99Tc^m-MDP的患者中恶性病变占87.2%(232/266),良性病变占12.8%(34/266),不同性别(χ^2=0.611,P>0.05)、年龄(P=0.584)、显影部位(P=0.118)组间良、恶性病变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显影范围组的良、恶性病变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19.515,P<0.01),且单发局限病灶与单器官弥漫性病灶组间、单器官弥漫性病灶与多发病灶组间两两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59、19.325,均P<0.01)。结论骨外组织异常摄取99Tc^m- MDP时恶性病变的检出率较高,且病变良、恶性与病灶摄取范围有关。出现骨外异常摄取时应结合临床及相关检查综合分析,高度警惕恶性病灶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 肿瘤 诊断 鉴别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体层摄影术 X 线计算机 99m 铸美罗酸盐
原文传递
^(68)Ga-NODAGA-GE11的制备及生物学评价
3
作者 李会强 甄志飞 +6 位作者 张伟峰 廖曙光 轩昂 付畅 尤阳 高永举 徐俊玲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676-679,共4页
目的制备^(68)Ga-2-(4,7-二乙酸)-1,4,7-三氮杂环壬烷-1-戊二酸(NODAGA)-YHWYGYTPQNVI(GE11),研究其对胰腺癌显像的可行性。方法GE11偶联NODAGA后用^(68)Ga进行标记,测定其标记产率、放化纯、亲水性、体外稳定性和特异性。建立人胰腺癌B... 目的制备^(68)Ga-2-(4,7-二乙酸)-1,4,7-三氮杂环壬烷-1-戊二酸(NODAGA)-YHWYGYTPQNVI(GE11),研究其对胰腺癌显像的可行性。方法GE11偶联NODAGA后用^(68)Ga进行标记,测定其标记产率、放化纯、亲水性、体外稳定性和特异性。建立人胰腺癌BxPC3荷瘤裸鼠模型9只,分别于注射后30和90 min行microPET显像,并在90 min时获取主要器官及肿瘤的放射性分布情况。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数据。结果^(68)Ga-NODAGA-GE11标记产率为(73.5±5.4)%,放化纯>98%,小鼠血清中温育120 min放化纯仍>92%,在BxPC3细胞中特异性摄取。MicroPET图像上可见^(68)Ga-NODAGA-GE11在肿瘤部位浓聚。注射后90 min,肿瘤摄取明显高于正常胰腺[(1.38±0.25)与(0.49±0.07)%ID/g;t=12.67,P<0.05],且血液、肌肉和骨骼的摄取低于肿瘤。结论^(68)Ga-NODAGA-GE11制备过程简单、放化纯高、稳定性好,对胰腺癌有特异靶向性,但由于肾和肝高摄取的影响,其对胰腺肿瘤的显像价值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11肽 杂环化合物 1环 镓放射性同位素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胰腺肿瘤 肿瘤细胞 培养的 小鼠
原文传递
分化型甲状腺癌功能性远处转移灶的临床特征及 131I治疗效果观察
4
作者 武新宇 李博 +5 位作者 李夏黎 龙叶 张洁 段莉莉 徐俊玲 高永举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588-592,共5页
目的:分析分化型甲状腺癌(DTC)伴功能性远处转移(DM-DTC)患者的临床特征,观察 131I对该类患者的治疗效果。 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8月至2021年1月河南省人民医院功能性DM-DTC患者13例,其中男4例、女9例,年龄26~75岁。收集分析患者DTC病理... 目的:分析分化型甲状腺癌(DTC)伴功能性远处转移(DM-DTC)患者的临床特征,观察 131I对该类患者的治疗效果。 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8月至2021年1月河南省人民医院功能性DM-DTC患者13例,其中男4例、女9例,年龄26~75岁。收集分析患者DTC病理类型、转移灶大小、转移部位及首次 131I治疗前促甲状腺激素(TSH)等资料。以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1.1联合甲状腺球蛋白(Tg)评价 131I治疗效果,以完全缓解(CR)及部分缓解(PR)为有效。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分析 131I治疗前后转移灶最大径变化。 结果:13例功能性DM-DTC患者中,甲状腺滤泡状癌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5例;转移主要累及肺(12例)及骨骼(6例);转移灶最大径≥1 cm者12例;首次 131I治疗前TSH≥30 mU/L者3例。9例患者通过RECIST 1.1评估为PR,3例通过RECIST 1.1及Tg值评估为CR,1例通过Tg变化评估为PR;功能性DM-DTC患者的 131I治疗均有效(13/13)。与 131I治疗前相比,治疗后转移灶最大径明显缩小[2.6(1.6,3.3)与1.2(0.1,2.2) cm;z=-3.06, P=0.002]。 结论:功能性DM-DTC患者以滤泡状癌亚型居多,转移灶最大径≥1 cm占比高,首次 131I治疗前TSH≥30 mU/L的比例低, 131I治疗有效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肿瘤转移 放射疗法 碘放射性同位素 甲状腺球蛋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