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优质护理对CT影像诊断支气管扩张症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丁体英 王梅云 《临床研究》 2021年第4期186-187,共2页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在CT影像诊断支气管扩张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8月到2020年8月期间于河南省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56例支气管扩张症患者,所有患者采用CT影像进行疾病诊断,根据随机数表法将这56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28例)在诊...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在CT影像诊断支气管扩张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8月到2020年8月期间于河南省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56例支气管扩张症患者,所有患者采用CT影像进行疾病诊断,根据随机数表法将这56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28例)在诊断过程中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28例)在诊断过程中实施优质护理,对两种护理方案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生命体征变化程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CT影像诊断支气管扩张症的过程中对患者实施优质护理能显著提高护理质量,降低对患者生命体征的影响,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护理 CT影像 支气管扩张症 应用价值
下载PDF
CTA随诊左肾动脉巨大夹层动脉瘤1例
2
作者 杨桐立 孙喜霞 +3 位作者 王照谦 杨志强 贾崇富 王浩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10期185-186,共2页
患者男,55岁。因“左侧腰腹部胀痛3个月加重1月余”入院。无高血压及手术、外伤史。外院腹部CT平扫示左肾占位性病变。查体:体温36.2℃,血压134/88mmHg,左上腹可触及8.0cm×8.0cm包块,质韧、有压痛,无肉眼血尿、无尿频尿急等尿路刺... 患者男,55岁。因“左侧腰腹部胀痛3个月加重1月余”入院。无高血压及手术、外伤史。外院腹部CT平扫示左肾占位性病变。查体:体温36.2℃,血压134/88mmHg,左上腹可触及8.0cm×8.0cm包块,质韧、有压痛,无肉眼血尿、无尿频尿急等尿路刺激症状。实验室检查:白细胞6.34×10~9/L、肌酐68μmol/L、尿素6.9mmol/L,尿常规、肿瘤标志物及免疫系统指标未见异常。腹部彩超示左肾混合性占位,余泌尿系未见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A 动脉瘤 肾动脉
下载PDF
纤维密度成像在早期帕金森病脑白质变化中应用价值
3
作者 申雨 郑晋华 +4 位作者 郑谨翌 丁凯玥 白岩 魏巍 王梅云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第12期1257-1262,共6页
目的 应用高角分辨率弥散成像(HARDI)生成纤维密度成像(TDI),探讨其在早期帕金森病(PD)患者脑白质纤维束微观结构变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23年3月—2024年3月河南省人民医院诊治早期PD患者41例为早期PD组,健康体检者39例为对照组,2组... 目的 应用高角分辨率弥散成像(HARDI)生成纤维密度成像(TDI),探讨其在早期帕金森病(PD)患者脑白质纤维束微观结构变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23年3月—2024年3月河南省人民医院诊治早期PD患者41例为早期PD组,健康体检者39例为对照组,2组均行HARDI全脑纤维追踪生成TDI,对其进行空间标准化以生成高分辨率TDI图像,并通过线性和非线性进行空间标准化,比较2组纤维束纤维密度值,以校正后P值(PFWE)<0.05且团块尺寸>50的体素为有显著差异。记录早期PD组国际运动障碍学会统一帕金森病评估量表(MDS-UPDRS)Ⅰ~Ⅲ评分、Hoehn-Yahr分期(H-Y分期)、帕金森病睡眠障碍量表(PDSS)评分、Epworth嗜睡量表(ESS)评分。采用Pearson相关法分析有显著差异的纤维束纤维密度值与MDS-UPDRSⅢ评分、H-Y分期、PDSS评分、E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早期PD组MDS-UPDRSⅠ评分(6.60±5.59)分,MDS-UPDRSⅡ评分(8.27±7.15)分,MDS-UPDRSⅢ评分(25.35±12.60)分,H-Y分期(1.61±0.48)期,PDSS评分(118.21±37.10)分,ESS评分(5.59±5.05)分。早期PD组左、右侧丘脑前辐射(389.63±34.85、372.18±33.74),左、右侧皮质脊髓束(504.33±54.41、488.09±45.04),左、右侧下额枕束(533.04±71.74、585.50±68.22),左、右侧下纵束(478.69±47.00、575.16±52.57),左、右侧钩束(367.42±43.49、354.29±34.59)纤维密度值均低于对照组(437.61±49.67、425.92±50.91,568.19±68.12、555.33±72.40,632.05±87.58、687.49±94.63,544.47±66.00、647.87±72.91,435.66±87.78、397.19±65.15)(t=2.937~4.577,PFWE均<0.05)。右侧丘脑前辐射、左侧皮质脊髓束、左侧下额枕束、左侧下纵束纤维密度值与MDS-UPDRSⅢ评分均呈负相关(r=-0.346,P=0.029;r=-0.331,P=0.037;r=-0.362,P=0.022;r=-0.359,P=0.023);左侧丘脑前辐射、右侧皮质脊髓束、右侧下额枕束、右侧下纵束纤维密度值与PDSS评分均呈正相关(r=0.343,P=0.032;r=0.371,P=0.020;r=0.383,P=0.016;r=0.362,P=0.023)。结论 TDI可广泛、精准地检测早期PD患者脑白质纤维束的微观结构变化,丘脑前辐射、皮质脊髓束、下纵束和下额枕束的纤维密度变化与运动及非运动症状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纤维密度成像 高角分辨率弥散成像 白质纤维束
原文传递
PWI联合DWI对后循环缺血的影像评估价值
4
作者 丁体英 《医药论坛杂志》 2020年第12期99-102,共4页
目的探讨PWI(灌注加权成像)联合DWI(弥散加权成像)对后循环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经DSA(数字剪影血管造影技术)证实的59例后循环缺血病人的临床及灌注检查资料,包括常规的DWI(扩散加权成像)检查、DSC-PWI(动态增强灌注加... 目的探讨PWI(灌注加权成像)联合DWI(弥散加权成像)对后循环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经DSA(数字剪影血管造影技术)证实的59例后循环缺血病人的临床及灌注检查资料,包括常规的DWI(扩散加权成像)检查、DSC-PWI(动态增强灌注加权成像)检查。与此同时,从本院CPACS上搜集70粒灌注正常的影像作为对照,观察病变组DWI-PWI匹配区域情况以及测量病变组与对照组rCBV(相对脑血容量)、rCBF(局部脑血流量)、MTT(平均通过时间)、TTP(达峰时间)四组参数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9例后循环缺血的病人,DWI与PWI的影像匹配结果:PWI>DWI者42人,手术或者保守治疗后预后良好;PWI≦DWI者,则预后欠佳。70例正常对照组四个灌注参数的左右侧对照可以看出,后循环左右侧rCBV、rCBF、MTT、TTP四个参数在统计学上无差异(P>0.05)。小脑、脑干及枕叶rCBV、rCB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TT、TTP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组TTP(24.85±4.73)s较对照组TTP(21.94±4.47)s大,二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组rCBV(750.56±256.96)、rCBF(257.68±117.11)及MTT(677.81±365.67)较对照组rCBV(683.96±202.70)、rCBF(246.45±110.08)及MTT(590.35±288.08)大,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TTP是灌注最敏感指标。结论PWI联合DWI对后循环缺血病人的病情评估、治疗选择以及预后判断具有重大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WI DWI 诊断价值 后循环缺血
原文传递
正常体重人群中基于定量CT技术测量内脏脂肪面积与脂肪肝的相关性 被引量:1
5
作者 乔琦 周阳 +15 位作者 孙永兵 戚昕 杜亚玮 李中林 邹智 武肖玲 周菁 张弓 屈敏 张潇琳 王勇 窦社伟 刘红明 闫峰山 朱嘉栋 李永丽 《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0-126,共7页
目的分析正常体重人群中基于定量CT(QCT)技术测量内脏脂肪面积与脂肪肝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选取2021年1至12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健康管理学科行胸部CT联合QCT检查的1305名体检者为研究对象,QCT测量腰2锥体中心层面体质成... 目的分析正常体重人群中基于定量CT(QCT)技术测量内脏脂肪面积与脂肪肝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选取2021年1至12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健康管理学科行胸部CT联合QCT检查的1305名体检者为研究对象,QCT测量腰2锥体中心层面体质成分,包括皮下脂肪面积(SFA)、内脏脂肪面积(VFA)及肝脏脂肪含量(LFC),收集血脂、血糖等代谢指标。采用t检验、χ^(2)检验分析LFC和脂肪肝检出率与年龄、性别相关性。根据VFA<100 cm^(2)、100 cm^(2)≤VFA<150 cm^(2)、VFA≥150 cm^(2)将体检者分为3组,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VFA及代谢指标与LFC的相关性。结果1305例体检者中男634例,女671例。正常体重指数(BMI)人群脂肪肝检出率65.67%,男性和女性检出率分别为72.71%、59.02%(χ^(2)=27.12,P<0.001),LFC及脂肪肝检出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长(均P<0.05)。随着VFA增高,年龄、BMI、SFA、LF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FBG)、丙氨酸转氨酶(ALT)、血尿酸及脂肪肝患病率递增(均P<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递减(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校正年龄因素后,无论男、女性,LFC与VFA、BMI、ALT均呈独立正相关(男性β=0.206、0.145、0.174,女性β=0.194、0.150、0.184;均P<0.05);FBG与男性独立正相关(β=0.134,P<0.001);与女性独立相关的指标有TC、TG、血尿酸(β=-0.121、0.145、0.141,均P<0.05)。结论在BMI正常健康体检人群中,基于QCT技术测量VFA与脂肪肝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重指数 肥胖 脂肪肝 血生化指标 相关性分析 定量CT
原文传递
实时功能磁共振成像的神经反馈技术调控失眠障碍患者杏仁核活性对失眠的改善作用
6
作者 贾淑蕾 张淼 +8 位作者 谷宇昂 祁菲 武肖玲 李中林 周菁 邹智 李昊 尚菲菲 李永丽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第8期762-767,共6页
目的观察失眠障碍(ID)患者杏仁核活性,探讨实时功能磁共振成像的神经反馈(rtfMRI-NF)技术调控ID患者杏仁核活性对失眠的改善作用。方法2020年6月—2022年1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诊治ID患者32例,采用rtfMRI-NF技术调控左侧杏仁核活性,1次/周... 目的观察失眠障碍(ID)患者杏仁核活性,探讨实时功能磁共振成像的神经反馈(rtfMRI-NF)技术调控ID患者杏仁核活性对失眠的改善作用。方法2020年6月—2022年1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诊治ID患者32例,采用rtfMRI-NF技术调控左侧杏仁核活性,1次/周,连续3周。采集干预前、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数据及临床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失眠严重程度指数(ISI)、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采用脑功能局部一致性(ReHo)分析干预前、后脑功能活动,选取差异脑区。采用Pearson相关法分析干预后差异脑区ReHo值与HAMA、HAMD评分的相关性;以干预前后ReHo值差异脑区为种子点进行全脑体素功能连接(FC)分析,计算FC值。结果患者干预后PSQI、ISI、HAMA、HAMD评分[(11.81±3.40)、(14.81±6.16)、(16.56±11.52)、(17.22±7.21)分]均低于干预前[(14.25±3.11)、(18.09±5.52)、(20.94±11.58)、(20.91±8.42)分](t=3.652,P=0.001;t=3.479,P=0.002;t=2.739,P=0.010;t=3.539,P=0.001),右侧楔前叶ReHo值低于干预前(FWE校正,体素水平P<0.005,团块水平P<0.05);以右侧楔前叶为种子点,右侧颞中回、右侧回直肌、左侧眶内额上回FC值均低于干预前(GRF校正,体素水平P<0.005,团块水平P<0.05)。患者干预后右侧楔前叶ReHo值与HAMA、HAMD评分均呈负相关(r=-0.426,P=0.015;r=-0.424,P=0.016)。结论rtfMRI-NF技术调控左侧杏仁核活性可改善ID患者焦虑、抑郁情绪,重塑默认网络、边缘网络中与情绪、认知相关脑区功能,进而改善失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障碍 实时功能磁共振成像的神经反馈 局部一致性 功能连接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应用低频波动振幅技术评估多菌种益生菌对失眠障碍患者脑功能的影响
7
作者 闫峰山 张淼 +8 位作者 谷宇昂 贾淑蕾 武肖玲 邹智 李中林 王升辉 周菁 尚菲菲 李永丽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第8期757-761,共5页
目的应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低频波动振幅(ALFF)技术分析失眠障碍(ID)患者应用益生菌干预前后局部脑区神经活动的强度变化,探讨益生菌对ID患者睡眠、情绪的改善作用。方法2022年12月—2023年1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诊治ID患者32... 目的应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低频波动振幅(ALFF)技术分析失眠障碍(ID)患者应用益生菌干预前后局部脑区神经活动的强度变化,探讨益生菌对ID患者睡眠、情绪的改善作用。方法2022年12月—2023年1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诊治ID患者3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12例。观察组给予多菌种益生菌(由瑞士乳杆菌、副干酪乳杆菌、嗜热链球菌组成),对照组给予包装及规格与多菌种益生菌相同的安慰剂,均每日晚饭后温水冲服或直接口服,6 g/d,连续4周。比较2组干预前、干预4周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失眠严重程度指数(ISI)、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采集2组干预前、干预4周后rs-fMRI数据进行ALFF分析,计算ALFF值。结果干预前观察组PSQI[(14.400±2.872)分]、ISI[(15.950±5.083)分]、HAMA[(10.200±8.575)分]、HAMD[(12.150±7.842分)]评分与对照组[(13.250±2.340)、(13.917±4.316)、(14.167±9.331)、(11.833±4.529)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492,P=0.488;t=1.484,P=0.233;t=0.746,P=0.359;t=1.856,P=0.183)。观察组干预后PSQI[(9.200±2.984)分]、ISI[(10.750±5.693)分]、HAMA[(9.465±7.300)分]、HAMD[(8.350±7.205)分]评分均低于干预前(t=7.984,P<0.001;t=4.690,P=0.001;t=2.610,P=0.017;t=2.916,P=0.009);对照组干预后HAMA评分[(11.167±7.481)分]低于干预前(t=2.324,P=0.040),PSQI[(12.667±2.535)分]、ISI[(13.250±5.561)分]、HAMD[(12.250±5.011)分]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541,P=0.152;t=0.842,P=0.417;t=-0.392,P=0.702)。干预后观察组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t=-3.358,P=0.002),ISI、HAMA、HAMD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213,P=0.235;t=-1.205,P=0.238;t=-1.646,P=0.110)。观察组干预后右侧颞上回ALFF值低于干预前(GRF校正,体素水平P<0.01,团块水平P<0.05);对照组未发现干预前后ALFF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脑区。结论ID患者应用多菌种益生菌后睡眠质量改善,焦虑、抑郁情绪缓解,可能与多菌种益生菌改变了睡眠、情绪相关脑区神经活动的强度有关;rs-fMRI-ALFF技术可客观评估干预前后脑功能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障碍 益生菌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低频波动振幅
原文传递
失眠障碍伴抑郁状态与失眠障碍患者的静息态脑镜像同伦连接分析
8
作者 谷宇昂 贾淑蕾 +10 位作者 张淼 祁菲 武肖玲 邹智 李中林 周菁 窦社伟 闫峰山 王升辉 尚菲菲 李永丽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第8期768-772,共5页
目的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体素镜像同伦连接(VMHC)技术分析失眠障碍(ID)伴抑郁状态与ID患者大脑半球间VMHC值差异,探讨ID伴抑郁状态患者大脑半球间信息交流和整合功能受损情况。方法2021年12月-2023年1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 目的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体素镜像同伦连接(VMHC)技术分析失眠障碍(ID)伴抑郁状态与ID患者大脑半球间VMHC值差异,探讨ID伴抑郁状态患者大脑半球间信息交流和整合功能受损情况。方法2021年12月-2023年1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诊治ID患者57例,rs-fMRI前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贝克抑郁量表(BDI)、失眠严重程度指数(ISI)、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根据BDI评分将57例患者分为ID组(BDI评分<14分)28例和伴抑郁状态组(BDI评分≥14分)29例,比较2组PSQI、ISI、HAMA、HAMD评分;收集2组rs-fMRI数据进行VMHC分析,计算VMHC值;采用Pearson相关法分析ID伴抑郁状态患者差异脑区VMHC值与BDI、HAMA、HAMD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伴抑郁状态组BDI评分[(25.65±8.57)分]、HAMA[(22.45±11.21)分]、HAMD[(20.51±9.41)分]评分均高于ID组[(7.71±4.43)、(12.75±7.43)、(12.42±6.65)分](t=9.863,P<0.001;t=3.836,P<0.001;t=3.734,P<0.001),PSQI、ISI评分[(14.86±2.47)、(17.72±4.99)分]与ID组[(14.35±2.54)、(16.39±5.75)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762,P=0.450;t=0.935,P=0.354)。与ID组比较,伴抑郁状态组双侧颞下回、楔叶、岛盖部额下回VMHC值降低(GRF校正,体素水平P<0.001,团块水平P<0.05)。ID伴抑郁状态患者双侧楔叶VMHC值与BDI评分呈负相关(r=-0.437,P=0.017),双侧岛盖部额下回VMHC值与HAMD评分呈负相关(r=-0.378,P=0.042)。结论在失眠程度相近的情况下,与ID患者相比,ID伴抑郁状态患者存在大脑半球间信息交流和整合障碍,双侧颞下回、楔叶、岛盖部额下回VMHC值降低,且VMHC值与抑郁症状严重程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障碍 失眠障碍伴抑郁状态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体素镜像同伦连接
原文传递
双源CT超低管电压结合迭代重建技术在婴幼儿肺静脉异位引流术前评估中应用价值 被引量:3
9
作者 王艳 史大鹏 +3 位作者 谭红娜 吴青霞 任宇婧 王梅云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1年第2期194-197,共4页
目的比较双源CT(dual-source computed tomography, DSCT)超低管电压结合迭代重建技术与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 TTE)检查对婴幼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肺静脉异位引流(anomalous pulmonary venous connection, AP... 目的比较双源CT(dual-source computed tomography, DSCT)超低管电压结合迭代重建技术与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 TTE)检查对婴幼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肺静脉异位引流(anomalous pulmonary venous connection, APVC)的诊断准确率,探讨DSCT超低管电压结合迭代重建技术对婴幼儿APVC的诊断价值。方法拟诊APVC患儿46例,均行姑息或根治手术,术前1周内行心脏大血管DSCT造影和TTE检查。DSCT采用Flash-70kV超低管电压结合SAFIRE迭代重建技术,评价DSCT图像质量并计算扫描剂量,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比较DSCT与TTE检查诊断APVC的准确率。结果 DSCT图像质量优25例,良19例,差2例;患儿有效辐射剂量为(0.20±0.07)mSv。46例患儿经手术证实均为完全性APVC(total APVC, TAPVC),其中心上型16例,心内型18例,心下型6例,混合型6例,共152支畸形引流肺静脉,合并其他畸形82处。DSCT发现146支畸形引流肺静脉,诊断准确率为96.1%(146/152);发现其他合并畸形78处,诊断准确率为95.1%(78/82),除2例混合型TAPVC误诊为单纯心上型外,其余分型诊断正确。TTE检查发现130支畸形引流肺静脉,诊断准确率为85.5%(130/152);发现其他合并畸形80处,诊断准确率为97.6%(80/82),漏诊1例合并多种复杂畸形的TAPVC患儿,3例心下型TAPVC不能明确分型,6例混合型TAPVC均误诊为单纯型TAPVC,其余分型诊断正确。DSCT对异常引流肺静脉的诊断准确率(96.1%)及在心下型、混合型TAPVC的分型诊断准确率(100.0%、66.7%)高于TTE(85.5%、50.0%、0)(P<0.05)。结论与TTE检查相比,DSCT Flash-70kV超低管电压结合SFIRE迭代重建技术对婴幼儿TAPVC的诊断准确率高,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静脉异位引流 体层摄影技术 X线计算机 双源CT 超声心动图 低剂量 迭代重建
原文传递
rtfMRI-NF技术干预失眠障碍伴抑郁状态患者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白如 李中林 +9 位作者 武肖玲 邹智 王彩云 周菁 窦社伟 闫峰山 张丹丹 祁菲 闫镔 李永丽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1年第4期401-404,共4页
目的探讨实时功能磁共振成像的神经反馈(real-tim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neurofeedback, rtfMRI-NF)技术调节失眠障碍(insomnia disorder, ID)伴抑郁状态患者睡眠、抑郁情绪和认知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 ID伴抑郁状态... 目的探讨实时功能磁共振成像的神经反馈(real-tim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neurofeedback, rtfMRI-NF)技术调节失眠障碍(insomnia disorder, ID)伴抑郁状态患者睡眠、抑郁情绪和认知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 ID伴抑郁状态患者24例,采用rtfMRI-NF技术进行干预,1次/周,连续3周,比较干预前、后睡眠和情绪变化指标,包括认知量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睡眠相关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失眠严重指数量表)、情绪相关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贝克抑郁自评量表、斯奈思-汉密尔顿快感量表)、多导睡眠图指标(总睡眠时间、觉醒次数、睡眠效率、睡眠潜伏期、快速眼球运动睡眠期和非快速眼球运动睡眠N1~N3期比例)。结果 rtfMRI-NF干预后,ID伴抑郁状态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12.42±3.22)分]、失眠严重指数量表评分[(15.00±7.00)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17.21±9.33)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19.50(13.50,23.00)分]、贝克抑制自评量表评分[(16.29±9.79)分]均低于干预前[(14.83±3.16)、(20.42±5.73)、(24.25±10.25)、22.50(16.25,26.75)、(20.96±9.32)分](P<0.05),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分[27.00(25.25,29.00)分]高于干预前[26.00(24.00,27.00)分](P<0.05);干预后多导睡眠图指标非快速眼球运动睡眠N1+N2期比例[(62.51±9.52)%]低于干预前[(69.06±9.43)%](P<0.05),快速眼球运动睡眠期比例[(18.69±4.32)%]高于干预前[(15.55±4.59)%](P<0.05)。第1、2、3次线上反馈训练后贝克抑郁自评量表评分[(16.04±7.32)、(14.21±6.61)、(13.63±8.03)分]均低于线上反馈训练前[(19.58±8.94)、(17.67±7.79)、(16.29±9.79)分](P<0.05);第1、2次线上反馈训练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18.71±9.63)、(16.08±7.99)分]低于线上反馈训练前[(21.29±9.08)、(19.17±9.30)分](P<0.05),第1、2次线上反馈训练后斯奈思-汉密尔顿快感量表评分[27.00(19.25,31.50)、28.00(23.50,31.75)分]低于线上反馈训练前[28.00(22.75,30.75)、28.50(25.25,32.00)分](P<0.05)。结论 rtfMRI-NF技术可改善ID伴抑郁状态患者的睡眠、抑郁情绪和认知功能,有可能为临床创建一种非药物、无创、无成瘾性的新型治疗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障碍 抑郁状态 生物反馈疗法 杏仁核
原文传递
肺肉瘤样癌的CT表现及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郭慧慧 张继良 高丽 《医药论坛杂志》 2020年第2期169-171,共3页
目的探讨肺肉瘤样癌的CT表现及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13年3月—2018年9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肺肉瘤样癌患者的影像及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15例患者由病理证实为肺肉瘤样癌,均行CT检查。结果15例肺肉瘤样癌(PSC)患者男性多于女性,60... 目的探讨肺肉瘤样癌的CT表现及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13年3月—2018年9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肺肉瘤样癌患者的影像及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15例患者由病理证实为肺肉瘤样癌,均行CT检查。结果15例肺肉瘤样癌(PSC)患者男性多于女性,60岁以上老年患者多见,以咳嗽及咳痰为主要症状,部分出现咯血及胸闷。男性均有吸烟史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表现。平扫CT主要表现为叶段支气管腔内及肺内结节、团块影,呈软组织密度,未见明显分叶、毛刺及胸膜凹陷征,体积大者密度不均较明显。增强扫描动脉期为边缘环形以及内部呈斑片强化,静脉期持续增强,部分病灶增强范围扩大,典型表现为高低密度间隔分布,界限不清,呈“浮云征”或“融雪征”。1例表现为累及整个肺叶的团片影,无具体形态,体积较大,边界不清,为不均质轻度及中度强化。部分病例伴有肺门和/或纵隔、腹腔内淋巴结转移及肝脏、肾上腺、肺部转移。一例病灶在随访的3月内迅速进展。1例行手术治疗5个月后出现同侧复发,行放化疗者未见明显应答。结论肺肉瘤样癌(PSC)好发生在60岁以上老人,恶性度高,缺乏典型临床表现,进展迅速,预后差。CT增强扫描具有较典型表现,影像检查有助于其定位定性诊断、临床分期及指导治疗,应合理利用影像检查提高其早期检出率、改善预后。另外少数缺乏较特异性CT表现的病例,与其他类型肺癌较难以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肉瘤样癌 CT表现 临床特点
原文传递
不同孕期孕妇MRI检查过程中子宫假肌瘤样收缩分析
12
作者 吴青霞 文泽军 +1 位作者 王艳 王梅云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0年第1期77-80,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孕期孕妇MRI检查过程中子宫假肌瘤样收缩发生情况。方法行子宫MRI成像孕妇317例(孕早中期99例,孕晚期218例),记录MRI检查过程中子宫假肌瘤样收缩率及假肌瘤样收缩部位、长径、短径、短长径比值及有无孕囊形态改变、有无子... 目的探讨不同孕期孕妇MRI检查过程中子宫假肌瘤样收缩发生情况。方法行子宫MRI成像孕妇317例(孕早中期99例,孕晚期218例),记录MRI检查过程中子宫假肌瘤样收缩率及假肌瘤样收缩部位、长径、短径、短长径比值及有无孕囊形态改变、有无子宫形态改变、有无假肌瘤样收缩形态改变,比较孕早中期与孕晚期有假肌瘤样收缩孕妇临床特征。结果孕早中期子宫假肌瘤样收缩发生率(75.8%)高于孕晚期(14.7%)(P<0.05);孕早中期假肌瘤样收缩长径[(4.87±1.83)cm]较孕晚期[(6.52±2.60)cm]短,短长径比值(0.56±0.20)较孕晚期(0.43±0.20)大,有孕囊形态改变比率(75.5%)较孕晚期(34.4%)高(P<0.05),子宫假肌瘤样收缩短径、部位、有子宫形态改变比率、有假肌瘤样收缩形态改变比率与孕晚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早中期、孕晚期有假肌瘤样收缩孕妇年龄、孕次、产次等与无假肌瘤样收缩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早中期孕妇行子宫MRI检查过程中子宫肌层假肌瘤样收缩发生率明显高于孕晚期孕妇,孕早中期子宫假肌瘤样收缩较孕晚期更易造成孕囊形态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肌瘤样收缩 子宫 孕期 MRI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