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盐酸纳洛酮辅助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伴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
作者 霍燕 雷小莉 +1 位作者 王艳艳 陈倩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CAS 2019年第9期118-120,共3页
目的:探讨盐酸纳洛酮辅助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伴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COPD急性加重期伴呼吸衰竭患者12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给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观... 目的:探讨盐酸纳洛酮辅助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伴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COPD急性加重期伴呼吸衰竭患者12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给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组给予盐酸纳洛酮注射液(2 mg加入100 mL0.9%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bid)辅助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7 d血气分析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低于对照组,氧合指数(PaO2/FiO2)及动脉氧分压(PaO2)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盐酸纳洛酮辅助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伴有呼吸衰竭的疗效较好,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血气分析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纳洛酮 无创正压通气 COPD急性加重期 呼吸衰竭
下载PDF
结核杆菌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和腺苷脱氨酶检测对结核性胸膜炎诊断价值探讨 被引量:4
2
作者 朱敏 李英 马希涛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5年第5期575-578,共4页
目的探讨胸腔积液结核杆菌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和腺苷脱氨酶(ADA)检测对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该院胸腔积液患者72例,分为临床确诊结核性胸膜炎组38例,非结核性胸膜炎组34例,进行胸腔积液T-SPOT.TB、胸腔积液ADA检... 目的探讨胸腔积液结核杆菌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和腺苷脱氨酶(ADA)检测对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该院胸腔积液患者72例,分为临床确诊结核性胸膜炎组38例,非结核性胸膜炎组34例,进行胸腔积液T-SPOT.TB、胸腔积液ADA检测,评价两者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敏感度、特异度、预测值。结果 38例结核组胸腔积液组T-SPOT.TB检测阳性36例,胸腔积液ADA检测阳性30例,敏感度分别为94.7%,7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45,P=0.042)。34例非结核性胸膜炎组T-SPOT.TB检测阴性31例,胸腔积液ADA检测阴性33例,特异度分别为91.2%,9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614)。利用ROC曲线探讨胸腔积液T-SPOT.TB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最佳临界值为38 SFCs/106SEMC,ADA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最佳临界值为32.5 U/L。结论胸腔积液T-SPOT.TB检测是较准确地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杆菌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 腺苷脱氨酶 结核性胸膜炎
下载PDF
以皮下结节为首发表现多系统结节病1例
3
作者 安云霞 王猛 +3 位作者 周英欣 刘海洋 王宇明 张晓菊 《临床肺科杂志》 2019年第4期760-761,共2页
临床资料吕某,男,53岁,主诉:发现皮肤多发结节1年余。现病史:1年余前发现皮肤多发结节,呈淡红色丘疹肉样瘤改变,散在分布于脸颊、背部(图A)、肩部皮肤,结节无渗出、破溃、瘙痒、疼痛,无发热、咯血、胸痛等不适,未予重视。1月前我院体检... 临床资料吕某,男,53岁,主诉:发现皮肤多发结节1年余。现病史:1年余前发现皮肤多发结节,呈淡红色丘疹肉样瘤改变,散在分布于脸颊、背部(图A)、肩部皮肤,结节无渗出、破溃、瘙痒、疼痛,无发热、咯血、胸痛等不适,未予重视。1月前我院体检时行胸部CT示(图B):双肺、胸膜异常密度影,纵隔淋巴结肿大,提示结节病可能;肝左叶低密度影;左侧股骨头囊肿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节病 首发表现 皮下结节 皮肤多发结节 纵隔淋巴结肿大 系统 临床资料 红色丘疹
下载PDF
医院感染多药耐药菌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4
作者 杨志刚 马希涛 雷小莉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35-837,共3页
目的探讨医院感染多药耐药菌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为预防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3年3月医院收治的105例医院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对多药耐药菌的分布特点、耐药性及感染危险因素等进行分析。结果 105例医院感染患... 目的探讨医院感染多药耐药菌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为预防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3年3月医院收治的105例医院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对多药耐药菌的分布特点、耐药性及感染危险因素等进行分析。结果 105例医院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主要位于下呼吸道与上呼吸道,分别占33.3%与22.9%;共检出病原菌280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164株占58.6%,革兰阳性球菌89株占31.8%,真菌27株占9.6%;检出多药耐药菌79株,占28.2%,主要为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31株,占39.2%;年龄、使用机械通气、导管留置时间过长、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高血压、糖尿病以及使用大量抗菌药物等是导致多药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感染主要为革兰阴性杆菌,多药耐药菌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多种危险因素导致医院感染,值得临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药耐药 感染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正视CT发现肺部异常
5
作者 张茜茜 杨佳 魏楠 《健康世界》 2024年第1期25-26,共2页
肺是人体与外界空气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发挥多种重要功能。随着空气污染的加剧以及吸烟率的居高不下,肺小结节的体检CT检出率高达50%以上。在面对肺结节问题上,其中有一部分人群由于对疾病的担忧,就认为自己得了肺癌。对于肺结节,通常... 肺是人体与外界空气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发挥多种重要功能。随着空气污染的加剧以及吸烟率的居高不下,肺小结节的体检CT检出率高达50%以上。在面对肺结节问题上,其中有一部分人群由于对疾病的担忧,就认为自己得了肺癌。对于肺结节,通常是指肺部影像上表现为直径≤3cm的局灶性、类圆形、密度增高的实性或亚实性肺部阴影,可以为孤立或多发肺结节。临床上根据结节直径将其分为直径5mm以下的微小结节,直径5~10mm的小结节和直径11~30mm的统称肺结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部阴影 肺小结节 肺结节 空气污染 微小结节 气体交换 外界空气 CT
原文传递
多药耐药非发酵菌的临床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杨志刚 马希涛 雷小莉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5-27,共3页
目的对医院多药耐药非发酵菌的临床分布特点以及耐药性进行分析,为治疗非发酵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年2月-2013年2月医院送检的各类标本进行细菌鉴定,对非发酵菌的临床分布、组成、耐药性以及敏感率进行分析。结果共分离出病原菌3 ... 目的对医院多药耐药非发酵菌的临床分布特点以及耐药性进行分析,为治疗非发酵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年2月-2013年2月医院送检的各类标本进行细菌鉴定,对非发酵菌的临床分布、组成、耐药性以及敏感率进行分析。结果共分离出病原菌3 488株,其中非发酵菌为682株,占19.6%;检出率最高的为痰液占27.6%,其次为伤口分泌物和脓液,分别占26.5%和15.4%;非发酵菌以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产碱假单胞菌为主,分别占41.8%、35.2%和8.1%;非发酵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第三代头孢类药物、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和氯霉素的耐药性较高,而对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多数敏感,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庆大霉素、头孢曲松和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的耐药率均>60.0%;鲍氏不动杆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庆大霉素、头孢曲松、头孢哌酮、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和氯霉素的耐药率均>60.0%;产碱假单胞菌对庆大霉素和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均>60.0%。结论非发酵菌分布较广,且呈多药耐药趋势,应加强病房内病原菌及耐药性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药耐药 非发酵菌 临床分布 耐药性
原文传递
经皮肺穿刺对确定无反应肺炎病原体的意义 被引量:11
7
作者 钱麒钰 马希涛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529-531,共3页
无反应肺炎(nonrespondingpneumonia)是近几年提出的临床概念,临床上并不少见,但是目前尚缺乏统一标准。美国感染病学会/美国胸科学会(IDSA/ATS)于2007年共同发布的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pneumonia,CAP)诊... 无反应肺炎(nonrespondingpneumonia)是近几年提出的临床概念,临床上并不少见,但是目前尚缺乏统一标准。美国感染病学会/美国胸科学会(IDSA/ATS)于2007年共同发布的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pneumonia,CAP)诊治指南中首次正式提出无反应肺炎的概念,即在接受抗感染治疗的情况下,CAP患者没有获得显著改善的一种临床情况(临床症状恶化或无变化)”近年来有学者将其概括为:抗生素治疗至少10d后,仍有肺部浸润影以及肺部急性感染的临床表现,临床症状无改善或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获得性肺炎 经皮肺穿刺 反应 病原体 美国胸科学会 临床症状 抗感染治疗 肺部急性感染
原文传递
肺移植受者30例术后早期感染诊疗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张文平 胡为才 +7 位作者 魏立 徐磊 马利军 王凯 高培玉 王山梅 程剑剑 张晓菊 《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 CAS 2020年第4期225-228,共4页
目的总结和分析肺移植受者术后早期感染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人民医院肺移植科2015年10月至2018年1月实施的30例肺移植受者临床资料。供肺来自于27例心脏死亡器官捐献供者。30例受者中双肺移植2例,单肺移植28例。受者术中... 目的总结和分析肺移植受者术后早期感染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人民医院肺移植科2015年10月至2018年1月实施的30例肺移植受者临床资料。供肺来自于27例心脏死亡器官捐献供者。30例受者中双肺移植2例,单肺移植28例。受者术中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术后联合应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卡泊芬净+更昔洛韦预防感染。术后免疫抑制方案为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泼尼松。住院期间对受者常规行胸部X线或胸部CT、支气管镜检查和病原学监测等;术后3个月内每1至2周门诊随访1次。结果2例供者气道分泌物培养阳性,1例考虑为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术后30 d内,22例受者共发生24例次细菌感染(呼吸系统感染21例次,血流感染3例次),感染发生率为73.3%(22/30)。呼吸系统感染包括单纯气道感染9例次,气道感染合并侵袭性肺部感染9例次,胸腔感染3例次。呼吸系统感染中16例次为单一病原体感染,5例次为2种及以上病原体混合感染。呼吸系统感染共分离出病原体26株:鲍曼不动杆菌10株(8株为泛耐药),耐碳氢酶烯类肺炎克雷伯杆菌5株,铜绿假单胞菌3株(2株为泛耐药),泛耐药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和泛耐药纹带棒杆菌各2株,黏质沙雷菌、阴沟肠杆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非结核分枝杆菌各1株。血流感染包括耐碳氢酶烯类肺炎克雷伯杆菌2例次和脑膜炎黄杆菌1例次。21例次呼吸系统细菌感染中考虑合并真菌感染3例次。10例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受者经治疗后,7例感染控制,其余3例分别于肺移植术后第40、45和60天死亡。5例耐碳氢酶烯类肺炎克雷伯杆菌感染受者抗感染治疗后,4例感染控制,1例于肺移植术后第50天死亡。随访至2019年7月,9例受者死亡,其余受者均可进行日常活动。结论肺移植术后早期感染以气道感染和移植肺侵袭性感染多见,感染病原体以泛耐药或多耐药的革兰阴性杆菌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移植 并发症 术后早期 院内感染
原文传递
血清半乳甘露聚糖试验对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9
作者 杨志刚 雷小莉 李晓亮 《中国实用医刊》 2015年第9期10-11,共2页
目的探讨血清半乳甘露聚糖(CM)试验对于诊断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IPA)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疑似患者55例,对47份血清进行血清半乳甘露聚糖试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55例患者中包括4例临床诊断IPA,... 目的探讨血清半乳甘露聚糖(CM)试验对于诊断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IPA)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疑似患者55例,对47份血清进行血清半乳甘露聚糖试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55例患者中包括4例临床诊断IPA,9例临床拟诊侵袭性真菌感染(IFI),42例非IFI;以1.0作为阳性判断标准,本次研究中包括8例GM阳性患者,特异性为97.6%,灵敏度为75.0%。结论采用血清半乳甘露聚糖试验对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进行检测,有助于提高早期诊断准确率,开展早期治疗,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建议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 血清半乳甘露聚糖 临床价值
原文传递
成人不明原因发热临床特点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雷小莉 杨志刚 马希涛 《医药论坛杂志》 2018年第1期28-31,34,共5页
目的分析成人不明原因发热患者临床表现、诊断方法、病因、治疗措施及预后等方面的临床特点,探讨成人不明原因发热的病因规律及影响因素,为其临床及时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科2009年1月至2013... 目的分析成人不明原因发热患者临床表现、诊断方法、病因、治疗措施及预后等方面的临床特点,探讨成人不明原因发热的病因规律及影响因素,为其临床及时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科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住院成人不明原因发热患者260例,制作病例临床资料表,详细记录患者年龄、性别、热程及病因,探讨成人不明原因发热在临床表现、诊断方法、病因、治疗措施及预后等方面的特点,为成人不明原因发热临床诊治提供依据。结果 260例FUO患者中,男性较女性比例(61.15%vs.38.85%)显著升高。女性在结缔组织疾病中比例为高于男性患者(54.29%vs.45.71%)。FUO患者中病因按发病率排序依次为感染性疾病(162例,62.91%)、结缔组织疾病(35例,13.46%),恶性肿瘤(22例,8.46%)。FUO患者年龄分布和病因分类有统计学差异(χ2=87.56,P<0.01)。FUO患者按发病年龄分组最多见于41~60岁(37.31%)和21~40岁患者(25.77%)。感染性疾病多发于41~60岁患者(34.57%)和21~40岁患者(27.78%),而结缔组织疾病最常见于41~60岁中老年患者(51.43%)。各组发热病程中≤1月热程患者中感染性疾病占84.55%。随着发热病程时间的延长,感染性疾病所占比例有所下降,而结缔组织疾病和恶性肿瘤所占比例有所增加,不同发热病程时间病因分布有统计学差异(χ~2=123.07,P<0.001)。辅助检查中FUO患者出现异常率最高的依次为白细胞计数异常、谷丙转氨酶异常、免疫学检查异常、细菌学检查阳性、血清学抗体阳性、肿瘤标志物阳性。影像学检查异常者82例,占31.54%,体液骨髓穿刺检查和组织活检及病理诊断异常者各为39例(15.00%)和38例(14.62%)。结论 FUO患者病情较为复杂多变,其病因主要为感染性疾病、结缔组织疾病和恶性肿瘤,临床工作中应该全面考虑,才能及时明确诊断和对症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明原因发热 临床特点 回顾性研究
原文传递
外周血结核杆菌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对骨关节结核的诊断准确性研究:一项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晓亮 杨志刚 +2 位作者 王俊丽 宋琼珠 陈卓昌 《医药论坛杂志》 2020年第12期75-78,共4页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外周血结核杆菌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对骨关节结核的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在中国河南省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科住院的疑似骨关节结核患者231例,所有患者均行外周血结核杆菌...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外周血结核杆菌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对骨关节结核的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在中国河南省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科住院的疑似骨关节结核患者231例,所有患者均行外周血结核杆菌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检查。以骨关节结核诊断的综合标准为金标准,确诊骨关节结核患者77例,非骨关节结核患者113例。分析外周血结核杆菌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诊断骨关节结核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阳比、阴性似然比、准确度。结果外周血T-SPOT.TB诊断骨关节结核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0.75、0.71、0.73。结论外周血结核杆菌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对诊断骨关节结核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结核外周血结核杆菌感染T 细胞斑点试验诊断准确性研究
原文传递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2
作者 钱麒钰 马希涛 +1 位作者 张晓菊 李辉 《医药论坛杂志》 2013年第2期53-54,共2页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对于肺部疾病的诊断价值及安全性,并对两种不同类型穿刺针(手动抽吸式及自动弹枪式)进行分组比较。方法收集河南省人民医院2012年2月至2012年5月经皮肺穿刺患者89例,根据病灶部位及性质选择使用不同类型的穿...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对于肺部疾病的诊断价值及安全性,并对两种不同类型穿刺针(手动抽吸式及自动弹枪式)进行分组比较。方法收集河南省人民医院2012年2月至2012年5月经皮肺穿刺患者89例,根据病灶部位及性质选择使用不同类型的穿刺针,分析两组的穿刺结果及安全性。结果总体穿刺阳性率为80.9%(72/89),敏感性为96%(72/75),并发症发生率为31.5%(28/89),其中气胸13.5%(12/89)及出血18.0%(16/89)。自动切割组(A组)75例,手动抽吸组(B组)14例,两组在诊断阳性率、敏感性、良性疾病阳性率、恶性肿瘤阳性率、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对肺部疾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根据患者病变位置及性质不同选择不同类型的穿刺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经皮肺穿刺 肺部疾病 诊断价值
原文传递
人低分化肺腺癌及癌旁组织的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
13
作者 李晓亮 马希涛 杨志刚 《医药论坛杂志》 2018年第3期9-11,共3页
目的建立低分化腺癌及癌旁正常支气管上皮组织的差异蛋白,以寻找肺腺癌的潜在蛋白标记物。方法对6例低分化肺腺癌、癌旁正常组织进行蛋白质组学分析,即利用双向凝胶电泳的方法分离二者的蛋白质,用图像分析软件找出差异蛋白,应用基质辅... 目的建立低分化腺癌及癌旁正常支气管上皮组织的差异蛋白,以寻找肺腺癌的潜在蛋白标记物。方法对6例低分化肺腺癌、癌旁正常组织进行蛋白质组学分析,即利用双向凝胶电泳的方法分离二者的蛋白质,用图像分析软件找出差异蛋白,应用基质辅助激光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得到肽质量指纹图谱,然后搜索数据库鉴定差异蛋白。结果建立人肺腺癌及癌旁正常组织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低分化腺癌及癌旁正常组织的平均蛋白点数分别为(2066±144)、(1549±33)。对15个差异蛋白点肽质量指纹串联图谱鉴定,鉴定出一些与肿瘤转移、细胞周期调控、抑癌基因等蛋白质。结论 2-DE结合MALDI-TOF-MS/MS可鉴定肺腺癌及癌旁组织的蛋白,为进一步筛选肺腺癌的分子标志物、靶向治疗及预后的判断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化肺腺癌2-DE MALDI-TOF-MS/MS差异蛋白
原文传递
基于循证理论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1
14
作者 张培培 尚茜 +1 位作者 商伟娜 李娟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2年第12期2290-2293,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循证理论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河南省人民医院呼吸科收治的COPD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法将其均分为常规组和延续组,各60例。常规组给予... 目的探讨基于循证理论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河南省人民医院呼吸科收治的COPD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法将其均分为常规组和延续组,各6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出院指导干预,延续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基于循证理论的延续性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自我管理能力、心理障碍及生存质量情况。结果实施基于循证理论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后,延续组的自我护理能力各指标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延续组患者的心理障碍评分情况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延续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循证理论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可显著提升COPD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有效缓解心理障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为患者获取良好预后具有重要意义,临床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理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延续性护理 自我管理能力 心理障碍
原文传递
胸腔积液腺苷脱氨酶检测对中国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诊断准确性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俊丽 雷小莉 杨志刚 《医药论坛杂志》 2019年第7期21-24,28,共5页
目的探讨胸腔积液腺苷脱氨酶(ADA)检测对中国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诊断准确性。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收集2014年1月1日至2018年2月28日在河南省人民医院住院的不明原因胸腔积液患者296例,以胸腔镜胸膜活检病理结果为金标准,... 目的探讨胸腔积液腺苷脱氨酶(ADA)检测对中国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诊断准确性。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收集2014年1月1日至2018年2月28日在河南省人民医院住院的不明原因胸腔积液患者296例,以胸腔镜胸膜活检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确诊结核性胸膜炎患者100例,非结核性胸膜炎患者105例。同时收集研究对象的胸腔积液腺苷脱氨酶结果。利用SPSS 22.0软件计算胸腔积液腺苷脱氨酶诊断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受试者工作曲线(ROC)下面积,计算最大约登指数所对应的最佳诊断临界值,以此值计算诊断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准确度。结果①胸腔积液腺苷脱氨酶诊断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1(95%CI,0.75~0.86),约登指数最大时为0.59,此时最佳诊断临界值为27 U/L。②以ADA>27 U/L为诊断临界值,诊断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准确度分别为0.81、0.78、0.78、0.81、3.70、0.24、0.80。结论胸腔积液腺苷脱氨酶诊断中国结核性胸膜炎患者有较好的准确性,以胸腔积液腺苷脱氨酶>27 U/L为诊断临界值,灵敏度、特异度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性胸膜炎 胸腔积液 腺苷脱氨酶 诊断准确性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
原文传递
第一代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与含铂化疗一线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罕见突变阳性晚期肺腺癌患者的疗效 被引量:14
16
作者 李海霞 王子奇 +5 位作者 张国伟 张米娜 郑宣轩 杨金坡 马智勇 王慧娟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783-791,共9页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和含铂化疗一线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罕见突变晚期肺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8年2月间,在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经EGFR基因检测的4 276例晚期(ⅢB~Ⅳ期)...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和含铂化疗一线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罕见突变晚期肺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8年2月间,在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经EGFR基因检测的4 276例晚期(ⅢB~Ⅳ期)肺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从中筛选出99例EGFR罕见突变患者的组织样本,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一线治疗效果、一线治疗进展后患者的治疗情况和预后。分析EGFR常见突变和罕见突变患者的预后。结果EGFR-TKIs和含铂化疗一线治疗EGFR罕见突变患者的客观缓解率分别为33.0%和27.1%,疾病控制率分别为76.5%和87.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分别为7.2和4.9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总生存时间(OS)分别为14.3和20.7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多因素分析显示,远处转移和吸烟史为影响EGFR罕见突变肺腺癌患者OS的独立因素(均P<0.05)。结论对于EGFR罕见突变的晚期肺腺癌患者,一线使用第一代EGFR-TKIs与含铂化疗比较,可改善患者的近期疗效,但一线含铂化疗的患者生存时间更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罕见突变 化疗 预后
原文传递
老年人不明原因发热外周血炎性因子表达水平探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俊丽 雷小莉 杨志刚 《医药论坛杂志》 2018年第6期4-6,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人不明原因发热的临床特点以及炎症因子表达水平,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人民医院呼吸科与危重症科2014年1月至2016年11月期间收治的不明原因发热老年患者260例,详细记录患者性别、热程及病因,分... 目的探讨老年人不明原因发热的临床特点以及炎症因子表达水平,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人民医院呼吸科与危重症科2014年1月至2016年11月期间收治的不明原因发热老年患者260例,详细记录患者性别、热程及病因,分析老年人不明原因发热的临床特点以及相关炎性因子表达水平。结果 260例FUO患者中,最终确诊236例,确诊率为90.77%,死亡7例,病死率为2.69%。感染性疾病是最主要的病因,占总例数59.62%,第二病因为结缔组织疾病(占16.15%),第三位是恶性肿瘤(占8.85%);IL-1在各个发热病因亚组间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P>0.05);IL-6在结缔组织疾病患者外周血中表达显著高于其他组,TNF-α在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中表达显著高于其他组,IL-25在感染性疾病患者中表达显著高于其他组,差异具有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发热病程中≤1月热程患者中感染性疾病占35.77%,且不同发热病程时间病因分布具有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FUO患者病情较为复杂多变,其病因主要为感染性疾病、结缔组织疾病和恶性肿瘤,临床医生应全面考虑免疫学因子,才能及时明确诊断和对症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明原因发热 临床特点 回顾性研究
原文传递
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魏徐鹏 丁娟娟 《医药论坛杂志》 2020年第4期34-37,41,共5页
目的探讨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及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28d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8年1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117例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杆菌(CRKP... 目的探讨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及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28d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8年1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117例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杆菌(CRKP)56例,碳青霉烯类敏感肺炎克雷伯杆菌(CSKP)61例为对照组。应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将117例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患者按预后分为存活组(71例)和非存活组(46例),应用上述方法分析影响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28 d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感染前应用碳青霉烯类药物、应用利奈唑胺药物、应用替加环素药物、入住ICU、机械通气、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再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是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杆菌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预后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影响肺炎克雷伯杆菌血流感染28 d预后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感染性休克、血培养提示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再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年龄、感染性休克是影响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杆血流感染28 d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是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杆菌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感染性休克是影响肺炎克雷伯杆菌血流感染28 d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杆菌 碳青霉烯类耐药 血流感染 危险因素 预后因素
原文传递
甲型H1N1流感并发肺部感染65例临床分析
19
作者 郭云波 马希涛 杨志刚 《医药论坛杂志》 2013年第5期20-22,共3页
目的了解甲型H1N1流感并发肺部感染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诊疗经过,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河南省65例实验室确诊甲型H1N1流感并发肺部感染的临床表现、血常规、影像学资料及治疗进行分析。结果 65... 目的了解甲型H1N1流感并发肺部感染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诊疗经过,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河南省65例实验室确诊甲型H1N1流感并发肺部感染的临床表现、血常规、影像学资料及治疗进行分析。结果 65例患者中共有男性31人,女性34人,孕产妇19例,临床表现包括发热(65例)、咳嗽(64例)、咳痰(53例)、咽痛(40例)、腹泻(6例)等。入院时外周血白细胞正常51例,降低16例,升高8例;中性粒细胞比例正常29例,降低13例,升高23例;急性期时65例出现磨玻璃状影,合并实变影32例,合并胸腔积液11例,双侧病变52例,右肺病变8例,左肺病变5例;恢复期病变,除6例患者死亡外,条索状、网状影46例,8例无明显变化,5例完全吸收。共有19例患者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应用奥司他韦65例,联合应用抗生素65例,免疫病毒血清8例。治愈61例,死亡6例,死亡病例中孕产妇3例。结论①甲型H1N1流感传染性强,易合并肺部感染;②孕产妇是甲型H1N1流感易感人群,且病情危重,重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明显高于其他人群;③肺部病变多波及双侧,影像学上斑片影、实变影等多种表现混合出现,吸收缓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H1N1流感 肺部感染 临床特征 孕产妇 影像学改变
原文传递
外周血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25在老年人不明原因发热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20
作者 雷小莉 王俊丽 《医药论坛杂志》 2020年第4期23-25,共3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炎症因子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25水平在老年不明原因发热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人民医院呼吸内科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收治住院的老年不明原因发热患者200例,记录患者性别、热程及... 目的探讨外周血炎症因子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25水平在老年不明原因发热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人民医院呼吸内科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收治住院的老年不明原因发热患者200例,记录患者性别、热程及发病原因,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外周血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25表达水平。结果 200例患者中,确诊181例,确诊率为90.5%,死亡5例,病死率为2.5%。感染性疾病是最主要的病因,占总例数59.0%,其次为结缔组织疾病(占17.5%),第三是恶性肿瘤(占10.5%);不同发热病程的病因分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L-25在感染性疾病患者中表达显著高于其他组,IL-6在结缔组织病患者中表达明显升高,而TNF-α则在恶性肿瘤性疾病中的表达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人不明原因发热患者病因主要为感染性疾病、结缔组织疾病和恶性肿瘤。外周血炎症因子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25水平的测定有助于老年人不明原因发热的病因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明原因发热 老年人 白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介素-25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