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曼月乐治疗子宫腺肌病患者血清相关指标的变化及疗效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朱佩茹 杨喆 +4 位作者 李海燕 林凤娟 王英芳 黄慧宁 王洁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0年第5期492-496,共5页
目的探讨曼月乐治疗子宫腺肌病效果,并分析患者血清相关指标的变化。方法选取子宫腺肌病患者19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98例。观察组于月经期第3~5天放置曼月乐环,对照组口服米非司酮。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 目的探讨曼月乐治疗子宫腺肌病效果,并分析患者血清相关指标的变化。方法选取子宫腺肌病患者19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98例。观察组于月经期第3~5天放置曼月乐环,对照组口服米非司酮。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第1、3、6个月检测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癌胚抗原125(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125,CA125)及血红蛋白(Hb)水平;图示出血评分法计算月经量评分。结果治疗后第1、3、6个月,观察组CA125水平分别为(89.19±17.46)、(66.31±14.32)和(47.86±11.48)U·mL-1,低于对照组的(97.38±16.47)、(81.29±17.57)和(72.36±15.54)U·mL-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第1、3、6个月时,VEGF水平分别为(149.35±17.34)、(131.77±16.76)和(121.58±15.47)ng·L-1,低于对照组的(169.46±21.43)、(151.32±18.43)和(142.37±17.35)ng·L-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3、6个月时,观察组Hb水平分别为(91.36±9.35)、(107.49±9.67)和(119.87±8.48)g·L-1,高于对照组的(85.37±10.73)、(98.46±9.54)和(106.55±9.92)g·L-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曼月乐对子宫腺肌病患者的疗效较传统疗法更为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腺肌病 曼月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癌胚抗原125 血红蛋白
下载PDF
育龄期女性宫颈癌筛查前焦虑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曹蕾 杨丽云 +1 位作者 程欣 朱佩茹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1年第24期3645-3649,共5页
目的探讨育龄期女性宫颈癌筛查前焦虑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医院2020年5—12月行宫颈癌筛查的80名育龄期女性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量表调查其基础信息、焦虑自评量表评价其筛查前2 d焦虑情绪,通过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 目的探讨育龄期女性宫颈癌筛查前焦虑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医院2020年5—12月行宫颈癌筛查的80名育龄期女性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量表调查其基础信息、焦虑自评量表评价其筛查前2 d焦虑情绪,通过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育龄期女性宫颈癌筛查前焦虑状况的影响因素。结果宫颈癌筛查前2 d育龄期女性焦虑自评量表评分65.43±4.29分。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文化水平、医务工作者、子宫疾病史、恶性肿瘤史、周围宫颈癌患者、护士人文关怀、筛查教育是育龄期女性宫颈癌筛查前焦虑情绪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40岁、非医务工作者、子宫疾病史、恶性肿瘤史、护士人文关怀缺失、未接受筛查教育是育龄期女性宫颈癌筛查前焦虑情绪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育龄期女性宫颈癌筛查前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且影响因素复杂,涉及年龄、子宫疾病史、恶性肿瘤史、护士人文关怀、筛查教育等,临床应密切关注育龄期女性宫颈癌筛查前心理感受,并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育龄期女性 宫颈癌筛查 焦虑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人乳头瘤病毒阴性宫颈癌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杨喆 王悦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3年第20期3837-3840,共4页
宫颈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在中国仍居高不下。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是宫颈癌的首要原因,HPV检测作为宫颈癌筛查手段十分有必要。目前存在容易漏诊的HPV阴性宫颈癌的病例,其对化疗不敏感,治疗效果差,预后不佳,... 宫颈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在中国仍居高不下。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是宫颈癌的首要原因,HPV检测作为宫颈癌筛查手段十分有必要。目前存在容易漏诊的HPV阴性宫颈癌的病例,其对化疗不敏感,治疗效果差,预后不佳,复发率高,临床表现和病理特征有别于HPV阳性宫颈癌并具有共性。HPV检测中的假阴性可能是造成宫颈癌漏诊的主要原因,因此避免产生HPV假阴性的具体措施尤为重要。HPV阴性宫颈癌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针对HPV阴性宫颈癌的特异性治疗方案及预后仍有待研究。本文通过讨论HPV阴性宫颈癌的现状、原因、发病机制、治疗及预后,为HPV阴性宫颈癌的防治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癌 假阴性 真阴性 发病机制
下载PDF
子宫附腔9例临床分析
4
作者 徐志华 魏利 +1 位作者 王轶英 樊茹佳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第7期695-698,共4页
目的 总结子宫附腔(ACUM)的临床特点,探讨其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3年1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9例ACUM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痛经情况和位置,术前血生化、肿瘤标志物、超声及盆腔MRI检查结果,手术情况。... 目的 总结子宫附腔(ACUM)的临床特点,探讨其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3年1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9例ACUM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痛经情况和位置,术前血生化、肿瘤标志物、超声及盆腔MRI检查结果,手术情况。随访至2024年3月,记录痛经缓解情况等。结果 9例平均年龄27.6岁,主要临床症状均为痛经进行性加重,6例疼痛位于患侧,3例位于骨盆中央。口服止痛药及避孕药后疼痛部分缓解或未缓解。术前血红蛋白均正常,2例糖类抗原125升高。9例均行子宫及附件超声检查,声像特征主要表现为肌壁间低回声或不均质回声,内可见内膜样高回声,均未合并泌尿系统畸形。5例行盆腔增强MRI扫描,其中3例提示肌壁异常信号,可见类圆形等T_1信号,T_2内部呈小条状高信号,外周呈环状低信号,考虑ACUM可能;2例提示肌壁异常信号,子宫腺肌症伴出血样改变。8例行腹腔镜下ACUM切除术,1例行开腹手术,病灶均完整切除,无术后并发症发生。随访至2024年3月,中位随访13个月,9例患者痛经完全缓解或明显减轻,无需使用止痛药物。2例术前糖类抗原125升高者术后1个月降至正常。结论 ACUM多发生于青年女性,临床表现为痛经进行性加重,可伴腺肌病灶,超声及MRI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手术完整切除病灶可有效缓解痛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附腔 子宫畸形 痛经
原文传递
Robert子宫1例报道 被引量:3
5
作者 刘慧丽 王倩倩 +1 位作者 党群 张荷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1年第2期198-199,共2页
1 临床资料患者,女,15岁,以"痛经2年"为主诉于2019年10月17日入院。13岁月经初潮,月经规律,经期3~7 d,周期25 d,末次月经为2019年10月6日。初潮时无痛经,逐渐出现痛经并加重,近6个月,每次月经期右下腹疼痛难忍,月经过后仍有... 1 临床资料患者,女,15岁,以"痛经2年"为主诉于2019年10月17日入院。13岁月经初潮,月经规律,经期3~7 d,周期25 d,末次月经为2019年10月6日。初潮时无痛经,逐渐出现痛经并加重,近6个月,每次月经期右下腹疼痛难忍,月经过后仍有下腹疼痛。2019年8月在外院诊断为"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术后痛经症状未缓解。患者既往身体健康,个人史、家族史无特殊,预防接种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bert子宫 子宫畸形 痛经
原文传递
上皮性卵巢癌组织WW结构域E3泛连接酶1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6
作者 周岩 胡秋博 +2 位作者 冯燕 魏利 樊茹佳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1年第5期501-503,共3页
目的观察WW结构域E3泛连接酶1(WW domain-containing E3 ubiquitin protein ligase 1, WWP1)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上皮性卵巢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其在上皮性卵巢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上皮性卵巢癌患者69例... 目的观察WW结构域E3泛连接酶1(WW domain-containing E3 ubiquitin protein ligase 1, WWP1)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上皮性卵巢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其在上皮性卵巢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上皮性卵巢癌患者69例,均行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术后紫杉醇+卡铂方案化疗6个周期。取手术切除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WWP1 mRNA相对表达量。根据术后FIGO分期,将69例患者分为早期组(Ⅰ~Ⅱ期)21例,晚期组(Ⅲ~Ⅳ期)48例;依据肿瘤组织WWP1 mRNA相对表达量中位数,将69例患者分为WWP1高表达组(WWP1 mRNA相对表达量≥0.025)36例,WWP1低表达组(WWP1 mRNA相对表达量<0.025)33例。比较早期组、晚期组和癌旁组织WWP1 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WWP1高、低表达组年龄、病理类型、FIGO分期等临床病理特征;随访观察WWP1高、低表达组无进展生存期。结果早期组、晚期组WWP1 mRNA相对表达量[0.031(0.019, 0.044)、0.041(0.021, 0.054)]均高于癌旁组织[0.025(0.015, 0.034)](P<0.05),晚期组高于早期组(P<0.05)。WWP1低表达组FIGO分期Ⅰ~Ⅱ期比率(54.5%)高于WWP1高表达组(27.8%)(P<0.05);WWP1低表达组与高表达组年龄、病理类型、肿瘤分化程度、糖链抗原125水平及淋巴结转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WWP1低表达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18个月)长于WWP1高表达组(14个月)(P<0.05)。结论 WWP1在上皮性卵巢癌肿瘤组织表达升高,WWP1高表达提示FIGO分期晚、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性卵巢癌 WW结构域E3泛连接酶1 FIGO分期
原文传递
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发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王运霞 张鑫鑫 李晨阳 《临床医学》 CAS 2023年第5期26-29,共4页
目的 探讨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发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以河南省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需行全子宫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访记录术后12个月内是否发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根据随访结... 目的 探讨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发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以河南省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需行全子宫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访记录术后12个月内是否发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根据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发生组与未发生组,收集患者基线资料并使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性分析影响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 99例患者中40例(40.40%)发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未发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59例(59.60%)。发生组中单纯性压力性尿失禁6例,单纯性盆腔器官脱垂7例,单纯性大便失禁2例,单纯性性功能障碍4例,合并≥2种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21例。发生组与未发生组在年龄、高血压、C-反应蛋白等方面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组在体质指数、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骨桥蛋白、维生素D、孕次、阴道分娩次数等方面与未发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性分析显示,MMP-1、骨桥蛋白升高、阴道分娩次数≥3次是影响患者术后发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危险因素(OR>1,P<0.05);维生素D升高是影响患者术后发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保护因素(OR<1,P<0.05)。结论 维生素D、MMP-1、骨桥蛋白以及阴道分娩次数是影响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发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子宫切除术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影响因素 基质金属蛋白酶-1
原文传递
子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患者的治疗对策及转归 被引量:1
8
作者 杨喆 李永杰 +2 位作者 曹蕾 樊茹佳 王悦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CSCD 2021年第4期356-359,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HSIL)患者手术前后病理和预后,探讨合适的手术方案。方法对528例阴道镜下活检诊断为宫颈HSIL的患者分别行冷刀锥切术(CKC)(n=353)和环形电切术(LEEP)(n=175),病理回报宫颈HSIL及浸润癌者给予二次手术... 目的通过分析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HSIL)患者手术前后病理和预后,探讨合适的手术方案。方法对528例阴道镜下活检诊断为宫颈HSIL的患者分别行冷刀锥切术(CKC)(n=353)和环形电切术(LEEP)(n=175),病理回报宫颈HSIL及浸润癌者给予二次手术。比较手术前后病理等级分布,分析二次手术情况、首次手术切缘阳性率、残留率、复发率及1年内HPV转阴率和持续感染率。结果在宫颈HSIL的诊断上,CKC术后病理与活检病理符合率为72.52%(256/353),具有一致性(P <0.0001);LEEP术后病理与活检病理符合率为58.86%(103/175)(P <0.0001);CKC术后切缘阳性率为7.41%(20/270),残留和复发率为5.93%(16/270),LEEP术后切缘阳性率为5.66%(6/106),残留和复发率为4.71%(5/106);CKC和LEEP术后1年内HPV转阴率分别为69.80%(104/149)和56.06%(37/66),1年随访高危HPV持续感染率均降低。结论 CKC术和LEEP术对宫颈HSIL的诊断均具有一致性,随访1年内HPV转阴率均较高,需根据多因素综合分析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 冷刀锥切术 环形电切术 治疗 转归
原文传递
产前筛查孕妇游离雌三醇水平低下对X连锁鱼鳞病患儿的预警作用
9
作者 刘红彦 李茜 +7 位作者 黄佳 丰岱荣 刘侃 何嘉欢 郭谦楠 丁克越 娄桂予 王悦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07-412,共6页
目的探讨妊娠中期孕妇血清游离雌三醇(uE_(3))水平对X连锁鱼鳞病(XLI)患儿的预警作用。方法收集2016年9月至2021年6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和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行产前诊断提示Xp22.31微缺失(XLI的典型表现)的胎儿56例,同期确诊为21三体综... 目的探讨妊娠中期孕妇血清游离雌三醇(uE_(3))水平对X连锁鱼鳞病(XLI)患儿的预警作用。方法收集2016年9月至2021年6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和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行产前诊断提示Xp22.31微缺失(XLI的典型表现)的胎儿56例,同期确诊为21三体综合征的胎儿70例及18三体综合征的胎儿26例,回顾性分析孕妇妊娠中期的血清学筛查资料,包括游离雌三醇(uE_(3))、甲胎蛋白(AFP)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的中位数倍数(MoM)值。采用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和基因组拷贝数变异(CNV)检测对Xp22.31微缺失胎儿进行产前诊断并行家系成员验证及致病性分析,并随访母儿结局。结果56例妊娠Xp22.31微缺失胎儿的孕妇中,43例行妊娠中期血清学筛查,其中42例异常(男性胎儿39例,女性胎儿3例)。39例男性胎儿母亲的血清uE_(3)的MoM值[0.06(0.00~0.21)]低于正常值,且显著低于21三体综合征胎儿[0.71(0.26~1.27)]及18三体综合征胎儿[0.36(0.15~0.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99.96,P<0.001);其AFP、hCG的MoM值均在正常值范围内。56例携带Xp22.31微缺失的胎儿中,男性胎儿45例,女性胎儿11例,缺失片段均累及STS基因。家系验证分析发现,遗传自母亲(49例)或父亲(1例)者占89%(50/56),新发突变占11%(6/56)。随访发现,56例中活产48例(男性38例,女性10例),引产8例(男性7例,女性1例)。38例男性新生儿中,37例于1~3月龄出现皮肤鳞屑样变,1例随访至出生后4个月无临床表现;10例女性新生儿无明显临床表现。结论孕妇血清学筛查uE_(3)的MoM值显著降低可能提示男性胎儿患XLI的风险增加。对于孕妇血清学筛查uE_(3)水平偏低或者有XLI家族史的孕妇,除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外,建议联合基因组CNV检测进行产前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癣 X染色体连锁 雌三醇 产前诊断 母体血清学筛查 染色体 X 染色体缺失 甾醇硫酸酯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