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经皮介入封堵治疗时机的选择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志伟 王真真 +4 位作者 刘畅 王琰 陈同峰 郭晓艳 程江涛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3年第1期25-29,共5页
目的 探讨经皮介入封堵(transcatheter closure,TCC)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后室间隔穿孔(ventricular septal rupture,VSR)适宜手术时机。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7月河南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TCC治疗心肌... 目的 探讨经皮介入封堵(transcatheter closure,TCC)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后室间隔穿孔(ventricular septal rupture,VSR)适宜手术时机。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7月河南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TCC治疗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postinfarction ventricular septal rupture,PIVSR)51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30 d内是否死亡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采用logistic回归及Cox回归分析30 d死亡及远期死亡的危险因素。利用ROC曲线评价VSR至TCC时间对30 d死亡的预测价值,通过计算约登指数的最大值得出最佳截断值,并根据截断值将人群分为两组(早期组与延迟组),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分析两组患者的长期预后。结果 TCC治疗VSR患者51例,平均年龄为(66.73±7.77)岁,其中女性32人(62.7%),中位随访时间[490(107,1019)]d。AMI至VSR的平均时间间隔为[2(1,3)]d,VSR至TCC的平均时间间隔为[23(17,32)]d。高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高敏肌钙蛋白升高、心源性休克是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而术前较高射血分数(EF)值、延迟手术是其保护因素(P<0.05)。将VSR至TCC时间纳入30 d死亡ROC曲线得出最佳截断值为21 d。早期组(≤3周)术后生存率(62.50%,15/24)低于延迟组(>3周)(96.30%,26/27)(χ^(2)=9.496,Log-rank P=0.002)。结论 延迟手术是患者死亡的保护因素,对于病情较稳定的PIVSR患者,建议发生VSR 3周后进行TCC手术,减少死亡事件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穿孔 心肌梗死 介入封堵 手术时机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评价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智文 雷志博 +4 位作者 王婷 赵丹清 刘静静 王山岭 杨海涛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0年第8期729-733,共5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对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RFCA)后复发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我院接受RFCA的166例房颤患...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对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RFCA)后复发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我院接受RFCA的166例房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RFCA后6个月房颤是否复发,将其分为复发组(48例)和未复发组(118例).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RFCA后房颤复发的相关因素,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NLR预测RFCA后房颤复发的价值.结果与未复发组相比,复发组基线资料中的血肌酐水平较高[(95.1±20.6)mmol/L比(84.6±19.7)mmol/L,P<0.05];两组患者RFCA前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和NLR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FCA后复发组LAD、中性粒细胞计数、NLR均高于未复发组[(38.6±2.6)mm比(35.0±3.4)mm、(5.2±0.6)×109/L比(4.8±0.5)×109/L、2.9±0.5比2.3±0.5,P均<0.05],淋巴细胞计数低于未复发组[(1.8±0.3)×109/L比(2.3±0.3)×109/L,P<0.05],两组患者LVEF无明显差异(P>0.05).多元Logistic回归方程显示,NLR是RFCA后房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ROC曲线结果显示,RFCA后NLR预测房颤复发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02(95%CI 0.725~0.880,P<0.05),高于RFCA后6个月时中性粒细胞计数的面积0.671(95%CI 0.580~0.762,P<0.05)和患者血肌酐水平的面积0.635(95%CI0.543~0.727,P<0.05).结论房颤患者RFCA后NLR水平升高可能是预测房颤复发的早期预警信号,可通过加强对NLR的监测以评估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 心房颤动 射频消融术 复发
下载PDF
HMGB1及HMGB2与冠状动脉钙化相关性的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刘林鑫 孟华 +9 位作者 杨冠旭 李蒙 刘军 陈东昌 李文博 李震南 滑世轩 安松涛 王忠民 陈岩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085-1089,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2(HMGB2)水平与冠状动脉钙化(CAC)的关系。方法:入选2020年1月—2021年1月于华中阜外医院住院的156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试验对象,记录所有患者病史资料、HMGB1以及HMGB2等指标,并... 目的:探讨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2(HMGB2)水平与冠状动脉钙化(CAC)的关系。方法:入选2020年1月—2021年1月于华中阜外医院住院的156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试验对象,记录所有患者病史资料、HMGB1以及HMGB2等指标,并进行CAC的分析。将冠心病患者分为非CAC组(62例)与CAC组(94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的差异。采用ROC曲线分析HMGB1与HMGB2对CAC的诊断价值,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CAC的危险因素。结果:与非CAC组比较,CAC组患者年龄、冠心病病程、BMI、尿酸(UA)、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高血压病、糖尿病、HMGB1和HMGB2水平均显著升高(均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与总胆红素(TBil)水平显著降低(均P<0.05)。ROC曲线显示,HMGB1水平诊断CAC的最佳截点值为6.1773 ng/mL,曲线下面积为0.734(95%CI:0.655~0.813),敏感性为86.2%,特异性为50.0%;HMGB2水平诊断CAC的最佳截点值为5.0396 ng/mL,曲线下面积为0.814(95%CI:0.748~0.881),敏感性为70.2%,特异性为87.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Bil是CAC的保护因素,年龄、UA、TG、HbA1c、高血压病、HMGB1、HMGB2是CAC的危险因素。结论:高HMGB1、HMGB2是发生CAC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 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2 钙化 冠心病
原文传递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临床结局和健康状态性别差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郭若瑶 王秀玲 +4 位作者 郭巍鸿 高传玉 张优 王宪沛 郑昕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1年第9期960-963,共4页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方法,PCI术后患者的临床结局如死亡率、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出血事件发生率等,健康状态如生活质量、心理健康等也日益受到临床关注。我国行PCI...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方法,PCI术后患者的临床结局如死亡率、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出血事件发生率等,健康状态如生活质量、心理健康等也日益受到临床关注。我国行PCI术的女性患者约占30%,PCI术后临床结局、健康状态是否存在性别差异目前的观点尚不一致。本文就PCI术后临床结局、健康状态性别差异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临床结局 健康状态 性别差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