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SA检查技术在主动脉夹层诊疗中的应用分析
1
作者 陈顺强 郭濴 +1 位作者 史大鹏 张中 《医药论坛杂志》 2016年第4期170-171,共2页
目的探讨DSA检查技术在主动脉夹层诊疗中对确定AD破裂口位置、与周围血管的关系、病变累计范围及支架型号的选择等问题是否提供可靠影像学依据,为"外科手术+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TEVAR)"提供技术保障。方法回顾分析2... 目的探讨DSA检查技术在主动脉夹层诊疗中对确定AD破裂口位置、与周围血管的关系、病变累计范围及支架型号的选择等问题是否提供可靠影像学依据,为"外科手术+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TEVAR)"提供技术保障。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5月—2013年12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血管外科住院的150名主动脉夹层患者的影像资料。结果本组150例主动脉夹层病例DSA诊断率为100%,手术成功率98%,术中死亡率为0,术后死亡2例(占1.3%,低于3%的国际水平);术中3例(2%)导管进入假腔、147(98%)例在真腔内;术后86例(占55%)有内漏现象、12例(占8%)肺功能不全、7例(占4.7%)急性肾功能不全、1例(占0.6%)截瘫、1例(占0.6%)支架移位、4例(占2.7%)迟发造影剂过敏。结论 DSA检查技术能为顺利实施"外科手术+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 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提供影像学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SA检查技术 主动脉夹层 外科手术 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
原文传递
全容积ADC直方图分析鉴别乳腺病变良恶性的价值 被引量:2
2
作者 陈艳 刘真真 +3 位作者 谭红娜 韩义娜 吕以东 赵鑫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0年第8期778-781,共4页
目的探讨MRI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全容积直方图分析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乳腺病变患者142例(156个病变),其中良性病变72例(81个病变)为良性病变组,恶性病变70例(75个病变)为恶性病变... 目的探讨MRI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全容积直方图分析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乳腺病变患者142例(156个病变),其中良性病变72例(81个病变)为良性病变组,恶性病变70例(75个病变)为恶性病变组。术前均行乳腺MRI检查,应用MaZda软件提取、分析病变的全容积ADC图像,通过ADC图像的像素值及灰度分布情况得到均值、方差、偏度、峰度及第1、10、50、90、99百分位数9个直方图参数,比较2组ADC全容积直方图参数;绘制ROC曲线,评估ADC全容积直方图各参数鉴别诊断乳腺病变良、恶性的效能。结果恶性病变组均值(119.05±16.58)、方差(383.68±216.37)及第1、10、50、90、99百分位数(78.56±20.24、96.19±17.18、117.93±16.57、143.77±19.45、167.05±24.65)均低于良性病变组(167.33±32.79、542.57±494.58、116.11±31.92、139.01±33.33、168.70±35.05、193.51±34.52、209.31±31.10)(P<0.05),偏度(0.30±0.64)高于良性病变组(-0.28±0.87)(P<0.05);均值和第50百分位数最佳截断值为0.69、0.72时,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AUC分别为0.910、0.912,灵敏度分别为84%、84%,特异度分别为85%和88%。结论 ADC全容积直方图参数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具有较高的特异度和灵敏度,有一定鉴别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病变 全容积直方图分析 表观扩散系数
原文传递
应用定量CT测量肝脏脂肪含量的可重复性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陈白如 郭鸣周 +5 位作者 屈敏 张潇琳 马会民 赵小娟 邹智 李永丽 《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4期318-321,共4页
目的对在体检人群中应用定量CT(QCT)技术测量肝脏脂肪含量的可重复性进行评估,为QCT应用于临床肝脏脂肪含量测量提供依据。方法2019年4-7月,连续抽取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健康管理科行QCT检查的291例体检者,男性214例(73.5%),女性77例(26.5... 目的对在体检人群中应用定量CT(QCT)技术测量肝脏脂肪含量的可重复性进行评估,为QCT应用于临床肝脏脂肪含量测量提供依据。方法2019年4-7月,连续抽取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健康管理科行QCT检查的291例体检者,男性214例(73.5%),女性77例(26.5%),年龄(48.7±11.0)岁。采用QCT工作站测量体检者的肝脏脂肪含量,由3位测量者(A、B、C)在QCT工作站上独立测量肝脏脂肪含量,测量者A在2周后重复测量1次,测量者A两次测量结果取均值作为其最终测量结果。采用均数±标准差描述计量资料,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价测量者间和测量者内测量结果的可重复性。结果测量者A的第1次测量结果为(10.46±5.55)%,第2次为(10.66±5.59)%,最终结果为(10.56±5.51)%;测量者B、C测量结果分别为(10.70±5.45)%、(10.86±5.77)%。测量者A、B、C之间肝脏脂肪测量结果的ICC=0.960(95%CI:0.951~0.967,P<0.001)。测量者A的2次肝脏脂肪测量结果ICC=0.953(95%CI:0.941~0.962,P<0.001)。均ICC>0.75,一致性均较好。结论在测量方法一致的前提下,采用QCT工作站测得的肝脏脂肪含量结果在测量者间和测量者内都具有良好的重复性,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CT 脂肪肝 结果可重复性
原文传递
超声心动图联合双源CT诊断肺动脉吊带临床价值 被引量:3
4
作者 曹振锋 王霞 +4 位作者 刘琳 申磊 刘爽 周长江 史长松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0年第10期1040-1042,共3页
目的观察肺动脉吊带患儿超声心动图和双源CT的影像学特征,评价超声心动图联合双源CT在诊断肺动脉吊带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证实的肺动脉吊带患儿的临床资料及超声心动图、双源CT检查的影像学资料。结果12例患儿均有... 目的观察肺动脉吊带患儿超声心动图和双源CT的影像学特征,评价超声心动图联合双源CT在诊断肺动脉吊带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证实的肺动脉吊带患儿的临床资料及超声心动图、双源CT检查的影像学资料。结果12例患儿均有不同程度咳嗽、喘息,8例咳喘呈进行性加重;术前均行超声心动图和双源CT检查。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肺动脉吊带9例,其特征表现为肺动脉分叉消失,主肺动脉直接延续为右肺动脉,于右肺动脉发出异常起源的左肺动脉;误诊为动脉导管未闭1例、法洛四联症1例、动脉导管未闭合并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1例。双源CT检查确诊肺动脉吊带11例,其特征表现为左肺动脉均起源于右肺动脉,走行于气管和食管之间,入左侧肺门;误诊为双主动脉弓1例。12例患儿经超声心动图联合双源CT检查均诊断为肺动脉吊带。结论超声心动图联合双源CT检查可提高肺动脉吊带的诊断效能,避免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吊带 超声心动图 双源CT
原文传递
新发右束支阻滞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发生率及其临床意义
5
作者 李晓栋 张中 +2 位作者 李静超 余海佳 陈顺强 《医药论坛杂志》 2017年第6期16-19,共4页
目的探讨新发右束支阻滞(RBBB)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MI)中的发生率、临床特征及院内预后价值。方法收集863例前壁及下壁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分别将其分为RBBB组及无RBBB组;比较两组间的基线资料,临床特征及院内预后。应用Logistic回... 目的探讨新发右束支阻滞(RBBB)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MI)中的发生率、临床特征及院内预后价值。方法收集863例前壁及下壁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分别将其分为RBBB组及无RBBB组;比较两组间的基线资料,临床特征及院内预后。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下壁AMI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RBBB在下壁AMI中发生率为11.7%,与其在前壁AMI中的发生率(13.3%)相比无统计学差异。下壁AMI中RBBB组与非RBBB组相比,RBBB组患者年龄较大、CK-MB峰值较高、肺淤血发生率、院内死亡率及MACE发生率较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新发持续RBBB为下壁AMI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RR=5.79(95%CI:1.15-29.13),P<0.05]。结论新发RBBB在下壁AMI患者中发生率与前壁AMI并无明显差异,新发持续的RBBB的意义与前壁AMI患者一样,预示院内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新发右束支阻滞 临床意义
原文传递
胰腺腺泡细胞癌的CT和MRI影像诊断
6
作者 李攀 武明辉 马蕾 《医药论坛杂志》 2019年第6期30-32,共3页
目的分析胰腺腺泡细胞癌(acinar cell carcinoma, ACC)的CT和MRI影像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对在河南省人民医院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8例ACC患者的CT、MRI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例均为胰腺单发病灶,6例... 目的分析胰腺腺泡细胞癌(acinar cell carcinoma, ACC)的CT和MRI影像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对在河南省人民医院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8例ACC患者的CT、MRI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例均为胰腺单发病灶,6例位于胰头部,1例位于胰颈部,1例位于胰体部;CT平扫呈稍低密度影,2例病灶内可见点状钙化,MRI平扫肿瘤实性部分呈T1WI稍低、T2WI稍高信号,内囊变、坏死区呈T1WI低、T2WI高信号,DWI上肿瘤实性部分呈明显高信号;增强扫描5例呈乏血供,表现为动脉期轻度不均匀强化,门脉期及静脉期持续轻度强化,3例呈富血供,表现为动脉期明显不均匀强化,病灶内可见增粗供血动脉迂曲走行,门脉期及静脉期强化程度略减低并实性部分持续填充强化。8例患者中,1例侵及胆总管下段及胰管伴管腔扩张,2例侵及门静脉或肠系膜上静脉主干,3例伴有腹膜后或肠系膜区淋巴结转移。结论胰腺腺泡细胞癌的CT、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有助于该病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 腺泡细胞癌 CT MRI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