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下消化道术后早期停用胃肠减压100例观察 被引量:8
1
作者 李红光 鲍学斌 +2 位作者 翟保平 王永乾 尤伟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38-839,共2页
关键词 下消化道 手术 胃肠减压
下载PDF
供肝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性作用 被引量:9
2
作者 屈新才 王继亮 +1 位作者 秦涛 郑启昌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40-244,共5页
目的探讨供肝热缺血预处理对大鼠供肝冷缺血再灌注(I/R)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SD大鼠建立原位肝移植动物模型,供肝冷缺血期为120min,受体无肝期16~20min。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获取供肝前仅作肝脏周围韧带的解剖... 目的探讨供肝热缺血预处理对大鼠供肝冷缺血再灌注(I/R)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SD大鼠建立原位肝移植动物模型,供肝冷缺血期为120min,受体无肝期16~20min。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获取供肝前仅作肝脏周围韧带的解剖;肝移植组,获取供肝前不作肝门阻断;缺血预处理(IPC)组,获取供肝前阻断肝门5min,再灌注5min。术后2,4,24,72h检测血清ALT、抗氧化酶活力、血清NO水平及细胞因子TNF-α。结果肝移植组及IPC组术后ALT及过氧化物含量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而IPC组低于肝移植组(P〈0.05),其抗氧化酶活力较移植组明显升高(P〈0.05);NO水平在IPC术后2,4,24,72h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72h时肝移植组明显高于IPC组及假手术组(P〈0.05),而IPC组高于假手术组;肝移植组血清中TNF-α释放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IPC组TNF-α的释放显著低于肝移植组(P〈0.05)。结论供肝热缺血预处理对大鼠供肝冷缺血I/R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IPC快速提高并稳定了血清中NO水平,降低了炎性细胞因子TNF-α的产生,从而减少移植肝细胞的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缺血预处理 缺血再灌注 一氧化氮 肿瘤坏死因子Α 鼠科
下载PDF
循证护理在癌因性疲乏中的应用 被引量:33
3
作者 朱佩茹 朱建平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2期358-358,共1页
循证护理是护理人员在制定护理活动计划过程中,将科研结论与临床经验,患者需求相结合,获取实证,作为临床护理决策的依据。它对护理学科的发展,提高护理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将循证护理应用到肿瘤患者癌因性疲乏的护理实践中,收到较好... 循证护理是护理人员在制定护理活动计划过程中,将科研结论与临床经验,患者需求相结合,获取实证,作为临床护理决策的依据。它对护理学科的发展,提高护理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将循证护理应用到肿瘤患者癌因性疲乏的护理实践中,收到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护理 癌因性疲乏 护理学 循证医学 治疗
下载PDF
贲门癌的胸腹联合切口手术经路探讨(附103例报告) 被引量:5
4
作者 孙卫国 张学东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6期78-79,共2页
目的探讨胸腹联合经路在贲门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该科1990年1月~2003年6月手术治疗的270例贲门癌临床资料,其中103例采用胸腹联合经路根治手术.结果该组切除食管长度均在6 cm以上,无1例手术死亡.其中纵隔淋巴结转移19例... 目的探讨胸腹联合经路在贲门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该科1990年1月~2003年6月手术治疗的270例贲门癌临床资料,其中103例采用胸腹联合经路根治手术.结果该组切除食管长度均在6 cm以上,无1例手术死亡.其中纵隔淋巴结转移19例,阳性率18.45%(19/103);取幽门上、下淋巴结活检,84例贲门癌中8例阳性,19例胃体癌中17例阳性.术后因肺癌感染死亡3例,因心功能衰竭死亡3例.术后随访1年以上72例,有胸骨后烧灼感等返流性食管炎症状者12例,发生率16.67%(12/72),其余病例无明显不适.结论胸腹联合经路切除贲门癌,手术视野好、肿瘤切除范围广泛和淋巴结清扫彻底,不易造成肿瘤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癌 手术治疗 胸腹联合切口
下载PDF
中青年乳腺癌患者保乳手术的心理护理 被引量:6
5
作者 朱佩茹 赵玲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0期1972-1972,共1页
关键词 乳腺肿瘤/外科学 心理护理
下载PDF
生物可降解吻合环、吻合器在右半结肠切除术中的应用比较
6
作者 马钊 聂洁伟 +3 位作者 孙培春 马冰 李荣 陈凛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7期728-729,共2页
目的比较右半结肠切除术中生物可降解吻合环(BAR)、吻合器两种方法的吻合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87例右半结肠切除术,其中49例用吻合器吻合,38例用BAR吻合,比较二者术后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腹腔感染、术后肠梗阻、消化道出血、切... 目的比较右半结肠切除术中生物可降解吻合环(BAR)、吻合器两种方法的吻合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87例右半结肠切除术,其中49例用吻合器吻合,38例用BAR吻合,比较二者术后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腹腔感染、术后肠梗阻、消化道出血、切口感染等的发生率及肠功能恢复时间、材料费用等。结果两种方法均无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腹腔感染、术后肠梗阻等发生。吻合器法中1例出现下消化道出血、3例切口感染,BAR法中2例切口感染,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吻合器法肠功能恢复时间平均为3.5d,BAR法肠功能恢复时间平均为3.1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BAR法肠功能恢复时间明显早于吻合器法。吻合器法费用(管状吻合器加闭合器)平均约5 231元人民币,BAR约3 427元人民币。结论生物可降解吻合环在右半结肠切除术中的应用与管状吻合器同样安全可靠;比吻合器更有利于患者肠功能的恢复、更经济实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可降解吻合环 吻合器 右半结肠切除术
下载PDF
机械法去除血栓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7
作者 鲍学斌 翟保平 袁启东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5期389-390,共2页
为评价Amplatz血栓消融器(ATD)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笔者对1 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经腘静脉穿刺或股静脉切开行ATD机械消融术。结果示,经上法治疗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近期通畅率9 0.0%,远期通畅率7 0.0%。提示ATD是治... 为评价Amplatz血栓消融器(ATD)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笔者对1 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经腘静脉穿刺或股静脉切开行ATD机械消融术。结果示,经上法治疗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近期通畅率9 0.0%,远期通畅率7 0.0%。提示ATD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性静脉炎/外科学 机械消融术
下载PDF
中药经直肠滴入治疗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肠麻痹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8
作者 陈伟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6-87,共2页
虽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肠功能的恢复明显比开腹胆囊切除术要早,但对于术前有明显并存疾病的老年人,术后肠功能的恢复往往不尽人意,甚至出现麻痹性肠梗阻。术后尽快的恢复肠功能,消除肠麻痹,及早进食,无疑对老年患者整体的恢... 虽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肠功能的恢复明显比开腹胆囊切除术要早,但对于术前有明显并存疾病的老年人,术后肠功能的恢复往往不尽人意,甚至出现麻痹性肠梗阻。术后尽快的恢复肠功能,消除肠麻痹,及早进食,无疑对老年患者整体的恢复是至关重要的。笔者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对我院2002年2月-2006年5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发生肠麻痹的老年患者,采用行气导滞、通里攻下、和胃止呕、理气躁湿、抗炎止痛的中药经直肠滴入,早期进行干预治疗,并设对照组进行观察,结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 术后肠麻痹 直肠滴入 干预治疗 老年人 疗效观察 中药 术后肠功能
下载PDF
老年胆囊穿孔1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吕绍江 姜建华 +1 位作者 席连峰 薛涣洲 《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3年第5期411-412,共2页
关键词 胆囊穿孔/老年
下载PDF
腔镜甲状腺手术与传统甲状腺手术治疗良性甲状腺疾病的临床比较 被引量:2
10
作者 徐洪雨 赵凯 管海涛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第7期71-72,共2页
目的:对比腔镜甲状腺手术与传统甲状腺手术治疗良性甲状腺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期间收治的90例良性甲状腺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案差异进行分组,对照组接受传统甲状腺手术治疗,病例数45例,观察组... 目的:对比腔镜甲状腺手术与传统甲状腺手术治疗良性甲状腺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期间收治的90例良性甲状腺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案差异进行分组,对照组接受传统甲状腺手术治疗,病例数45例,观察组接受腔镜甲状腺手术,病例数45例,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为4.00%,对照组为17.78%,两组数据差异较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腔镜甲状腺手术与传统甲状腺手术相比,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都有所减少,并且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更低,整体治疗效果更好,应该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甲状腺疾病 传统甲状腺手术 腔镜甲状腺手术 并发症
下载PDF
腹腔镜腹膜前疝修补术治疗年龄>60岁男性单侧腹股沟疝效果
11
作者 耿宾宾 张希明 《江西医药》 CAS 2021年第8期1201-1203,共3页
目的分析腹腔镜腹膜前疝修补术治疗年龄>60岁男性单侧腹股沟疝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7月~2020年12月期间接收的年龄>60岁男性单侧腹股沟疝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2组,A组43例行腹腔镜腹膜前疝修补术,B... 目的分析腹腔镜腹膜前疝修补术治疗年龄>60岁男性单侧腹股沟疝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7月~2020年12月期间接收的年龄>60岁男性单侧腹股沟疝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2组,A组43例行腹腔镜腹膜前疝修补术,B组43例行开放式无张力腹沟疝修补术,统计对比两组手术效果(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并发症状况以及手术前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胃肠激素水平[胃泌素(GAS)、胃动素(MTL)]。结果A组术后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短于B组,手术时间长于B组,术中失血量少于B组(P<0.05);术后1 d、3 d、7 d A组VAS评分少于B组(P<0.05);术后3 d A组血清MTL、GAS水平高于B组(P<0.05);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98%(3/43)较B组30.23%(13/43)明显减少(P<0.05)。结论腹腔镜腹膜前疝修补术治疗年龄>60岁男性腹股沟疝患者,可优化手术整体效果,减轻疼痛,减少对胃肠功能干扰,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腹膜前疝修补术 年龄>60岁 男性 单侧腹股沟疝
下载PDF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86例诊治体会
12
作者 周克堂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0年第17期96-96,共1页
关键词 胰腺炎 急性胆源性 诊治 体会
下载PDF
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1
13
作者 马钊 孙培春 +3 位作者 鲍学斌 王永乾 聂洁伟 吴刚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1年第S2期5067-5068,5028,共3页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及在手术过程中的诊疗策略及技术,以提高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治水平。方法:对我院自2002年3月至2010年10月被诊断为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23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均经外科手术治疗。结果:本组23例...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及在手术过程中的诊疗策略及技术,以提高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治水平。方法:对我院自2002年3月至2010年10月被诊断为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23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均经外科手术治疗。结果:本组23例患者,治愈22例,1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术后出现肠瘘,2例患者出现术后切口感染。均未再次出现出血。平均住院时间14.3天。结论:手术治疗是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治疗的最后的诊治手段,掌握相应手术策略及技术,可使更多的患者受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 病因 外科治疗
原文传递
腹壁切口疝原因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林海中 王兆洲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4年第3期73-73,80,共2页
切口疝是由于腹壁切口的筋膜和(或)肌肉未能完全愈合,在腹内压力的作用下而形成,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5%--10%,50%出现于术后1—2年。随着医学的发展与进步,各种各样的腹部手术在不同级别医院中已普遍开展,伴随... 切口疝是由于腹壁切口的筋膜和(或)肌肉未能完全愈合,在腹内压力的作用下而形成,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5%--10%,50%出现于术后1—2年。随着医学的发展与进步,各种各样的腹部手术在不同级别医院中已普遍开展,伴随着腹部手术的增加,切口疝作为腹部手术的并发症也越来越多的出现。临床上占腹外疝的第三位,腹部手术后切口获得一期愈合者切口疝的发病率通常在l%以下,如切口发生感染则发生率达10%,切口裂开者甚至高达30%。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10月,唐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切口疝患者126例,总结其发病原因及预防方法,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壁切口疝 原因分 腹部手术后 县人民医院 一期愈合 术后切口 切口裂开 预防方法
原文传递
两种胆囊切除术手术临床疗效对比 被引量:2
15
作者 马锦涛 《临床医学》 CAS 2015年第2期78-79,共2页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在睢县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88例胆囊疾病患者随机分成腹腔镜组与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术,腹腔镜组患者采取...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在睢县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88例胆囊疾病患者随机分成腹腔镜组与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术,腹腔镜组患者采取腹腔镜进行胆囊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天数等各项手术指标都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腹腔镜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具有操作简单、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且并发症发生率低等特点,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传统手术 胆囊切除术 对比
原文传递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抑制剂对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肾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红光 刘红山 +3 位作者 薛焕洲 岳学良 余淼 潘承恩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27-529,共3页
目的观察大鼠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ANP)肾损伤的机制及其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抑制剂的治疗作用。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Sham组、ANP组和sB治疗组(SB203580,0.5mg/kg静脉注射)。采用5%牛磺胆酸钠溶液逆行注... 目的观察大鼠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ANP)肾损伤的机制及其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抑制剂的治疗作用。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Sham组、ANP组和sB治疗组(SB203580,0.5mg/kg静脉注射)。采用5%牛磺胆酸钠溶液逆行注射胰胆管建立鼠的ANP模型,大鼠分别在术后1…3612h剖杀。检测血肿瘤坏死因子·Or.(TNF一a)、淀粉酶、血尿素氮(BUN)、血尿素氮(Cr)、B2.微球蛋白(132一MG)水平;光镜和电镜下检测胰腺及其肾组织的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肾脏组织中p38MAPK的表达。结果ANP组血BUN[(15.68±1.85)mmol/L],Cr[(30.60±2.04)mmol/L]、B2.MG[(31.40±1.93)mmol/L],血和肾脏组织中的TNF—d[血(257.40±4.52)ng/L,肾脏(203.01±5.38)ng/L]较Sham组[BUN(0.31±1.08)mmol/L,Cr(21.62±1.75)mmol/L,132一MG(21.12±1.65)mmol/L、(36.90±0.52,ng/L、(31.08±1.12)ng/L]显著升高(P〈0.05);肾脏组织中的p38MAPK的表达也显著增强;SB203580治疗组较ANP组可显著减低血BUN[(11.93±1.77)mmol/L]、Cr[(24.73±1.01)mmol/L]、132一MG[(25.81±2.21)mmol/L]、血和肾组织中的’rNF—Or.[(199.73±8.23)ng,'L,(173.06±4.89)ng/L]及其肾组织中的p38MAPK的表达;光镜下及其电镜下检测肾脏的损害显著减轻。结论p38MAPK可能参与了ANP并发的肾损伤.038MAPK抑制剂fSB2035801对ANP肾榻伤右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肾损伤 肿瘤坏死因子
原文传递
急性肠梗阻16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吴利明 《临床医学》 CAS 2017年第10期82-83,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肠梗阻的常见病因和治疗方法。方法收集急性肠梗阻16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机械性肠梗阻134例,血运性肠梗阻8例,麻痹性肠梗阻22例,痉挛性肠梗阻1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 104例患者经非手术治疗症状缓解... 目的探讨急性肠梗阻的常见病因和治疗方法。方法收集急性肠梗阻16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机械性肠梗阻134例,血运性肠梗阻8例,麻痹性肠梗阻22例,痉挛性肠梗阻1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 104例患者经非手术治疗症状缓解后出院,无一例死亡。其余6例采用手术治疗或非手术治疗无效后行手术治疗,死亡4例,其中恶性肿瘤性肠梗阻3例,血液运行性肠梗阻1例。结论急性肠梗阻以粘连性肠梗阻占主体,非手术治疗仍是大多数急性肠梗阻的首选治疗方式。急性肠梗阻的治疗首先应明确梗阻的原因,评估患者生命体征,非手术治疗无效时果断采取手术治疗,可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肠梗阻 钡灌肠造影 结肠癌
原文传递
痔上黏膜悬吊注扎外剥术治疗混合痔合并直肠黏膜内脱垂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波 冯群法 张玲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1期1157-1158,共2页
目的探讨痔上黏膜悬吊注扎外剥术治疗混合痔合并直肠黏膜内脱垂的可行性。方法将40例混合痔合并直肠黏膜内脱垂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采用保留肛垫痔上黏膜悬吊注扎内注外剥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内扎外剥术。结果治疗组在术后疼... 目的探讨痔上黏膜悬吊注扎外剥术治疗混合痔合并直肠黏膜内脱垂的可行性。方法将40例混合痔合并直肠黏膜内脱垂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采用保留肛垫痔上黏膜悬吊注扎内注外剥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内扎外剥术。结果治疗组在术后疼痛、愈合时间、术后出血、肛门水肿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随访1~2年均无肛门狭窄及大便失禁等后遗症。结论痔上黏膜悬吊注扎外剥术能使肛垫及直肠黏膜上移,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缩短创口愈合时间,达到治疗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痔/外科学 直肠黏膜 直肠脱垂 手术后并发症/预防与控制
原文传递
腹部闭合性损伤诊治分析
19
作者 孟晓林 《医药论坛杂志》 2009年第12期109-110,共2页
关键词 腹部闭合性损伤 手术 诊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