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人工智能机器人辅助诊断系统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13
1
作者 高韶晖 金学民 +4 位作者 赵朝霞 于伟泓 陈有信 孙宇辉 丁大勇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669-673,共5页
目的建立和评估基于深度学习理论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人工智能(AI)机器人辅助诊断系统。方法联合包括北京协和医院等国内8家医院眼底专业医师对25297张糖尿病患者眼底图像病变进行标记,训练和建立一个深度学习框架同时识别DR病变的A... 目的建立和评估基于深度学习理论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人工智能(AI)机器人辅助诊断系统。方法联合包括北京协和医院等国内8家医院眼底专业医师对25297张糖尿病患者眼底图像病变进行标记,训练和建立一个深度学习框架同时识别DR病变的AI机器人辅助诊断系统,即“嵩岳”机器人系统。依据DR分级和标识眼底病变,构建是否罹患DR、是否需要转诊DR、是否重度非增生性和增生性DR以及是否增生性DR4种模型,建立一个基于病变识别技术的DR筛选系统,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敏感度、特异度进行AI诊断性能的数据分析。结果“嵩岳”系统中是否罹患DR模型的敏感度为96.0%,特异度为87.9%,曲线下面积(AUC)为0.920;需要转诊DR模型的敏感度为90.4%,特异度为95.2%,AUC为0.925;是否为重度非增生性和增生性DR模型的敏感度为72.7%,特异度为96.2%,AUC为0.845;增生性DR模型的敏感度为73.5%,特异度为97.3%,AUC为0.855。结论“嵩岳”AI机器人辅助诊断系统具有精确高效的DR诊断性能,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人工智能 机器人 辅助诊断 深度学习
下载PDF
丹参酮ⅡA对缺氧状态下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增生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2
2
作者 雷祥 栗占荣 范珂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42-347,共6页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在缺氧条件下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增生的抑制作用及相关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ARPE-19细胞,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缺氧对照组、不同质量浓度丹参酮ⅡA干预组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抑制剂组。利用...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在缺氧条件下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增生的抑制作用及相关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ARPE-19细胞,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缺氧对照组、不同质量浓度丹参酮ⅡA干预组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抑制剂组。利用氯化钴(CoCl2)建立缺氧环境,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加药培养24、48和72 h后的增生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率及细胞周期分布情况,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结果MTT法检测结果显示,丹参酮ⅡA可呈时间和质量浓度依赖性地抑制细胞增生,1、5、10 mg/L丹参酮ⅡA组细胞增生抑制率依次升高,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1、5和10 mg/L丹参酮ⅡA组细胞凋亡率依次升高,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缺氧对照组、1 mg/L丹参酮ⅡA组、5 mg/L丹参酮ⅡA组、10 mg/L丹参酮ⅡA组G0/G1期细胞比例依次升高,S期细胞比例依次降低,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缺氧对照组、1 mg/L丹参酮ⅡA组、5 mg/L丹参酮ⅡA组、10 mg/L丹参酮ⅡA组和HIF-1α抑制剂组中VEGF mRNA、HIF-1α蛋白和VEGF蛋白相对表达量的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缺氧对照组、1 mg/L丹参酮ⅡA组、5 mg/L丹参酮ⅡA组、10 mg/L丹参酮ⅡA组VEGF mRNA、HIF-1α蛋白、VEGF蛋白相对表达量依次降低,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10 mg/L丹参酮ⅡA组与HIF-1α抑制剂组各检测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丹参酮ⅡA在缺氧条件下可以抑制RPE细胞增生,将细胞阻滞在G0/G1期,促进细胞凋亡,可能与其对HIF-1α/VEGF信号通路的抑制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ⅡA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缺氧诱导因子1Α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增生
下载PDF
血小板对巨噬细胞抑制和吞噬真菌的促进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张芬芬 刘素素 +5 位作者 岳娟 简守珺 司玮 代闫芳 魏静静 张红敏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942-948,共7页
目的研究血小板在巨噬细胞杀伤真菌中的作用。方法培养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提取腐皮镰孢菌孢子,分离小鼠血小板。实验分为单纯孢子组、孢子+巨噬细胞组和混合血小板组,分别接种真菌孢子、等比例孢子+巨噬细胞以及血小板+孢子+巨... 目的研究血小板在巨噬细胞杀伤真菌中的作用。方法培养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提取腐皮镰孢菌孢子,分离小鼠血小板。实验分为单纯孢子组、孢子+巨噬细胞组和混合血小板组,分别接种真菌孢子、等比例孢子+巨噬细胞以及血小板+孢子+巨噬细胞进行培养。分别于培养后1、2、3和4 h于转盘式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上任意选取各组5个视野进行拍照,计算各组巨噬细胞吞噬率、吞噬指数和真菌孢子出芽率,于培养后4、6和8 h观察并测量各组菌丝伸长度。设置单纯巨噬细胞组、孢子+巨噬细胞组和混合血小板组,应用细胞分析仪进行细胞毒性测定。结果混合血小板组培养后1、2、3和4 h的巨噬细胞吞噬率和吞噬指数均明显高于相应时间点孢子+巨噬细胞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培养后1、2、3和4 h各组孢子出芽率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60.05、37.89、55.15、60.52,均P<0.001);孢子+巨噬细胞组培养后1、2、3和4 h孢子出芽率均低于相应时间点单纯孢子组,而混合血小板组培养后1、3和4 h孢子出芽率均低于孢子+巨噬细胞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培养后4、6和8 h时各组菌丝伸长度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13.76,P=0.001;H=43.57、P<0.001;H=60.87,P<0.001);培养4、6和8 h时孢子+巨噬细胞组菌丝伸长度均低于相应时间点单纯孢子组,培养6 h和8 h混合血小板组菌丝长度均低于相应时间点孢子+巨噬细胞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培养后0、6、12、18和24 h各组细胞指数总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02、1.08、1.61、1.58、2.52,均P>0.05)。培养后30、36、42和48 h各组细胞指数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0.81、8.08、5.61、5.72,均P<0.05);孢子+巨噬细胞组细胞指数明显低于单纯巨噬细胞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血小板可促进巨噬细胞对真菌的吞噬和抑制作用,并且可能有拮抗真菌细胞毒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炎 病理 巨噬细胞 真菌 血小板 吞噬功能 出芽率
下载PDF
双醋瑞因在小鼠角膜中的药代动力学行为 被引量:4
4
作者 窦新岩 陈世伟 +3 位作者 杨柯 金鑫 张晊瑞 张红敏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289-2292,共4页
目的考察双醋瑞因在小鼠角膜中的药代动力学行为。方法将2%双醋瑞因滴眼液单次滴入小鼠双眼结膜囊,分别于滴眼后5、15、30、45、60、90、120、150、180 min处死动物,取角膜,HPLC法测定角膜中双醋瑞因代谢产物大黄酸含有量。结果各个时... 目的考察双醋瑞因在小鼠角膜中的药代动力学行为。方法将2%双醋瑞因滴眼液单次滴入小鼠双眼结膜囊,分别于滴眼后5、15、30、45、60、90、120、150、180 min处死动物,取角膜,HPLC法测定角膜中双醋瑞因代谢产物大黄酸含有量。结果各个时间点小鼠角膜中均未检测到双醋瑞因,而是其活性产物大黄酸。给药后5 min,角膜中大黄酸含有量最高,为(143.59±2.37)μg/g,之后逐渐下降。角膜组织中药物浓度半衰期为(0.86±0.06)h,达到最大药物质量浓度所需时间为5 min(0.08 h),最大药物质量浓度为(143.59±19.61)μg/g。结论双醋瑞因滴眼液能够透过角膜上皮到达小鼠角膜,并完全转化为大黄酸,具有良好的药代动力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醋瑞因 药代动力学 小鼠 角膜 HPLC
下载PDF
白化病患者双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5
作者 郭浩轶 聂晓东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04-204,共1页
患者女性,43岁。因双眼疼、视物不见4个月,就诊于河南省立眼科医院。既往糖尿病史5年,血糖浓度控制欠佳。全身体检:全身皮肤和毛发无色素。眼部检查:视力右眼为无光感,左眼为光感;眼压右眼为48.7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为32.1 mmH... 患者女性,43岁。因双眼疼、视物不见4个月,就诊于河南省立眼科医院。既往糖尿病史5年,血糖浓度控制欠佳。全身体检:全身皮肤和毛发无色素。眼部检查:视力右眼为无光感,左眼为光感;眼压右眼为48.7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为32.1 mmHg。双眼睑皮肤及睫毛无色素,眼球震颤;结膜充血、水肿;双眼前节情况见精粹图片1;双眼底情况见精粹图片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睑皮肤 眼部检查 结膜充血 眼科医院 无光感 全身体检 眼底情况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原文传递
改良的主动被动结合微创硅油取出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裴晗 高韶晖 +1 位作者 赵朝霞 金学民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18年第11期806-809,共4页
目的 观察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术后硅油填充眼改良的主动被动结合微创硅油取出的临床效果.方法 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接受改良的主动被动结合23 G硅油取出术(改良组)的33例(33只眼)和常规三通道23 G硅油取出(常规组)的25例(25只... 目的 观察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术后硅油填充眼改良的主动被动结合微创硅油取出的临床效果.方法 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接受改良的主动被动结合23 G硅油取出术(改良组)的33例(33只眼)和常规三通道23 G硅油取出(常规组)的25例(25只眼)纳入研究,对比观察两组取硅油术后1 d、10 d、1个月、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眼压、手术耗时、硅油残留等并发症情况.结果 硅油取出后各时间点两组最佳矫正视力与取出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508,0.360,P>0.05);取出后各时间点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367,-1.258,-1.276,-1.434,P>0.05).取出后各时间点两组间眼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054,-0.895,1.229,1.092,P>0.05).改良组硅油取出耗时短于常规组(t=-6.518,P=0.000).改良组和常规组在随访期间视网膜再脱离率分别3.03% 和4.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0,P=0.841),常规组发生1例玻璃体积血,改良组未发生,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43,P=0.246).两组术后均未发现硅油小滴残留或眼内炎等并发症.结论 改良的主动被动结合微创硅油取出术安全高效,且简单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油取出术 微创 视网膜脱离 效果 临床
原文传递
小儿眼眶畸胎瘤一例
7
作者 柳晓辉 卜战云 +4 位作者 陶思羽 袁敏 尹瑞杰 郑珊珊 李晓华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0-62,共3页
1例主诉为发现右眼"白瞳"2年患者就诊于眼科,眼部检查右眼眼球突出、萎缩明显,全眼眶周围可触及肿物,经过眼眶CT、MRI及右眼眶内肿瘤切除术后组织病理检查,诊断为右眼眶畸胎瘤。
关键词 眼眶内肿瘤 畸胎瘤 小儿 组织病理检查 眼球突出 眼部检查 切除术后 MRI
原文传递
眼前节不同部位分离出的耐药葡萄球菌对常用眼用抗生素的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岳娟 王春梅 +6 位作者 吕奇学 简守珺 牛月月 刘素素 孙声桃 韩雷 张红敏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598-605,共8页
目的探讨眼前节不同部位分离出的耐药葡萄球菌对左氧氟沙星、妥布霉素、头孢唑啉钠、夫西地酸、克林霉素的敏感性。方法横断面研究。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河南省立眼科医院微生物室从67例(67只眼)眼前节感染患者的结膜囊、角膜、睑... 目的探讨眼前节不同部位分离出的耐药葡萄球菌对左氧氟沙星、妥布霉素、头孢唑啉钠、夫西地酸、克林霉素的敏感性。方法横断面研究。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河南省立眼科医院微生物室从67例(67只眼)眼前节感染患者的结膜囊、角膜、睑缘及泪囊采集的标本中分离出的67株耐药葡萄球菌的资料进行研究。患者中男性37例,女性30例;年龄(35.18±24.69)岁;结膜炎33例、细菌性角膜炎6例、睑缘炎7例、新生儿泪囊炎9例、成人泪囊炎1例、其他感染性眼病11例。通过细菌测定系统随机体外诊断试剂板(DL-STAPH葡萄球菌)对菌株的耐药机制类型[耐甲氧西林(MRS)株和(或)产β内酰胺酶(β-Lac)]进行鉴定,依据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的M100标准,对微量液基法测出的最小抑菌浓度进行敏感和耐药的判定。采用卡方或Fisher确切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67株耐药葡萄球菌中MRS株35株、产β-Lac株30株、产β-Lac MRS株2株。泪囊、角膜、睑缘和结膜囊的MRS株分别有3、9、4、19株,占各部位分离出总菌株数的3/4、9/12、4/8、19/43(44.2%);产β-Lac株分别有1、3、3、23株,占各部位分离出总菌株数的1/4、3/12、3/8和23/43(53.5%)。结膜囊分离出的产β-Lac株中来自诊断为结膜炎的患者有17株,占比最高(25.3%);角膜和泪囊分离出的MRS株中来自诊断为细菌性角膜炎和新生儿泪囊炎患者的分别为5(7.5%)和3株(4.5%);睑缘分离出的MRS株、产β-Lac株来自睑缘炎患者的均为3株(4.5%)。睑缘和结膜囊分离出的菌株中以耐药表皮葡萄球菌为主,泪囊和角膜分离出的菌株以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35株MRS株中,分别有25、24、12、12、11株对头孢唑啉钠、夫西地酸、左氧氟沙星、克啉霉素和妥布霉素敏感,敏感率分别为71.4%、68.6%、34.3%、34.3%和3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756,P<0.01),且4个眼前节部位分离出的MRS株对左氧氟沙星、妥布霉素、头孢唑啉钠、夫西地酸及克林霉素的敏感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8.493,11.594,8.906,9.841,16.059;均P<0.05),角膜的MRS株对5种抗生素的敏感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080,P<0.001)。30株产β-Lac株中,分别有27、22、19、16、8株对头孢唑啉钠、夫西地酸、左氧氟沙星、妥布霉素和克林霉素敏感,敏感率分别为90.0%、73.3%、63.3%、53.3%和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280,P<0.001)。4个眼前节部位分离出的产β-Lac株对5种抗生素的敏感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0.971,24.543,48.147,44.899,18.676;均P<0.01);结膜囊分离出的产β-Lac株对5种抗生素敏感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383,P<0.01)。产β-Lac株对头孢唑啉钠和夫西地酸的敏感性高于MRS株。结论头孢唑啉钠和夫西地酸可能是治疗眼前节结膜囊、角膜、睑缘及泪囊4个部位耐药葡萄球菌感染的较优选择,尤其是产β-Lac耐药葡萄球菌的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前半段 眼感染 细菌性 葡萄球菌感染 抗菌药 抗药性 多种 细菌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原文传递
切开法重睑术在埋线法重睑术后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4
9
作者 张予川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2年第5期493-495,共3页
目的探讨埋线法重睑术后形态不满意者行切开法重睑术进行修复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埋线法重睑术后形态不满意患者15例,均行切开法重睑术进行修复。观察切口愈合情况,感染、血肿、睑球分离及眼睑闭合不全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随访3~6个... 目的探讨埋线法重睑术后形态不满意者行切开法重睑术进行修复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埋线法重睑术后形态不满意患者15例,均行切开法重睑术进行修复。观察切口愈合情况,感染、血肿、睑球分离及眼睑闭合不全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随访3~6个月,观察重睑皱襞线弧度、流畅度、对称性及瘢痕增生情况。结果15例手术时间(1.26±0.15)h,术中出血量(2.00±0.78)mL,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均未发生感染、血肿、睑球分离及眼睑闭合不全等并发症。术后随访3~6个月,患者睫毛上翘,重睑皱襞线弧度自然、线条流畅、双侧对称,较术前明显改善,未再次出现重睑皱襞线变浅、变窄的情况,闭眼时无明显阶梯样畸形。1例术后2个月出现瘢痕增生,外用抗瘢痕药物后瘢痕增生明显好转,未影响重睑皱襞线弧度。结论埋线法重睑术后形态不满意者行切开法重睑术进行修复后重睑形态改善明显,并可稳定维持,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睑术 切开法 埋线法 修复
原文传递
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除术后脉络膜脱离的危险因素分析
10
作者 高韶晖 裴晗 +2 位作者 赵朝霞 吴众 金学民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22年第9期647-651,共5页
目的分析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经玻璃体切除术后脉络膜脱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纳入睫状体平坦部行23G/25G+玻璃体切除术的PDR 171例(171只眼)。其中男性78例, 女性93例;年龄(56.04±11.13)岁。对比分... 目的分析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经玻璃体切除术后脉络膜脱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纳入睫状体平坦部行23G/25G+玻璃体切除术的PDR 171例(171只眼)。其中男性78例, 女性93例;年龄(56.04±11.13)岁。对比分析术后脉络膜脱离的危险因素。术后随访3~4个月。结果 171只眼中, 发生脉络膜脱离者11只眼(6.43%), 发生时间为手术后1 d。发生与未发生脉络膜脱离者两组手术过程中巩膜伤口缝合与否(χ^(2)=4.21,P=0.040)、手术后1 d眼压(t=7.05, P<0.001)和不同填充物所占比例(χ^(2)=5.16,P=0.02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性别(χ^(2)=0.41, P=0.524)、年龄(t=1.59, P=0.113)、糖尿病病程(t=1.16, P=0.248)、血清白蛋白ALB(t=1.598, P=0.110)、糖化血红蛋白HbA1c(t=1.12, P=0.263)、PDR分期(χ^(2)=0.49,P=0.114)、术前眼压(t=0.92, P=0.358)、晶状体状态(χ^(2)=0.03, P=0.873)、术前7 d内抗VEGF治疗(χ^(2)=0.57, P=0.451)、是否联合白内障手术(χ^(2)=0.00, P=0.969)、激光光凝点数(χ^(2)=0.06, P=0.812)、手术时长(χ^(2)=0.23, P=0.634), 以及切口类型(χ^(2)=0.70, P=0.403)等因素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巩膜创口未缝合(OR=0.23, P=0.003)、填充物为灌注液(OR=0.24, P=0.004)和术后1 d低眼压(OR=0.11,P<0.001)是脉络膜脱离的危险因素。结论巩膜创口未缝合、灌注液填充和手术后1 d低眼压是PDR患者玻璃体切除术后脉络膜脱离的危险因素;缝合巩膜伤口、填充硅油或气体是脉络膜脱离的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切除术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脱离 脉络膜疾病 因素 影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