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小板对巨噬细胞抑制和吞噬真菌的促进作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张芬芬 刘素素 +5 位作者 岳娟 简守珺 司玮 代闫芳 魏静静 张红敏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942-948,共7页
目的研究血小板在巨噬细胞杀伤真菌中的作用。方法培养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提取腐皮镰孢菌孢子,分离小鼠血小板。实验分为单纯孢子组、孢子+巨噬细胞组和混合血小板组,分别接种真菌孢子、等比例孢子+巨噬细胞以及血小板+孢子+巨... 目的研究血小板在巨噬细胞杀伤真菌中的作用。方法培养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提取腐皮镰孢菌孢子,分离小鼠血小板。实验分为单纯孢子组、孢子+巨噬细胞组和混合血小板组,分别接种真菌孢子、等比例孢子+巨噬细胞以及血小板+孢子+巨噬细胞进行培养。分别于培养后1、2、3和4 h于转盘式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上任意选取各组5个视野进行拍照,计算各组巨噬细胞吞噬率、吞噬指数和真菌孢子出芽率,于培养后4、6和8 h观察并测量各组菌丝伸长度。设置单纯巨噬细胞组、孢子+巨噬细胞组和混合血小板组,应用细胞分析仪进行细胞毒性测定。结果混合血小板组培养后1、2、3和4 h的巨噬细胞吞噬率和吞噬指数均明显高于相应时间点孢子+巨噬细胞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培养后1、2、3和4 h各组孢子出芽率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60.05、37.89、55.15、60.52,均P<0.001);孢子+巨噬细胞组培养后1、2、3和4 h孢子出芽率均低于相应时间点单纯孢子组,而混合血小板组培养后1、3和4 h孢子出芽率均低于孢子+巨噬细胞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培养后4、6和8 h时各组菌丝伸长度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13.76,P=0.001;H=43.57、P<0.001;H=60.87,P<0.001);培养4、6和8 h时孢子+巨噬细胞组菌丝伸长度均低于相应时间点单纯孢子组,培养6 h和8 h混合血小板组菌丝长度均低于相应时间点孢子+巨噬细胞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培养后0、6、12、18和24 h各组细胞指数总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02、1.08、1.61、1.58、2.52,均P>0.05)。培养后30、36、42和48 h各组细胞指数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0.81、8.08、5.61、5.72,均P<0.05);孢子+巨噬细胞组细胞指数明显低于单纯巨噬细胞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血小板可促进巨噬细胞对真菌的吞噬和抑制作用,并且可能有拮抗真菌细胞毒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炎 病理 巨噬细胞 真菌 血小板 吞噬功能 出芽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