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主动脉夹层术后急性肾损伤并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患者的预后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尤针针 王丽姣 +2 位作者 霍帅 张翥 邵凤民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2年第12期1436-1440,共5页
目的 分析主动脉夹层术后急性肾损伤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患者临床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至2021年2月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收治的行CRRT治疗的主动脉夹层术后急性肾损伤患者5... 目的 分析主动脉夹层术后急性肾损伤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患者临床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至2021年2月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收治的行CRRT治疗的主动脉夹层术后急性肾损伤患者51例,将生存组作为观察组,死亡组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相关病史、夹层类型、术前血常规、术前生化指标、术前心脏超声检查报告、体外循环数据、术中失血量、术中输血液制品量、术后二次开胸止血及术后血管活性药物等临床资料。结果 纳入本次研究的51例患者中,观察组(24例)、对照组(27例),两组患者术前血肌酐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相关病史、术前血常规、术前心脏超声检查报告、体外循环数据、术中失血量、术中输血液制品量、术后二次开胸止血、术后血管活性药物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肾动脉受累、手术时间、术后二次开胸止血、年龄及术前血肌酐是主动脉夹层术后急性肾损伤行CRRT治疗患者发生临床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多因素COX分析显示血肌酐、年龄是主动脉夹层术后急性肾损伤行CRRT治疗患者发生临床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主动脉夹层患者病情重,病死率高,对年龄较大、术前血肌酐升高的患者,更要严密监测,重视围术期患者管理,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肾损伤 主动脉夹层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危险因素 预后
下载PDF
阶段式护理结合改良肾病食物交换份法对慢性肾病腹膜透析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郭兰英 李秀梅 +3 位作者 郑燕 武园园 陈亚璞 张雅丽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3年第15期2877-2880,共4页
目的探讨阶段式护理结合改良肾病食物交换份法对慢性肾病(CKD)腹膜透析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CKD腹膜透析患者作为研究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接受阶段式护理,观察组... 目的探讨阶段式护理结合改良肾病食物交换份法对慢性肾病(CKD)腹膜透析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CKD腹膜透析患者作为研究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接受阶段式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改良肾病食物交换份法,对比两组营养指标、疾病管理能力、情感健康指标[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肾脏病生活质量简表(KDQOL)、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护理前两组营养状况、疾病管理能力评分及SAS、SDS、KDQOL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营养状况优于对照组,疾病管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KDQO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期间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阶段式护理结合改良肾病食物交换份法在CKD腹膜透析患者中应用,可提高其疾病管理能力,改善营养状态及情感健康水平,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病 腹膜透析 阶段式护理 改良肾病食物交换份法 疾病管理 情感健康
下载PDF
终末期肾病患者妊娠非药物管理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丁建平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3年第4期283-286,共4页
从终末期肾病患者妊娠的影响因素和非药物管理等方面进行总结。主要阐述目前国内外终末期肾病患者妊娠非药物管理的现状。非药物管理包括容量管理、血压管理、营养管理、产前咨询、孕期监测及产后指导等,旨在为临床管理终末期肾病患者... 从终末期肾病患者妊娠的影响因素和非药物管理等方面进行总结。主要阐述目前国内外终末期肾病患者妊娠非药物管理的现状。非药物管理包括容量管理、血压管理、营养管理、产前咨询、孕期监测及产后指导等,旨在为临床管理终末期肾病患者妊娠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末期肾病 妊娠 非药物管理
下载PDF
特发性膜性肾病伴贫血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4
作者 王琳娜 阎磊 +2 位作者 尹忠 蔡广研 邵凤民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第7期683-688,共6页
目的 比较特发性膜性肾病(IMN)伴贫血患者与未伴贫血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探讨其预后。方法 2011年1月—2018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诊治IMN伴贫血患者58例为贫血组,IMN未伴贫血患者344例为非贫血组。2组IMN治疗均依据改善全球肾脏病... 目的 比较特发性膜性肾病(IMN)伴贫血患者与未伴贫血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探讨其预后。方法 2011年1月—2018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诊治IMN伴贫血患者58例为贫血组,IMN未伴贫血患者344例为非贫血组。2组IMN治疗均依据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指南,贫血组根据贫血程度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琥珀酸亚铁片或蔗糖铁注射液。比较2组年龄、病程、体质量指数、血压、慢性肾脏病(CKD)分期、血尿评分;记录入院时血红蛋白、空腹血糖、血白蛋白、尿素、血肌酐、尿酸、胱抑素C、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估算肾小球滤过率、总胆固醇、三酰甘油、D-二聚体、C反应蛋白、IgA、IgG、IgM、补体C3、补体C4水平及24 h尿蛋白定量、肾组织病理指标;比较2组治疗24个月IMN完全缓解率。随访至2020年4月,比较2组终点事件发生率。结果 (1)贫血组病程[6(2,12)个月]长于非贫血组[3(1,6)个月](P<0.05),收缩压[(136.09±18.88)mmHg]、尿素[(6.07±3.27)mmol/L]、血肌酐[(88.64±43.98)μmol/L]、胱抑素C[(1.27±0.62)mg/L]、D-二聚体[1.06(0.47,2.70)mg/L]、C反应蛋白[0.36(0.32,0.41)mg/L]、24 h尿蛋白定量[(6.08±3.47)g]均高于非贫血组[(129.90±17.31)mmHg、(4.77±1.68)mmol/L、(73.89±19.80)μmol/L、(0.99±0.30)mg/L、0.55(0.36,1.31)mg/L、0.32(0.10,0.34)mg/L、(4.82±2.55)g](P<0.05),血红蛋白[105.0(94.5, 111.3)g/L]、尿酸[(294.29±92.20)μmol/L]、血白蛋白[(21.66±6.14)g/L]、IgA[(171.54±86.35)g/L]、补体C3[(98.24±25.64)g/L]及CKD 1期比率(51.7%)均低于非贫血组[140.0(130.0,150.0)g/L、(349.82±92.18)μmol/L、(26.07±6.32)g/L、(210.61±80.09)g/L、(115.37±28.42)g/L、73.8%](P<0.05)。(2)贫血组Ehrenreich-Churg分期、C3阳性率、肾小球球性硬化评分、肾小球节段硬化评分、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评分、炎症细胞浸润评分、肾血管病变评分、C1q阳性率、IgM阳性率与非贫血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gA、C4阳性率与非贫血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贫血组接受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剂、糖皮质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治疗比率与非贫血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个月,贫血组完全缓解率(34.5%)与非贫血组(39.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至2020年4月,贫血组终末期肾病发生率(6.9%)高于非贫血组(1.2%)(P<0.05),与治疗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死亡率(1.7%)与非贫血组(0.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伴贫血的IMN患者肾脏损伤程度较未伴贫血者重,积极纠正贫血可提高IMN完全缓解率,降低终末期肾病发生率,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膜性肾病 贫血 肾脏组织病理 临床特征
原文传递
舒洛地特对阿霉素肾病大鼠肾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和Smad7表达的影响
5
作者 马旭 阎磊 +1 位作者 朱清 邵凤民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63-464,共2页
舒洛地特是天然血管壁糖胺聚糖(glycosaminogl ycans,GAG).是肾小球基底膜及内皮细胞蛋白糖基化修饰的主要方式,也是构成肾小球电荷屏障的主要成分。舒洛地特对糖尿病蛋白尿的发生具有防治作用[1],但其能甭对阿霉素肾病起保护作... 舒洛地特是天然血管壁糖胺聚糖(glycosaminogl ycans,GAG).是肾小球基底膜及内皮细胞蛋白糖基化修饰的主要方式,也是构成肾小球电荷屏障的主要成分。舒洛地特对糖尿病蛋白尿的发生具有防治作用[1],但其能甭对阿霉素肾病起保护作厢,尚未见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霉素肾病 转化生长因子Β1 舒洛地特 Smad7 鼠肾组织 肾小球电荷屏障 肾小球基底膜 糖尿病蛋白尿
原文传递
尿热休克蛋白-70在体外循环术后急性肾损伤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3
6
作者 曹慧霞 任雪景 +5 位作者 张丽娜 王利蒙 焦晓静 阎磊 杨雷一 邵凤民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94-299,共6页
目的评估尿热休克蛋白(HSP)-70在心脏体外循环心肺转流术(CPB)后急性肾损伤(AKI)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8年7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接受CPB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入选者术前及术后0、2、4、6、8、12、24、48 h尿液... 目的评估尿热休克蛋白(HSP)-70在心脏体外循环心肺转流术(CPB)后急性肾损伤(AKI)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8年7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接受CPB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入选者术前及术后0、2、4、6、8、12、24、48 h尿液标本和临床资料。按照肾脏病改善全球预后组织(KDIGO)AKI诊断标准分为AKI组和非AKI组。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尿HSP-70、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TIMP-2)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GFBP7)水平;免疫比浊法测定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尿HSP-70、[TIMP-2]×[IGFBP7]、NGAL诊断CPB术后发生AKI的临界值、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共纳入45例患者,其中AKI组24例,非AKI组21例。AKI组术后各时间点尿HSP-70、[TIMP-2]×[IGFBP7]和NGAL水平显著高于非AKI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KI组尿HSP-70在CPB术后2 h达到峰值,明显早于尿[TIMP-2]×[IGFBP7]、尿NGAL达峰值时间(分别为术后12 h和术后4 h)。术后2 h尿HSP-70≥2.1μg/L预测CPB术后AKI的曲线下面积(AUC)=1.00,灵敏度为100.0%,特异度100.0%;术后12 h尿[TIMP-2]×[IGFBP7]>19.1μg2/L2预测CPB术后AKI的AUC=0.94,灵敏度87.5%,特异度100.0%;术后4 h尿NGAL>27.4μg/L预测CPB术后AKI的AUC=0.95,灵敏度95.8%,特异度85.7%。术后2 h尿HSP-70≥2.1μg/L预测CPB术后AKI的阳性预测值为100.0%,阴性预测值100.0%。结论CPB术后AKI患者尿HSP-70水平升高早于尿[TIMP-2]×[IGFBP7]、NGAL,尿HSP-70水平监测有助于AKI的早期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肾损伤 心肺转流术 HSP70热休克蛋白质类 早期诊断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 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
原文传递
70例狼疮性肾炎患者肾脏纤维化及临床指标分析 被引量:14
7
作者 阎磊 王丽姣 +1 位作者 朱清 邵凤民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0年第1期40-43,共4页
目的总结狼疮性肾炎患者的临床表现,肾脏纤维化、血清学及免疫学指标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肾穿刺活检组织病理证实70例狼疮性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0例首发症状主要为皮疹、溃疡、水肿;病理类型中Ⅱ型13例,Ⅲ型16例,Ⅳ型24例,Ⅴ... 目的总结狼疮性肾炎患者的临床表现,肾脏纤维化、血清学及免疫学指标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肾穿刺活检组织病理证实70例狼疮性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0例首发症状主要为皮疹、溃疡、水肿;病理类型中Ⅱ型13例,Ⅲ型16例,Ⅳ型24例,Ⅴ型12例,Ⅵ型1例,Ⅲ+Ⅴ型1例,Ⅳ+Ⅴ型3例;24例处于活动期,其中Ⅳ型12例;免疫荧光示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A、IgG、IgM、C3阳性沉积者分别有59、59、58、64例,IgA、IgG、IgM、C3均阳性沉积者54例,沉积部位位于系膜区、基底膜、上皮下等多处,肾小管上皮区有Nox4表达,肾小球系膜区、肾小管上皮及间质内见大量平滑肌肌动蛋白、纤维连接蛋白表达;70例抗核抗体均为阳性,活动期者抗干燥综合征抗原A抗体阳性率最高;活动期者血红蛋白、白蛋白、IgA、补体C3水平明显低于非活动期者,血尿素氮、血肌酐、24 h尿蛋白定量、C反应蛋白较非活动期者高,红细胞沉降率较非活动期者快(P<0.05)。结论狼疮性肾炎患者首发症状以皮疹、溃疡、水肿等肾外症状多见,病理类型以Ⅳ型为主,肾脏纤维化标志物在肾小球系膜区、肾小管上皮及间质内大量表达;活动期者Ⅳ型最多,氧化应激及炎症水平增高,营养状况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疮性肾炎 肾脏纤维化 疾病活动度 免疫学指标
原文传递
基于四级联动分级防控模式的慢性肾脏病管理新策略 被引量:4
8
作者 曹慧霞 邵泽华 +1 位作者 阎磊 邵凤民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1年第11期1081-1083,共3页
随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肾脏病高危人群扩大,慢性肾脏病患者增多,家庭、社会、国家的医疗压力和经济负担加重。2018年,河南省肾脏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慢性肾脏病的早期筛查及心脑血管合并症的防... 随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肾脏病高危人群扩大,慢性肾脏病患者增多,家庭、社会、国家的医疗压力和经济负担加重。2018年,河南省肾脏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慢性肾脏病的早期筛查及心脑血管合并症的防控策略研究"立项获科技部批准,其为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依托该项目,河南省初步建立慢性肾脏病四级联动分级防控模式。该项目最终目标是构建和完善河南慢性肾脏病筛查和诊治网络,同质化各级医疗机构慢性肾脏病诊治流程,提高人群慢性肾脏病知晓率,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四级联动分级防控模式 管理新策略
原文传递
CT血管成像在49例血液透析患者肿胀手综合征诊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4
9
作者 高素华 阎磊 +3 位作者 张宏涛 牛培元 曹慧霞 邵凤民 《中国实用医刊》 2017年第10期97-99,共3页
目的 探讨CT在肿胀手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49例应用自体动静脉内瘘并形成肿胀手综合征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应用64排CT血管成像技术(CTA)检查,并采用容积重建(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等方式进行图... 目的 探讨CT在肿胀手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49例应用自体动静脉内瘘并形成肿胀手综合征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应用64排CT血管成像技术(CTA)检查,并采用容积重建(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等方式进行图像三维重建,观察内瘘血管的流入道、流出道及吻合口有无狭窄,以及血管病变的部位、程度、范围及侧支循环情况.结果 49例中单纯吻合口狭窄3例(6.1%);头静脉狭窄15例(30.6%),其中轻度6例,中度4例,重度5例;锁骨下静脉狭窄18例(36.7%),其中轻度8例,中度5例,重度5例;无名静脉重度狭窄1例(2.0%);上腔静脉重度狭窄6例(12.2%),闭塞6例(12.2%).结论 当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肿胀手综合征时,首选CT血管成像技术,对诊断和进一步的临床干预都有很大的指导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血管成像技术 肿胀手综合征 血液透析
原文传递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炎性因子的相关性 被引量:3
10
作者 赵心迪 董洋 +1 位作者 邵凤民 曹慧霞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1年第11期1089-1092,共4页
目的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CIMT)及炎性因子水平变化,探讨MHD患者CIMT与炎性因子的相关性。方法MHD患者98例均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定CIMT,颈动脉内-... 目的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CIMT)及炎性因子水平变化,探讨MHD患者CIMT与炎性因子的相关性。方法MHD患者98例均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定CIMT,颈动脉内-中膜增厚(CIMT≥1.0 mm)者38例为增厚组,余60例为未增厚组。记录2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透析龄,透析前血压、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及血清白蛋白、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肌酐、尿酸、钙、磷、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水平;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2组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Pearson相关法分析MHD患者各临床指标与CIMT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HD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的影响因素。结果增厚组年龄[(62.45±11.36)岁]大于未增厚组[(53.76±13.25)岁](P<0.05),透析龄[(52.56±18.88)个月]长于未增厚组[(44.38±19.76)个月](P<0.05),收缩压[(158.92±15.89)mm Hg]、脉压[(78.94±15.36)mm Hg]及血清LDL-C[(2.53±0.36)mmol/L]、PTH[(551.99±251.12)ng/L]、CRP[(11.14±4.01)mg/L]、TNF-α[(98.14±49.73)mmol/L]、IL-6[(167.64±18.12)ng/L]水平均高于未增厚组[(144.87±17.45)mm Hg、(64.31±17.12)mm Hg、(1.98±0.45)mmol/L、(454.16±220.55)ng/L、(7.95±3.63)mg/L、(65.42±32.88)mmol/L、(145.88±15.76)ng/L](P<0.05),男性比率、体质量指数、舒张压、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及血清白蛋白、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肌酐、尿酸、钙、磷水平与未增厚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r=0.368,P<0.001)、收缩压(r=0.447,P<0.001)、脉压(r=0.376,P<0.001)及血清LDL-C(r=0.512,P<0.001)、PTH(r=0.487,P<0.001)、CRP(r=0.528,P<0.001)、TNF-α(r=0.286,P<0.001)、IL-6(r=0.495,P<0.001)水平与CIMT均呈正相关。年龄(OR=1.074,95%CI:1.028~1.123,P=0.002)、收缩压(OR=1.128,95%CI:1.073~1.186,P<0.001)、脉压(OR=1.521,95%CI:1.264~1.830,P<0.001)及血清LDL-C(OR=12.522,95%CI:4.209~37.428,P<0.001)、CRP(OR=1.259,95%CI:1.108~1.432,P<0.001)、TNF-α(OR=1.021,95%CI:1.009~1.032,P<0.001)、IL-6(OR=1.083,95%CI:1.047~1.119,P<0.001)是MHD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的影响因素。结论MHD患者年龄大、血压及血清CRP、TNF-α、IL-6水平升高与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炎性因子 心血管疾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