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延续性护理对乳腺癌术后患者癌因性疲乏程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马明 李文涛 《临床医学工程》 2020年第12期1679-1680,共2页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对乳腺癌术后患者癌因性疲乏程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76例,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37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39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延续性护理,...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对乳腺癌术后患者癌因性疲乏程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76例,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37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39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的癌因性疲乏程度、生活质量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的癌因性疲乏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可有效缓解乳腺癌术后患者的癌因性疲乏程度,提升其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延续性护理 癌因性疲乏程度 生活质量
下载PDF
连翘提取物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大鼠甲状腺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栗粟 陈红跃 +5 位作者 樊艳 王灿 于洋 梁栋 申鹏 张小路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78-982,共5页
目的:探讨连翘提取物(FSE)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EAT)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90只SD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FSE 25 mg/kg组、FSE 50 mg/kg组、FSE 100 mg/kg组和硒酵母片组(Selenious组,300μg/kg),除对照组外,其余... 目的:探讨连翘提取物(FSE)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EAT)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90只SD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FSE 25 mg/kg组、FSE 50 mg/kg组、FSE 100 mg/kg组和硒酵母片组(Selenious组,300μg/kg),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采取皮下注射含猪甲状腺球蛋白的不完全弗氏佐剂制备EAT模型,末次注射完成后FSE25 mg/kg组、FSE 50 mg/kg组、FSE 100 mg/kg组分别给予25、50、100 mg/kg FSE灌胃,Selenious组灌胃300μg/kg硒酵母片,模型组和对照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灌胃2周。HE染色观察甲状腺病理学变化,放射免疫法测定甲状腺功能血清学指标,qRT-PCR检测甲状腺组织炎症相关因子的mRNA水平,ELISA检测血清氧化应激指标,Western blot检测NLRP3/Caspase-1通路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对照组甲状腺泡呈椭圆形或圆形,甲状腺组织无淋巴浸润现象,模型组甲状腺泡萎缩、损伤,且伴有上皮增生和间质淋巴浸润现象,FSE(50、100 mg/kg)组、Selenious组甲状腺泡损伤、生皮质增生和炎症细胞浸润改善明显。模型组血清TgAb、TPOAb、TSH、T3、T4、蛋白质羰基、8-OHdG和MDA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甲状腺组织IL-17、IFN-γmRNA水平和NLRP3、ASC、cleaved-Caspase-1/Pro-Caspase-1及cleaved-IL-1β/Pro-IL-1β蛋白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甲状腺组织中IL-4和IL-10 mRN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FSE 50 mg/kg组、FSE 100 mg/kg组和Selenious组血清TgAb、TPOAb、TSH、T3、T4、蛋白质羰基、8-OHdG及MDA水平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甲状腺组织中IL-17、IFN-γmRNA水平和NLRP3、ASC、cleavedCaspase-1/Pro-Caspase-1及cleaved-IL-1β/Pro-IL-1β蛋白表达均低于模型组(P<0.05),而甲状腺组织中IL-4和IL-10 mRNA水平均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FSE可改善EAT大鼠甲状腺损伤,可能与调节NLRP3炎症小体和免疫失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 连翘 炎症 免疫 NLRP3
下载PDF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于腹腔镜辅助下获取带蒂大网膜同期行乳房重建术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田雨 刘继全 +5 位作者 马赫男 陈海军 韩智培 毛雅楠 王赟霞 李文涛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3年第7期739-742,共4页
目的 观察1例乳腺癌患者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于腹腔镜辅助下获取大网膜同期行乳房重建术的疗效,探讨其安全性。方法 2023年5月29日河南省人民医院诊治左侧浸润性乳腺癌患者1例,女,40岁,于全身麻醉下切除左侧全乳及淋巴结清扫术后在腹... 目的 观察1例乳腺癌患者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于腹腔镜辅助下获取大网膜同期行乳房重建术的疗效,探讨其安全性。方法 2023年5月29日河南省人民医院诊治左侧浸润性乳腺癌患者1例,女,40岁,于全身麻醉下切除左侧全乳及淋巴结清扫术后在腹腔镜辅助下行带蒂大网膜获取术,建立皮下大网膜组织转移通道并即刻将大网膜组织填充至胸壁皮瓣下重建乳房。记录患者手术情况,组织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术后观察重建乳房形态、质地等,记录住院期间大网膜瓣及脂肪坏死、供区牵拉感、切口疝、胸壁皮下气肿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手术过程顺利,手术时间355 min,术中出血量50 mL,未输血及中转开腹。术后组织病理检查诊断为左乳及左腋窝浸润性癌,乳腺癌Scarff-Bloom-Richardson分级2级,伴导管原位癌,见明确脉管癌栓,皮肤切缘、底筋膜未见癌组织,左侧腋窝淋巴结(1/10)见癌组织,左侧中央区淋巴结未见癌组织,左侧外侧群淋巴结未见明确淋巴结组织,左锁骨下淋巴结(1/12)见癌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显示雌激素受体>70%,孕激素受体>90%,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Ki-67>15%。患者住院时间15 d,术后第2天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电解质未见明显异常。术后未发生大网膜瓣及脂肪坏死、供区牵拉感、肠道功能障碍、切口疝、胸壁皮下气肿等并发症。术后重建乳房与健侧乳房对称,形态自然,呈自然弧度、下垂感,皮肤正常,触诊手感与健侧乳房相似,患者对重建乳房满意。结论 女性乳腺癌患者乳腺癌根治术后于腹腔镜辅助下获取带蒂大网膜同期重建乳房,具有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乳房整形效果好的优势,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改良根治术 腹腔镜 带蒂大网膜 乳房重建术
原文传递
亚高温热疗联合多西紫杉醇对人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尤伟 于洋 +3 位作者 吕峰 梁栋 李兆明 张斌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577-582,共6页
目的观察亚高温热疗联合多西紫杉醇化疗是否具有协同抗肿瘤效应,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首先采用MTT法观察多西紫杉醇对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细胞增殖的影响,并筛选出有效浓度。将体外培养的MCF-7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多西紫杉醇组及... 目的观察亚高温热疗联合多西紫杉醇化疗是否具有协同抗肿瘤效应,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首先采用MTT法观察多西紫杉醇对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细胞增殖的影响,并筛选出有效浓度。将体外培养的MCF-7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多西紫杉醇组及热疗+多西紫杉醇组,热疗+多西紫杉醇组又根据热疗温度(包括39.0℃、39.5℃、40.0℃、40.5℃、41.0℃)不同细分为5个亚组。各组MCF-7细胞分别经相应干预后,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上述各组细胞凋亡情况及对细胞生长周期的影响。采用Westernblotting技术检测各组细胞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蛋白、凋亡基因Bel-2、Bax蛋白、热休克蛋白70(HSP-70)及多药耐药基因(MDR)产物P糖蛋白(P-gP)表达情况。结果热疗联合多西紫杉醇干预可促进MCF-7细胞凋亡增加,如41.0℃热疗十多西紫杉醇组凋亡率[(37.12±6.73)%]显著高于多西紫杉醇组凋亡率[(19.16±3.42)%];热疗联合多西紫杉醇干预可诱导MCF-7细胞生长周期停滞在G:/M期,如41.0℃热疗+多西紫杉醇组G2/M期细胞比例[(38.18±4.72)%]显著高于多西紫杉醇组[(26.63±4.08)%]。热疗+多西紫杉醇组MAPK通路蛋白表达较多西紫杉醇组显著增强,Bel-2蛋白表达则明显降低,而Bax蛋白表达有轻微升高。热疗十多西紫杉醇组细胞热休克蛋白70(HSP-70)、P—gP蛋白表达均较多西紫杉醇组明显增强。结论亚高温热疗联合多西紫杉醇干预能抑制人乳腺癌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具有协同抗肿瘤效应,其治疗机制可能与激活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p38蛋白有关,另外亚高温热疗联合多西紫杉醇干预能增强MCF-7细胞HSP-70及P—gp蛋白表达,这可能会导致肿瘤细胞化疗耐药性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高温热疗 多西紫杉醇 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凋亡
原文传递
白细胞介素-8在乳腺癌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中的作用
5
作者 孔舒欣 邵楠 +3 位作者 胡紫叶 李李 李松奇 林颖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200-1200,共1页
我们通过构建稳定去表达和过表达白细胞介素(IL)-8的乳腺癌细胞株,探讨IL-8对乳腺癌上皮-间充质转化(EMT)过程的影响.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8 乳腺癌细胞株 上皮-间充质 转化 IL-8 过表达
原文传递
靶向治疗对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乳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刘园园 李文涛 王全晖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2年第8期852-855,共4页
目的观察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靶向治疗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分布情况,探讨靶向治疗对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40例,均采用乳... 目的观察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靶向治疗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分布情况,探讨靶向治疗对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40例,均采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术后采用曲妥珠单抗联合帕妥珠单抗治疗者8例为双靶组,采用曲妥珠单抗治疗者32例为单靶组,2组均治疗17个周期,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组靶向治疗前、后外周血CD3^(+)、CD4^(+)、CD8^(+)、CD19^(+)淋巴细胞数,计算CD4^(+)/CD8^(+)。结果双靶组治疗后CD3^(+)淋巴细胞数[(79.071±6.596)×10^(6)/L]高于治疗前[(70.081±11.673)×10^(6)/L](t=2.238,P=0.017),CD4^(+)淋巴细胞数[(427.903±313.334)×10^(6)/L]、CD4^(+)/CD8^(+)(1.080±0.554)均低于治疗前[(662.601±289.814)×10^(6)/L、1.715±0.447](t=2.577,P=0.037;t=5.379,P=0.001),CD19^(+)、CD8^(+)淋巴细胞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靶组治疗后CD19^(+)、CD8^(+)淋巴细胞数[11.451(7.535,18.021)×10^(6)/L、(576.801±276.303)×10^(6)/L]均高于治疗前[4.625(2.365,10.331)×10^(6)/L、(442.413±185.504)×10^(6)/L](Z=3.057,P=0.002;t=2.672,P=0.012),CD3^(+)淋巴细胞数[(70.290±8.943)×10^(6)/L]、CD4^(+)/CD8^(+)(1.080±0.565)均低于治疗前[(74.413±9.324)×10^(6)/L、1.354±0.614](t=2.365,P=0.025;t=2.919,P=0.007),CD4^(+)淋巴细胞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CD3^(+)、CD4^(+)、CD8^(+)、CD19^(+)淋巴细胞数及CD4^(+)/CD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双靶组CD19^(+)淋巴细胞数[2.665(1.333,7.268)×10^(6)/L]低于单靶组(U=3.077,P=0.002),CD3^(+)淋巴细胞数高于单靶组(t=2.333,P=0.020),CD4^(+)、CD8^(+)淋巴细胞数及CD4^(+)/CD8^(+)与单靶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靶向治疗影响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免疫功能,曲妥珠单抗降低免疫功能,帕妥珠单抗对免疫功能有一定恢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靶向治疗 曲妥珠单抗 帕妥珠单抗 淋巴细胞
原文传递
HER2体细胞突变S310F和V777L与乳腺癌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司丕蕾 陈涛 +7 位作者 刘高秀 汪操 陈海军 张加强 李育红 韩倩 翟保平 李文涛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942-946,共5页
目的探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基因致病性体细胞突变S310F和V777L与乳腺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对338例连续的Ⅰ~Ⅲ期原发性乳腺癌患者进行组织标本测序.定点检测突变S310F和V777L。... 目的探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基因致病性体细胞突变S310F和V777L与乳腺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对338例连续的Ⅰ~Ⅲ期原发性乳腺癌患者进行组织标本测序.定点检测突变S310F和V777L。结果共发现S310F和V777L突变携带者12例,其中HER2阴性患者10例,HER2阳性患者2例。所有患者中位随访时间43个月,共有4例发生了局部或远处转移事件.均为HER2阴性患者。生存分析发现携带S310F和V777L突变的患者的生存率显著低于非携带患者(RFS,未校正风险比:5.89,95%CI:1.96~17.71,P〈0.001;DRFS,未校正风险比:5.53,95%CI:1.56-19.55,P=0.003),在HER2阴性患者中这种差异性更加明显(RFS,未校正风险比:8.93,95%CI:2.79-28.62,P〈0.001;DRFS,未校正风险比:9.89,95%CI:2.54-38.49,P〈0.001)。HER2基因S310F和V777L突变是乳腺癌较差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携带HER2基因突变S310F、V777L的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显著差于非携带者,尤其在HER2阴性患者中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受体 表皮生长因子 体细胞突变 存活率分析
原文传递
肋软骨斜面切除在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乳房重建中的作用
8
作者 刘继全 王新乐 +6 位作者 张璁 张文进 马赫男 陈海军 王若岩 田雨 李文涛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3年第11期1145-1147,共3页
目的观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同期腹壁下动脉穿支(DIEP)皮瓣乳房重建术中采用斜面切除第3肋软骨者的DIEP皮瓣存活情况,探讨其效果。方法2020年6月—2023年9月河南省人民医院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同期行DIEP皮瓣乳房重建术患者10例,DIEP皮瓣乳... 目的观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同期腹壁下动脉穿支(DIEP)皮瓣乳房重建术中采用斜面切除第3肋软骨者的DIEP皮瓣存活情况,探讨其效果。方法2020年6月—2023年9月河南省人民医院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同期行DIEP皮瓣乳房重建术患者10例,DIEP皮瓣乳房重建术中常规切除第3肋软骨2.5~3.0cm,垂直切断软骨胸骨端后采用45°~50°斜面切断软骨肋骨端,选择2根皮瓣优势穿支血管分别与胸廓内动静脉近心端和远心端吻合,将血管蒂沿第3肋软骨肋骨端斜面摆放,避免折角,吲哚菁绿荧光造影检查血管蒂肋骨切面交角处血运情况。术后取“中凹”卧位减轻腹部张力,给予低分子肝素抗凝。术后随访1个月,观察再造乳房外形,记录皮瓣存活情况及吻合后血管危象、切口状态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0例手术均顺利,术中吲哚菁绿荧光造影显示血管蒂肋骨切面交角处血运通畅、皮瓣血液供应良好,手术时间480~540min,术中出血量200~300mL,住院时间10~12d。术后随访1个月,10例皮瓣均存活,皮瓣切口均Ⅰ期愈合,未发生血管危象、皮瓣缺血坏死等并发症,乳房外形塑形良好。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同期DIEP皮瓣乳房重建术中采用45°~50°斜面切除第3肋软骨肋骨端可降低皮瓣血管蒂卡压折角风险,皮瓣血液供应良好、乳房外形塑形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乳房重建术 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 肋软骨 斜面切断
原文传递
消化系统原发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13例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范盼红 龚智泉 +3 位作者 贾琳娇 杨博 王力夫 孔令非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122-1127,共6页
目的探讨消化系统原发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extranodal natural killer/T-cell lymphoma,nasal type,ENKTCL)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河南省人民医院2000年8月至2020年8月间13例消化系统原发ENKTCL病例,分析其临床... 目的探讨消化系统原发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extranodal natural killer/T-cell lymphoma,nasal type,ENKTCL)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河南省人民医院2000年8月至2020年8月间13例消化系统原发ENKTCL病例,分析其临床、影像学资料及组织学特征,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和原位杂交检测相关指标表达情况,并进行T细胞受体(TCR)基因重排检测,结合文献讨论分析此类罕见部位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结果13例原发消化系统ENKTCL中,男性11例,女性2例,年龄范围28~80岁,中位年龄53岁;结直肠7例,回肠3例,肝、胆囊、胃各1例。所有病例既往均无淋巴瘤病史,行全身CT检查未发现消化系统外病灶。临床症状主要为发热、腹痛,并常伴乏力、腹泻、便血,常见血清白蛋白降低、乳酸脱氢酶升高、外周血EB病毒DNA拷贝增加。组织形态学特点为多形性的淋巴样细胞散在或灶性分布,弥漫浸润固有腺体,多灶或片状不规则的肿瘤性坏死,可见血管侵犯或血管破坏,背景为混杂的小淋巴细胞、浆细胞或组织细胞。所有病例免疫组织化学淋巴样细胞均表达CD3,部分存在其他T细胞标志物减弱/缺失,除1例外均表达CD56,少部分为CD4^(-)/CD8^(+)的杀伤T细胞表型。13例患者EB病毒编码的RNA原位杂交检测均为阳性。7例患者进行TCR基因重排检测均阴性。11例获得随访者8例死亡,中位生存期9个月。结论消化系统原发ENKTCL极为少见,易合并消化道穿孔等急腹症,治疗效果不理想,预后差,临床和影像学缺乏特异性,易误诊为非特异性溃疡。了解其临床病理特征,结合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杂交及TCR基因重排检测结果,对有效提高该病的诊断和早期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系统肿瘤 淋巴瘤 结外NK-T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疱疹病毒4型 基因 T细胞受体
原文传递
疣状血管瘤临床病理学特征研究
10
作者 范盼红 梁栋 +4 位作者 贾琳娇 龚毓宾 孙斌 付丽丽 刘秋雨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341-1345,共5页
目的探讨疣状血管瘤(verrucous hemangioma,VH)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人民医院病理科2005—2020年VH病例28例,进一步分析其临床及组织学特征,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相关指标表达情况,荧光聚合... 目的探讨疣状血管瘤(verrucous hemangioma,VH)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人民医院病理科2005—2020年VH病例28例,进一步分析其临床及组织学特征,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相关指标表达情况,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PIK3CA基因突变情况(第9、20号外显子),并随访患者。结果28例VH男性13例,女性15例,男女比例1.0∶1.2,年龄10个月至56岁(其中<18岁25例),平均年龄9.7岁,中位年龄4.5岁。17例发生于下肢,7例发生于上肢,4例发生于躯干。28例皮损呈不规则红色斑片,缓慢生长,部分可见红斑疣状增厚,表面凹凸不平,呈浅粉色或红白色。7例病变范围广,皮损上沿至臀部,向下至足背及脚趾,呈暗红色至红褐色,表面粗糙坚硬,条带状分布并形成铠甲样外观,周围可见卫星灶。镜下见28例病变累及范围较广,自真皮乳头层至深部软组织均可见不同程度扩张畸形血管;其中,真皮乳头层主要由大量增生和扩张的薄壁毛细血管和海绵状血管组成;真皮网状层及皮下筋膜层可见散在分布薄壁小血管,内皮细胞增生不明显,偶见乳头状增生,筋膜层内畸形血管与宿主脂肪纤维组织混杂呈小叶状分布;表皮疣状增生,上皮角延长并相互融合。免疫组织化学显示血管内皮细胞均弥漫强表达CD31、CD34、ERG、WT-1,GLUT-1真皮浅层血管内皮细胞阳性表达,深部绝大部分阴性。13例行PIK3CA基因检测,结果显示第9、20号外显子均未发现体细胞突变。获随访25例,随访时间5个月至10年,7例由于面积较大行多次手术切除及整形修复,8例复发。结论VH是一种极少见的先天性静脉畸形,婴幼儿及儿童多见,大多出生时即存在。好发于四肢,尤其是下肢及肢体远端。形态学及免疫表型均具有特征性,并需要与其他脉管畸形及消退期婴幼儿血管瘤相鉴别。少数病例易术后多次复发,需长期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瘤 血管畸形 诊断 鉴别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