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前路椎间隙减压联合椎体次全切除术治疗三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小刚 杨彬 +2 位作者 王亚寒 崔力扬 罗建平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2期55-56,共2页
目的探讨颈前路椎间隙减压联合椎体次全切除术治疗三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42例三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颈前路椎间隙减压联合椎体次全切除术治疗(包括颈前路椎间隙减压联合椎体次全切除、椎间cage、纳米骨... 目的探讨颈前路椎间隙减压联合椎体次全切除术治疗三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42例三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颈前路椎间隙减压联合椎体次全切除术治疗(包括颈前路椎间隙减压联合椎体次全切除、椎间cage、纳米骨柱植入和前路钢板内固定术)。比较手术前后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评分判断神经功能改善状况,行X线检查了解钛板、纳米骨柱以及cage情况。结果 42例患者均顺利接受颈前路椎间隙减压联合椎体次全切除术治疗,手术时间95~160 min,平均时间(112.5±24.6)min;出血量115~425 ml,平均出血量(246.5±43.7)ml。所有患者均接受5~22个月随访,平均随访(15.3±4.6)个月。术前和末次随访的JOA评分分别为(12.6±3.2)分和(16.5±2.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37,P=0.004〈0.05)。术后JOA评分改善率为75.2%,其中优20例(47.6%)、良14例(33.3%)、中6例(14.3%)、差2例(4.8%)。随访期间X线结果显示置入纳米骨柱、钛板及cage未出现松动及移位,所有患者均实现术后骨性融合,平均时间(7.5±2.6)个月。结论颈前路椎间隙减压联合椎体次全切除术治疗三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临床效果显著,能够使椎管充分减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前路椎间隙减压 椎体次全切 三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