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南省2012-2023年儿童青少年病毒性脑炎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1
作者 韩书婕 陈守航 +9 位作者 戴博雯 陈雨 韩淑娟 张如玉 王臣玉 王青梅 郑嘉颖 段广才 王芳 晋乐飞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52-856,共5页
目的分析2012-2023年河南省儿童青少年病毒性脑炎流行特征及其时空变化趋势分布。方法以河南省儿童医院/郑州儿童医院(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为研究现场,收集入院时间为2012年10月1日至2023年7月26日的病毒性脑炎病例信息,分析病例的时... 目的分析2012-2023年河南省儿童青少年病毒性脑炎流行特征及其时空变化趋势分布。方法以河南省儿童医院/郑州儿童医院(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为研究现场,收集入院时间为2012年10月1日至2023年7月26日的病毒性脑炎病例信息,分析病例的时空分布特征、重症发生率、年龄构成、病原构成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的情况。结果本研究排除信息不全的病毒性脑炎病例后共纳入6276例。病例主要来源于郑州市(38.96%),其次分别为周口市(9.93%)、许昌市(8.68%)、驻马店市(7.90%)和平顶山市(7.39%)。病例中男性占62.13%,女性占37.87%,7~13岁病例数最多(72.45%)。2012-2023年总体重症率为4.51%,不同地区、年份的重症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3,P=0.021;χ^(2)=48.14,P<0.001)。病原分型中肠道病毒构成比最大(31.57%),其中柯萨奇病毒居多(58.37%)。影像学检查结果表明,儿童青少年患病毒性脑炎大脑半球的损伤最常见(54.93%)。结论2012-2023年河南省病毒性脑炎病例中男性较多,7~13岁儿童青少年为主要发病人群,肠道病毒尤其是柯萨奇病毒感染应当引起重视,在诊断病毒性脑炎后要特别注意预防大脑半球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脑炎 肠道病毒 柯萨奇病毒 儿童青少年
原文传递
基于目标策略的针对性护理在流行性腮腺炎患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卢哲 赵保玲 +2 位作者 郭娜 于亚青 刘珊珊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8年第24期4573-4574,共2页
目的探讨基于目标策略的针对性护理在流行性腮腺炎患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1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99例流行性腮腺炎患儿,依据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49例)与观察组(50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 目的探讨基于目标策略的针对性护理在流行性腮腺炎患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1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99例流行性腮腺炎患儿,依据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49例)与观察组(50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于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基于目标策略的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症状缓解时间和家属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发热缓解时间和腮腺肿痛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观察组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将基于目标策略的针对性护理干预应用于流行性腮腺炎患儿的治疗过程中,可改善患儿症状,提高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腮腺炎 目标策略 针对性护理
下载PDF
小儿化毒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儿童流行性腮腺炎的效果
3
作者 秦新华 王芳 赵保玲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CAS 2022年第9期1320-1323,共4页
目的:探讨小儿化毒散与利巴韦林治疗儿童流行性腮腺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0年7月本院就诊的儿童流行性腮腺炎患儿6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泡腾颗粒治疗,观察组给... 目的:探讨小儿化毒散与利巴韦林治疗儿童流行性腮腺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0年7月本院就诊的儿童流行性腮腺炎患儿6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泡腾颗粒治疗,观察组给予利巴韦林泡腾颗粒联合小儿化毒散,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症状缓解用时及炎症因子水平(TNF-α、IL-6及CRP)。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腮腺肿痛缓解、退热消失用时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NF-α、IL-6及CRP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小儿化毒散联合利巴韦林泡腾颗粒治疗儿童流行性腮腺炎的效果确切,可促进症状改善,弱化炎性因子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流行性腮腺炎 小儿化毒散 利巴韦林泡腾颗粒 效果
原文传递
EV71手足口病患儿血清CXCL8、LTB4及S-100β水平及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黄振红 王芳 《医学研究杂志》 2021年第3期67-71,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趋化因子8(CXCL8)、白三烯(LTB4)及S-100β在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6月在笔者医院治疗的EV71感染手足口病患儿148例(观察组),其中轻症患儿56例,重症患儿67例,危重症... 目的探讨血清趋化因子8(CXCL8)、白三烯(LTB4)及S-100β在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6月在笔者医院治疗的EV71感染手足口病患儿148例(观察组),其中轻症患儿56例,重症患儿67例,危重症患儿25例,同时选取健康儿童6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清CXCL8、LTB4及S-100β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清CXCL8、LTB4及S-100β分别为5102.02±872.21pg/ml、45.51±10.22ng/L和4.89±1.01mg/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危重症患儿血清CXCL8、LTB4及S-100β分别为6557.13±780.11pg/ml、61.34±11.30ng/L和7.93±1.44mg/L,明显高于轻症和重症患儿(P<0.05)。重症患儿血清CXCL8、LTB4及S-100β分别为5120.63±810.05pg/ml、48.89±10.32ng/L和5.01±1.02mg/L,明显高于轻症患儿(P<0.05)。重症预后不良患儿血清CXCL8、LTB4及S-100β分别为5791.36±808.25pg/ml、49.38±8.74ng/L和5.71±0.94mg/L,明显高于预后良好患儿(P<0.05)。危重症预后不良患儿血清CXCL8、LTB4及S-100β分别为6758.47±812.87pg/ml、68.37±9.46ng/L和8.49±1.08mg/L,明显高于预后良好患儿(P<0.05)。血清CXCL8和S-100β预测患儿预后不良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0和0.730(P<0.05)。观察组恢复期血清CXCL8、LTB4及S-100β分别为2113.16±120.10pg/ml、28.10±5.55ng/L和1.39±0.44mg/L,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EV71感染的手足口病患儿血清CXCL8、LTB4及S-100β水平升高,与患儿病情及预后有一定关系,其中CXCL8和S-100β在预后预测中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趋化因子8 白三烯 S-100Β 肠道病毒71型 手足口病
下载PDF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重症手足口病的效果及对患儿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5
作者 秦新华 王芳 赵保玲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9年第30期112-113,共2页
目的探究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重症手足口病的效果及对患儿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88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 目的探究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重症手足口病的效果及对患儿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88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9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IL-6、CRP和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重症手足口病的效果显著,对患儿炎症因子水平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种球蛋白 小儿重症手足口病 炎症因子
下载PDF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联合罗红霉素治疗小儿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9
6
作者 赵保玲 王小艳 +1 位作者 王青梅 王芳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20年第10期1981-1984,共4页
目的探讨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联合罗红霉素治疗小儿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9年9月在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科住院治疗的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患儿11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8例。对照... 目的探讨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联合罗红霉素治疗小儿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9年9月在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科住院治疗的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患儿11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8例。对照组饭前1 h或饭后4 h口服罗红霉素分散片,2.5 mg/(kg·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蒲地蓝消炎口服液,10 mL/次,3次/d。两组患儿均连续治疗7 d。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记录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治疗前后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IL-8、IL-1β、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6.55%,显著高于对照组81.03%(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儿咽痛消失时间、脓点消失时间、退热时间、扁桃体恢复正常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儿血清IL-6、IL-1β、IL-18、TNF-α、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这些炎性因子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是6.8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24%(P<0.05)。结论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联合罗红霉素治疗小儿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缩短临床症状时间,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 罗红霉素分散片 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 临床症状消失时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