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RI、CT及DR在儿童肘关节细微骨折诊断中应用价值对比 被引量:2
1
作者 刘国芳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3年第2期66-68,共3页
目的 探讨MRI、CT与数字化X线摄影(DR)在儿童肘关节细微骨折中的诊断效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05—2022-05河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65例儿童肘关节细微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施行MRI、CT与DR检查。结果 MRI共检出62例肘关节细... 目的 探讨MRI、CT与数字化X线摄影(DR)在儿童肘关节细微骨折中的诊断效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05—2022-05河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65例儿童肘关节细微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施行MRI、CT与DR检查。结果 MRI共检出62例肘关节细微骨折,包括16例青枝型肱骨髁上骨折、10例外上髁骨骺损伤、13例内上髁骨骺损伤、7例桡骨小头骨折、7例尺骨冠状突骨折、5例尺骨鹰嘴骨折、4例尺骨近端骨折;CT共检出53例肘关节细微骨折,包括13例青枝型肱骨髁上骨折、8例外上髁骨骺损伤、11例内上髁骨骺损伤、5例桡骨小头骨折、6例尺骨冠状突骨折、6例尺骨鹰嘴骨折、4例尺骨近端骨折;DR共检出42例肘关节细微骨折,包括10例青枝型肱骨髁上骨折、7例外上髁骨骺损伤、10例内上髁骨骺损伤、4例桡骨小头骨折、4例尺骨冠状突骨折、5例尺骨鹰嘴骨折、2例尺骨近端骨折。MRI检查在肘关节细微骨折中的诊断符合率为95.38%,高于CT检查的81.54%、DR检查的64.62%;CT检查的诊断符合率高于DR检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CT及DR比较,MRI扫描对儿童肘关节细微骨折的诊断符合率最佳,可为临床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关节细微骨折 磁共振成像 诊断 尺骨近端骨折
下载PDF
普萘洛尔联合聚桂醇治疗不同分型血管瘤患儿的临床效果比较
2
作者 狄奇 李三林 +3 位作者 张靖 于春欣 刘景 申刚 《中国医药》 2024年第1期107-111,共5页
目的观察口服普萘洛尔联合局部注射聚桂醇治疗不同分型血管瘤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接受治疗的88例血管瘤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血管瘤发生部位的深度不同分为浅表组(30例)、... 目的观察口服普萘洛尔联合局部注射聚桂醇治疗不同分型血管瘤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接受治疗的88例血管瘤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血管瘤发生部位的深度不同分为浅表组(30例)、深部组(28例)和混合组(30例)。比较3组患儿治疗6个月的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比较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3组患儿的血管指数、血流指数和血管-血流指数的变化。结果治疗6个月后,3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等级分布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浅表组的总有效率高于深部组[96.7%(29/30)比75.0%(21/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3组患儿的血管指数、血流指数及血管-血流指数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浅表组和混合组患儿以上指标水平明显低于深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浅表组、深部组和混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0.0%(6/30)、32.1%(9/28)、23.3%(7/30),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06,P=0.547)。结论口服普萘洛尔联合局部注射聚桂醇治疗血管瘤患儿的效果良好,其中治疗浅表型血管瘤的效果明显优于深部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瘤 不同分型 普萘洛尔 聚桂醇
下载PDF
眼动脉介入化学疗法与全身静脉-眼动脉联合化学疗法对儿童视网膜母细胞瘤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
3
作者 狄奇 申刚 +5 位作者 时胜利 卢跃兵 张靖 刘景 胡靖 陈志平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071-1077,共7页
目的比较静脉化学疗法(IVC)联合眼动脉灌注化学疗法(IAC)与单纯IAC治疗儿童视网膜母细胞瘤(RB)的临床疗效、预后及并发症情况。方法采用队列研究方法,对2015年6月至2019年6月在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治疗的眼内期RB患儿300例352眼进行随... 目的比较静脉化学疗法(IVC)联合眼动脉灌注化学疗法(IAC)与单纯IAC治疗儿童视网膜母细胞瘤(RB)的临床疗效、预后及并发症情况。方法采用队列研究方法,对2015年6月至2019年6月在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治疗的眼内期RB患儿300例352眼进行随访。按照治疗方法将患儿分为2个组,其中IAC组140例160眼,接受IAC联合局部激光光凝或冷冻治疗,IVC+IAC组160例192眼,接受IVC联合IAC治疗。对2个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保眼率)、生存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患者随访2~60个月,随访期内IAC组和IVC+IAC组保眼率分别为85.62%(137/160)和81.21%(154/19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AC组患儿RB复发率为18.75%(30/160),转移率为8.57%(12/140),分别高于IVC+IAC组的10.94%(21/192)和3.13%(5/1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299,P=0.038;χ^(2)=4.143,P=0.042)。2个组患儿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66,P=0.184);随访截止时,IVC+IAC组患儿总生存率为95.00%(152/160),高于IAC组的88.57%(124/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93,P=0.041)。Kaplan-Meier分析显示,IVC+IAC组患儿总体无复发、无转移及总生存率均优于IAC组(均P<0.05)。IAC组患儿眼睑水肿和/或下垂、眼底出血、眼球内陷及白内障发生率与IVC+IA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IAC组骨髓抑制发生率为32.14%(45/140),低于IVC+IAC组的43.75%(70/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55,P=0.039)。结论与单纯IAC治疗比较,IVC联合IAC疗法能够降低RB患儿的转移率和复发率,提高患儿生存率,但全身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母细胞瘤 化学疗法 眼动脉灌注 生存率 复发率 并发症
下载PDF
MRI技术在儿童病毒性脑炎患儿的特征表现及应用价值 被引量:2
4
作者 郭晋熙 杨凯华 +2 位作者 杨昕 周萌 周晴晴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第22期133-134,共2页
目的:探讨MRI技术在儿童病毒性脑炎患儿检查中的特征表现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2月—2020年12月收治的88例经过常规脑脊液检查后确诊为病毒性脑炎的患儿,将所纳入研究的88例患儿均进行MRI和CT检查,对两种检查的结果进行... 目的:探讨MRI技术在儿童病毒性脑炎患儿检查中的特征表现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2月—2020年12月收治的88例经过常规脑脊液检查后确诊为病毒性脑炎的患儿,将所纳入研究的88例患儿均进行MRI和CT检查,对两种检查的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MRI检查的检出阳性率为97.73%(86/88),高于CT检查的87.5%(77/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的病灶结果要高于CT检查,同时在对多发病灶的检查中,MRI检查共检出63例患儿(71.59%),高于CT检查的49例(55.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病灶区的检查中,顶叶、基底节、额叶、枕叶等不同区域的病灶区ADC值低于健侧的检查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童病毒性脑炎患儿的诊断中,MRI检查有着较高的阳性检出率,可对病灶内的相关信号进行显示,有效的检出多发病灶,有利于患儿的确诊和治疗方案的确定,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检查 儿童病毒性脑炎 特征表现 应用价值
下载PDF
儿童肝脏未分化胚胎性肉瘤的MSCT表现
5
作者 王攀鸽 郑彬 +2 位作者 苏晓然 陈晓云 陈志平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21年第5期485-487,共3页
目的:分析儿童肝脏未分化胚胎性肉瘤(UES)的MSCT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8例肝脏UES患儿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结果:8例均表现为肝内单发囊实性肿物,最大径8.9~21.4 cm;肝右叶4例,肝左叶1例,累及左右叶3例;囊性为主6例,内见大片... 目的:分析儿童肝脏未分化胚胎性肉瘤(UES)的MSCT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8例肝脏UES患儿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结果:8例均表现为肝内单发囊实性肿物,最大径8.9~21.4 cm;肝右叶4例,肝左叶1例,累及左右叶3例;囊性为主6例,内见大片出血、坏死;实性成分为主2例,中心见多发小囊变坏死;肿块边界多清楚,多数可见完整假包膜及多发厚薄不均软组织分隔。增强扫描5例肿瘤血管丰富,其内分隔和实性成分轻中度渐进性强化;3例血管少,实性成分轻度强化。病理肿瘤细胞异型性明显,免疫组化示Vimentin阳性8例,甲胎蛋白(AFP)阴性7例。结论:儿童肝脏UES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可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帮助,最终确诊依赖病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肝肿瘤 未分化胚胎性肉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儿童骶尾部生殖细胞肿瘤的MSCT及MRI表现
6
作者 张永健 崔得金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0年第14期2084-2087,共4页
目的分析儿童骶尾部生殖细胞肿瘤(GCTS)的MSCT及MRI特点,进一步提高对本组疾病的认识。方法选取河南省儿童医院2013年9月至2019年10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GCTS患者14例,均行MSCT扫描,其中8例行MRI扫描,结合临床表现及实验室结果分析GCTS的M... 目的分析儿童骶尾部生殖细胞肿瘤(GCTS)的MSCT及MRI特点,进一步提高对本组疾病的认识。方法选取河南省儿童医院2013年9月至2019年10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GCTS患者14例,均行MSCT扫描,其中8例行MRI扫描,结合临床表现及实验室结果分析GCTS的MSCT与MRI特点。结果本组14例均为单发,包括7例成熟畸胎瘤(MT),3例不成熟畸胎瘤(IT),3例卵黄囊瘤(YST),1例混合性生殖细胞瘤(MGCTS);MT呈囊性或囊实性,伴脂肪及钙化,平扫密度/信号混杂,增强扫描实性成分均匀强化;IT实性成分为主,伴少量脂肪,增强后不均匀强化,血清甲胎蛋白(AFP)升高;YST呈实性或囊实性,MSCT平扫稍低或混杂密度,MRI平扫T1WI等低、T2WI等高信号,DWI呈高信号,增强后明显强化,1例伴迂曲血管,AFP明显升高;GCTS呈囊实性,平扫密度/信号混杂,增强后均匀强化。结论儿童骶尾部GCTS以MT多见,其MSCT及MRI表现多样化,部分肿瘤具有一定特点,结合AFP升高有助于GCTS的诊断及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骶尾部 生殖细胞肿瘤 计算机体层摄影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儿童畸胎瘤样肾母细胞瘤的CT诊断价值分析
7
作者 王攀鸽 郑彬 +1 位作者 陈晓云 时胜利 《临床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3-267,共5页
目的分析儿童畸胎瘤样肾母细胞瘤(TWT)的CT特征,提高该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手术病理证实的TWT患儿的临床资料及CT表现,并进行CT分型、分期,结合国内外文献总结其特点。结果7例TWT患儿男女比例5∶2,年龄6个月~5岁11个月... 目的分析儿童畸胎瘤样肾母细胞瘤(TWT)的CT特征,提高该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手术病理证实的TWT患儿的临床资料及CT表现,并进行CT分型、分期,结合国内外文献总结其特点。结果7例TWT患儿男女比例5∶2,年龄6个月~5岁11个月,位于右肾3例,左肾3例,双肾1例;其中4例肿瘤边界欠清,包膜不完整;5例为囊实性,4例可见“囊中囊”、“瘤中瘤”征象;5例病灶内有明确脂肪成分,5例伴钙化,CT分型Ⅰa型3例、Ⅰb型2例、Ⅱa型2例、未见Ⅱb型;增强后肿瘤强化不均匀,实性部分呈渐进性强化,6例血供丰富,残肾明显强化呈“杯口状”;4例肾周脂肪间隙模糊,2例见同侧肾静脉瘤栓,1例见肾盂、上段输尿管内瘤栓,2例邻近腹膜种植,3例肾门、腹膜后淋巴结肿大,无远处转移;CT分期为Ⅰ期1例、Ⅱ期2例、Ⅲ期3例、Ⅴ期1例,符合率85.7%(6/7);3例行术前化疗后复查CT显示肿瘤部分退缩。结论儿童TWT 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肿瘤内发现脂肪成分、“囊中囊”、“瘤中瘤”征象有助于该病诊断,CT分期准确率高,可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肾肿瘤 肾母细胞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多模态MRI技术对颅内单发环形强化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8
作者 王悦 周军 +2 位作者 刘学 李丹 郑彬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年第6期7-10,共4页
目的分析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对颅内单发环形强化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40例经临床确诊或病理证实环形强化病变患者,包括18例高级别胶质瘤(HGG)、14例脑脓肿(BA)及8例脑转移瘤(SBM)。分析病变的MRI常规序列、弥散加权成像(DWI)、... 目的分析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对颅内单发环形强化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40例经临床确诊或病理证实环形强化病变患者,包括18例高级别胶质瘤(HGG)、14例脑脓肿(BA)及8例脑转移瘤(SBM)。分析病变的MRI常规序列、弥散加权成像(DWI)、灌注加权成像(PWI)、磁共振波谱(MRS)及磁敏感加权成像(SWI)特点。观察分析常规MRI表现、多模态MRI表现,比较3种病变不同位置表观扩散系数(ADC)、相对脑血容量(rCBV)、胆碱/肌酸(Cho/Cr)、N-乙酰天门冬氨酸/肌酸(NAA/Cr)。结果HGG:形态不规则,瘤壁厚薄不均,16例内壁伴结节、外壁毛糙,平扫呈T1WI等、T2WI等信号,增强不均匀环形强化,病变周围中至重度水肿。其中12例侵犯周围脑组织;BA:形态规则,11例呈均匀薄壁,3例厚薄不均内壁伴结节,平扫呈T1WI等、T2WI稍低高信号。增强较均匀环形强化,病变周围重度水肿。其中4例内部伴液-液平面;SBM:形态局限,呈类圆形,位于皮髓质交接区。瘤壁稍厚,内壁毛糙,外壁光整,平扫呈T1WI等、T2WI稍高信号,增强不均匀环形强化,病变周围重度水肿。DWI:HGG及SBM瘤壁弥散受限,ADC略升高,BA内部弥散受限明显,信号明显增高,ADC明显减低,HGG水肿区ADC明显低于BA、SB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WI:灌注强度HGG>SBM>BA,rCBV不同程度升高。3种病变内部坏死区均呈低灌注,HGG周围水肿rCBV高于BA、SB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S:MRS显示HGG水肿区Cho/Cr高于BA、SBM,NAA/Cr低于BA、SB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WI:17例HGG瘤壁旁见弥漫分布极低信号,5例SBM周围见小范围点状极低信号。结论HGG、BA与SBM常规MRI影像学征象存在重叠现象,鉴别诊断有时困难。多模态MRI技术可综合评价颅内环形强化病变,有助于临床定性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多模态 颅内单发环形强化病变
下载PDF
CD4^+/CD8^+比值与大脑半球大面积梗死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王瑞 位亚敏 +2 位作者 邓文静 王菲 滕军放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9年第11期1186-1193,共8页
目的 探讨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血清CD4^+/CD8^+比值与其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重症监护病房2016-03—2018-07收住的300例急性大脑半球大面积梗死患者为脑梗死组,同期健康体检者300例入对照组。脑梗死组于发病24... 目的 探讨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血清CD4^+/CD8^+比值与其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重症监护病房2016-03—2018-07收住的300例急性大脑半球大面积梗死患者为脑梗死组,同期健康体检者300例入对照组。脑梗死组于发病24h采血,对照组于入组时采血,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常规,同时脑梗死组送检C反应蛋白、血脂、空腹血糖、尿酸、同型半胱氨酸、胆红素等。脑梗死组入院即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发病30d随访以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定预后,记录受试者性别、年龄、既往史、个人史等基本情况。结果 脑梗死组CD4^+/CD8^+比值1.33±0.43,较对照组1.94±0.29明显降低。根据MRS评分预后分组,预后不良组CD4^+/CD8^+比值1.22±0.436,预后良好组1.57±0.286,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示,CD4^+/CD8^+比值、LDLC、CRP及GCS评分是引起大脑半球大面积梗死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ROC曲线示,CD4^+/CD8^+比值可预测脑梗死预后,AUC为0.886,95%CI为0.836~0.936,预测能力很好。以约登指数最大时的cutoff值1.215为预测大面积脑梗死预后不良的最佳切点,此时的敏感度为0.753,特异度为0.929,Youden指数0.682。结论 CD4+/CD8+比值是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半球大面积梗死 CD4^+/CD8^+比值 预后不良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在出血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7
10
作者 陈忠伟 郑彬 荆长有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0年第2期128-131,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在出血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北京市丰台区南苑医院70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10例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对80例脑梗死患者均实施计算机断层扫描(CT)、常规磁共振(MR)、磁共振磁敏... 目的探讨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在出血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北京市丰台区南苑医院70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10例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对80例脑梗死患者均实施计算机断层扫描(CT)、常规磁共振(MR)、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检查,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T、常规MR、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检查诊断出血性脑梗死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果CT诊断出血性脑梗死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57.14%、60.00%和57.50%,常规MR出血性脑梗死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77.14%、80.00%和77.50%,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出血性脑梗死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100.00%、100.00%和100.00%。CT检测一致性检测显示Kappa值为0.495。常规MR检测一致性检测显示Kappa值为0.669。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检测一致性检测显示Kappa值为0.925。结论在出血性脑梗死诊断中应用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具有较显著的诊断效果,灵敏度和准确度更佳,可为临床开展治疗提供有效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性脑梗死 诊断 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 计算机断层扫描 磁共振
下载PDF
经导管动脉栓塞治疗婴儿颌面部巨大血管瘤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狄奇 陈志平 +4 位作者 时胜利 张靖 胡靖 刘景 周崇臣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20年第6期433-437,共5页
目的探讨经导管动脉硬化栓塞术(TASE)治疗婴儿颌面部巨大血管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0月行TASE治疗的62例颌面部巨大血管瘤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疗效分为疗效良好组(n=48)和疗效一般组(n=14),比较两组临床资... 目的探讨经导管动脉硬化栓塞术(TASE)治疗婴儿颌面部巨大血管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0月行TASE治疗的62例颌面部巨大血管瘤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疗效分为疗效良好组(n=48)和疗效一般组(n=14),比较两组临床资料,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一般临床资料中年龄、病灶类型、收缩期峰值流速(PSV)、服用普萘洛尔、介入治疗次数等是否是疗效的影响因素。统计患儿术后出现的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结果不同疗效组患儿的治疗年龄、PSV、病灶类型、术后服用普萘洛尔情况有显著性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后服用普萘洛尔是良好疗效的独立保护因素,而治疗年龄、PSV是其独立危险因素。术后少数患儿出现轻微并发症,无严重并发症和复发病例。结论TASE治疗婴幼儿颌面部巨大血管瘤的疗效显著、安全性高,治疗年龄、血供特点及联合口服药物可能对其疗效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血管瘤 经导管动脉硬化栓塞术 疗效 影响因素 并发症
下载PDF
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介入栓塞治疗婴幼儿颌面部巨大血管瘤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12
作者 狄奇 陈志平 +3 位作者 时胜利 张靖 胡靖 刘景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0年第29期90-91,共2页
目的评价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在介入治疗婴幼儿颌面部巨大血管瘤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50例经导管动脉栓塞术(TAE)治疗的颌面部巨大血管瘤患儿按照栓塞材料的不同分为A组[n=20,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PLE)]和B组(n=30,PLE+地塞米松)。... 目的评价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在介入治疗婴幼儿颌面部巨大血管瘤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50例经导管动脉栓塞术(TAE)治疗的颌面部巨大血管瘤患儿按照栓塞材料的不同分为A组[n=20,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PLE)]和B组(n=30,PLE+地塞米松)。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术后,两组的瘤体最小直径均小于术前(P<0.05);两组的治疗效果均无显著差异(P>0.05)。A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高于B组(P<0.05)。结论TAE治疗婴幼儿颌面部巨大血管瘤中采用PLE联合地塞米松的疗效与单独使用PLE无差异,但前者的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瘤 动脉栓塞术 平阳霉素 地塞米松
下载PDF
MSCT在肺静脉异位引流诊断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贾春阳 陈志平 时胜利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8年第2期182-184,共3页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CAG)及图像后处理在儿童肺静脉异位引流(APVC)中的应用及价值。方法:48例APVC新生儿及婴儿均行256层螺旋CT增强扫描及图像后处理,多角度整体观察新生儿及婴儿完全性APVC的解剖关系,并与术后诊断结果相比...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CAG)及图像后处理在儿童肺静脉异位引流(APVC)中的应用及价值。方法:48例APVC新生儿及婴儿均行256层螺旋CT增强扫描及图像后处理,多角度整体观察新生儿及婴儿完全性APVC的解剖关系,并与术后诊断结果相比较。结果:48例中完全性APVC心上型17例,心内型14例,心下型11例,任意混合型5例;部分性APVC 1例。CT诊断结果与术后诊断相一致,超声误诊1例混合型为心内型。结论:256层螺旋CT诊断新生儿及婴儿APVC效果确切,优于超声心动图及CAG,更具临床实用性,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静脉异位引流 心血管畸形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超声心动描记术 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不同动脉造影分型婴幼儿肝血管瘤栓塞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
14
作者 狄奇 陈志平 +3 位作者 时胜利 张靖 胡靖 刘景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20年第7期48-51,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动脉造影分型婴幼儿肝血管瘤栓塞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行肝动脉栓塞介入治疗的46例肝血管瘤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动脉造影分型不同将患儿分为富血供组30例和... 目的比较不同动脉造影分型婴幼儿肝血管瘤栓塞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行肝动脉栓塞介入治疗的46例肝血管瘤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动脉造影分型不同将患儿分为富血供组30例和乏血供组16例。比较2组手术前后血管瘤最大直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组内比较,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2组血管瘤最大直径均较术前显著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间比较,术前及术后3个月2组血管瘤最大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个月,富血供组血管瘤最大直径较乏血供组显著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乏血供组比较,富血供组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的总有效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富血供组的一般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乏血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富血供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高于乏血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肝动脉栓塞介入治疗不同动脉造影分型婴幼儿肝血管瘤,在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存在差异,临床医师应根据血管瘤特点慎重选择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血管瘤 肝动脉栓塞介入治疗 血供 疗效 并发症
下载PDF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诊断儿童髓母细胞瘤的价值
15
作者 刘国芳 《临床医学》 CAS 2023年第2期69-71,共3页
目的研究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MRDW)诊断儿童髓母细胞瘤的价值。方法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河南省儿童医院放射科收治的74例儿童髓母细胞瘤患儿作为研究组,同期收治的40例儿童后颅窝室管膜瘤患儿作为对照组。均采取MRDW进行检查,分析... 目的研究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MRDW)诊断儿童髓母细胞瘤的价值。方法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河南省儿童医院放射科收治的74例儿童髓母细胞瘤患儿作为研究组,同期收治的40例儿童后颅窝室管膜瘤患儿作为对照组。均采取MRDW进行检查,分析肿瘤实质图像,测量肿瘤实质的表观扩散系数(ADC),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曲线下面积(AUC)评估ADC值在儿童髓母细胞瘤中的诊断效能。结果儿童髓母细胞瘤均处在后颅窝位置,其中56例肿瘤病灶处在后颅窝的中线部,8例肿瘤病灶处在后颅窝的非中线部位,10例肿瘤病灶同时侵及后颅窝的中线部与非中线部位;儿童髓母细胞瘤病灶的边界表现较为清晰,且病灶周围能发现不同程度的水肿,侵及后颅窝中线部的病灶均存在程度不同的梗阻性脑积水;肿瘤实质表现为等信号或是稍长T1稍长T2信号,且肿瘤伴程度不同的不均匀性强化;b=1000s/mm^(2)时,67例患儿的DWI图像内肿瘤实性部分表现为高信号,7例表现为等信号;MRI扫描确诊髓母细胞瘤52例,诊断准确率为70.27%(52/74);髓母细胞瘤患儿的平均ADC值明显低于后颅窝室管膜瘤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肿瘤实质ADC值在儿童髓母细胞瘤诊断中的AUC为0.918,诊断价值较高。结论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儿童髓母细胞瘤诊断中应用价值高,能提高诊断准确性,减少误诊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 儿童 髓母细胞瘤 表观扩散系数
原文传递
聚桂醇局部注射联合经导管动脉栓塞治疗儿童富血供型血管瘤的疗效 被引量:1
16
作者 狄奇 李三林 +3 位作者 张靖 于春欣 刘景 申刚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1年第10期40-43,共4页
目的探讨聚桂醇局部注射联合经导管动脉栓塞(TAE)治疗儿童富血供型血管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64例富血供型血管瘤患儿,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2)和对照组(n=32)。观察... 目的探讨聚桂醇局部注射联合经导管动脉栓塞(TAE)治疗儿童富血供型血管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64例富血供型血管瘤患儿,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2)和对照组(n=32)。观察组患儿行聚桂醇局部注射联合TAE治疗,对照组行单纯TAE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疗效及血管瘤严重程度、瘤体深度变化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患儿每例行3~5次TAE治疗,平均3.6次;而观察组患儿每例行1~2次TAE治疗,平均1.4次,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2%(P<0.05);观察组患儿血管瘤严重程度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儿在瘤体深度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桂醇局部注射联合TAE治疗儿童富血供型血管瘤的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瘤 富血供型 经导管动脉栓塞 聚桂醇
原文传递
婴幼儿血管瘤基于β-受体阻滞剂的综合序贯治疗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何小兵 李海波 +6 位作者 狄奇 刘珍银 刘录 王欢 周少毅 夏杰军 张靖 《中华介入放射学电子杂志》 2020年第2期125-129,共5页
目的探讨综合应用以β-受体阻滞剂为基础治疗儿童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并讨论其序贯治疗方案。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8年5月间在我科完成使用β-受体阻剂或联合其他治疗方案、并随访满6个月的血管瘤患儿的临床资料,共1 691例,... 目的探讨综合应用以β-受体阻滞剂为基础治疗儿童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并讨论其序贯治疗方案。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8年5月间在我科完成使用β-受体阻剂或联合其他治疗方案、并随访满6个月的血管瘤患儿的临床资料,共1 691例,其中男541例,女1 150例,浅表型213例,深部型328例,混合型1 150例。根据治疗原则6个月前浅表型的使用噻吗洛尔滴眼液外敷,6个月后还有红斑则辅助激光治疗;深部型及混合型的口服普萘洛尔片,瘤体直径超过5 cm的深部型或混合型血管瘤则联合经导管动脉硬化栓塞治疗,动态地观察和记录血管瘤相应的大小、质地以及颜色变化,观察并随时处理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随访6~24个月,平均13个月,按4级评分法对近期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1 691例患儿中,远期疗效评定为Ⅳ级(优)者1 051例(62.2%),Ⅲ级(好)392例(23.2%),Ⅱ级(中)211例(12.5%),Ⅰ级(差)37例(2.1%),其中总的有效率为85.3%。不良反应:溃疡和疤痕16例(0.9%),残留脂肪结缔组织11例(0.6%),表皮萎缩8例(0.4%)。结论基于β-受体阻滞剂的综合序贯治疗对婴幼儿血管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副作用低,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瘤 Β-受体阻滞剂 激光 栓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