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MC1A基因截短变异致儿童晚发性丛集性癫痫发作1例并文献复习
1
作者 宋丽芳 梅道启 +5 位作者 王媛 王莉 毕文静 唐志慧 郑璇 梅世月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237-1243,共7页
目的总结SMC1A基因截短变异患儿的临床表型和基因型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21年2月收治并确诊的1例SMC1A基因截短变异致晚发性丛集性癫痫发作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征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先证者为女性,5岁... 目的总结SMC1A基因截短变异患儿的临床表型和基因型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21年2月收治并确诊的1例SMC1A基因截短变异致晚发性丛集性癫痫发作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征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先证者为女性,5岁首次癫痫发作,呈丛集性发作,对多种抗癫痫药物反应差,起病前智力运动及语言发育正常。行全外显子基因组测序示:SMC1A基因存在新发杂合无义变异c.55C>T,p.Gln19Ter(p.Gln19*),该变异未见报道。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4篇,结合本例共32例SMC1A基因截短变异患者,均为女性,其中30例为早发性难治性癫痫患者,首次癫痫发作中位年龄5个月(范围4周至40个月),78.1%(25/32)有丛集性发作,93.8%(30/32)合并智力发育障碍,68.8%(22/32)德朗热综合征临床评分≥4分。基因变异类型:31例为新发变异;32例中移码变异16例,无义变异12例[其中c.2923C>T位点变异3例(9.4%,3/32)],剪切变异4例。结论本研究进一步扩展了SMC1A基因截短变异的临床表型和基因型;女性晚发性丛集性癫痫发作表型少见,国内尚未见相关报道;基因检测有助于遗传性癫痫疾病的早期诊断及精准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女性 De Lange综合征 突变 SMC1A基因
原文传递
β-酮硫解酶缺乏症3例患儿的临床及遗传学分析
2
作者 吴雪 李园 +5 位作者 陈琼 毋盛楠 苏畅 李东晓 陈永兴 卫海燕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3期289-293,共5页
目的探讨3例β-酮硫解酶缺乏症(BKTD)患儿的临床特征和基因变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儿童医院2018年1月至2022年10月诊治的3例BKTD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基因检测资料,分析其临床和基因变异特点。结果3例患儿均为男性,年龄为7... 目的探讨3例β-酮硫解酶缺乏症(BKTD)患儿的临床特征和基因变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儿童医院2018年1月至2022年10月诊治的3例BKTD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基因检测资料,分析其临床和基因变异特点。结果3例患儿均为男性,年龄为7~11个月,表现为外伤应激、感染后出现精神差、气促、呕吐、抽搐等,均存在重度代谢性酸中毒、血和尿中酮体升高、低血糖、血异戊烯酰肉碱和3-羟基异戊酰肉碱升高、尿2-甲基-3-羟基丁酸和甲基巴豆酰甘氨酸增多。基因检测提示患儿1的ACAT1基因存在c.1183G>T杂合变异与1个涉及ACAT1基因的大片段缺失(chr11:102980303_110501515),患儿2的ACAT1基因存在c.121-3C>G与c.826+5_826+9delGTGTT复合杂合变异,患儿3的ACAT1基因存在c.928G>C与c.1142T>C复合杂合变异。患儿2与患儿3的4种变异均为已知的致病性或可能致病性变异。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变异相关指南,患儿1的c.1183G>T被评级为意义不明变异(PM2_Supporting+PP3+PP4),11q22.3-11q23.1大片段缺失查询DGV正常人群拷贝数变异数据库未见收录,被评级为致病性拷贝数变异。结论ACAT1基因的变异考虑为3例BKTD患儿的遗传学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CoA C-酰基转移酶 β-酮硫解酶缺乏症 低血糖 酮症酸中毒 2-甲基-3羟基丁酸 ACAT1基因
原文传递
GRIN2A基因变异所致癫痫失语疾病谱临床表型及基因型分析
3
作者 马昂 梅道启 +6 位作者 张耀东 梅世月 王媛 马远宁 郭建梅 张文乾 段勇涛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3-132,共10页
目的探讨经二代测序确诊的GRIN2A基因变异所致癫痫失语疾病谱患儿的临床表型特征及基因变异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22年11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内科确诊的5例以癫痫起病的癫痫失语疾病谱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二代测序... 目的探讨经二代测序确诊的GRIN2A基因变异所致癫痫失语疾病谱患儿的临床表型特征及基因变异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22年11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内科确诊的5例以癫痫起病的癫痫失语疾病谱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二代测序方法对先证者进行全外显子基因组测序,证实5例均为GRIN2A基因变异患儿,并通过一代Sanger测序对家系成员进行验证以确认变异来源,对GRIN2A基因变异特点进行分析。结果5例确诊为GRIN2A基因变异所致癫痫失语疾病谱的患儿中,男女比例为4∶1,起病年龄范围为1.5~4.4岁。临床表型均有癫痫发作,4例有语言及智能发育落后;3例共患有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癫痫发作表现为局灶性发作或继发全面性发作;应用抗癫痫药物均得到有效控制。5例患儿中例1的基因变异源于父亲杂合变异,例2~5均为新发变异,分别为c.2107C>T(p.Gln703*)无义变异、c.2284G>A(p.Gly762Arg)错义变异、c.2197del(p.Ala733Glnfs*3)移码变异、c.2511G>A(p.Trp837*)无义变异、c.1651+1G>C剪切位点变异。经查阅文献,5例的基因变异位点均未见相关报道。结论癫痫失语疾病谱是一种起病复杂的癫痫综合征,不同基因变异位点可能有不同表型,发作形式以局灶性发作为主,部分可继发全面性发作,应用抗癫痫药物能够有效控制发作。GRIN2A基因变异为癫痫失语疾病谱的遗传学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IN2A基因 癫痫 癫痫失语疾病谱 新发变异
原文传递
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裂解酶缺乏症2例患儿的临床及遗传学分析
4
作者 吴雪 付东霞 +3 位作者 王会贞 毋盛楠 李东晓 陈永兴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99-204,共6页
目的探讨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裂解酶缺乏症(HMGCLD)患儿的临床特征和基因变异。方法选择分别于2019年12月和2022年6月在河南省儿童医院确诊的2例HMGCLD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儿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以及基因检测结果,分析其... 目的探讨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裂解酶缺乏症(HMGCLD)患儿的临床特征和基因变异。方法选择分别于2019年12月和2022年6月在河南省儿童医院确诊的2例HMGCLD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儿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以及基因检测结果,分析其临床和遗传学特点。结果患儿均表现为反复抽搐、严重低血糖、代谢性酸中毒、肝功能异常等,血氨基酸及酰基肉碱谱中3-羟基-异戊酰肉碱(C5OH)、3-羟基-异戊酰肉碱/辛酰肉碱比值(C5OH/C8)升高,尿有机酸分析3-羟基-3-甲基戊二酸、3-甲基戊二酸、3-甲基戊烯二酸、3-羟基异戊酸及3-甲基巴豆酰甘氨酸增多。患儿1携带HMGCL基因c.722C>T纯合变异,评级为临床意义未明变异(PM2Supporting+PP3)。患儿2携带HMGCL基因c.121C>T纯合变异,评级为致病性变异(PVS1+PM2Supporting+PP4)。结论HMGCLD的急性发作期多表现为低血糖、代谢性酸中毒等代谢紊乱,尿中升高的有机酸有助于鉴别诊断,但确诊有赖于基因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裂解酶缺乏症 低血糖 代谢性酸中毒 HMGCL基因
原文传递
误服拟除虫菊脂类蚊香液47例临床诊治分析
5
作者 樊培沛 王紫 +1 位作者 梅世月 王海军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291-294,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误服拟除虫菊脂类蚊香液的临床特点及诊治过程。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儿童医院2017年4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52例误服电蚊香液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急性中毒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将就诊患儿临床表现分为无症状中毒、轻... 目的探讨儿童误服拟除虫菊脂类蚊香液的临床特点及诊治过程。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儿童医院2017年4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52例误服电蚊香液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急性中毒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将就诊患儿临床表现分为无症状中毒、轻度中毒、中度中毒及重度中毒。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或校正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结果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后共纳入47例患儿,男27例(57.4%),女20例(42.6%),年龄(2.4±1.2)岁,农村21例(44.7%),城市26例(55.3%);其中无症状中毒患儿24例(51.1%),轻度中毒21例(44.7%),中度中毒0例,重度中毒2例(4.2%),无死亡病例。误服电蚊香液中毒患儿数量2018年最多,2018年后逐年下降;误服时间呈明显的季节性分布,所有就诊患儿就诊月份为每年的4到10月份,6月份最多。将24例无症状中毒患儿纳入无症状组,21例轻度中毒及2例重度中毒患儿纳入有症状组,临床资料分析显示,两组患儿均无后遗症;与无症状组相比,有症状组患儿自服药至来院时间、留院时间更长,白细胞增高、呕吐及皮肤黏膜感觉异常比例更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误服电蚊香液患儿以婴幼儿为主,临床症状轻,预后较好,入院时有抽搐、意识障碍,白细胞、肌酸激酶同工酶更高,患儿病情更重,临床需早期识别重症患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蚊香液 拟除虫菊酯 儿童
下载PDF
人类疱疹病毒6型感染所致儿童急性坏死性脑病一例 被引量:2
6
作者 唐志慧 梅道启 +7 位作者 王媛 陈国洪 马燕丽 陈晓轶 梅世月 张耀东 王潇娜 董世杰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4-39,共6页
目的探讨1例人类疱疹病毒6型(HHV-6)感染所致儿童急性坏死性脑病(ANE)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于2019年3月确诊的1例HHV-6感染所致的ANE患儿,总结临床表现及其影像学特征。结果患儿1岁7个月,感染发热后... 目的探讨1例人类疱疹病毒6型(HHV-6)感染所致儿童急性坏死性脑病(ANE)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于2019年3月确诊的1例HHV-6感染所致的ANE患儿,总结临床表现及其影像学特征。结果患儿1岁7个月,感染发热后出现急性脑病,有反复惊厥、意识障碍,血清转氨酶升高,脑脊液细胞数正常,蛋白升高。脑脊液PMseq病原微生物高通量基因检测示人类β疱疹病毒6B型。头颅磁共振成像示双侧丘脑、脑干、小脑等处多发斑片状异常信号,应用激素及丙种球蛋白抗炎、血浆置换、控制惊厥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ANE是一种罕见的急性、暴发性重症脑病,其特征性影像学改变为对称性多灶性脑损害、双侧丘脑受累为主,对于病毒感染后出现频繁惊厥、意识障碍的婴幼儿应警惕ANE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疱疹病毒6型 丘脑 急性坏死性脑病 儿童 高通量基因测序
原文传递
儿童期发病的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2型一家系及文献复习
7
作者 刘菁 梅道启 +5 位作者 郭鹏波 肖梦君 谢振华 李娴 张强 李东晓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90-496,共7页
目的探讨儿童期发病的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2型(SCA2)患者的临床特点、遗传特征及诊断。方法收集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遗传代谢病门诊2019年7月确诊的SCA2一家系临床资料,并结合已报道的儿童期发病的SCA2病例进行总结。采用聚合酶链... 目的探讨儿童期发病的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2型(SCA2)患者的临床特点、遗传特征及诊断。方法收集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遗传代谢病门诊2019年7月确诊的SCA2一家系临床资料,并结合已报道的儿童期发病的SCA2病例进行总结。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毛细管凝胶电泳以及Sanger测序技术对先证者及家系成员ATXN2基因CAG重复序列进行检测。结果该家系4代共9人患病,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先证者为男性,3岁4个月,于9月龄发病,表现为发育落后,反应迟钝;1岁后出现进行性倒退,逐渐不能逗笑、不认人;不能独站、独走,无语言发育,吞咽困难,长期便秘,有抽搐史。先证者妹妹及母亲尚未发病;外祖母行走不能、口齿不清伴眼球震颤,头颅磁共振成像示小脑萎缩;外祖母的2位哥哥和2位姐姐均表现为行走不稳伴构音障碍;外祖母的父亲需借助轮椅行走。先证者、妹妹、母亲、外祖母的ATXN2异常等位基因CAG拷贝数分别为99、55、44次和43次,且均未检测出被打断的CAA序列。检索到的14篇文献(13篇英文和1篇中文)共报道20例经基因确诊的儿童期发病的SCA2患儿,绝大多数患者婴幼儿期起病、少数可至学龄期发病,临床表现以发育迟滞、肌张力障碍或不全、肌阵挛或婴儿痉挛、运动落后、眼动异常、色素性视网膜炎以及吞咽困难为主,而经典的小脑综合征仅部分存在;脑电图多数存在节律异常;头颅磁共振成像或CT主要表现为小脑萎缩。结论本病例是我国目前报道的发病年龄最小的SCA2患者。此类患者通常在婴幼儿期起病且ATXN2基因重复序列呈过度扩增状态,其临床特征不同于经典SCA2表型,需结合家族史并通过动态突变检测进行基因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小脑共济失调 儿童 三核苷酸重复扩增 系谱 ATXN2基因
原文传递
慢性缺氧对胶质母细胞瘤DNA修复基因表达的影响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8
作者 李瑞静 杨威利 +3 位作者 延兴学 李纪同 王潇娜 张耀东 《现代医药卫生》 2021年第17期2877-2881,共5页
目的分析慢性缺氧对胶质母细胞瘤DNA修复基因表达的影响,寻找胶质母细胞瘤潜在的治疗靶点。方法使用limma R包对GEO芯片数据(GSE139250)进行差异计算,利用ggplot包绘制火山图,Gene Oncology与KEGG软件对差异基因的生物过程、分子功能及... 目的分析慢性缺氧对胶质母细胞瘤DNA修复基因表达的影响,寻找胶质母细胞瘤潜在的治疗靶点。方法使用limma R包对GEO芯片数据(GSE139250)进行差异计算,利用ggplot包绘制火山图,Gene Oncology与KEGG软件对差异基因的生物过程、分子功能及信号通路进行富集分析,并进一步通过String数据库分析差异表达基因的相互作用网络。结果GSE139250数据库中180个基因通过差异筛选,7个基因出现差异表达,3个基因表达升高,4个基因表达下调。分子功能富集分析显示上调的3个基因(ABL1、DDB2和EGFR)主要与酪氨酸激酶活性、磷酸酶结合、肌动蛋白丝结合等相关,下调的4个基因(PARP1、ATR、BCL2和LIG4)富集于细胞分化、增殖、凋亡、DNA复制和细胞有丝分裂等;KEGG信号通路分析显示差异表达基因主要与P53信号通路、志贺氏菌、胃癌、结直肠癌、癌症中microRNA等通路相关。结论胶质母细胞瘤慢性缺氧可引起酪氨酸激酶活性、蛋白质磷酸化和肌动蛋白异常,引起细胞DNA复制等过程中DNA损伤及细胞增殖与凋亡等,靶向DNA复制及蛋白质酪氨酸激酶激活和磷酸化过程等分子信号通路可为胶质母细胞瘤提供潜在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缺氧 胶质母细胞瘤 DNA修复基因表达 信号通路 治疗靶点
下载PDF
限制型心肌病合并苯丙酮尿症患儿1例的遗传学分析及文献回顾
9
作者 王芳洁 肖梦君 +3 位作者 孙琪青 贾丽娟 吕爱婷 姚晓利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8期990-997,共8页
目的分析1例罕见的儿童限制型心肌病合并苯丙酮尿症(PKU)患儿的临床及基因变异,通过文献回顾总结儿童限制型心肌病的临床特点及遗传学分析。方法选取2020年6月因"双眼睑及双下肢水肿1年,加重1月余"就诊于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目的分析1例罕见的儿童限制型心肌病合并苯丙酮尿症(PKU)患儿的临床及基因变异,通过文献回顾总结儿童限制型心肌病的临床特点及遗传学分析。方法选取2020年6月因"双眼睑及双下肢水肿1年,加重1月余"就诊于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的1例限制型心肌病合并PKU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收集其临床相关资料。采集患儿及父母外周血样,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WES)确定候选位点,Sanger测序进行验证确定变异位点,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变异致病性。以"儿童期发病""TNNI3基因""限制型心肌病"为关键词,在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设定检索年限为建库至2022年8月检索中文文献。并以"childhood""TNNI3 gene""restrictive cardiomyopathy"为关键词在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中设定检索年限为建库至2022年8月搜索外文文献,总结其临床表现和TNNI3基因变异特点。结果患儿为2岁4月龄男性,智力正常,运动、体格发育落后,未见特殊面容,头发和皮肤色泽未见明显异常,双眼睑及下肢浮肿。WES及Sanger测序结果提示患儿PAH基因存在父源的c.331C>T(p.R111X)和母源的c.940C>A(p.P341T)复合杂合变异。同时患儿TNNI3基因存在新发杂合变异c.508C>T(p.R170W),父亲和母亲未见该变异。依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变异评级相关指南,TNNI3:c.508C>T(p.R170W)评级为致病性变异(PS2+PS4+PM2Supporting+PM5),PAH:c.331C>T(p.R111X)评级为致病性变异(PVS1+PM2Supporting+PM3+PP4),c.940C>A(p.P341T)评级为可能致病性变异(PM2Supporting+PM3+PM5+PP4)。按检索限定共检索到TNNI3基因变异所致儿童期发病的限制型心肌病30例,男女比例约1:1.55,表现为心力衰竭、窦性心律、双心房增大、ST-T波改变、心室限制型充盈、心室舒张功能下降等。30例共发现TNNI3基因16种不同变异位点,其中c.575G>A最常见,均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方式。结论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症与限制性心肌病均为罕见病,临床表现复杂。基因检测技术发现该患儿存在PAH:c.331C>T(p.R111X)/c.940C>A(p.P341T)复合杂合变异及TNNI3:c.508C>T(p.R170W)变异,考虑是共患限制型心肌病及PKU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丙酮尿症 限制型心肌病 PAH基因 TNNI3基因 基因变异 儿童
原文传递
ICG-001对大鼠孤独症样行为及海马树突棘形态发育的影响
10
作者 王潇娜 梅道启 +2 位作者 罗淑颖 高超 张耀东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0-145,共6页
目的探讨ICG-001对大鼠孤独症样行为及海马锥体神经元树突棘形态发育的影响。方法健康雌性Wistar大鼠自然受孕,出生子代大鼠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生理盐水对照组、ICG-001对照组、丙戊酸钠(VPA)组和ICG-001处理组。每组12只。运用... 目的探讨ICG-001对大鼠孤独症样行为及海马锥体神经元树突棘形态发育的影响。方法健康雌性Wistar大鼠自然受孕,出生子代大鼠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生理盐水对照组、ICG-001对照组、丙戊酸钠(VPA)组和ICG-001处理组。每组12只。运用三箱社交、埋珠、旷场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检测大鼠社交、重复刻板和焦虑样行为。应用免疫荧光检测大鼠海马CA1区神经特异核蛋白(NeuN)阳性神经元数目。高尔基染色法观察大鼠海马锥体神经元树突棘密度和形态改变。Western blot检测大鼠海马磷酸化LIM激酶1(LIMK1)、肌动蛋白结合蛋白(Cofilin)、纤维状肌动蛋白(F-actin)和脑发育调节蛋白A(Drebrin A)蛋白表达。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统计学差异,以Tukey法进行组间比较。结果1.三箱社交行为实验:生理盐水对照组、ICG-001对照组、VPA组和ICG-001处理组与新奇大鼠接触时间分别为(219.42±5.38)s、(218.67±10.12)s、(126.58±5.02)s、(218.58±6.63)s,偏好指数分别为0.43±0.05、0.43±0.04、0.22±0.01、0.42±0.04;与VPA组相比,ICG-001处理组接触时间及偏好指数均显著增加(均P<0.05)。2.埋珠实验:4组大鼠埋珠数量分别为(9.13±0.52)个、(9.08±0.64)个、(15.13±0.82)个、(9.42±0.86)个;与VPA组相比,ICG-001处理组埋珠数量显著减少(P<0.05)。3.旷场实验:4组大鼠的中央区域停留时间分别为(82.33±1.83)s、(81.32±4.19)s、(45.51±3.02)s、(81.44±3.19)s;与VPA组相比,ICG-001处理组中央区域停留时间明显增加(P<0.05)。4.高架十字迷宫实验:4组大鼠在开臂停留时间分别为(107.75±7.23)s、(106.08±7.50)s、(63.42±1.91)s、(106.67±7.07)s;与VPA组相比,ICG-001处理组在开臂停留时间显著增加(P<0.05)。5.免疫荧光实验:4组大鼠海马CA1区NeuN阳性神经元数量分别为(41.83±1.17)×10^(4)/μm^(2)、(41.00±0.77)×10^(4)/μm^(2)、(27.17±0.95)×10^(4)/μm^(2)、(40.00±0.90)×10^(4)/μm^(2);与VPA组相比,ICG-001处理组NeuN阳性神经元数量明显较多(P<0.05)。6.高尔基染色实验:4组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细胞树突棘密度分别为(0.74±0.04)个/μm、(0.73±0.03)个/μm、(0.49±0.03)个/μm、(0.70±0.02)个/μm,其中蘑菇型顶树突棘所占百分比(0.49±0.02)%、(0.49±0.02)%、(0.33±0.02)%、(0.43±0.02)%,瘦长型顶树突棘所占百分比(0.27±0.02)%、(0.26±0.02)%、(0.34±0.01)%、(0.26±0.01)%。与VPA组相比,ICG-001处理组海马CA1区锥体细胞顶树突棘密度明显增加(P<0.05),蘑菇型树突棘增多和瘦长型顶树突棘减少(均P<0.05)。7.Western blot实验:4组大鼠海马磷酸化LIMK1/LIMK1比值分别为100.33±2.30、99.34±2.28、57.76±4.10、99.13±1.90,磷酸化Cofilin/Cofilin比值分别为100.18±2.43、100.18±1.70、57.12±1.88、99.53±1.69,F-actin/球状肌动蛋白(G-actin)比值分别为100.07±0.86、99.99±1.72、51.19±1.23、99.28±3.17,Drebrin A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0.79±1.19、100.12±2.04、52.86±3.26、99.97±2.44;与VPA组相比,ICG-001处理组显著上调了海马中磷酸化LIMK1、Cofilin、F-actin和Drebrin A表达(均P<0.05)。结论ICG-001可能通过调控LIMK1/Cofilin信号通路,促进F-actin形成和上调Drebrin A表达,增强树突棘形态发育,进而改善大鼠孤独症样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 ICG-001 树突棘 LIM激酶1/肌动蛋白解聚因子通路 脑发育调节蛋白A
原文传递
一例MELAS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表现及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彦红 张小慢 +3 位作者 郭鹏波 杨志刚 刘磊 梅世月 《罕少疾病杂志》 2021年第4期99-101,共3页
目的探讨一例MELAS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表型及线粒体基因突变情况。方法结合患儿的临床症状及辅助检查结果,分别对其外周血和尿液及其家系成员外周血的线粒体基因进行Sanger测序和焦磷酸测序。结果患儿临床表现为频繁抽搐,间断发热、头痛... 目的探讨一例MELAS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表型及线粒体基因突变情况。方法结合患儿的临床症状及辅助检查结果,分别对其外周血和尿液及其家系成员外周血的线粒体基因进行Sanger测序和焦磷酸测序。结果患儿临床表现为频繁抽搐,间断发热、头痛、视物模糊、眼部闪光感,呕吐后抽搐,表现为双眼右侧歪斜、眼睑抖动、头右侧歪斜;血乳酸水平明显升高;头颅MRI显示右侧枕顶叶及左侧顶叶皮层异常信号,双侧苍白球片状稍短T_(1)信号,松果体囊肿,小脑脑沟增深,患儿母亲及舅舅均体健。测序结果显示,患儿外周血和尿液线粒体MT-TL1基因均存在m.3243A>G杂合点突变,突变比例分别为36.2%和93.4%,患儿亲属外周血中未检测到该突变。结论MELAS综合征患者的尿液中m.3243A>G突变比例显著高于外周血,同时本研究完善了m.3243A>G突变异质性程度与MELAS患者临床表型相关性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LAS综合征 m.3243A>G 突变比例
下载PDF
SCN1A基因新生无义突变导致Dravet综合征1例
12
作者 赵柯 张耀东 +3 位作者 王潇娜 马燕丽 耿伟光 缑灵山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24年第4期823-827,共5页
目的分析Dravet综合征的临床特征以及SCN1A基因突变特点,提高对Dravet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和鉴别,避免无效治疗。方法收集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1例确诊为SCN1A基因新生无义突变致Dravet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取患者及其父母外周血进行Trio... 目的分析Dravet综合征的临床特征以及SCN1A基因突变特点,提高对Dravet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和鉴别,避免无效治疗。方法收集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1例确诊为SCN1A基因新生无义突变致Dravet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取患者及其父母外周血进行Trio全外显子组测序,结合结果进行分析讨论。结果患儿为7个月25天的男童,临床表现为早期发热,后期无热性惊厥,全面性发育迟缓及局灶性癫痫发作等。实验室检查头颅磁共振未见异常,视频脑电图监测到广泛性棘慢波、多棘慢波阵发,10余次肌阵挛发作。Trio全外显子组测序结果显示患儿SCN1A基因第26外显子发生c.4486C>T(p.Q1496^(*))新生杂合无义突变,父亲和母亲基因型均为野生型。依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遗传变异分类标准和指南,SCN1A基因c.4486C>T位点突变为致病性变异(PVS1+PS2+PM2+PP3)。结论SCN1A基因新发无义突变c.4486C>T可能是Dravet综合征患儿的病因,基因检测有助于Dravet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和合理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N1A基因 DRAVET综合征 基因变异 癫痫 儿童
原文传递
RRM2B基因复合杂合变异导致的线粒体耗竭综合征家系的临床特征和遗传学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彦红 郑璇 +4 位作者 王向蝶 张小慢 郭鹏波 刘磊 梅世月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1期26-30,共5页
目的探讨1个线粒体DNA耗竭综合征8A型家系的临床特点和致病基因。方法对患儿进行全外显子测序筛查潜在的基因变异,Sanger测序进行家系验证,并用PolyPhen-2与PROVEAN软件预测氨基酸变异对蛋白功能的影响。结果患儿,女,2个月4天,临床表现... 目的探讨1个线粒体DNA耗竭综合征8A型家系的临床特点和致病基因。方法对患儿进行全外显子测序筛查潜在的基因变异,Sanger测序进行家系验证,并用PolyPhen-2与PROVEAN软件预测氨基酸变异对蛋白功能的影响。结果患儿,女,2个月4天,临床表现为喂养困难、呼吸急促、肌张力低下等,实验室辅助检查提示患儿发育落后,肝脏、肾脏和心脏功能均异常,并伴有高乳酸血症,因治疗效果差于3月龄时死亡。测序结果显示患儿的RRM2B基因存在c.16delA(p.R6Gfs*22)和c.175G>C(p.A59P)复合杂合变异,分别遗传自其父亲和母亲,均为新鉴定的致病性变异。结论RRM2B基因的c.16delA(p.R6Gfs*22)和c.175G>C(p.A59P)的复合杂合变异可能是线粒体DNA缺失综合征8A型的致病基因,本研究结果加强了对该类疾病的临床特征和遗传学病因认识,同时扩展了RRM2B基因变异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DNA缺失综合征8A型 RRM2B基因 全外显子测序
原文传递
神经纤维瘤病Ⅰ型一家系临床特点及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唐志慧 梅道启 +4 位作者 梅世月 王媛 陈国洪 马燕丽 赵艺然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787-792,共6页
目的总结神经纤维瘤病Ⅰ型(NF1)一家系的临床表型及NF1基因突变特点。方法收集2020年5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内科确诊为NF1的一家系临床资料,总结先证者及家系成员临床特征。同时采用二代测序方法对先证者行NF1/NF2基因panel测序,... 目的总结神经纤维瘤病Ⅰ型(NF1)一家系的临床表型及NF1基因突变特点。方法收集2020年5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内科确诊为NF1的一家系临床资料,总结先证者及家系成员临床特征。同时采用二代测序方法对先证者行NF1/NF2基因panel测序,并对家系成员进行一代Sanger测序验证分析,分析其基因突变特点。结果先证者(Ⅴ_(2))为1岁2个月女童,临床表型为出生时全身皮肤多个咖啡牛奶斑,精神及运动发育正常,婴儿期出现局灶性癫痫发作。家系中父亲(Ⅳ_(3))、祖母(Ⅲ_(2))及其他2人(Ⅱ_(2)、Ⅰ_(2))均有皮肤咖啡牛奶斑或神经纤维瘤、无癫痫发作。其母亲表型正常。先证者NF1基因突变表现为c.83-84delAG(P.N29Hfs*8),属于未报道的移码杂合突变;Sanger测序验证其父亲及祖母NF1基因突变类型与先证者一致,符合NF1杂合突变常染色显性遗传特点。结论NF1由NF1基因突变引起,早期临床表现多为牛奶咖啡斑,部分有癫痫发作,疑似患者应尽早行基因分析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纤维瘤病Ⅰ型 牛奶咖啡斑 癫痫
原文传递
9q34重复综合征合并10q26缺失综合征1例
15
作者 张振华 赵绍漓 +4 位作者 李瑞 王超杰 李东晓 张耀东 罗淑颖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2期253-254,共2页
患儿 女, 4个月15天, 因发育异常于2021年6月15日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就诊。患儿系G3P2, 经剖宫产出生, 出生体重2.35 kg, 头围34 cm, 身长47 cm。入院查体:体重4.6 kg, 身高55 cm, 神清, 长斜头畸形、圆脸、长人中、小嘴、尖下巴、小... 患儿 女, 4个月15天, 因发育异常于2021年6月15日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就诊。患儿系G3P2, 经剖宫产出生, 出生体重2.35 kg, 头围34 cm, 身长47 cm。入院查体:体重4.6 kg, 身高55 cm, 神清, 长斜头畸形、圆脸、长人中、小嘴、尖下巴、小下颌、手指及脚趾细长、大拇趾宽大等(图1)。心肺腹查体均未见异常, 四肢肌力偏低, 双侧膝腱反射可对称引出。患儿有一2岁的姐姐, 体健。本研究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查(2023-K-002), 在征得患儿监护人知情同意后, 采集外周血样进行高分辨染色体核型分析, 结果显示患儿核型为46, XX, der(10)t(9;10)(q34.11;q26.3)pat, 其父亲核型为46, XY, t(9;10)(q34.1;q26.3), 母亲核型未见异常(图2)。全外显子组测序结果显示患儿染色体9q34.11-9q34.3区存在约10.13 Mb的重复(chr9: ?130 883 368-141 016 486?)×3(精确断裂点未知), 涉及DNM1、COQ4、SLC27A4、GLE1、SPTAN1等基因, 10q26.3区存在约3.30 Mb的缺失(chr10: ?132 079 185-135 379 055?)×1(精确断裂点未知), 涉及NKX6-2、TUBGCP2、ECHS1、SYCE1等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委员会 附属儿童医院 膝腱反射 高分辨染色体 拇趾 断裂点 小下颌 发育异常
原文传递
联合氧化磷酸化缺陷症4型临床特征及TUFM基因变异分析
16
作者 唐志慧 王媛 +6 位作者 梅道启 陈国洪 陈晓轶 宋丽芳 杨志刚 张小慢 董世杰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027-1033,共7页
目的探讨TUFM基因变异相关的联合氧化磷酸化缺陷症4型(COXPD 4)患者的临床特征,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方法以2021年6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临床诊断为COXPD4且伴囊性脑白质营养不良的1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特征和基因... 目的探讨TUFM基因变异相关的联合氧化磷酸化缺陷症4型(COXPD 4)患者的临床特征,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方法以2021年6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临床诊断为COXPD4且伴囊性脑白质营养不良的1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特征和基因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以"联合氧化磷酸化缺陷症4型""TUFM基因""囊性脑白质营养不良""combined 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 deficiency 4""COXPD4""TUFM"及"cystic leukodystrophy"作为中英文关键词,检索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知网、PubMed数据库、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建库至2021年8月收录的关于TUFM基因变异相关的COXPD4的文献进行复习,对既往报道的COXPD4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基因变异类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例患儿为2岁6个月女童,临床表现为认知运动发育落后、进行性加重,血清及脑脊液乳酸水平升高,头颅磁共振成像(MRI)表现为弥漫性脑白质异常信号伴多发囊性病变,全外显子组测序显示TUFM基因复合杂合变异c.684684+4delGGTGA、c.1105C>T。文献复习共检索到4篇英文文献报道的5例COXPD4患者,连同本研究中的患儿,至今有详细临床病史资料的COXPD4患者共计4例,其中男性1例,女性3例,临床表现均有严重的早发性乳酸酸中毒、发育落后,3例伴有进行性的婴儿脑病;其中3例行头颅MRI检查,均显示弥漫性脑白质异常信号伴多发囊性病变,2例伴基底节受累、多小脑回畸形;遗传学检测结果提示为TUFM基因不同类型的变异。结论COXPD4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线粒体疾病,对具有COXPD4临床和影像学特点的病例,可首先进行TUFM基因变异的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氧化磷酸化缺陷症4型 TUFM基因 囊性脑白质营养不良
原文传递
17p13.3微缺失综合征1例
17
作者 王高伟 孔京慧 +4 位作者 张小慢 李春鸽 张振坤 张耀东 李东晓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3期383-384,共2页
患儿女,1岁,系G2P2,足月顺产,2022年8月2日就诊于河南省儿童医院郑州儿童医院神经遗传代谢病科。出生体质量为3.35 kg,无窒息抢救史。患儿自3月龄至今患泌尿道感染4次、肺炎1次;4月余认生,现会发"ma ma"音;大运动发育稍落后,... 患儿女,1岁,系G2P2,足月顺产,2022年8月2日就诊于河南省儿童医院郑州儿童医院神经遗传代谢病科。出生体质量为3.35 kg,无窒息抢救史。患儿自3月龄至今患泌尿道感染4次、肺炎1次;4月余认生,现会发"ma ma"音;大运动发育稍落后,7个月会独坐,10个月会爬,现可扶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尿道感染 遗传代谢病 足月顺产 儿童医院 出生体质量 窒息抢救 微缺失
原文传递
4q21.21q21.23缺失综合征1例
18
作者 王高伟 李莹莹 +2 位作者 张小慢 张耀东 李东晓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6期764-765,共2页
女,生后50 d,因在外院诊断为"新生儿肺炎、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肢体畸形"于2020年9月转入河南省儿童医院郑州儿童医院,后诊断为"室间隔缺损、中央型房间隔缺损(卵圆孔型)、中度肺动脉高压、肺炎、新... 女,生后50 d,因在外院诊断为"新生儿肺炎、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肢体畸形"于2020年9月转入河南省儿童医院郑州儿童医院,后诊断为"室间隔缺损、中央型房间隔缺损(卵圆孔型)、中度肺动脉高压、肺炎、新生儿胃食管反流"。患儿出生后不久出现皮肤青紫伴阵发性气促、食奶差、哭声减弱等表现,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提示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肺动脉瓣及三尖瓣关闭不全,具有哭声低、偶有憋喘、吐/溢奶等表现。发病以来,患儿精神反应欠佳,无药物过敏史。患儿系G3P2,孕40+1周经剖宫产娩出,出生体质量为2.7 kg。其父母系非近亲结婚,其母亲孕期体健,有自然流产病史,否认家族遗传病史。患儿有1个6岁姐姐,体健。入院体格检查:体质量为3.0 kg,神清,精神反应欠佳,全身皮肤黏膜无皮疹、黄染及出血点,前额、背部及四肢可见较多黑色毛发,呼吸平稳,双肺呼吸音粗,心前区可闻及3/6级收缩期杂音,腹软,肝脾肋下未触及,肠鸣音正常,脊柱、四肢未见异常,前囟3 cm×3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隔缺损 非近亲结婚 收缩期杂音 肺呼吸音 新生儿肺炎 肺动脉瓣 皮肤青紫 肢体畸形
原文传递
SPRED1基因变异所致Legius综合征3例的临床及遗传学分析
19
作者 王曦 张耀东 +6 位作者 杜萌萌 杨海花 刘晓景 王梦琴 陈佳佳 陈永兴 卫海燕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941-946,共6页
目的探讨3例Legius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表型及遗传学特征。方法选取2019年6月6日至2022年8月25日以性早熟或矮小症就诊于河南省儿童医院的3例疑似Legius综合征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对候选变异进... 目的探讨3例Legius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表型及遗传学特征。方法选取2019年6月6日至2022年8月25日以性早熟或矮小症就诊于河南省儿童医院的3例疑似Legius综合征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对候选变异进行Sanger测序家系验证。结果3例患儿(2女1男,年龄分别为4岁6个月、8岁、14岁8个月)均具有典型的咖啡斑,例1合并性早熟、例2和例3合并矮小症。基因检测提示患儿1携带SPRED1基因c.751C>T(p.Arg251Ter194)新发杂合变异,例2携带SPRED1基因c.229A>T(p.Lys77Ter368)杂合变异,例3携带SPRED1基因c.1044_1046delinsC(p.R349fs*11)杂合变异。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相关指南,c.751C>T(p.Arg251Ter194)判断为可能致病性变异(PVS1_Strong+PM2_Supporting+PM6),既往未见报道。例2、3均为已知的致病性变异。结论3例患儿均具有多处咖啡斑,同时伴有性早熟或矮小症,且均携带SPRED1基因变异,考虑为Legius综合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gius综合征 SPRED1基因 咖啡斑 性早熟 矮小症
原文传递
PIK3CD基因突变致PI3Kδ过度活化综合征1家系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20
作者 甄兴刚 梅道启 +11 位作者 梅世月 陈红敏 李春鸽 高丽霞 王静静 罗晶 王文聪 李萍 王琳娜 孟晓慧 何云莉 甄曦 《医药论坛杂志》 2021年第8期8-13,共6页
目的分析PIK3CD基因突变致PI3Kδ过度活化综合征(APDS)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并复习文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就诊于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院呼吸内科一APDS1家系临床资料,采用二代测序法对先证者进行全外显子测序,并对... 目的分析PIK3CD基因突变致PI3Kδ过度活化综合征(APDS)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并复习文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就诊于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院呼吸内科一APDS1家系临床资料,采用二代测序法对先证者进行全外显子测序,并对同卵双胞胎姐姐、父母家系成员行一代Sanger验证。结果先证者,10岁6个月女童,患中耳炎、反复呼吸道感染、便血,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查体:听力下降、肝脾大;辅助检查示支气管扩张、肺部淋巴结肿大、IgM增高、CD4^(+)T淋巴细胞数量减少及CD4^(+)/CD8^(+)T淋巴比例倒置。同卵双胎姐姐及其母亲也有反复呼吸道感染,支气管扩张等表现及体征。基因检测示先证者及同卵双胎姐姐PIK3CD基因存在c.3061 G>A(p.E1021K)错义杂合突变,来源于母亲。结论APDS1是一种罕见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主要临床特征是反复呼吸道感染、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支气管扩张、发育迟缓、IgM增高、CD4^(+)/CD8^(+)T淋巴比例倒置,易感染EB、CMV病毒,可进展为淋巴瘤等恶性疾病等。PIK3CD基因c.3061 G>A(p.E1021K)错义杂合突变是本家系患儿遗传学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免疫缺陷病 PI3Kδ过度活化综合征 PIK3CD基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