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皮瓣血供监测技术的进展 被引量:13
1
作者 张建华 尚志刚 袁家英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08年第2期212-214,共3页
皮瓣供区和受区的术前、术后血供状态无损监测在皮瓣移植手术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巨大的应用价值。本文综述介绍了皮瓣血供状态的主要影响因素和现有监测手段存在的问题,并认为红外热像结合生物传热模型分析,有可能成为皮瓣血供... 皮瓣供区和受区的术前、术后血供状态无损监测在皮瓣移植手术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巨大的应用价值。本文综述介绍了皮瓣血供状态的主要影响因素和现有监测手段存在的问题,并认为红外热像结合生物传热模型分析,有可能成为皮瓣血供状态无损监测及预测的一种理想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瓣 血供 监测技术
下载PDF
超声弹性成像应变率参数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6
2
作者 袁家英 朱红 +1 位作者 周智华 孙莹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3年第4期81-83,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应变率参数在甲状腺良恶性肿块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52例患者172个甲状腺肿块进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计算肿块与周围正常组织的应变率比值(SR比值),绘制ROC曲线图,确定区分甲状腺肿块良恶性应变率参数的临...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应变率参数在甲状腺良恶性肿块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52例患者172个甲状腺肿块进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计算肿块与周围正常组织的应变率比值(SR比值),绘制ROC曲线图,确定区分甲状腺肿块良恶性应变率参数的临界点。结果 172个病灶中良性肿块65个,SR比值平均为2.32±0.19;恶性肿块107个,SR比值平均为8.79±0.42,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良恶性肿块的SR比值绘制ROC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897±0.028,分析得出良恶性结节的SR比值临界点为3.01,其对应敏感性为95.59%,特异性为88.63%,约登指数为0.84。结论超声弹性成像应变率参数可作为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依据,在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结节 弹性成像技术 ROC曲线 应变率比值
原文传递
皮瓣成型术后的血供监测技术
3
作者 袁家英 张建华 尚志刚 《中外医疗》 2008年第19期173-174,共2页
皮瓣成型术后血供状态无损监测在皮瓣移植手术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巨大的应用价值。本文综述介绍了皮瓣成型术后血供状态监测的主要技术手段及其存在的问题,并认为红外热像结合生物传热模型分析,有可能成为皮瓣成型术后血供状态... 皮瓣成型术后血供状态无损监测在皮瓣移植手术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巨大的应用价值。本文综述介绍了皮瓣成型术后血供状态监测的主要技术手段及其存在的问题,并认为红外热像结合生物传热模型分析,有可能成为皮瓣成型术后血供状态无损监测及预测的一种理想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瓣成型术后 血供 监测技术 生物传热模型
下载PDF
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手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袁家英 张建华 +2 位作者 侯贤 邱秀娟 祝茂茂 《中国伤残医学》 2015年第24期11-14,共4页
目的:探究康复治疗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手运动功能恢复上的作用。方法:利用血氧水平依赖性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MRI)技术与Fugl-Meyer(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FMA)运动功能评分评定方法,以2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比较分... 目的:探究康复治疗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手运动功能恢复上的作用。方法:利用血氧水平依赖性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MRI)技术与Fugl-Meyer(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FMA)运动功能评分评定方法,以2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比较分析38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康复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2周)手运动中枢激活区(SMC)体积及偏侧化指数(LI)的变化,并比较分析康复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治疗过程中每周的康复情况。结果:38例脑梗死患者中,其健手被动运动的LI值大于患手;康复治疗组患手(右手)治疗前、后(2周)的运动激活SMC的LI值差异显著;康复治疗组的FMA评分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且FMA评分的变化趋势呈上升状态,至治疗第12周后趋于平缓。结论: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手运动功能恢复具有积极的作用,以发病后的前12周进行康复治疗的效果为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手运动 康复治疗
下载PDF
超声造影技术应用于肝肿瘤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探析 被引量:9
5
作者 袁家英 朱红 +1 位作者 周智华 孙莹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3年第4期78-80,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技术在肝脏肿瘤介入治疗后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微创介入治疗手段对36例肝癌患者(56个病灶)进行不同类型的微创介入治疗,治疗前、后均行超声造影检查及同期CT/MRI检查,比较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的特点及可靠性...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技术在肝脏肿瘤介入治疗后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微创介入治疗手段对36例肝癌患者(56个病灶)进行不同类型的微创介入治疗,治疗前、后均行超声造影检查及同期CT/MRI检查,比较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的特点及可靠性。结果 36例肝癌患者(56个病灶)接受超声造影检查,结果显示其动脉早期呈现球状包裹、弥漫性或轻度的增强,门脉期对比剂迅速廊清。与同期CT/MRI检查比较,超声造影可使肝脏正常组织显影,对于不同类型的肝肿瘤,在不同时间分别显示造影增强,在肝肿瘤与正常组织之间形成较大的反差,提高了肝肿瘤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和总符合率。结论超声造影可以为肝脏肿瘤介入治疗后的疗效评估提供可靠依据,且更适用于恶性肿瘤介入治疗后的疗效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超声检查 造影剂 介入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