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南省麦田猪殃殃对苯磺隆的抗性及ALS基因突变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高新菊 郭秀玲 +5 位作者 陈威 包来仓 马毅辉 秦光宇 祖均怀 王恒亮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518-1524,共7页
为明确河南省部分地区麦田猪殃殃对苯磺隆的抗性水平及抗性靶标分子机制,对18个猪殃殃种群进行了乙酰乳酸合成酶(acetolactate synthase,ALS)离体活性测定和ALS基因突变分析。结果表明,种群PDS-1、ZK-1、LH-1对苯磺隆产生了较高的抗性,... 为明确河南省部分地区麦田猪殃殃对苯磺隆的抗性水平及抗性靶标分子机制,对18个猪殃殃种群进行了乙酰乳酸合成酶(acetolactate synthase,ALS)离体活性测定和ALS基因突变分析。结果表明,种群PDS-1、ZK-1、LH-1对苯磺隆产生了较高的抗性,ALS离体活性测定所得I_(50)分别为11.27、10.26、8.19μmol·L^(-1),抗性指数分别为93.92、85.50、68.25。种群ZK-1的6个检测株中,ALS基因第590位的C突变为T,ALS酶第197位脯氨酸(CCC)突变为亮氨酸(CTC);种群PDS-1的6个检测株中,ALS基因第1 128位的T突变为A,ALS酶第376位天冬氨酸(GAT)全部突变为谷氨酸(GAA);种群LH-1的6个检测株中,3株未检测到突变,另外3株的ALS基因第1 128位的T突变为G,ALS酶第376位天冬氨酸(GAT)突变为谷氨酸(GAG)。靶标ALS基因突变可能是猪殃殃对苯磺隆产生高抗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 猪殃殃 苯磺隆 抗性 ALS基因突变
下载PDF
计算机模型在鳞翅目害虫对转Bt基因作物抗性治理中的应用
2
作者 高丽娜 封洪强 王运兵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5,16,共6页
种植转Bt基因作物对保护作物免受害虫危害十分有效,但在整个生长季节转Bt基因作物持续表达Bt毒素,迫使害虫在高选择压下加速对转基因作物的抗性进化。计算机模型在靶标害虫抗性进化的预测与抗性治理策略的评估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综述... 种植转Bt基因作物对保护作物免受害虫危害十分有效,但在整个生长季节转Bt基因作物持续表达Bt毒素,迫使害虫在高选择压下加速对转基因作物的抗性进化。计算机模型在靶标害虫抗性进化的预测与抗性治理策略的评估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综述了计算机模型在鳞翅目害虫对转Bt基因作物抗性治理中的应用,并对今后抗性治理策略研究中计算机模型模拟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作物 BT毒素 害虫抗性进化 计算机模拟模型 抗性治理
下载PDF
4种杀虫剂拌种对小麦蚜虫的防治效果及其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韩松 全鑫 +3 位作者 郭小奇 曹秀 梁九进 刘爱芝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5-88,98,共5页
为科学使用杀虫剂防治小麦蚜虫,采用拌种的方法对4种药剂防治小麦蚜虫的效果进行比较,并对其安全性和小麦千粒质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70%吡虫啉WS 2.1 g/kg、70%噻虫嗪ZF4.2 g/kg和18%噻虫胺FS 4.2 g/kg 3个药剂处理对蚜虫表现出非常... 为科学使用杀虫剂防治小麦蚜虫,采用拌种的方法对4种药剂防治小麦蚜虫的效果进行比较,并对其安全性和小麦千粒质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70%吡虫啉WS 2.1 g/kg、70%噻虫嗪ZF4.2 g/kg和18%噻虫胺FS 4.2 g/kg 3个药剂处理对蚜虫表现出非常好的防控效果和超长持效期,一次拌种均能较好地将小麦全生长季蚜虫种群控制在防治指标之下,防治效果保持在93.18%以上,持效期长达7个月之久,且小麦千粒质量增加19.73%~27.24%,籽粒中无农药残留或远低于国家标准。50%吡蚜酮WP 2.1~8.4 g/kg拌种对全生长季麦蚜的防治效果为54.14%~99.79%,在相同剂量条件下持效期远低于吡虫啉、噻虫嗪和噻虫胺。因此,70%吡虫啉WS 2.1 g/kg、70%噻虫嗪ZF 4.2 g/kg和18%噻虫胺FS 4.2 g/kg是拌种防治小麦蚜虫的较优药剂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虫剂 拌种 小麦蚜虫 防治效果 千粒质量 残留
下载PDF
3代新烟碱类杀虫剂对小麦蚜虫的防治效果比较 被引量:18
4
作者 刘爱芝 韩松 +4 位作者 郭小奇 梁九进 杨春英 曹秀 鲁传涛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83-87,共5页
为了科学、有效地使用新烟碱类杀虫剂防治小麦蚜虫,2014—2015年对具代表性的3代新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噻虫嗪和呋虫胺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吡虫啉和噻虫嗪21 g/hm^2喷雾,药后1 d防治效果在80%以上;药后3~10 d防治效果超过95%... 为了科学、有效地使用新烟碱类杀虫剂防治小麦蚜虫,2014—2015年对具代表性的3代新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噻虫嗪和呋虫胺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吡虫啉和噻虫嗪21 g/hm^2喷雾,药后1 d防治效果在80%以上;药后3~10 d防治效果超过95%,与菊酯类农药高效氯氟氰菊酯7.5 g/hm^2、有机磷农药乐果202.5 g/hm^2效果相当;第3代新烟碱类杀虫剂呋虫胺60~120 g/hm^2喷雾,药后1 d和药后3~10 d的防治效果分别为37.68%~54.83%和62.74%~83.31%,显著低于高效氯氟氰菊酯、乐果以及吡虫啉和噻虫嗪的防治效果。建议在小麦生产中,根据麦蚜的发生程度和种群密度选择不同结构的新烟碱类杀虫剂防治小麦蚜虫,综合考虑防效、成本和用量,达到农药减量与确保防效并举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烟碱类杀虫剂 吡虫啉 噻虫嗪 呋虫胺 小麦蚜虫 防治效果
下载PDF
新烟碱类杀虫剂防控韭菜迟眼蕈蚊幼虫的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刘爱芝 韩松 +2 位作者 郭小奇 杨春英 梁九进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96-100,共5页
为了明确新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和噻虫嗪对韭蛆的防控效果及使用安全性,采用韭菜根际撒施毒土的施药方法,研究了新烟碱类杀虫剂1次用药对韭蛆的持效期和防控效果,并对韭菜产品进行农药残留检测。结果表明,韭菜萌芽或收割后2~3 d用吡虫啉... 为了明确新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和噻虫嗪对韭蛆的防控效果及使用安全性,采用韭菜根际撒施毒土的施药方法,研究了新烟碱类杀虫剂1次用药对韭蛆的持效期和防控效果,并对韭菜产品进行农药残留检测。结果表明,韭菜萌芽或收割后2~3 d用吡虫啉或噻虫嗪630 g/hm^2撒施于韭菜根际处,对韭菜保株和防治效果分别为80.54%~95.83%和91.57%~96.36%,持效期在88 d以上,韭菜中吡虫啉农药残留低于我国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我国尚未对噻虫嗪制定最大残留限量),与常规药剂毒死蜱2 250 g/hm^2相比较,减少用药次数2~3次。示范试验结果表明,大棚韭菜扣棚前以630 g/hm^2施用吡虫啉1次,可有效控制棚中2~3茬韭菜上韭蛆危害,保株效果为81.27%~92.40%;小拱棚制种田以630 g/hm^2施用吡虫啉或噻虫嗪2次即可防控韭蛆周年危害,保株效果为87.63%~97.28%。由此可见,新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和噻虫嗪是替代有机磷药剂防治韭蛆的理想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韭菜迟眼蕈蚊 新烟碱类杀虫剂 韭菜 防控效果 安全性
下载PDF
甲酯化植物油基烟嘧磺隆·乙草胺混配制剂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苏旺苍 吴仁海 +5 位作者 王恒亮 孙兰兰 宋文岩 孙晓敏 高新菊 张永超 《杂草科学》 2013年第3期48-50,共3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甲酯化植物油基烟嘧磺隆·乙草胺混配制剂,使用C18反相柱和紫外可变波长检测器,以乙腈、水和乙酸为流动相,用外标法对有效成分进行分析和定量。烟嘧磺隆、乙草胺标准差分别为0.031 1、0.042 1,变异系数分别为...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甲酯化植物油基烟嘧磺隆·乙草胺混配制剂,使用C18反相柱和紫外可变波长检测器,以乙腈、水和乙酸为流动相,用外标法对有效成分进行分析和定量。烟嘧磺隆、乙草胺标准差分别为0.031 1、0.042 1,变异系数分别为0.31%、0.11%,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83%、99.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嘧磺隆 乙草胺 高效液相色谱 分析
下载PDF
花生田圈绒泡菌的发生与防治 被引量:3
7
作者 王振宇 宋江春 +2 位作者 张焕喜 冯晓帅 崔小伟 《花生学报》 2014年第4期54-56,共3页
2014年河南省南阳市花生植株上出现了一种黏菌,通过田间调查、取样、室内检测和向黏菌方面专家求证,确定该黏菌为绒泡菌类圈绒泡菌,及时提出了治理方案供当地生产和植保部门参考。
关键词 花生 病原菌 黏菌
下载PDF
双氟磺草胺与2甲4氯异辛酯的联合作用及药效评价 被引量:15
8
作者 高新菊 王恒亮 +5 位作者 陈威 马毅辉 李清波 贾刚民 杨党伟 孙祥龙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77-81,共5页
为明确双氟磺草胺与2甲4氯异辛酯复配除草的联合作用类型及在小麦田应用的可行性,采用室内生物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研究了双氟磺草胺与2甲4氯异辛酯对播娘蒿、荠菜的联合毒力,对当茬小麦的安全性及田间除草效果。结果表明,双氟磺草胺与2... 为明确双氟磺草胺与2甲4氯异辛酯复配除草的联合作用类型及在小麦田应用的可行性,采用室内生物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研究了双氟磺草胺与2甲4氯异辛酯对播娘蒿、荠菜的联合毒力,对当茬小麦的安全性及田间除草效果。结果表明,双氟磺草胺与2甲4氯异辛酯混用对播娘蒿、荠菜的杀灭活性均为加成作用,二者配比在1∶105附近比较适宜。42.4%双氟磺草胺·2甲4氯异辛酯油悬浮剂(混配比例为1∶105)对当茬作物小麦的安全性较好,不同剂量处理区小麦产量与人工除草区均无显著差异。该药剂有效剂量480~640 g/hm2对小麦田阔叶杂草防除效果较好,施药后40 d株防效和鲜质量防效均在90%以上。综合分析,双氟磺草胺与2甲4氯异辛酯复配效果显著,对小麦使用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氟磺草胺 2甲4氯异辛酯 小麦 安全性 联合作用 阔叶杂草 药效
下载PDF
几种除草剂混配对麦田阔叶杂草的防除效果 被引量:13
9
作者 苏旺苍 职倩倩 +5 位作者 吴仁海 薛飞 穆长安 姜军 秦亚芳 鲁传涛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6-110,共5页
通过田间试验,比较双氟磺草胺、唑草酮、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等9种除草剂及其混剂在小麦田防除播娘蒿、猪殃殃、荠菜3种阔叶杂草的效果,以期筛选出对河南省小麦田优势阔叶杂草防效较好的药剂组合。结果表明,供试药剂对小麦均比较安全,对... 通过田间试验,比较双氟磺草胺、唑草酮、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等9种除草剂及其混剂在小麦田防除播娘蒿、猪殃殃、荠菜3种阔叶杂草的效果,以期筛选出对河南省小麦田优势阔叶杂草防效较好的药剂组合。结果表明,供试药剂对小麦均比较安全,对小麦生长发育无不良影响。药后28 d,29%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WP 111.31 g/hm^2(有效成分用量,下同)+5%唑草酮WP 3.31 g/hm^2对播娘蒿和猪殃殃的防效最佳,其中对播娘蒿的株防效和鲜质量防效均达到100.00%,对猪殃殃的株防效和鲜质量防效分别为68.42%、71.44%;50 g/L双氟磺草胺SC 7.50 g/hm^2+40%唑草酮WG 15.00 g/hm^2+200 g/L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EC 120.00 g/hm^2对荠菜的防效最佳,株防效为80.69%,鲜质量防效为85.92%。29%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WP 111.31 g/hm^2+5%唑草酮WP3.31 g/hm^2对总草的防效最佳,株防效为82.80%,鲜质量防效为89.49%;50 g/L双氟磺草胺SC7.50 g/hm^2+90%甲基碘磺隆钠盐TG 9.99 g/hm^2复配和200 g/L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EC 150.00 g/hm^2对总草的株防效分别为60.24%、47.31%,鲜质量防效分别为66.86%、53.92%,效果较差。总体来说,推荐使用29%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WP 111.31 g/hm^2+5%唑草酮WP 3.31 g/hm^2、50 g/L双氟磺草胺SC 7.50 g/hm^2+40%唑草酮WG 15.00 g/hm^2,不仅对小麦田播娘蒿、荠菜、猪殃殃均有较好的防效,而且对小麦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草剂 小麦田 阔叶草 播娘蒿 荠菜 猪殃殃 防除效果
下载PDF
甘薯褪绿矮化病毒西非株系RT-LAMP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7
10
作者 乔奇 张振臣 +4 位作者 秦艳红 张德胜 田雨婷 王爽 王永江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3939-3945,共7页
【目的】基于逆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Reverse transcription 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RT-LAMP)建立甘薯褪绿矮化病毒(Sweet potato chlorotic stunt virus,SPCSV)西非株系(West African,WA)的可视化检测方法。【方... 【目的】基于逆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Reverse transcription 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RT-LAMP)建立甘薯褪绿矮化病毒(Sweet potato chlorotic stunt virus,SPCSV)西非株系(West African,WA)的可视化检测方法。【方法】针对SPCSV西非株系(SPCSV-WA)的CP核苷酸序列设计4条引物,以感染SPCSV-WA甘薯叶片总RNA为模板,进行一步法RT-LAMP,在65℃条件下反应1 h。扩增产物利用琼脂糖电泳分析和SYBR green I荧光染料显色判断结果,同时对扩增产物的电泳条带进行基因克隆和测序鉴定。利用常规RT-PCR和建立的RT-LAMP方法对14份甘薯样品进行SPCSV-WA检测,比较2种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建立的LAMP方法可特异地对SPCSV-WA进行检测,且最低可检测出101拷贝/μL的模板。RT-LAMP产物的克隆测序表明,感染SPCSV-WA甘薯样品的RT-LAMP产物为SPCSV-WA CP基因序列。14份田间甘薯样品检测表明,RT-LAMP与RT-PCR方法检测结果完全一致。【结论】建立的SPCSV-WA RT-LAMP可视化检测方法,是简便、可靠的SPCSV-WA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甘薯褪绿矮化病毒西非株系 逆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 检测
下载PDF
甘薯羽状斑驳病毒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2
11
作者 王丽 王振东 +6 位作者 乔奇 秦艳红 张德胜 田雨婷 王爽 张立军 张振臣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9-135,共7页
依据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weet potato feathery mottle virus,SPFMV)外壳蛋白(CP)基因的保守区设计引物和TaqMan探针,经过对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的优化,建立了特异、灵敏、高效的SPFMV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检... 依据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weet potato feathery mottle virus,SPFMV)外壳蛋白(CP)基因的保守区设计引物和TaqMan探针,经过对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的优化,建立了特异、灵敏、高效的SPFMV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检测到目的病毒,标准曲线的斜率和相关系数分别为-3.307和0.998,扩增效率为100.6%。最低可检测到约5.46个拷贝的阳性质粒,灵敏度比常规PCR高2个数量级。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可用于田间样品的检测,为SPFMV的早期预警和流行学研究提供了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羽状斑驳病毒 实时定量PCR 荧光探针
下载PDF
小麦品种的麦红吸浆虫抗性分级方法及抗性评价 被引量:9
12
作者 武予清 段爱菊 +7 位作者 张自启 刘长营 刘顺通 蒋月丽 苗进 段云 巩中军 李彤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171-2176,共6页
为了简化小麦品种对麦红吸浆虫抗性的鉴定方法,评价我国冬小麦主栽品种对吸浆虫的抗感性,2008—2012年在河南洛阳田间,连续调查鉴定麦红吸浆虫对我国小麦主栽品种的虫穗率(ISP)与损失率,分析其相关性。结果表明ISP和损失率存在显著的相... 为了简化小麦品种对麦红吸浆虫抗性的鉴定方法,评价我国冬小麦主栽品种对吸浆虫的抗感性,2008—2012年在河南洛阳田间,连续调查鉴定麦红吸浆虫对我国小麦主栽品种的虫穗率(ISP)与损失率,分析其相关性。结果表明ISP和损失率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在田间吸浆虫高密度下,ISP定级方法比相对定级方法更能表现品种的抗性和敏感程度,各抗级的指标依次为0(免疫)、0<ISP<20(高抗)、20≤ISP<40(中抗)、40≤ISP<60(中级)、60≤ISP<80(感)和ISP≥80(高感)。我国冬小麦的主要生产品种对吸浆虫均为感虫或高感,而荆麦66表现为高抗,我国小麦中极度缺乏抗虫品种。鉴定结果表明,ISP定级方法简便高效,可以取代相对定级法用于小麦抗红吸浆虫的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红吸浆虫 抗性定级方法 品种鉴定
下载PDF
新烟碱类药剂不同施药方式对油菜蚜虫的防控效果及其安全性 被引量:8
13
作者 韩松 刘爱芝 +1 位作者 郭小奇 梁九进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0-83,共4页
为了明确吡虫啉和噻虫嗪2种新烟碱类药剂在播种期施药对油菜整个生长期蚜虫的防控效果及其在油菜不同发育阶段中的农药残留量和增产效果,采用播种沟撒施和播种后覆土然后撒施于土表2种施药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油菜播种沟撒施70%吡... 为了明确吡虫啉和噻虫嗪2种新烟碱类药剂在播种期施药对油菜整个生长期蚜虫的防控效果及其在油菜不同发育阶段中的农药残留量和增产效果,采用播种沟撒施和播种后覆土然后撒施于土表2种施药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油菜播种沟撒施70%吡虫啉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420~600 g/hm^2和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420 g/hm^2及覆土后土表撒施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420 g/hm^2对油菜整个生长期蚜虫危害均有较好的防控效果,其中对油菜苗期蚜虫始盛期至减退期的防治效果达98.98%~100.00%,对油菜返青至花期蚜虫的防治效果达79.61%~98.51%,最终使油菜产量增加17.47%~27.19%,且播种沟撒施70%吡虫啉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420 g/hm^2处理油菜籽粒中农药残留低于美国规定的吡虫啉最高残留限量(0.05 mg/kg)。综合分析,播种期播种沟撒施70%吡虫啉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420 g/hm^2和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420 g/hm^2及覆土后土表撒施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420 g/hm^2不仅对油菜安全,可高效防控油菜蚜虫危害,增产效果显著,而且产品中农药残留在安全标准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虫啉 噻虫嗪 施药方式 油菜蚜虫 防控效果 残留
下载PDF
一种盲蝽卵的收集与孵化方法 被引量:6
14
作者 陈培育 封洪强 +3 位作者 李国平 郭线茹 付晓伟 邱峰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05-107,114,共4页
本文介绍了一种绿盲蝽和中黑盲蝽卵的收集与孵化方法。使用培养皿内平铺的4层带皱褶湿滤纸可以更有效地收集绿盲蝽和中黑盲蝽卵,培养皿中央加入湿卫生纸团可以有效保持滤纸的湿度恒定,从而保证了卵的孵化率至少达到80%以上。此方法操作... 本文介绍了一种绿盲蝽和中黑盲蝽卵的收集与孵化方法。使用培养皿内平铺的4层带皱褶湿滤纸可以更有效地收集绿盲蝽和中黑盲蝽卵,培养皿中央加入湿卫生纸团可以有效保持滤纸的湿度恒定,从而保证了卵的孵化率至少达到80%以上。此方法操作方便、费用低廉,能收集更多的卵并保证孵化率,为试验和工厂化饲养提供了理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盲蝽 中黑盲蝽 收集 孵化
下载PDF
不同地区麦红吸浆虫圆茧过冷却点的测定 被引量:5
15
作者 陈华爽 雷朝亮 +4 位作者 武予清 都振宝 苗进 段云 蒋月丽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12-215,共4页
为研究麦红吸浆虫的耐寒性,采集河南南阳、河南辉县、陕西西安、河北保定和天津等5个不同地区的麦红吸浆虫圆茧,分别测定其过冷却点。结果表明:麦红吸浆虫圆茧的过冷却点均随着纬度升高而显著下降,河南辉县种群圆茧过冷却点平均值最高,... 为研究麦红吸浆虫的耐寒性,采集河南南阳、河南辉县、陕西西安、河北保定和天津等5个不同地区的麦红吸浆虫圆茧,分别测定其过冷却点。结果表明:麦红吸浆虫圆茧的过冷却点均随着纬度升高而显著下降,河南辉县种群圆茧过冷却点平均值最高,为-18.46℃;天津种群圆茧过冷却点最低,为-25.34℃;河南南阳种群和陕西西安种群圆茧过冷却点变异较大;不同地区的麦红吸浆虫的过冷却能力与各采样点1-2月极端低温呈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红吸浆虫 圆茧 过冷却点 测定
下载PDF
叶绿素荧光在大豆莠去津药害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苏旺苍 孙兰兰 +3 位作者 吴仁海 王恒亮 马毅辉 鲁传涛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82-86,共5页
为了研究除草剂药害与叶绿素荧光参数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大豆喷施一系列剂量的莠去津(有效剂量4.687 5~150 g/hm2),并在处理1、3、5 d后测量大豆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分析大豆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值与莠去津剂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喷药1 d... 为了研究除草剂药害与叶绿素荧光参数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大豆喷施一系列剂量的莠去津(有效剂量4.687 5~150 g/hm2),并在处理1、3、5 d后测量大豆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分析大豆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值与莠去津剂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喷药1 d后,大豆叶片原初光能转换效率(Fv/Fm)、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Y(Ⅱ))和相对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均随着处理剂量升高而降低,并且其抑制方程的R2值均大于0.9,表现出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所以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NPQ、Y(Ⅱ)和ETR的抑制率及抑制率变化曲线均可作为大豆莠去津毒性快速检测系统的生物学指标,实时、高效且无损地检测大豆莠去津药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除草剂药害 莠去津 叶绿素荧光 早期诊断
下载PDF
半固体人工饲料饲养日本通草蛉幼虫对荻草谷网蚜捕食作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国平 封洪云 +2 位作者 封洪强 黄博 邱峰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1-164,共4页
为评价一种半固体人工饲料饲养的日本通草蛉幼虫的捕食潜力,在室内研究了1~3龄幼虫对荻草谷网蚜的捕食作用和种内干扰作用。结果表明,1~3龄幼虫的捕食量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上升,当猎物密度增加到一定水平,捕食量趋向稳定,捕食功能反... 为评价一种半固体人工饲料饲养的日本通草蛉幼虫的捕食潜力,在室内研究了1~3龄幼虫对荻草谷网蚜的捕食作用和种内干扰作用。结果表明,1~3龄幼虫的捕食量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上升,当猎物密度增加到一定水平,捕食量趋向稳定,捕食功能反应曲线均符合Holling Ⅱ型方程。不同龄期幼虫对荻草谷网蚜理论最大日捕食量分别为42、179、204头。2龄幼虫的干扰效应用Hassell&Varley的模式(E=QP^(-m))进行模拟,模拟模型为E=0.5074P^(-0.6627),结果说明随着2龄幼虫密度的增大,其捕食作用率随之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通草蛉幼虫 人工饲料 荻草谷网蚜 捕食功能 干扰作用
下载PDF
亚洲玉米螟和黏虫幼虫取食Cry1F蛋白后的中肠组织病理变化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国平 姬婷婕 +4 位作者 陈文波 赵晓辉 黄建荣 田彩红 封洪强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88-293,共6页
为了明确Cry1F杀虫蛋白对亚洲玉米螟和黏虫两种重要玉米害虫的作用机制,本文通过透射电镜观察了亚洲玉米螟和黏虫4龄幼虫取食含Cry1F蛋白人工饲料后的中肠组织病理变化,并与其取食含Cry1Ab蛋白人工饲料后的组织病理变化进行了比较。亚... 为了明确Cry1F杀虫蛋白对亚洲玉米螟和黏虫两种重要玉米害虫的作用机制,本文通过透射电镜观察了亚洲玉米螟和黏虫4龄幼虫取食含Cry1F蛋白人工饲料后的中肠组织病理变化,并与其取食含Cry1Ab蛋白人工饲料后的组织病理变化进行了比较。亚洲玉米螟和黏虫4龄幼虫取食Cry1F蛋白48 h后中肠杯状细胞发生了明显的病变,主要表现为:细胞微绒毛肿胀、脱落;细胞核变形,质膜和核膜界限不清晰;染色质发生固缩、贴近核膜;线粒体拉伸变形数量减少,严重的发生空泡化;内质网肿胀与断裂、数量减少,与取食含Cry1Ab蛋白人工饲料相比,玉米螟和黏虫中肠组织发生的病变程度相似。本研究可为Cry1F作为转基因玉米重要的杀虫蛋白在未来亚洲玉米螟和黏虫防治中更好地发挥作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玉米螟 黏虫 Cry1F CRY1AB 中肠组织 病理变化
下载PDF
3种解毒剂对玉米烟嘧磺隆药害的解毒效应初探 被引量:1
19
作者 苏旺苍 葛玉红 +6 位作者 燕照玲 吴仁海 王恒亮 薛飞 姜军 秦亚芳 鲁传涛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79-83,共5页
以郑单958玉米为供试作物,研究了3种解毒剂(解草酯、解草唑、吡唑解草酯)不同处理方式对玉米烟嘧磺隆药害的解毒效果。结果表明,在玉米5叶期喷施烟嘧磺隆有效成分90 g/hm^2可致玉米有效叶片数减少23.25%、茎粗减小33.62%、株高降低25.61... 以郑单958玉米为供试作物,研究了3种解毒剂(解草酯、解草唑、吡唑解草酯)不同处理方式对玉米烟嘧磺隆药害的解毒效果。结果表明,在玉米5叶期喷施烟嘧磺隆有效成分90 g/hm^2可致玉米有效叶片数减少23.25%、茎粗减小33.62%、株高降低25.61%、地上鲜质量减少45.73%,导致玉米减产20.37%。解草酯有效成分3 g/kg拌种处理在玉米有效叶片数、植株茎粗、株高、地上鲜质量上的综合缓解效果相对较好,缓解率分别为28.55%、46.30%、33.98%、75.18%,其产量缓解率达13.80%。综合分析,解草酯拌种可以用于缓解烟嘧磺隆对玉米生长发育的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烟嘧磺隆 药害 解毒剂 解草酯 药剂拌种
下载PDF
不同缓解方式对小麦炔草酯药害的补救效果 被引量:1
20
作者 苏旺苍 燕照玲 +6 位作者 葛玉红 吴仁海 王恒亮 孙润红 鲁传涛 屈俊峰 王玉珍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58-63,共6页
为探寻不同缓解方式对炔草酯引起的小麦药害的缓解效果,于11月17日对大田小麦喷施炔草酯后,分2个时期(11月27日、次年3月2日)喷施9种缓解剂,于特定时间分别调查小麦的株高、产量等指标;次年(3月3日喷施炔草酯,3月10日喷施各缓解剂)对试... 为探寻不同缓解方式对炔草酯引起的小麦药害的缓解效果,于11月17日对大田小麦喷施炔草酯后,分2个时期(11月27日、次年3月2日)喷施9种缓解剂,于特定时间分别调查小麦的株高、产量等指标;次年(3月3日喷施炔草酯,3月10日喷施各缓解剂)对试验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喷施炔草酯有效成分240 g/hm2后,小麦株高、穗粒数、千粒质量分别比空白对照减少15.99%、25.52%、12.55%,最终小麦减产34.34%,而药害早期喷施丙酰芸苔素内酯处理穗粒数、千粒质量、产量较炔草酯对照分别增加了27.28%、13.17%、47.47%(初筛);喷施炔草酯有效成分180 g/hm2后,小麦产量下降22.33%,而药害早期喷施丙酰芸苔素内酯处理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较炔草酯对照提高了5.87%,产量增加了25.13%(验证)。数据表明,药害早期喷施丙酰芸苔素内酯对炔草酯引起的小麦减产可起到相对理想的补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炔草酯 小麦 药害 缓解方式 芸苔素内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