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降钙素原的检测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贾焕奇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6期32-33,共2页
目的对血清降钙素原(PCT)的检测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研究。方法 75例疑似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出院诊断标准将其分为细菌感染组30例、病毒感染组25例以及非感染组20例,并根据感染程度将细菌感染组分为重症感染组12例... 目的对血清降钙素原(PCT)的检测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研究。方法 75例疑似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出院诊断标准将其分为细菌感染组30例、病毒感染组25例以及非感染组20例,并根据感染程度将细菌感染组分为重症感染组12例与局部感染组18例。检测各组血清PCT、全血细胞计数(CBC)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细菌感染组患儿的血清PCT、CBC及CRP水平均明显高于病毒感染组和非感染组(P<0.05);重症感染组的血清PCT水平明显高于局部感染组(P<0.05);细菌感染组中,PCT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CRP阳性检出率(P<0.05)。结论可将血清PCT水平作为诊断儿科细菌感染与判别感染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 感染性疾病 血清降钙素原 检测
下载PDF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人血浆可溶性IL-2受体水平及意义 被引量:4
2
作者 任殿钦 李志春 郭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37-339,共3页
为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的临床意义,用ELISA双抗夹心法动态检测了34例ITP病人血浆可溶性IL-2受体(SIL-2R)水平,并与34例正常人对照。结果显示,12例慢性IT... 为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的临床意义,用ELISA双抗夹心法动态检测了34例ITP病人血浆可溶性IL-2受体(SIL-2R)水平,并与34例正常人对照。结果显示,12例慢性ITP血浆SIL-2R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和急性ITP组(P<0.01),而7例缓解期ITP病人血浆SIL-2R水平与正常组间无显著差异。经VLAP方案(长春新碱、左旋咪唑、氨肽素和泼尼松)治疗有效的急性及慢性ITP病人血浆SIL-2R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01),而治疗无效者无明显下降(P>0.05)。结论:T细胞活化与ITP病情发展有关,血浆SIL-2R水平可做为判断ITP预后的一个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癜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可溶性IL-2受体 ITP ELISA双抗体夹心法 T细胞
下载PDF
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胃肠功能紊乱疗效观察 被引量:5
3
作者 任殿钦 张永卓 《医药论坛杂志》 2005年第7期39-40,共2页
目的探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胃肠道功能紊乱的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69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对照组34例。治疗组在给予常规对症处理、支持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剂量红霉素3~5mg/(kg·d),缓慢静脉滴注,1次/d,连用7天。结... 目的探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胃肠道功能紊乱的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69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对照组34例。治疗组在给予常规对症处理、支持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剂量红霉素3~5mg/(kg·d),缓慢静脉滴注,1次/d,连用7天。结果治疗组呕吐症状、胃肠潴留缓解及体重增长有效率分别为:77.1%、80.0%、74.3%。均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结论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胃肠道功能紊乱安全有效,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红霉素 胃肠功能紊乱
下载PDF
小剂量多巴胺在治疗新生儿窒息后肾损害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5
4
作者 贾焕奇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第2期164-165,共2页
目的对小剂量多巴胺在治疗新生儿窒息后肾损害中的应用疗效进行观察。方法 70例窒息新生儿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研究组实施小剂量多巴胺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血肌酐、血尿素氮水平下降程... 目的对小剂量多巴胺在治疗新生儿窒息后肾损害中的应用疗效进行观察。方法 70例窒息新生儿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研究组实施小剂量多巴胺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血肌酐、血尿素氮水平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心功能损害、肾功能损害、缺血缺氧性脑病以及胃肠功能损害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剂量多巴胺治疗新生儿窒息,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血肌酐、血尿素氮水平,并降低胃肠、肾脏等脏器损伤率,临床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窒息 小剂量 多巴胺 肾损害
下载PDF
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特布他林氧气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贾焕奇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年第29期115-117,共3页
目的对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特布他林氧气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方法对8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应用平均分配法,将其分为A组和B组,各40例,给予A组患儿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特布他林氧气雾化吸入治疗,给予B组患儿地... 目的对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特布他林氧气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方法对8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应用平均分配法,将其分为A组和B组,各40例,给予A组患儿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特布他林氧气雾化吸入治疗,给予B组患儿地塞米松磷酸钠治疗。结果 A组气促改善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指标均短于B组(P<0.05);A组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B组(P<0.05)。结论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应用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特布他林氧气雾化吸入,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并提高生命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毛细支气管炎 布地奈德混悬液 特布他林 雾化吸入
下载PDF
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贾焕奇 《海峡药学》 2018年第12期109-110,共2页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于2015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11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患儿(n=55)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患儿(n=55)...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于2015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11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患儿(n=55)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患儿(n=55)在此基础上给予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儿治疗后咳嗽消失时间、呼吸困难消失时间、肺部体征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相关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研究组患儿显效48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5.60,P<0.05)。结论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应用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有利于患儿的康复,因此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地奈德混悬液 沙丁胺醇 雾化吸入 小儿毛细支气管炎
下载PDF
单唾液酸神经节苷酯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2
7
作者 贾焕奇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第4期121-122,共2页
目的对单唾液酸神经节苷酯注射液(GM)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进行分析。方法 74例HIE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7例。所有患儿均应用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应用胞二磷胆碱治疗,治疗组应用GM治疗。... 目的对单唾液酸神经节苷酯注射液(GM)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进行分析。方法 74例HIE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7例。所有患儿均应用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应用胞二磷胆碱治疗,治疗组应用GM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患儿意识障碍、原始反射、惊厥消除以及肌张力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儿治疗1个疗程后及出生28 d的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NBNA)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治疗HIE应用GM,能够促进患儿快速恢复,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和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单唾液酸神经节苷酯注射液 神经功能
下载PDF
综合管理方案对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极低体重出生儿出院后短期生存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贾焕奇 《淮海医药》 CAS 2018年第4期389-391,共3页
目的:探讨综合管理方案对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极低体重出生儿出院后短期生存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4年12月某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64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极低体重患儿,根据管理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应... 目的:探讨综合管理方案对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极低体重出生儿出院后短期生存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4年12月某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64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极低体重患儿,根据管理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应用综合管理方案的36例BPD患儿为观察组,应用传统管理方案的28例BPD患儿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儿之间的肺功能和神经系统发育情况、呼吸道症状发生率和再住院次数。结果:2组患儿住院期间治疗情况以及呼吸道症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神经系统发育情况及校正年龄3月龄时的肺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再住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综合管理方案治疗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极低体重出生儿有利于改善患儿肺功能以及促进神经系统发育,能够有效降低患儿再住院率,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生存状况 综合管理方案 婴儿 极低出生体重
下载PDF
新生儿黄疸临床治疗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赵晓燕 《临床医学》 CAS 2012年第1期96-97,共2页
目的探讨传统药物联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8例,研究组采用传统药物联合蓝光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观察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 目的探讨传统药物联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8例,研究组采用传统药物联合蓝光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观察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儿经过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7.92%,对照组为85.42%,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0.42%,对照组为16.67%,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黄疸的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十分重要,传统药物联合蓝光治疗效果确切,具有起效快、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等优点,优于传统药物治疗,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黄疸
原文传递
口服布洛芬治疗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16例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林发振 《临床医学》 CAS 2011年第7期117-117,共1页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2006年2月至2010年12月入住我院新生儿病房资料完整的早产儿16例。入选标准:胎龄〈37周,出生体质量〈2500 g(其中〈1500 g 9例,≥1500 g 7例),出现动脉导管未闭(PDA)症状,经超生心动图检查确诊为PDA,...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2006年2月至2010年12月入住我院新生儿病房资料完整的早产儿16例。入选标准:胎龄〈37周,出生体质量〈2500 g(其中〈1500 g 9例,≥1500 g 7例),出现动脉导管未闭(PDA)症状,经超生心动图检查确诊为PDA,并排除先天畸形、肾功能不全、血小板减少、有出血倾向、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 早产儿 疗效观察 布洛芬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临床 治疗 口服
原文传递
儿童嗜血细胞综合征15例临床诊治分析
11
作者 林发振 《临床医学》 CAS 2011年第8期78-79,共2页
目的探讨儿童嗜血细胞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乐县人民医院2000年5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15例儿童嗜血细胞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15例患儿病初均表现为高热,血象3系或2系受累,6例治疗效果不佳最终放弃治疗,2例转上级医... 目的探讨儿童嗜血细胞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乐县人民医院2000年5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15例儿童嗜血细胞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15例患儿病初均表现为高热,血象3系或2系受累,6例治疗效果不佳最终放弃治疗,2例转上级医院治疗,死亡2例,仅5例治愈出院,其中4例近期随访无发病迹象,另外1例女性患儿出院2周后又出现发热,最后确诊为恶性淋巴瘤。结论儿童嗜血细胞综合征为罕见的恶性疾病,临床医师、特别是基层临床医师有待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以减少误诊率,提高该病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血细胞综合征 儿童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