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连续硬膜外麻醉复合咪唑安定镇静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
作者 章小山 徐国亭 《中原医刊》 2004年第11期26-27,共2页
关键词 连续硬膜外麻醉 咪唑安定 镇静作用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心脏跳动下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术的麻醉处理
2
作者 毛晓茹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03年第4期72-73,共2页
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术病人病情重,手术风险大,麻醉管理复杂,手术麻醉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较高.1999年元月至今我们采用心脏不停跳技术,施行重症换瓣手术麻醉50例,使患者顺利度过手术麻醉关,效果显著.
关键词 心脏瓣膜置换术 心脏不停跳技术 静吸复合全身麻醉 咪唑安定 依托咪酯 术中监护
下载PDF
异丙酚氯胺酮复合麻醉用于人工流产手术的临床观察
3
作者 李中巧 徐国亭 李云杰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03年第5期51-52,共2页
目的:观察异丙酚氯胺酮复合麻醉用于人工流产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ASAⅠ~Ⅱ级人工流产患者80例,随机分为四组,A组20例为对照组,B、C、D三组各20例为观察组。A组静注异丙酚2mg.kg^-1,B组静注异丙酚2mgkg^-1及氯胺酮0.25mg.kg^-1,C组静... 目的:观察异丙酚氯胺酮复合麻醉用于人工流产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ASAⅠ~Ⅱ级人工流产患者80例,随机分为四组,A组20例为对照组,B、C、D三组各20例为观察组。A组静注异丙酚2mg.kg^-1,B组静注异丙酚2mgkg^-1及氯胺酮0.25mg.kg^-1,C组静注异丙酚2mg.kg^-1及氯胺酮0.5mg.kg^-1,D组静注异丙酚2mg.kg^-1及氯胺酮1mg.kg^-1。异丙酚均于40~60秒内缓慢注入。观察诱导苏醒时间、麻醉效果、异丙酚总用量及对循环呼吸抑制情况。结果:麻醉诱导时间B、C、D三组均少于A组(P<0.01)。苏醒时间C组短于D组(P<0.05),B、D组与A组无显著差别(P>0.05)。临床麻醉效果:各组优良率分别为A组75%(15/20),B组90%(18/20),C组100%(20/20),D组95%(19/20)。异丙酚总用量B、C、D三组均少于A组(P<0.01)。呼吸抑制发生率A组11%,B组20%,C组25%,D组67%,D组明显高于其他组(P<0.01)。呼吸抑制的平均时间A组为最短,对循环抑制以A组最显著(P<0.01)。结论:异丙酚复合0.5mg.kg^-1氯胺酮用于人工流产手术镇痛镇静确切,循环呼吸抑制轻,副作用少,且可减少异丙酚总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丙酚 氯胺酮 复合麻醉 人工流产手术 镇痛
下载PDF
氯胺酮咪唑安定复合麻醉用于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的临床观察
4
作者 徐国亭 王西娟 华勤学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03年第4期15-16,共2页
目的:观察氯胺酮咪唑安定复合麻醉用于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先用咪唑安定0.2mg·kg^(-1)肌肉注射,再复合氯胺酮1~2mg·kg^(-1)静脉注射施术42例,并设同期及前期单用氯胺酮5~8mg·kg^(-1)肌肉注射或单用表... 目的:观察氯胺酮咪唑安定复合麻醉用于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先用咪唑安定0.2mg·kg^(-1)肌肉注射,再复合氯胺酮1~2mg·kg^(-1)静脉注射施术42例,并设同期及前期单用氯胺酮5~8mg·kg^(-1)肌肉注射或单用表面麻醉40例作对照组,在满意率、并发症方面作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满意率90.47%(38/42),并发症发生率16.67%(7/42)。对照组满意率52.5%(21/40),并发症发生率47.5%(19/40)。结论:咪唑安定、氯胺酮复合麻醉用于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安全、平稳,对呼吸、循环功能影响小,不良应激反应少,并发症发生率低,且清醒期安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气管异物取出术 氯胺酮 咪唑安定 复合麻醉
下载PDF
布加氏综合征直视手术的麻醉处理及血液回输
5
作者 毛晓茹 曹书栋 聂先锋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03年第2期30-31,共2页
目的:探讨血液回输下布加氏综合征直视手术的麻醉处理方法及优点。方法:16例布加氏综合征手术麻醉,均采用芬太尼—安氟醚静吸复合全麻。病人全身肝素化后,用无菌的吸引管道通过血泵把术野的血液回收入血液回流室,再回输给病人。麻醉全... 目的:探讨血液回输下布加氏综合征直视手术的麻醉处理方法及优点。方法:16例布加氏综合征手术麻醉,均采用芬太尼—安氟醚静吸复合全麻。病人全身肝素化后,用无菌的吸引管道通过血泵把术野的血液回收入血液回流室,再回输给病人。麻醉全程持续严密监测ECG、MAP、CVP(上、下腔静脉)、尿量及动脉血气,纠正低血钾和代谢性酸中毒,使病人平稳度过围手术期。结果:16例患者的下腔静脉压力由术前的2.98±0.66kPa(22±5mmHg)降为术后的1.05±0.48kPa(8±3.6mmHg),术中回收血液6000~8600ml(平均6852ml),15例患者未输异体血液(除1例患者因二次开胸止血输异体血液600ml),术后当日Hb为100~130g/L。全组患者麻醉平稳,无麻醉及穿刺并发症。结论:采用静吸复合全麻和血液回输技术,方法简单易行,安全可靠,便于推广。术中选用上、下腔静脉同时持续监测,既可以作为快速输血、输液通道及给药途径,指导术中输血、输液速度,又可以准确、快速反映手术的效果,一举多得,大大提高了麻醉、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加氏综合征 直视手术 麻醉处理 血液回输
下载PDF
体外循环后肝素血体外中和并枸椽酸化后回输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毛晓茹 曹书栋 +4 位作者 聂先锋 王君璐 马玲波 张仲勤 郑军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03年第5期21-21,共1页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CPB)后肝素血体外中和并枸椽酸化(ACD化)后再回输对病人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及胸液量的影响。方法:40例择期心脏瓣膜置换术病人随机分为A、B两组,A组肝素血体外中和并ACD化后回输:B组肝素血依传统方法回输后在体内...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CPB)后肝素血体外中和并枸椽酸化(ACD化)后再回输对病人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及胸液量的影响。方法:40例择期心脏瓣膜置换术病人随机分为A、B两组,A组肝素血体外中和并ACD化后回输:B组肝素血依传统方法回输后在体内中和。两组的麻醉、体外循环及停机后体内肝素中和方法相同。观测CPB后ACT值及术后4小时胸液量。结果:A组较B组ACT更接近生理值(P<0.05)。且胸液量有轻度减少(P<0.05)。结论:心脏手术CPB后肝素血体外拮抗并ACD化后再回输较传统方法存在临床操作方便、实用、可控性强的优点,在临床效果上切实改善肝素中和并能适当减少术后渗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肝素血 体外中和 枸椽酸化 血液回输 麻醉
下载PDF
对地塞米松减少吗啡镇痛引起恶心呕吐的观察
7
作者 冯雨人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03年第2期29-30,共2页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地塞米松(Dex)对术后硬膜外吗啡镇痛引起的恶心呕吐的影响。方法:随机双盲选择60例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腹部手术的病人进行观察,所有病人术后均采用硬膜外吗啡镇痛。Dex组患者(n=30)在手术结束后硬膜外镇痛前静注Dex 8mg...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地塞米松(Dex)对术后硬膜外吗啡镇痛引起的恶心呕吐的影响。方法:随机双盲选择60例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腹部手术的病人进行观察,所有病人术后均采用硬膜外吗啡镇痛。Dex组患者(n=30)在手术结束后硬膜外镇痛前静注Dex 8mg,对照组患者(n=30)则给予等量生理盐水静注。结果:在手术后24h内,Dex组患者总的恶心呕吐发生率为20%,低于对照组的70%(P<0.01)。结论:术后预防性单次静注Dex是减少硬膜外吗啡镇痛引起的恶心呕吐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塞米松 吗啡 镇痛 恶心 呕吐 副作用
下载PDF
全麻病人术中重新插管24例原因分析
8
作者 史文生 徐国亭 刘强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02年第6期69-70,共2页
气管内全射麻醉病人在手术过程中出现意外情况需重新气管内插管时,往往给麻醉和手术造成紊乱,甚至给病人带来生命危险.本文结合我院近五年所遇到的24例病人,就其原因作一分析.
关键词 术中 原因 全身麻醉 气管内插管
下载PDF
脑室镜手术中异丙酚复合异氟醚麻醉对颅内压和脑灌注压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徐国亭 姜丽华 赵永泉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29-130,共2页
脑室镜手术与常规的开颅手术比较的优点是创伤小、疼痛轻、省时、恢复快等.但对麻醉处理有特殊要求.本研究拟采用异丙酚诱导,异氟醚吸入复合异丙酚持续静脉泵注维持全麻,通过监测ICP、CPP、MAP、HR和PETCO2等参数,来评价其用于脑室镜手... 脑室镜手术与常规的开颅手术比较的优点是创伤小、疼痛轻、省时、恢复快等.但对麻醉处理有特殊要求.本研究拟采用异丙酚诱导,异氟醚吸入复合异丙酚持续静脉泵注维持全麻,通过监测ICP、CPP、MAP、HR和PETCO2等参数,来评价其用于脑室镜手术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镜手术 异丙酚 异氟醚 麻醉 颅内压 脑灌注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