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对骨盆骨折急诊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1
作者 胡书华 赵阳 +1 位作者 李杰 刘瑜 《淮海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309-312,共4页
目的:分析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对骨盆骨折急诊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9月某院收治的88例骨盆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多... 目的:分析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对骨盆骨折急诊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9月某院收治的88例骨盆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比较2组骨折复位效果、术前等待时间、住院时间、手术相关情况(手术时间、总输血量、卧床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骨盆功能恢复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骨折复位总满意率(86.36%)高于对照组(5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前等待时间[(57.34±11.45)h]、住院时间[(9.64±1.21)d]、手术时间[(125.48±38.47)min]、卧床时间[(6.32±1.12)d]、骨折愈合时间[(41.32±12.21)d]均短于对照组[(65.42±12.24)h、(13.97±1.15)d、(189.64±42.36)min、(9.69±1.15)d、(68.58±12.17)d],总输血量[(1721.32±457.24)mL]少于对照组[(2572.34±564.32)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观察组骨盆功能恢复优良率(72.73%)高于对照组(52.27%),并发症总发生率(4.55%)低于对照组(29.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可有效提高骨盆骨折患者骨折复位效果,缩短术前等待、住院、手术、卧床及骨折愈合时间,减少总输血量,同时有助于提高骨盆功能的恢复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骨折 多学科协作 骨折复位 骨盆功能
下载PDF
骨科手术及创伤合并脂肪栓塞综合征的早期诊治 被引量:2
2
作者 蒋洪涛 靳晓东 汤立新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115-116,共2页
关键词 栓塞 脂肪/诊断 骨折/外科学 手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仙灵骨葆联合塞来昔布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临床效果分析
3
作者 高峰 惠文文 刘佳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年第11期1010-1012,共3页
椎间盘源性腰痛指因退行性变、纤维环内环破裂以及椎间盘炎等因素刺激椎间盘内引起的慢性下腰痛,部分患者腰痛症状可放射至臀部,会对正常工作、生活带来较大不利影响^([1])。目前,临床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主要遵循早期、长期、综合以及... 椎间盘源性腰痛指因退行性变、纤维环内环破裂以及椎间盘炎等因素刺激椎间盘内引起的慢性下腰痛,部分患者腰痛症状可放射至臀部,会对正常工作、生活带来较大不利影响^([1])。目前,临床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主要遵循早期、长期、综合以及个体化原则,一般采用非甾体类抗炎药、阿片类药物等,通常可取得良好效果,但仍有部分患者效果并不理想,且停药后容易复发^([2])。近年来,中医药对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治疗起到增益作用。本研究采用仙灵骨葆联合塞来昔布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100例,评估其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源性腰痛 塞来昔布 仙灵骨葆 临床效果
下载PDF
脊柱手术后并发脑脊液漏的治疗 被引量:19
4
作者 张超远 宋应超 +3 位作者 付鹏军 汤立新 顾夙 蒋洪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8期610-610,614,共2页
脑脊液漏(CSFL)是脊柱手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文献报道脊柱手术中硬脊膜损伤的发生率约为0.6%~17.4%.术后脑脊液漏的发生率约为2.31%-9.37%。如果处理不当,可引起持续性低颅压、电解质紊乱、脑脊髓膜炎和败血症等并发症.... 脑脊液漏(CSFL)是脊柱手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文献报道脊柱手术中硬脊膜损伤的发生率约为0.6%~17.4%.术后脑脊液漏的发生率约为2.31%-9.37%。如果处理不当,可引起持续性低颅压、电解质紊乱、脑脊髓膜炎和败血症等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术后发生CSFL时如何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对预后有很大影响。我院1996年1月~2006年10月共行脊柱手术1356例.术后发生CSFL36例,发生率为2.65%。经过合理治疗,取得了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手术 脑脊液漏 治疗 术后并发 硬脊膜损伤 电解质紊乱 脑脊髓膜炎 发生率
下载PDF
骨密度对骨质疏松性骨折PVP术后新发脊柱压缩性骨折的风险评估 被引量:18
5
作者 杨国志 李振武 +2 位作者 尹锐峰 李志安 裴飞舟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2975-2977,共3页
目的探讨骨密度(BMD)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患者术后新发脊柱压缩性骨折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骨质疏松性骨折经PVP手术治疗患者161例,术后随访是否合并新发脊柱压缩性骨折将患者分为新发骨折组和非新发骨折组,比较... 目的探讨骨密度(BMD)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患者术后新发脊柱压缩性骨折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骨质疏松性骨折经PVP手术治疗患者161例,术后随访是否合并新发脊柱压缩性骨折将患者分为新发骨折组和非新发骨折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的差异。结果新发骨折组BMD QCT值明显低于非新发骨折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椎体高度恢复率、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BMD值患者新发脊柱压缩性骨折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现为BMD T值小于-2.5SD患者新发脊柱压缩性骨折发生率最高,其次为T=-1.0^-2.5SD患者,而T=1^-1SD患者最低;全部患者术后3、7d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明显低于手术前,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MD对骨质疏松性骨折PVP术后新发脊柱压缩性骨折的发生风险具有重要的评估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密度 骨质疏松性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脊柱压缩性骨折
下载PDF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治疗严重类风湿性关节炎和骨性关节炎12例体会 被引量:13
6
作者 汤立新 宋应超 +1 位作者 李振武 付鹏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6期486-487,共2页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手术要点及术后疗效.方法对我院2001年3月~2002年12月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9例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和3例严重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按美国的HSS评分系统进行评定,术前平均分为41.0分,最...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手术要点及术后疗效.方法对我院2001年3月~2002年12月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9例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和3例严重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按美国的HSS评分系统进行评定,术前平均分为41.0分,最后随访时平均分为87.7分.优:6例,良:4例,可:2例.术后在疼痛、关节功能及活动度等方面均有明显的改善,膝关节能完全伸直,肌力及稳定性均有所增加.患者均无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膝关节脱位等并发症.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严重类风湿性关节炎和骨性关节炎疗效可靠,手术技术要求高,术前熟悉器械、仔细测量、术后预防并发症及正确的康复锻炼对临床疗效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类风湿性关节炎 并发症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骨性关节炎 术后 术前 平均分 结论 熟悉
下载PDF
骨密度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PKP术后骨折再发风险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53
7
作者 叶向阳 汤立新 +2 位作者 程省 赵玉果 甄平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4-158,共5页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后发生再骨折的影响因素,分析骨密度(BMD)对预测骨折再发的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的队列研究纳入我院208例确诊的OVCF并行PKP手术的患者,初次骨折时检测患者骨密度值(BMD...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后发生再骨折的影响因素,分析骨密度(BMD)对预测骨折再发的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的队列研究纳入我院208例确诊的OVCF并行PKP手术的患者,初次骨折时检测患者骨密度值(BMD)并记录相关临床资料,术后随访2年以上,以患者骨折再发为随访终点事件。采用KaplanMeier分析及多元Cox回归模型进行骨折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用于评估BMD对骨折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 208例OVCF患者PKP术后2年内出现骨折再发共37例(17.8%)。Cox回归分析显示性别、BMD值以及初次双节段骨折是患者骨折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以BMD为预测标准,ROC曲线下面积为0.787,诊断临界点为-3.0SD,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3.2%和66.8%。Kaplan-Meier分析结果示BMD-T值<-3.0 SD的OVCF患者PKP术后骨折再发率较BMD-T值>-3.0 SD更高(P=0.024)。结论骨密度对OVCF患者PKP术后骨折再发的风险具有重要评估价值,尤其对于BMD-T值≤-3.0SD者,在行PKP术时应充分考虑到其术后骨折再发的高风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骨密度 椎体后凸成形术
下载PDF
肩胛下经胸前路病灶清除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上胸椎结核并截瘫 被引量:12
8
作者 刘建文 宋应超 +3 位作者 李振武 付朋军 尹锐锋 顾夙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2期757-759,共3页
目的:探讨肩胛下经胸前路一期病灶清除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上胸椎结核并截瘫和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自1999年1月~2003年1月共收治9例上胸椎结核并截瘫和后凸畸形患者,术前常规使用抗结核药联合化疗2~3周,并纠正贫血及低蛋白血... 目的:探讨肩胛下经胸前路一期病灶清除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上胸椎结核并截瘫和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自1999年1月~2003年1月共收治9例上胸椎结核并截瘫和后凸畸形患者,术前常规使用抗结核药联合化疗2~3周,并纠正贫血及低蛋白血症.采用肩胛下经胸前路病灶清除、椎管减压、一期椎间植骨融合和内固定术,5例使用切下的肋骨或自体髂骨植骨,4例使用充填松质骨颗粒的钛网植骨.应用'K'形钢板内固定4例,中华长城单棒系统4例,Ventrofixx系统1例.术后继续抗痨治疗9~12个月.结果:手术时间平均4h,手术失血量平均1200ml.9例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无肺部感染、呼吸衰竭等并发症.术后随访18~36个月,平均24个月.所有患者胸背痛消失,植骨骨性融合,融合时间3~6个月,平均4个月,6例患者在术后4周内瘫痪完全恢复,3例3个月内完全恢复.未见结核复发,术后脊柱后凸Cobb角平均矫正了16°,随访期间畸形矫正无明显丢失.结论:肩胛下经胸前路一期病灶清除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上胸椎结核并截瘫和后凸畸形可缩短治疗时间,提高脊柱结核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结核 截瘫 脊柱后凸 病灶清除 融合 内固定
下载PDF
后路减压复位椎间打压植骨内固定联合棘突椎板重建治疗腰椎滑脱症 被引量:6
9
作者 汤立新 宋应超 +4 位作者 付鹏军 蒋洪涛 张朝远 胡殿绪 欧阳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4期279-279,289,共2页
自2002年4月~2005年6月我们应用后路椎弓根钉复位固定、椎体间打压植骨融合加棘突椎板重建的方法治疗腰椎滑脱症患者38例。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关键词 后路减压复位 腰椎滑脱症 重建治疗 棘突椎板 植骨内固定 椎弓根钉复位固定 椎间 植骨融合
下载PDF
两种置换术治疗膝内侧单间室骨关节炎患者术后运动学的比较 被引量:13
10
作者 张长成 王峰 +1 位作者 刘瑜 尹锐峰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0年第3期328-330,共3页
目的比较前后交叉韧带替代型全膝关节置换术与牛津单髁置换治疗膝内侧单间室骨关节炎患者术后运动学的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治疗的112例膝内侧单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分... 目的比较前后交叉韧带替代型全膝关节置换术与牛津单髁置换治疗膝内侧单间室骨关节炎患者术后运动学的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治疗的112例膝内侧单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分为前后交叉韧带替代型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组62例和牛津单髁置换术治疗组50例。术后随访期间比较两组患者的回滚率及膝关节屈曲角度。使用Pearson系数相关性测试评估回滚率及屈曲角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牛津单髁置换术治疗组患者的膝关节回滚率为(35.7±6.2)%,前后交叉韧带替代型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组为(36.9±4.9)%,差异无显著性(t=1.316,P=0.114);牛津单髁置换术治疗组患者的屈曲角度为125.4°±7.5°,前后交叉韧带替代型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组为121.8°±8.4°,差异无显著性(t=1.296,P=0.368)。Pearson系数相关性测试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术后膝关节屈曲角度与回滚率呈显著负相关(r=−0.384,P=0.002)。结论替代前交叉韧带与后交叉韧带的全膝关节置换术极好地复制了前交叉韧带与后交叉韧带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后交叉韧带替代型全膝关节置换术 单髁膝关节置换术 回滚率 屈曲角度
下载PDF
膝关节PS型固定与旋转平台假体对髌股关节应力的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姬林松 李彦林 +1 位作者 黄赞 王国梁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98-901,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CT及MRI二维图像数据准确构建出膝关节三维数字有限元模型的可行性,并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膝关节PS型固定与旋转平台假体对髌股关节应力的影响。方法:通过Mimics软件建立膝关节三维数字化模型,按照全膝关节置换标准对膝关... 目的:探讨基于CT及MRI二维图像数据准确构建出膝关节三维数字有限元模型的可行性,并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膝关节PS型固定与旋转平台假体对髌股关节应力的影响。方法:通过Mimics软件建立膝关节三维数字化模型,按照全膝关节置换标准对膝关节三维数字模型进行虚拟截骨和假体安装,建立PS型固定与旋转平台膝关节置换术后三维有限元模型,数据结果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分析,检验水准α=0.05。结果:膝关节分别于屈曲0°、30°、60°、90°、120°时,固定与旋转平台假体髌骨软骨接触应力峰值之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PS型固定与旋转平台假体对髌骨软骨接触应力影响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 膝关节假体 数字化模型 髌股关节应力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三维有限元模拟伸直状态下内侧半月板全部切除对膝关节应力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姬林松 李彦林 +3 位作者 黄赞 贾笛 余洋 高寰宇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45-448,共4页
目的:利用MRI二维图像数据构建出膝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内侧半月板全部切除对膝关节应力变化的影响。方法:基于MRI二维图像数据建立包括股骨、胫骨、内外侧半月板、内外侧副韧带、前后交叉韧带、髌骨及髌韧带的4例仿... 目的:利用MRI二维图像数据构建出膝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内侧半月板全部切除对膝关节应力变化的影响。方法:基于MRI二维图像数据建立包括股骨、胫骨、内外侧半月板、内外侧副韧带、前后交叉韧带、髌骨及髌韧带的4例仿真膝关节数字化模型,将4例膝关节数字化模型内侧半月板全部切除,以内侧半月板切除组为实验组,膝关节各部位完整的正常组为对照组。在股骨上施加1150 N垂直压应力,类似于在步态周期中的伸直状态,主要分析膝关节软骨及半月板最大压应力与最大剪切应力。结果:内侧半月板全部切除对膝关节内外侧间室接触应力均有影响,但以内侧间室影响较为明显。结论:利用三维仿真膝关节数字化模型可以有效模拟正常膝关节生物力学变化及内侧半月板全部切除对膝关节应力变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生物力学 有限元分析 半月板切除
下载PDF
不同孔径的羟基磷灰石对组织工程骨血管化促进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杨国志 张长成 +4 位作者 李振武 赵瑞强 刘军廷 尹锐峰 李志安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3195-3197,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孔径的羟基磷灰石材料对组织工程骨血管化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A、B、C 3组,分别在其背部皮下植入孔径为200-300、350-450、500-600μm的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复合4μg骨形态发生蛋白),大小约5mm&#... 目的探讨不同孔径的羟基磷灰石材料对组织工程骨血管化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A、B、C 3组,分别在其背部皮下植入孔径为200-300、350-450、500-600μm的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复合4μg骨形态发生蛋白),大小约5mm×5mm×1mm,重约40mg。分别于植入后第1、2、3、4周后处死动物,取出植入物及周围组织,采用苏木素-伊红染色组织学观察,分析局部新生血管化情况。结果 3组不同时间点的血管化面积,组内比较:A组第2、3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C组不同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术后1周,仅C组有血管化面积;术后2-4周,B、C组增加的面积高于A组(P〈0.05),C组可见大量新生血管并形成清晰可见的骨小梁。结论孔径为500-600μm的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能够更好地促进组织工程骨的血管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类 新生血管化 生理性 组织工程骨 骨缺损
下载PDF
三种手术方法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超远 付鹏军 +1 位作者 付玉娟 宋应超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7年第3期183-185,共3页
目的应用3种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外伤性下颈椎骨折脱位,观察其疗效并进行对比,探讨其手术适应证。方法总结笔者自1997年1月~2006年1月收治的56例外伤性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表现、不同手术方法、术式及其预后。结果术中均无大血管、... 目的应用3种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外伤性下颈椎骨折脱位,观察其疗效并进行对比,探讨其手术适应证。方法总结笔者自1997年1月~2006年1月收治的56例外伤性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表现、不同手术方法、术式及其预后。结果术中均无大血管、气管、食管、脊髓意外发生,随访6个月~6年,平均18个月,未出现内固定钢板断裂、断钉、退出等并发症,植骨于术后12周均骨性愈合,无假关节、骨不连发生。术后颈椎高度、生理曲度无丢失。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均有1级以上的改善。结论对下颈椎骨折脱位应根据致压物的部位、小关节交锁情况、颈椎损伤程度、不稳定程度、受伤时间及自身的体质等选择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骨折脱位 手术
下载PDF
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15
作者 郭雄飞 王小阵 +4 位作者 陈龙 邵雪珍 程省 竺义亮 鲁齐林 《安徽医学》 2018年第11期1328-1331,共4页
目的探讨微创接骨板内固定(MIPO)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6年12月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骨科收治的27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资料,所有患者骨盆前环、后环骨折均采用MIPO内固定技术,统计手术时间... 目的探讨微创接骨板内固定(MIPO)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6年12月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骨科收治的27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资料,所有患者骨盆前环、后环骨折均采用MIPO内固定技术,统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时间,术后复位质量、术后5~12个月随访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27例骨盆骨折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及术中平均出血量前环分别为:(55. 65±10. 50) min、(110. 50±50. 41) m L,后环分别为:(45. 83±6. 62) min、(135. 50±45. 10) m L,术中透视时间平均为(1. 25±0. 81) min,术后第3天复查骨盆X线片及CT三维重建,优良率为88. 94%;术后有1例患者手术切口出现感染,经过2次清洗、负压封闭引流(VSD)覆盖,1个月后痊愈;其余患者手术切口均I期愈合,且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术后经5~12个月随访,27例患者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双下肢及骨盆功能恢复良好,末次随访时采用Majeed评分标准评定骨盆功能,优良率为100. 00%。结论 MIPO内固定技术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及固定牢靠等优势,临床可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 骨折固定术 外科手术 微创性 回顾性研究
下载PDF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PKP术后早期活动限制对缓解疼痛和维持椎体高度的意义 被引量:4
16
作者 孟祥翔 李晖 翟亚业 《颈腰痛杂志》 2020年第6期719-722,共4页
目的探讨PKP术后给予早期活动限制(early activity restrictions,EAR)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患者缓解疼痛和维持椎体高度的临床价值。方法自2016年4月~2018年4月,随机选择79例胸... 目的探讨PKP术后给予早期活动限制(early activity restrictions,EAR)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患者缓解疼痛和维持椎体高度的临床价值。方法自2016年4月~2018年4月,随机选择79例胸腰段OVCF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EAR组33例,常规组46例。两组均予以双侧PKP手术治疗,术后常规组患者恢复日常活动;EAR组患者在术后3周内给予适当的早期活动限制,鼓励患者多卧床休息,每天下床活动时间控制在4 h内,每次活动时间不超过30 min。对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和1年的VAS评分、椎体前缘和中部相对高度进行评价。结果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PKP术后1d的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随着时间推移,术后1个月、3个月和1年的VAS评分均呈渐进性改善趋势;EAR组患者术后1个月和3个月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1 d的骨折椎前缘和中部相对高度均有显著升高(P<0.05),但术后1个月、3个月和1年的椎体高度均有延迟性丢失现象。EAR组患者术后3个月和1年的骨折椎前缘和中部相对高度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AR组和常规组的骨水泥渗漏率分别为9.1%和8.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KP术后早期给予患者适当的活动限制,有助于进一步改善腰背痛缓解效果和减少椎体高度的延迟性丢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性椎体骨折 骨质疏松 PKP手术 腰背痛 早期活动限制
下载PDF
PVP技术与囊袋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
17
作者 孟祥翔 李晖 翟亚业 《颈腰痛杂志》 2021年第3期423-425,共3页
近年来,囊袋扩张椎体成形术(Vesselplasty)逐渐成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新手术方案,意在向椎体内植入双层高分子网层结构的编织囊袋,并向囊袋内逐步加压灌注骨水泥,既可限制骨... 近年来,囊袋扩张椎体成形术(Vesselplasty)逐渐成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新手术方案,意在向椎体内植入双层高分子网层结构的编织囊袋,并向囊袋内逐步加压灌注骨水泥,既可限制骨水泥大量外溢,亦可通过囊袋的膨胀抬高过程达到矫正目的[1-2]。但Vesselplasty技术在我国应用尚不广泛,与传统PVP技术在疗效、矫正度和渗漏率等方面的比较也少有文献提及。为此,本研究收集2016年9月-2018年9月采用PVP/Vesselplasty技术治疗的71例OVCF患者,现对两种微创技术的疗效、骨水泥渗漏情况和伤椎矫正效果进行比较,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椎体压缩性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编织囊袋 Vesselplasty技术 骨水泥
下载PDF
浅析高龄髋部术后足踝运动对下肢静脉回流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顾夙 陈贞 《当代医学》 2013年第1期41-41,共1页
目的探讨高龄髋部术后足踝运动对下肢静脉回流的影响。方法本组病例选择2010年6月~2011年6期间在骨科行髋关节手术治疗的23例老年患者,于术后第2d,指导患者开始活动,行彩超检查患肢股静脉血液流速,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一般屈伸角度... 目的探讨高龄髋部术后足踝运动对下肢静脉回流的影响。方法本组病例选择2010年6月~2011年6期间在骨科行髋关节手术治疗的23例老年患者,于术后第2d,指导患者开始活动,行彩超检查患肢股静脉血液流速,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一般屈伸角度(足踝跖屈30°,背伸20°运动)持续时间为2s/次、3s/次及最大屈伸角度(足踝跖屈45°,背伸30°运动)5个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般屈伸角度持续时间2s/次、3s/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最大屈伸角度持续时间2s/次、3s/次、3s/次与一般屈伸角度持续时间2s/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髋部术后足踝运动角度最大屈伸角度运动持续时间以2s/次、3s/次最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 髋部手术 足踝运动 下肢静脉回流 彩色多普勒超声仪 血液流速
下载PDF
微创下单侧椎弓根钉固定与传统开放式双侧固定在单间隙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长成 王峰 +1 位作者 刘瑜 尹锐峰 《颈腰痛杂志》 2018年第4期441-444,共4页
目的探讨Quandrant可扩张通道下单侧椎间孔作双侧减压、单侧固定治疗单间隙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优势。方法于2013-06-2015-03,共纳入70例单间隙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依据其手术方案的不同,分为两组:微创组31例,均采用单侧椎间孔作双侧减压... 目的探讨Quandrant可扩张通道下单侧椎间孔作双侧减压、单侧固定治疗单间隙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优势。方法于2013-06-2015-03,共纳入70例单间隙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依据其手术方案的不同,分为两组:微创组31例,均采用单侧椎间孔作双侧减压、联合单侧椎弓根钉固定椎间融合手术;开放组39例,采用传统的开放式双侧减压、双侧椎弓根钉固定椎间融合手术。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相关指标进行对比。结果微创组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开放组;同时,微创组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开放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21-35个月,平均25.1个月。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腰、腿痛VAS评分和ODI指数均较术前有显著性降低(P<0.05);组间相比,微创组术后的腰痛VAS评分改善更为明显(P<0.05),其余指标则无显著性差异。在椎间融合率方面,虽然微创组稍逊于开放手术组(93.5%VS100%),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单侧入路双侧减压联合单侧固定椎间融合手术治疗单间隙的腰椎管狭窄症,其创伤小,可取得与双侧开放手术相近的疗效,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单侧固定 Quandrant可扩张通道
下载PDF
关节镜监视下复位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 被引量:11
20
作者 刘建文 尹锐锋 +2 位作者 张惠平 李振武 顾夙 《中原医刊》 2005年第15期2-4,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关节镜监视下复位固定治疗塌陷和分离移位胫骨平台骨折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在关节镜监视下进行骨折复位,若关节面有塌陷则开骨窗插入器械将骨块撬拨复位,缺损处植骨支撑。对Ⅰ~Ⅲ型采用直径6.5mm空心钉固定;Ⅳ~Ⅵ型应用A... 目的探讨应用关节镜监视下复位固定治疗塌陷和分离移位胫骨平台骨折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在关节镜监视下进行骨折复位,若关节面有塌陷则开骨窗插入器械将骨块撬拨复位,缺损处植骨支撑。对Ⅰ~Ⅲ型采用直径6.5mm空心钉固定;Ⅳ~Ⅵ型应用AO-T形支撑钢板内固定。结果全部病例均获随访,平均18个月,骨折均在12周内骨性愈合,无一例术后发生神经血管损伤及深部感染并发症。结论关节镜监视下复位固定治疗塌陷和分离移位胫骨平台骨折,能够解剖复位和坚强固定,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临床疗效显著,是值得推荐的优良术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监视 复位固定 治疗 胫骨平台骨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