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河南省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宁军 邹慧静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10年第4期427-430,共4页
南水北调工程是解决中国北方地区资源性缺水问题的战略措施,是关系国家经济布局的重点工程。结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开发,研究其对河南省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并对中线工程实施后对河南省主要水源区和受水区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 南水北调工程是解决中国北方地区资源性缺水问题的战略措施,是关系国家经济布局的重点工程。结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开发,研究其对河南省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并对中线工程实施后对河南省主要水源区和受水区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强调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务必做到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充分注意调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认识到生态平衡一旦遭到破坏,就会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河南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充分认清其影响并提出环境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 生态环境影响 经济发展影响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黄河中下游典型河岸缓冲带植被景观连接度及其网络构建 被引量:16
2
作者 赵清贺 马丽娇 +4 位作者 刘倩 丁圣彦 卢训令 曹梓豪 张祎帆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983-992,共10页
植被作为河岸缓冲带生态系统服务形成与维持的基础,在维持生物多样性方面,能为多种物种提供栖息地和迁移廊道。因此,本文以黄河中下游典型河岸缓冲带植被为对象,采用遥感解译、景观连接度指标、斑块重要性评价和廊道网络分析相结合的方... 植被作为河岸缓冲带生态系统服务形成与维持的基础,在维持生物多样性方面,能为多种物种提供栖息地和迁移廊道。因此,本文以黄河中下游典型河岸缓冲带植被为对象,采用遥感解译、景观连接度指标、斑块重要性评价和廊道网络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2003年、2009年和2015年研究区的植被景观连接度和斑块重要值变化,并构建河岸缓冲带植被廊道网络,以期为黄河中下游河岸缓冲带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支持。结果表明,研究区植被斑块的连接度在2003—2015年呈增加趋势,且随距离阈值的增大而增大;不同距离阈值下,斑块重要值随斑块面积增大而增大,且随距离阈值增大的而增大;小型斑块(0~5 hm^2)重要值呈增加趋势,中型斑块(5~10 hm^2)重要值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而大型斑块(>10 hm^2)重要值呈降低趋势。植被廊道网络分析表明,基于重要生态节点同时考虑沟渠和道路廊道可作为研究区植被廊道网络构建的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岸缓冲带 植被 景观连接度 斑块重要值 植被廊道网络 黄河中下游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丹江口库区及汇水支流水质现状与污染防治对策 被引量:14
3
作者 袁峥 韩沛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06年第4期50-53,共4页
丹江口水库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其水体污染状况将直接影响到调水水质,本文在对丹江库区及六条主要汇水支流地水质情况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其污染状况、主要污染源及主要的环境问题,并根据调水水质要求提出了总量控制目标... 丹江口水库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其水体污染状况将直接影响到调水水质,本文在对丹江库区及六条主要汇水支流地水质情况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其污染状况、主要污染源及主要的环境问题,并根据调水水质要求提出了总量控制目标和防治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中线 水源地 水质现状 水污染防治对策 丹江口库区
下载PDF
黄河中下游典型河岸缓冲带植被格局时空动态 被引量:7
4
作者 赵清贺 刘倩 +4 位作者 马丽娇 丁圣彦 卢训令 张祎帆 曹梓豪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127-2137,共11页
河岸缓冲带的植被结构特征是维持其多种生态服务发挥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以黄河中下游由丘陵向平原过渡区域的典型河岸缓冲带为研究对象,基于2003、2009和2015年Google Earth高分辨率遥感影像,通过景观格局分析、缓冲分析和回归分析,探... 河岸缓冲带的植被结构特征是维持其多种生态服务发挥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以黄河中下游由丘陵向平原过渡区域的典型河岸缓冲带为研究对象,基于2003、2009和2015年Google Earth高分辨率遥感影像,通过景观格局分析、缓冲分析和回归分析,探讨研究区植被景观格局的时空动态及其驱动因子。结果表明,农田为黄河中下游典型河岸缓冲带景观基质,林地和草地呈逐年增加趋势,受黄河游荡和农业开垦种植与弃耕影响,水体和河漫滩相互转化频繁,农田与其他景观类型转化频率较高,林地的主要转化方向为草地、居民区和农田,草地的主要转化方向为农田和林地,不同时段植被变化的空间分布差异明显。研究区植被景观连通性较高,景观破碎化程度呈逐年增加趋势,景观斑块形状整体趋于复杂化,但不同植被类型存在差异,其中林地斑块的几何形状逐渐复杂,而草地斑块的几何形状逐渐规则,林地的空间连通性高于草地。草地和林地斑块沿居民区、河岸、沟渠、坑塘和道路缓冲具有明显的梯度分布特征,两者在2003—2015年的变化率受河岸和道路缓冲驱动较小,受居民区缓冲驱动显著,而对沟渠和坑塘的响应则存在差异,其中草地变化受沟渠驱动显著,林地变化受坑塘驱动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动态 驱动因子 河岸缓冲带 黄河中下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