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自主运动与体位变化显著相关的致死性家族性失眠症一例
1
作者 张莉 孙慧 +3 位作者 张世敏 高赛 武雷 黄德晖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5-138,共4页
致死性家族性失眠症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朊蛋白病,本文报道1例确诊的致死性家族性失眠症患者的临床症状、相关检查、诊断、治疗及预后情况,并对其不自主运动、喉部喘鸣与体位改变显著相关的独特临床表现进行描述,以期为该病... 致死性家族性失眠症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朊蛋白病,本文报道1例确诊的致死性家族性失眠症患者的临床症状、相关检查、诊断、治疗及预后情况,并对其不自主运动、喉部喘鸣与体位改变显著相关的独特临床表现进行描述,以期为该病今后的临床诊治和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死性家族性失眠症 不自主运动 体位变化
下载PDF
乌灵胶囊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清Hcy、神经细胞因子、单胺类递质代谢和炎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20
2
作者 王剑 《陕西中医》 2018年第10期1357-1359,共3页
目的 :探讨乌灵胶囊对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血清Hcy、神经细胞因子、单胺类递质代谢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PSD诊断标准的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安慰剂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乌灵胶... 目的 :探讨乌灵胶囊对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血清Hcy、神经细胞因子、单胺类递质代谢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PSD诊断标准的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安慰剂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乌灵胶囊。检测两组患者术前、术后4周血清Hcy、神经细胞因子(BDNF、NGF)、单胺类递质代谢(5-HT、5-HIAA及NE)和炎症反应(IL-6、IL-23、TNF-α)水平。结果:两组各检测指标治疗前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Hcy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BDNF和NG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5-HIA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5-HT和NE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L-6、IL-23和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乌灵胶囊能够降低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清Hcy含量和神经细胞因子(BDNF、NGF)含量,改善单胺类递质代谢(5-HT、5-HIAA及NE)和炎症反应(IL-6、IL-23、TNF-α),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后遗症 抑郁/中西医结合疗法 @乌灵胶囊
下载PDF
强化凝视稳定的前庭康复训练对脑卒中Pusher综合征患者的影响
3
作者 杨雯雯 刘哲 +1 位作者 王项 夏灵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2期326-328,共3页
目的:探究强化凝视稳定的前庭康复训练对脑卒中Pusher综合征患者平衡功能、支撑和重心转移能力、躯干控制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8月—2022年11月89例脑卒中Pusher综合征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44例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45例联合... 目的:探究强化凝视稳定的前庭康复训练对脑卒中Pusher综合征患者平衡功能、支撑和重心转移能力、躯干控制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8月—2022年11月89例脑卒中Pusher综合征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44例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45例联合强化凝视稳定的前庭康复训练,对比两组患者平衡功能、支撑和重心转移能力、躯干控制。结果:干预后,观察组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高于对照组,起立—行走测试(TUG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包络椭圆面积低于对照组,双足压力中心(COP)压强占比、动态下双足COP偏移速度(AP-COPV)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躯干控制试验(TCT)评分高于对照组,Burke倾斜量表(BL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化凝视稳定的前庭康复训练能够有效提高脑卒中Pusher综合征患者躯干控制能力,增强支撑和重心转移能力,改善平衡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SHER综合征 前庭康复训练 平衡功能 躯干控制
下载PDF
同步记录神经干动作电位、骨骼肌电和机械活动的方法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永格 李义芬 雷呈 《青岛医药卫生》 2010年第3期225-226,共2页
目的证明神经纤维的电活动与骨骼肌电活动及机械活动之间的关系,比较此综合性实验与传统单通道骨骼肌实验。方法选取蟾蜍10只,分别制备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四通道同步记录双神经干动作电位、肌肉动作电位、肌肉收缩曲线,分别观察其潜... 目的证明神经纤维的电活动与骨骼肌电活动及机械活动之间的关系,比较此综合性实验与传统单通道骨骼肌实验。方法选取蟾蜍10只,分别制备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四通道同步记录双神经干动作电位、肌肉动作电位、肌肉收缩曲线,分别观察其潜伏期大小。结果肌肉收缩曲线的潜伏期最长,其次为肌肉的动作电位,最短的是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结论此实验证明了神经纤维电活动与骨骼肌电活动及机械活动的关系,明显优于传统单通道骨骼肌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活动 机械活动 同步记录 蟾蜍
下载PDF
神经妥乐平注射剂治疗脑卒中后主观感觉异常的疗效观察
5
作者 张文召 杨朴 曹栋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2年第18期78-79,共2页
目的观察神经妥乐平注射剂治疗脑卒中后主观感觉异常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住院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各19例。观察使用神经妥乐平注射剂后主观感觉异常的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63.1%,两... 目的观察神经妥乐平注射剂治疗脑卒中后主观感觉异常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住院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各19例。观察使用神经妥乐平注射剂后主观感觉异常的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63.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神经妥乐平注射剂治疗脑卒中后主观感觉异常疗效显著,无明显毒副作用,值得观察、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妥乐平 感觉异常 脑卒中
下载PDF
合理调配在基层医院护理管理中的作用
6
作者 刘霞 鲁娟娟 贾满然 《心理医生(下)》 2011年第6期259-260,共2页
作为基层医院,在护理人员匮乏,整体素质相对薄弱,医疗环境相对不健全等现实情况下,为寻求更加科学、合理的护理工作分配方案,优化护理工作流程,提高护理整体水平,加快优质示范区的建设,于2010年元月始,结合神经内科护理工作特... 作为基层医院,在护理人员匮乏,整体素质相对薄弱,医疗环境相对不健全等现实情况下,为寻求更加科学、合理的护理工作分配方案,优化护理工作流程,提高护理整体水平,加快优质示范区的建设,于2010年元月始,结合神经内科护理工作特点,征求各班建议和意见,从班次到职责进行了全方位的调配,使我科护理工作事半功倍,井然有序,和谐向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工作 调配 效果
下载PDF
青年脑梗死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王钰 李坷 +1 位作者 乔煦 孙欢地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9年第1期158-160,共3页
目的探讨青年脑梗死患者血清尿酸(UA)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新诊断的青年脑梗死患者118例,依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将患者分为轻度组37例、中度组45例、... 目的探讨青年脑梗死患者血清尿酸(UA)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新诊断的青年脑梗死患者118例,依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将患者分为轻度组37例、中度组45例、重度组36例;另选取同期我院体检的健康青年志愿者30例为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UA水平,分析血清UA水平与NIHSS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UA水平预测神经功能缺损的敏感性、特异性。结果 NIHSS评分比较,对照组<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血清UA水平比较,对照组<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P <0. 05)。NIHSS评分与血清UA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 76,P <0. 05)。血清UA水平对青年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良好,ROC曲线下面积为0. 76;取临界值为348μmol/L时,敏感性、灵敏性分别为83. 05%、53. 33%。结论青年脑梗死患者血清UA水平明显较正常人高,且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显著相关,临床可加强血清UA水平监测并及时采取对症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 脑梗死 尿酸 神经功能缺损 相关性
下载PDF
神经系统为首发症状的成人型蛔虫病临床报告
8
作者 王振换 缪峰 王平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2期33-33,共1页
关键词 神经系统 首发症状 成人型蛔虫病 蛔虫病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血栓-炎症因子水平与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预后的关系探讨
9
作者 施罗炯 孙静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3年第12期1101-1107,共7页
目的分析血栓-炎症因子水平与老年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静脉溶栓预后的关系。方法将2020年12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197例老年A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静脉溶栓后患者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143例)和预后不良组(54例)。对比两组患者... 目的分析血栓-炎症因子水平与老年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静脉溶栓预后的关系。方法将2020年12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197例老年A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静脉溶栓后患者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143例)和预后不良组(54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多因素分析确定患者静脉溶栓预后不良的独立风险预测因子。对血栓-炎症因子水平对老年ACI患者静脉溶栓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进行评价。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分析血栓-炎症因子水平与老年ACI患者静脉溶栓预后不良的剂量反应关系。构建列线图模型;并对模型效能进行验证。采用Bootstrap重采样进行外部验证。结果多因素结果显示,发病至接受溶栓时间、治疗前NIHSS评分、TOAST分型、MCP-1、t-PA、sCD40L、P-选择素水平均为影响患者静脉溶栓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血栓-炎症因子水平对患者静脉溶栓预后不良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且联合检测价值高于单独检测(AUC=820)。剂量反应关系分析结果显示当tPA≤60μg/L时,预后不良的风险随t-PA水平升高而升高(HR=1.005,CI 1.003~1.007,P<0.001);但当t-PA>60μg/L时,预后不良的风险几乎不再随t-PA水平升高而升高(HR=1.003,CI 1.001~1.006,P=0.614)。列线图模型的C-index为0.814和0.823,ROC曲线下面积为0.861和0.843,表明该预测模型的区分度良好。校准曲线拟合度良好,表明其准确度较高。临床决策曲线阈值概率在0.03~0.95和0.03~0.97范围内,有较高的净获益值,表明其有效性较好,安全可靠,实用性强。结论血栓-炎症因子水平对老年ACI患者静脉溶栓预后效果具有一定影响作用,并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且各因子联合检测预测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炎症因子 老年急性脑梗死 静脉溶栓 预后
下载PDF
基于品管圈降低给药时患者身份识别方法不正确率的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刘先娟 郭清兰 +1 位作者 郭晓娟 宋洁茹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20期157-161,共5页
目的 探讨品管圈对降低给药时患者身份识别方法不正确率的效果。方法 2014年11月~2015年6月在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开展以“降低给药时患者身份识别方法不正确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通过现况调查,运用柏拉图和鱼骨图分析给药时患者身份... 目的 探讨品管圈对降低给药时患者身份识别方法不正确率的效果。方法 2014年11月~2015年6月在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开展以“降低给药时患者身份识别方法不正确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通过现况调查,运用柏拉图和鱼骨图分析给药时患者身份识别方法不正确的原因,制订实施相应对策,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护士给药时和输液、皮下及皮内注射、发放口服药、更换液体等不同途径给药过程中患者身份识别方法的不正确率,评价活动改善效果。结果 改善后护士给药时患者身份识别方法不正确率由改善前的37.76%下降至2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847,P〈0.05),改善后输液、皮下及皮内注射、发放口服药、更换液体过程中患者身份识别方法不正确率由改善前的11.18%、8.86%、7.71%和4.43%分别下降到7.25%、5.49%、4.52%和1.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品管圈活动目标达成率为104.6%。结论 品管圈活动可以降低给药时患者身份识别方法的不正确率,保证护理安全,培养护理人员创新精神,提高工作协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品管工具应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 给药 患者身份识别 护理安全
下载PDF
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的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贾东佩 杨朴 +1 位作者 赵晓玲 马涛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4-126,共3页
目的通过多中心研究,探究倍他司汀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blar artery insufficiency,VBI)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河南省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VBI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 目的通过多中心研究,探究倍他司汀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blar artery insufficiency,VBI)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河南省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VBI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均给予营养脑细胞、改善微循环、调脂、降压等对症常规治疗。对照组(n=60)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舒血宁20 mL,1天1次静滴,2周为1个疗程;实验组(n=60)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盐酸倍他司汀20 mg,1天1次静滴,2周为1个疗程。治疗结束后,对比治疗前后患者椎动脉、基底动脉、大脑中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临床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2组脑供血均有所改善,实验组椎动脉、基底动脉、大脑中动脉的血流速度(44.2±6.5,55.6±6.4,53.1±5.9)与对照组(34.5±5.9,44.9±5.4,46.8±5.5)比较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实验组总有效率(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8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但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67%)明显低于对照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倍他司汀能够明显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临床症状,安全性高,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倍他司汀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临床疗效 多中心
下载PDF
脑血管病继发癫痫76例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剑 张元峰 王振焕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2期119-120,共2页
目的探讨脑血管病继发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76例脑血管病继发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7.1%患者的癫痫在脑血管病急性期发生,72.4%患者的病灶部位在皮质区。经过脑血管病的常规治疗以... 目的探讨脑血管病继发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76例脑血管病继发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7.1%患者的癫痫在脑血管病急性期发生,72.4%患者的病灶部位在皮质区。经过脑血管病的常规治疗以及抗癫痫治疗,所有76例患者的癫痫得以控制,其中4例患者需要长期服药。结论脑血管病在急性期容易继发癫痫,病灶在皮质的患者发生癫痫概率高,早期诊断、及时控制发作和综合治疗可减少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 继发癫痫 临床治疗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剑 张元峰 张文召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年第22期108-109,共2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关系及临床特点。方法对住院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62例,根据有无明确诊断的缺血性脑卒中合并OSAS者90例和缺血性脑卒中非OSAS者7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特点规律分析比较。结果 OSAS组与...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关系及临床特点。方法对住院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62例,根据有无明确诊断的缺血性脑卒中合并OSAS者90例和缺血性脑卒中非OSAS者7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特点规律分析比较。结果 OSAS组与非OSAS组比较,血流变学指标、并发症、预后差异明显。结论缺血性脑卒中与OSAS具有相关性,应引起重视进行针对性干预,对于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治疗和康复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血流变 并发症
下载PDF
皮下注射进针方法的改进 被引量:4
14
作者 孙宛玲 薛永怀 李珂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2年第9期678-679,共2页
关键词 皮下注射 进针方法 疼痛 护理
下载PDF
舒适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临床康复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樊荣 《中国医药导刊》 2011年第3期519-520,共2页
脑梗死又被称之为缺血性脑卒中,是多种原因引起的脑部血液供应障碍,使局部脑组织发生不可逆性损害, 致使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进而引起局灶性的症状和体征,表现为明显的神经功能缺损综合征.研究报道,近年来脑卒中的发病率、死亡率及... 脑梗死又被称之为缺血性脑卒中,是多种原因引起的脑部血液供应障碍,使局部脑组织发生不可逆性损害, 致使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进而引起局灶性的症状和体征,表现为明显的神经功能缺损综合征.研究报道,近年来脑卒中的发病率、死亡率及致残率均有增高趋势,与心脏病、恶性肿瘤构成人类的三大致死病因,其致残率在存活者中达80% 以上[1],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舒适护理是一种整体性的、个性化的、具有创造性和有效性的新型护理模式,已成为提高整体护理水平的重要措施[2] .近年来,笔者根据脑梗死患者的特殊性,在常规专科护理基础上,对其施行舒适护理干预,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适 脑梗死/缺血性脑卒中 护理干预 临床康复
下载PDF
早期降压治疗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扩大的影响 被引量:9
16
作者 王希瑞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27期118-119,共2页
目的探讨早期降压治疗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扩大的影响。方法我院急诊收治110例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随机分为强化降压组和指南标准降压组,分别给予强化降压及指南标准降压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血肿体积的变化和NIHSS评分和死亡率... 目的探讨早期降压治疗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扩大的影响。方法我院急诊收治110例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随机分为强化降压组和指南标准降压组,分别给予强化降压及指南标准降压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血肿体积的变化和NIHSS评分和死亡率。结果与指南标准降压组血肿扩大率23.3%比较,强化降压组血肿扩大率10.0%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21d时,强化降压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指南标准降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降压治疗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控制血肿扩大有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早期 降压治疗 血肿扩大
下载PDF
丁苯酞胶囊联合艾地苯醌对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17
作者 王希瑞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28期162-163,共2页
目的探讨丁苯酞胶囊联合艾地苯醌对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及生活能力的作用。方法将84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丁苯酞胶囊联合艾地苯醌治疗,对照组单独使用艾地苯醌治疗,治疗前后分别依据呆智能检查量表(HDS)和美... 目的探讨丁苯酞胶囊联合艾地苯醌对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及生活能力的作用。方法将84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丁苯酞胶囊联合艾地苯醌治疗,对照组单独使用艾地苯醌治疗,治疗前后分别依据呆智能检查量表(HDS)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的进行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HDS评分均升高,NIHSS评分、ADL评分均下降,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HDS、NIHSS和ADL评分与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胶囊联合艾地苯醌能明显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以及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丁苯酞 艾地苯醌 认知功能
下载PDF
脑出血后早期血肿扩大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朱苹 何霞 王杰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1年第6期653-655,共3页
目的:通过对脑出血患者急性期生命体征、血生化指标、影像学表现等资料进行分析,探讨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可能发病机制,确定其危险因素,明确其早期先兆指标,进而指导临床。方法:107例脑出血患者,根据复查CT结果分为血肿扩大组(28例)及... 目的:通过对脑出血患者急性期生命体征、血生化指标、影像学表现等资料进行分析,探讨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可能发病机制,确定其危险因素,明确其早期先兆指标,进而指导临床。方法:107例脑出血患者,根据复查CT结果分为血肿扩大组(28例)及对照组(79例),对2组患者一般情况、入院情况、影像学检查、生化检查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早期血肿扩大发生率为26.2%。发病后24h 2组间血压水平、血肿形态、中线移位、生化检查中转氨酶、空腹血糖、GCS评分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发病后GCS评分、24h内血压水平、头颅CT表现及转氨酶水平、空腹血糖是血肿扩大的相关因素,特别是GCS评分、中线移位、空腹高血糖,对脑出血后血肿扩大有提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血肿扩大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急性低灌注脑梗死影像学特点与颅内动脉狭窄关系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振焕 王剑 +1 位作者 王杰 王焱平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4年第5期650-651,共2页
目的总结低灌注脑梗死影像学特点与颅内动脉狭窄关系。方法对52例低灌注脑梗死患者进行影像学特点总结,并对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椎基底动脉颅内段病变进行比较。结果 (1)低灌注脑梗死病变影像学表现以分水岭脑梗死及多脑叶多发脑梗... 目的总结低灌注脑梗死影像学特点与颅内动脉狭窄关系。方法对52例低灌注脑梗死患者进行影像学特点总结,并对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椎基底动脉颅内段病变进行比较。结果 (1)低灌注脑梗死病变影像学表现以分水岭脑梗死及多脑叶多发脑梗死为主要表现;(2)52例患者狭窄病变血管中颈内动脉14例,大脑中动脉18例,椎基底动脉7例,大脑前动脉或大脑后动脉狭窄共计7例,无血管病变6例。结论低灌注脑梗死影像学有其特殊性,病因与动脉血管狭窄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灌注脑梗死 影像学 颅内动脉狭窄
下载PDF
丁苯酞软胶囊联合人尿激肽原酶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7
20
作者 曹栋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6年第4期346-347,共2页
目的:探讨丁苯酞软胶囊联合人尿激肽原酶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治疗组37例。2组均接受脑梗死常规治疗及人尿激肽原酶治疗,治疗组加用丁苯酞软胶囊。于治疗前、后,比较2组的美... 目的:探讨丁苯酞软胶囊联合人尿激肽原酶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治疗组37例。2组均接受脑梗死常规治疗及人尿激肽原酶治疗,治疗组加用丁苯酞软胶囊。于治疗前、后,比较2组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NHI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显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苯酞软胶囊联合人尿激肽原酶治疗进展性脑梗死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性脑梗死 丁苯酞软胶囊 人尿激肽原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