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疼痛科微创介入术后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及预防
1
作者 高辉 《中国实用医刊》 2015年第21期95-96,共2页
目的:分析疼痛科微创介入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并探讨有效预防措施。方法对69例疼痛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内容包括原发疾病类型、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将所得资料给予统计学分析后探讨疼痛科微创介入手术后不良反应发生... 目的:分析疼痛科微创介入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并探讨有效预防措施。方法对69例疼痛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内容包括原发疾病类型、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将所得资料给予统计学分析后探讨疼痛科微创介入手术后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预防对策。结果69例疼痛科微创介入术后发生不良反应患者治疗方法以臭氧消融术居多(34.78%),其他还包括射频消融术、胶原蛋白酶溶解术、激光气化减压术、椎间盘内电热疗法等,对比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临床医生应准确掌握疼痛科各类微创介入术适应证,针对术后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给予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显著降低疼痛科患者经微创介入术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保障其疗效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介入术 不良反应 原因 对策
原文传递
丹酚酸C对大鼠骨癌痛的镇痛效应:脊髓星形胶质细胞和炎症反应在其中的作用 被引量:6
2
作者 刘坤 谢广伦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476-1479,共4页
目的评价丹酚酸C对大鼠骨癌痛的镇痛效应及其与脊髓星形胶质细胞和炎症反应的关系。方法SPF级雌性SD大鼠30只,6周龄,体重180~2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10):假手术组(S组)、骨癌痛组(BCP组)和丹酚酸C组(SalC组)。采用右侧胫骨骨... 目的评价丹酚酸C对大鼠骨癌痛的镇痛效应及其与脊髓星形胶质细胞和炎症反应的关系。方法SPF级雌性SD大鼠30只,6周龄,体重180~2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10):假手术组(S组)、骨癌痛组(BCP组)和丹酚酸C组(SalC组)。采用右侧胫骨骨髓腔注射乳腺癌Walker256细胞混悬液(约4×10^7个)10μl的方法,制备骨癌痛模型。S组注射等容量无菌磷酸盐缓冲液。于造模开始后第12至21天,SalC组腹腔注射1 mg/ml丹酚酸C溶液20 mg·kg^-1·d^-1,BCP组腹腔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于造模开始前1 d(T0)、造模开始后第3、6和9天(T1-3)、造模开始后第12、15、18和21天给药后6 h时(T4-7),测定机械缩足反应阈(MWT)和行走评分。于最后1次痛行为学评估结束后处死大鼠,取脊髓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GFAP、TNF-α、IL-6和IL-1β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S组比较,BCP组和SalC组T2-7时MWT降低,T3-7时行走评分降低,脊髓GFAP及其mRNA表达上调,TNF-α、IL-1β和IL-6的mRNA表达上调(P<0.05);与BCP组比较,SalC组T4-7时MWT升高,T5-7时行走评分升高,脊髓GFAP及其mRNA表达下调,TNF-α、IL-1β和IL-6的mRNA表达下调(P<0.05)。结论丹酚酸C可减轻大鼠骨癌痛,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脊髓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减轻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酚 疼痛 骨肿瘤 星形细胞 炎症
原文传递
瑞芬太尼联合舒芬太尼在47例老年患者全麻中的镇痛作用 被引量:5
3
作者 高辉 《中国实用医刊》 2014年第15期4-6,共3页
目的评价瑞芬太尼联合舒芬太尼对全麻手术老年患者的镇痛效果。方法将94例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瑞芬太尼麻醉诱导和维持,观察组采用瑞芬太尼联合舒芬太尼麻醉诱导和维持。比较两组麻醉诱导前(T1)... 目的评价瑞芬太尼联合舒芬太尼对全麻手术老年患者的镇痛效果。方法将94例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瑞芬太尼麻醉诱导和维持,观察组采用瑞芬太尼联合舒芬太尼麻醉诱导和维持。比较两组麻醉诱导前(T1)、插管前(r12)、插管1min后(乃)、插管5min后(T4)、进腹时(T5)、拔管1min后(T6)、拔管5min后(T7)、术后6h(T8)、术后12h(T9)、术后24h(T10)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氧饱和度(SpO2)及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浓度等。记录拔管后躁动评分(RS)、警觉/镇静评分(OAA/S)、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术后24h镇痛药物的使用量,以评价联合用药在全麻老年患者中的镇痛作用。结果SpO2在组内各时间点和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R和MAP在T3、T5、T6、T7时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3、T6、T8、四时段两组NE和E浓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术中循环波动调控次数,拔管10min后RS、VAS和术后24h镇痛药物用量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拔管时间、拔管10min后OA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联合应用于老年患者全麻手术,可以减轻术后疼痛,降低围术期应激反应,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舒芬太尼 瑞芬太尼 镇痛效果
原文传递
CT引导下射频联合背根神经节阿霉素介入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刘坤 《中国实用医刊》 2022年第3期51-54,共4页
目的探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引导下射频联合背根神经节阿霉素介入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效果。方法抽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6例PH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3例... 目的探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引导下射频联合背根神经节阿霉素介入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效果。方法抽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6例PH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3例。两组均行常规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背根神经节阿霉素介入治疗,观察组采用CT引导下射频联合背根神经节阿霉素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7 d时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7 d,两组VAS、PSQ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上述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 d,两组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血清IL-1β、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引导下射频联合背根神经节阿霉素介入治疗PHN患者能够缓解疼痛,改善睡眠,抑制炎性因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神经痛 射频治疗 背根神经节 阿霉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